第333章 海麻雀級快速通訊艦

【出去玩了一天,有些累,但想起還有一萬五千多個兄弟們等着更新,巡洋艦隻好爬起來更新一章o(n_n)o】

隨着太平洋貿易公司的歐洲船隊安全的抵達天津衛,這一路來的風風雨雨終於結束了。

兩艘巨大的戰列艦無法進入海河直達北京,因此只能停泊在天津衛。碼頭附近吸引了衆多老百姓的駐足圍觀,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巨大的西洋戰艦。

海軍大臣陳耀明以及相關海軍官員們在天津衛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歡迎楊塵少將安全將兩艘戰列艦開回國。

在這之前,楊塵護送的造船技師,以及坑蒙拐騙加綁票弄來的大批歐洲科學家和學者已經早四個月到達。

他們走的是地中海,徑蘇伊士地區從陸路到達紅海,再乘坐帝國蘇伊士公司的船隻,在帝國海軍的護送下回國。

之所以這樣分開走,是因爲楊塵判斷出西班牙人不會輕易放他們回國。事實上楊塵的擔心不是多餘的,墨西哥總督在費爾南多的鼓動下,也對太平洋貿易公司的鉅額財富感到嫉妒,因此派出墨西哥艦隊半路攔截,意圖將這筆鉅額財富搶到手。

爲此,墨西哥艦隊動用了三十二艘四等戰列艦,以及大批的快速護衛艦和縱帆船。

然而,加勒比海內有英法荷等各國的殖民地和艦隊,墨西哥艦隊一動,其他國家的艦隊便清楚了,於是整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乃至整個大西洋很快便得知了西班牙人準備打劫中國商船隊的消息。

各國都沒有安好心,都準備趁着西班牙人搶劫的時候,他們也分一杯羹。於是在中南美洲的各國分艦隊也都緊盯着墨西哥艦隊的動向。

然而,讓他們都失望的是,楊塵帶着商船隊走了非洲,讓他們的努力都白費了。

荷蘭人最喜歡打劫,尤其是對寶船隊感興趣。荷屬東印度公司正在全球集合戰艦和僱傭軍隊,準備收復荷屬東印度羣島,以及荷屬幾內亞。

荷蘭東印度公司無疑是相當強大的,至少他們非常有錢,可以從全世界招募他們需要的軍官和水兵。軍官直接花錢僱傭退役軍官,甚至僱傭各國現役海軍中的那些正在賺外快的軍官們。而水兵更加容易了,當今世界上,除了中華帝國的海軍是職業制之外,其他各國海軍都是僱傭制,全都是從民間招募水手,稍加訓練便可以戰鬥。

歐洲大航海兩個世紀了,自從結束了中世紀的黑暗時代之後,歐洲的基礎教育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儘管從民間招募水手,但毫無疑問,這些民間水手稍加訓練就能成爲很好的海軍士兵。這種差距,中華帝國在一直追趕,但基礎教育顯然需要時間。

荷蘭政府正在歐洲跟西班牙政府駐紮在荷蘭北部的軍隊打的火熱,無法幫助荷蘭東印度公司。況且,這次荷蘭東印度公司惹了衆怒,一下子遭到包括中華帝國在內的七隊圍攻,荷蘭政府現在在歐洲需要英法瑞挪四國政府的支持獲取荷蘭獨立,因此在這四國的壓力下,荷蘭政府不再管東印度公司的事情了。

荷蘭東印度公司暫時無法得到政府飛幫助,因此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於是荷蘭東、西兩個印度公司決定動員全部力量收回荷屬東印度羣島。

兩個公司從全球調集了大批的戰艦和僱傭兵,走的路線大多數都是非洲好望角。

楊塵護送太平洋貿易公司的商船隊經過好望角時,和其中一支荷蘭艦隊遭遇。

雙方糾纏了近半個月,荷蘭艦隊因爲沒有可以匹敵定鎮兩艘戰列艦的戰艦,幾次交火都被定鎮二艦強大的火力驅逐。但荷蘭人一直遠遠的尾隨,楊塵試過幾次都無法甩掉他們。荷蘭人的糾纏,很快就等來了更多的荷蘭戰艦。楊塵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那樣等到荷蘭人的戰艦多到一定程度後,他的護航艦隊無法保護商隊。

正在楊塵和李德都感到憂心忡忡的時候,印度洋的雨季來突然來臨,於是楊塵才藉着一場大暴雨,改變路線,繞路澳大利亞。

然而,荷蘭人很聰明,並沒有跟丟。他們爲了得到這支裝滿財富的船隊,荷蘭人忘記了他們的來遠東的目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圍堵太平洋貿易公司船隊上來。

楊塵沒有辦法,只好讓船隊先走,他率領護衛艦隊殿後。就在雙方準備大戰一場的時候,太平洋艦隊及時趕來,荷蘭人見太平洋艦隊趕來,知道無法奪取這支寶船隊了。而荷蘭東印度公司目前的主要敵人不是中華帝國,因此荷蘭人最後放棄了打劫行動。

在京城的鄧浩楠得知了事情的始末之後,對楊塵在歐洲的表現大爲讚賞,並親自授予了他一等嘉禾勳章。

內閣不關心什麼戰艦還有造船工人,他們只關心太平洋貿易公司歐洲商隊帶回來的金磚和銀磚。

“現在應該沒有反對開鑿蘇伊士運河的聲音了吧”

御書房內,鄧浩楠笑呵呵的問向錢謙益。

錢謙益亦是滿臉的堆笑,說道:“皇上聖明這次運回來的金銀,初步估計可以鑄造兩億多銀元,現在財政富裕,算上殖民地收入,可以直接調用的資金就有三億銀元。如果算上央行在各地的存款準備金,帝國可以動用五億銀元。這在以前看來,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當然了,前朝明糟糕至極的理財能力,鄧浩楠都感到吃驚。偌大的一個大明王朝,中央每年的財政只有不足四百萬兩銀子,還搞得天怒人怨,着實讓人難以置信。

“有了這一大筆資金,今後帝國想要做什麼都可以了”

鄧浩楠搖搖頭,道:“這麼多錢不可以一下子都投放到民間”

錢謙益疑惑的問道:“恕微臣不解敢問皇上這又是爲何呢?”

鄧浩楠說道:“這筆錢大多數是從海外弄回來的這麼多錢投放到民間,勢必造成通貨膨脹,銀幣貶值”

錢謙益點點頭,他也明白一些這方面的事情,於是道:“皇上說的是,這筆資金不會一下子投放到民間的,內閣會審慎使用的。”

鄧浩楠淡淡的笑了笑。

錢謙益見鄧浩楠似乎有主意了,於是問道:“皇上有妙計了”

鄧浩楠點點頭,道:“朕自然想到計策了”

接着說道:“可以將資金投放到殖民地去,或者跟東南亞的國家進行交易,只要從他們那裡換回物資來,就可以控制了”

“皇上聖明”

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現役各型戰艦四百八十多艘,其中大多數都是一層炮甲板的小噸位護衛艦,主要用於國土防禦,沿海緝拿走私,打擊海盜,驅逐外國勢力艦船,以及對帝國商船隊護航等工作。

至神武三年夏,已經有大約三百艘護衛艦服役。同時,帝國皇家海軍以每年建造二十艘護衛艦的速度,不斷的對現役護衛艦進行更新和維護。

大於護衛艦的巡航艦以前是帝國皇家海軍的主力戰艦,但隨着北雲級四等風帆戰列艦和海獅級三等風帆戰列艦的大規模建造,以及相繼服役之後,巡航艦已經退出帝國海軍主力艦第一線,退居二線,成爲巡航大洋,炫耀中華帝國的海上武力,以及在全世界範圍內保持影響力的特殊存在。

目的帝國擁有巡航艦八十多艘,除了二十艘作爲本土艦隊的防禦力量之外,其餘六十艘左右的巡航艦被派遣到全世界各地,在全世界四大洋進行巡航,讓中華帝國的龍旗飄揚在全世界各國的眼中。

這些巡航艦被編爲一個個小分隊,最多爲五艘巡航艦編組,最少是一艘巡航艦進行獨立遊蕩。

他們在顯示中華帝國的軍事存在的同時,也在執行任務。他們的任務是對經過附近海域的帝國商船提供必要武力保護,或者爲帝國艦隊提供情報,亦或者是獨立進行殖民戰爭。

當然,這一切都因爲全球通訊太過糟糕,一個消息有時候要好幾個月,甚至一年半載才能得知。很多時候因爲情報的落後而造成戰略部署的失敗或者錯失良機。

帝國海軍派出這些巡航艦投送到全球各地的海洋上,就是想要知道全球最新的戰略動態。這些巡航艦不會輕易對擁有主權國家進行戰爭,但卻可以發動對落後部落和未開墾地區進行殖民戰爭。

帝國允許這些在外遊蕩的海軍進行殖民掠奪,搶劫落單的過路商船隊,甚至允許他們在全世界各地的未開墾地區建立殖民據點。

在對這些在外的海軍戰艦的政策上,帝國對他們開出了豐厚的條件。他們領取帝國政府發放的俸祿、福利等正常薪水之外,帝國規定他們在外掠奪的錢財八成歸他們自己,兩成用來上繳國庫。

本來帝國皇帝鄧浩楠是不準備要他們的這兩成掠奪財富的,但是內閣和軍部認爲,需要讓他們支付戰艦的磨損和消耗費用,同時讓他們繳稅表示帝國政府在一直支持他們的行動,和他們是一起的,共同承擔因爲搶掠而帶來的後果,包括引發戰爭和軍事衝突。

歐洲列強們雖然發現了地球上的主要大陸和大洋,但是大陸和大洋都太大了,他們現在實際控制的區域不足三分之一,此時歐洲混戰,各國對海外的殖民地擴張速度放緩。因此在這個時候,正是跟中華帝國他們搶奪地盤的好時機,如果等到他們換過氣來,那時再擴張地盤基本上都得靠武力來解決了。

帝國的巡航艦編隊主要分佈在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非洲沿岸地區,因爲這些地區是人口衆多的地區,便於掠奪。同時,歐洲列強更多的精力放在北非和美洲大陸,不易直接和他們碰撞。

在地中海、北大西洋和印度洋地區,帝國也會派一些戰艦過去巡航,但只是打着友好的旗幟,跑過去刺探情報而已,同時,海軍戰艦上也會裝一些貨物,換取一些經費。

在歐洲各國海軍的主力艦中,巡航艦和護衛艦都被劃分爲非主力艦隻,也就是二線替補隊員。歐洲列強的主力海軍戰艦大多數都是四等至二等的戰列艦,少數強國列裝了一等戰列艦。

如今,歐洲各國都因爲英法兩國建造的一等戰列艦而感到了威脅,因此各國爭相建造一等戰列艦,甚至火炮更多的戰艦。除了歐洲一些二流海軍強國還以巡航艦作爲主力戰艦,強國海軍中,巡航艦已經變成二線主力艦了。

而在主力艦上面,帝國皇家海軍已經擁有北雲級四等風帆戰列艦二十艘,海獅級三等風帆戰列艦二十艘。至於巡航艦已經退出主力艦隊,和護衛艦一樣進入二線,專司游擊戰。

這樣,中華帝國的海軍在裝備上面已經從二流海軍強國,正式進入世界一流海軍強國的行列。至於能否成爲一流海軍,還需要實戰的檢驗。

海獅級三等戰列艦已經開始服役,但是翔鷹級三等戰列艦卻遲遲未能入役。

脫了快四年時間,翔鷹級戰列艦的建造過程一直拖拖拉拉。倒不是工人和技師們不努力,而是頭一次建造鋼殼戰艦總是有些各種各樣的問題出來。

工程師們從兩百噸小船殼開始逐步試驗,一直到八百噸時都沒有問題。但是當噸位提升至一千噸以上時,炮甲板的設計和強度讓現有的鉚接工藝的強度便跟不上了。

這樣,翔鷹級戰列艦的進度再一次卡殼。

不過,因爲造出來了八百噸的鋼製船殼,雖然達不到大型戰列艦的要求,但是可以作爲護衛艦的船殼使用。

這時,因爲飛剪式艦首的建造趨於成熟,使得八百噸船體的航行速度飆升,全速風下,航速達到二十節,首次超過了全球海洋的平均風速。

此時,鄧浩楠對於全球的情報收集和消息傳遞時間太長感到煩擾。海軍部深知皇帝的想法,因此傾向於打造一支快速通訊船隊。

海軍部的想法迅速下達到基層,造船廠的一些設計師們於是提出基於飛剪式艦首的鋼殼船體,打造出一種專門用於傳遞消息的快速船隊。

海麻雀級快速通訊艦便是基於這些成熟的條件進行設計和建造的。

海麻雀級快速通訊艦,包括艦首斜桅總長59米,寬米,吃水7米,主桅高48米,鋼殼艦體,排水量620噸。四桅西洋軟帆,增強吃風能力。提高航速。主桅掛五截橫帆,後桅掛三角大縱帆,斜桅掛七面三角轉向帆,飛剪式艦首,大撞角設計,高幹舷防浪設計,梯形船尾。

中間三層垛樓,定員150人,全速風下,最大速度20節,標準巡航速度15~17節,續航時間8個月。

火力上,海麻雀通訊艦因爲不是作爲作戰艦隻使用,因此放棄了炮甲板設計。由於這時候陸軍型新式後膛炮研製成功,因此鄧浩楠在這個時候提出了大膽的新艦設計,那就是在水平甲板前後設置一對固定式的旋轉炮臺。

由於海麻雀通訊艦是鋼殼艦體,因此工程師們可以在上面安裝轉動式炮臺。

這樣,海麻雀級通訊艦便在前後兩個水平甲板上各安裝了一門150毫米神武大炮。

艦炮安裝有反後坐裝置,因此可以固定在炮臺上。而炮臺使用旋轉機制,炮兵通過旋轉炮臺來實現不同角度的火力射擊。

旋轉炮臺的設計使得帝國海軍在戰艦設計和作戰理論方面實現了巨大的改革。這將對帝國海軍,乃至全世界的海軍產生巨大影響,加速了全球海軍的性進步速度。同時,也讓中華帝國海軍從此走向世界,全球各國海軍將跟在其後,無形中中華帝國海軍慢慢的走向世界海軍的領頭位置,並將一直延續下去。

海麻雀級通訊艦,除了還保留西方人發明的軟帆之外,艦體上面再無西方的影子,全部都是東方式的結構設計。比如,東方特有的底尖上闊船型、飛剪式艦首、長艦體大撞角設計,取消了側舷佈置火炮方式,改爲旋轉式炮臺,可做全方位射擊,前後炮臺相互策應,沒有射擊盲區存在。

而全鋼製艦體使得敵人的炮彈很難對艦體造成破壞,二十節的航速,更是所有國家海軍望塵莫及的速度存在。

只是,唯一的缺憾是,海麻雀級快速通訊艦隻能用來偵察和傳遞消息使用,在海戰的時候,只有兩門150毫米艦炮的她根本無法重創敵艦。

當然,如果等到翔鷹級戰列艦完成側舷炮門的鉚接技術後,那麼一切就將改變了。

不過,比起建造木質風帆戰艦來說,使用全鋼製的艦體之後,單單一艘海麻雀級通訊艦,造價就達到了驚人的一百三十萬銀元,相當於建造一艘三等戰列艦了。

好在帝國擁有足夠的資金用來花費到這上面來,因此內閣在海軍部追加海麻雀級通訊艦的造艦預算時,他們都很是慷慨的同意了。

這樣,首批建造十艘海麻雀級快速通訊艦的預算被批准,由全國七處造船廠進行建造,預計在神武三年年底全部完工,並在神武四年春正式加入帝國海軍服役。

東南亞的局勢有了新的變化,荷蘭東印度公司召集了西印度公司一起,向荷屬東印度羣島增兵五萬,並派出了包括戰列艦在內的一百多艘戰艦,使得東南亞局勢緊張了起來。

五萬陸軍當中,包括了一萬兩千名荷蘭正規軍在內,這也是荷蘭政府爲了安撫東印度公司而秘密派出的部隊。此時,荷蘭本土只有不足二十萬陸軍,要應付西班牙陸軍已經很吃力了,能夠向遠東派遣一萬兩千名士兵已經是極限了。

剩下的三萬八千名士兵則是從各地招募的僱傭軍,各國的都有,甚至還有西班牙人在內。當然,這些西班牙人可沒有國家觀念,誰給的錢多久聽誰的。

荷蘭東印度艦隊原本還有約六十艘左右的巡航艦,這次東印度總部派出了強大的陣容,包括二十艘三等戰列艦,四十艘四等戰列艦在內的強大戰艦,還有五十艘巡航艦,這樣荷蘭東印度艦隊的戰艦數量激增到了一百七十艘,這還不包括高達兩百艘的各種護衛艦和縱帆船在內。

一時間,東南亞的主導權又回到了荷蘭人手裡。

荷屬東印度羣島上,英國、法國、瑞典、挪威、神聖羅馬帝國等五國東印度公司的軍隊,以及西班牙參與軍隊,都被荷蘭人的行動震驚了。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荷蘭人竟然如此大動干戈,對一個東印度羣島竟然拿出了全部的家當。

荷蘭軍隊增兵巴達維亞後,荷屬東印度羣島上的六隊指揮官都知道無法獨立對抗荷蘭人,因此紛紛放棄彼此地盤的爭奪,轉而敵視其荷蘭人。

同時,除西班牙人之外,其他五國東印度公司總督們紛紛派出特使前往呂宋和北京,向中華帝國政府提出協防請求。

此時,中華帝國佔據了東南亞羣島中的九成土地,其中一大半都是荷蘭人的。因此帝國政府對此很緊張,同意了五國東印度公司的請求,願意增兵東南亞,幫助他們一起對付荷蘭人。

然而,令帝國政府吃驚的是,荷蘭人竟然派人到北京,尋求和帝國政府的和平。

御書房內,鄧浩楠看着禮部遞交上來的報告,有些猜不透荷蘭人的想法。

“你怎麼看?”

禮部尚書成基回答道:“據微臣判斷,荷蘭人此舉應該是先安撫帝國,然後集中力量清除其他六國在東南亞的勢力,最後再向帝國攤牌”

鄧浩楠點點頭,說道:“但荷蘭人承認帝國對現有佔領區的控制,這對帝國將來的行動十分有利”

荷蘭人爲了防止中華帝國介入東南亞戰事,提出用承認中華帝國對菲律賓的主權,以及對加裡曼丹島、新加坡、巴布亞等實際佔領區的主權,如此巨大的利益,自然要讓鄧浩楠猶豫。

第394章 海上游擊隊第306章 怒海爭鋒——納牙海戰第2章 一貧如洗第150章 蛋疼的皇太極第175章 黑水洋海戰(上)第56章 犯上作亂第299章 拖拖拉拉的海戰第312章 “鄧浩楠頭像”銀元第315章 歐洲的大門第333章 海麻雀級快速通訊艦第444章 蓄力第183章 熱蘭遮之戰(上)第430章 暹羅灣海戰(六)第29章 接舷炮戰第101章 升級鍊鋼廠第370章 黑壓雲域——德里之戰第13章 結黨營私第303章 洛佩斯海戰(上)第367章 鴉片戰爭之山口會戰(下)第7章 李府賀壽第119章 雙重間諜第62章 發展機遇第16章 爾虞我詐第337章 龍捲風級二等風帆戰列艦第416章 加勒比剿匪記(一)第213章 亞東軍官學校第308章 西北邊疆攻略第150章 蛋疼的皇太極第398章 克倫威爾——斷頭臺之歌第74章 炮擊荷艦第264章第159章 最後的蒙古天驕第243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一)第58章 一炮之仇第342章 鴉片貿易第136章 鄭和寶藏第213章 亞東軍官學校第241章 金戈鐵馬——險山堡大戰(中)第293章 明車暗馬偷吃炮第423章 納爾馬達河會戰第109章 離別警告第65章 榮登黑榜第371章 殖民莫臥兒第252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十)第415章 加勒比海盜——水妖號的末日第3章 小鎮謀生第122章 放虎歸山第42章 英國戰船第221章 巧設陷阱第375章 產業革命第127章 寧遠大戰(五)第212章 張冠李戴第381章 筋疲力盡的西班牙第141章 丫的夠狠第27章 山人妙計第193章 琉球府T第437章 金蟬脫殼第338章 江湖第25章 魔鬼訓練第96章 滿載而歸第272章 叔叔抱抱T第92章 黑吃黑第417章 百慕大之戰(上)第404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一)第249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七)第373章 科羅拉多荒原之戰(下)第398章 克倫威爾——斷頭臺之歌第377章 英國恥辱的開始——塞得大借款第2章 一貧如洗第399章 世界海軍軍備競賽第400章 環地中海條約組織第110章 驚天陰謀第404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一)第352章 伊莎貝拉海戰(三)第263章第47章 嚴酷考驗第436章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末日第127章 寧遠大戰(五)第204章 皇后張嫣第361章 帝國空軍誕生第184章 巡航艦隊第46章 發展計劃第170章 二十一條第388章 戰備公路網第375章 產業革命第330章 民生改革第130章 寧遠大捷第20章 洋艦叩邊第106章 栽贓嫁禍第187章 收復臺灣第293章 明車暗馬偷吃炮第403章 角逐非洲(下)第263章第443章 歐盟第121章 監軍山海關第63章 買船造船第34章 屋漏逢雨第41章 捷足先登第253章 H計劃第53章 羣雄聚會
第394章 海上游擊隊第306章 怒海爭鋒——納牙海戰第2章 一貧如洗第150章 蛋疼的皇太極第175章 黑水洋海戰(上)第56章 犯上作亂第299章 拖拖拉拉的海戰第312章 “鄧浩楠頭像”銀元第315章 歐洲的大門第333章 海麻雀級快速通訊艦第444章 蓄力第183章 熱蘭遮之戰(上)第430章 暹羅灣海戰(六)第29章 接舷炮戰第101章 升級鍊鋼廠第370章 黑壓雲域——德里之戰第13章 結黨營私第303章 洛佩斯海戰(上)第367章 鴉片戰爭之山口會戰(下)第7章 李府賀壽第119章 雙重間諜第62章 發展機遇第16章 爾虞我詐第337章 龍捲風級二等風帆戰列艦第416章 加勒比剿匪記(一)第213章 亞東軍官學校第308章 西北邊疆攻略第150章 蛋疼的皇太極第398章 克倫威爾——斷頭臺之歌第74章 炮擊荷艦第264章第159章 最後的蒙古天驕第243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一)第58章 一炮之仇第342章 鴉片貿易第136章 鄭和寶藏第213章 亞東軍官學校第241章 金戈鐵馬——險山堡大戰(中)第293章 明車暗馬偷吃炮第423章 納爾馬達河會戰第109章 離別警告第65章 榮登黑榜第371章 殖民莫臥兒第252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十)第415章 加勒比海盜——水妖號的末日第3章 小鎮謀生第122章 放虎歸山第42章 英國戰船第221章 巧設陷阱第375章 產業革命第127章 寧遠大戰(五)第212章 張冠李戴第381章 筋疲力盡的西班牙第141章 丫的夠狠第27章 山人妙計第193章 琉球府T第437章 金蟬脫殼第338章 江湖第25章 魔鬼訓練第96章 滿載而歸第272章 叔叔抱抱T第92章 黑吃黑第417章 百慕大之戰(上)第404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一)第249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七)第373章 科羅拉多荒原之戰(下)第398章 克倫威爾——斷頭臺之歌第377章 英國恥辱的開始——塞得大借款第2章 一貧如洗第399章 世界海軍軍備競賽第400章 環地中海條約組織第110章 驚天陰謀第404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一)第352章 伊莎貝拉海戰(三)第263章第47章 嚴酷考驗第436章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末日第127章 寧遠大戰(五)第204章 皇后張嫣第361章 帝國空軍誕生第184章 巡航艦隊第46章 發展計劃第170章 二十一條第388章 戰備公路網第375章 產業革命第330章 民生改革第130章 寧遠大捷第20章 洋艦叩邊第106章 栽贓嫁禍第187章 收復臺灣第293章 明車暗馬偷吃炮第403章 角逐非洲(下)第263章第443章 歐盟第121章 監軍山海關第63章 買船造船第34章 屋漏逢雨第41章 捷足先登第253章 H計劃第53章 羣雄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