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先拜孝陵者爲天子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鄭成功此言着實讓部下們吃了一驚,不知藩主何以如此看輕唐王。要知那唐王朱聿鍔可是隆武帝的嫡弟,而隆武帝和鄭成功之間的情誼可是天下皆知。當年隆武帝非常欣賞鄭成功的才華,他嘆息說:“惜無一女配卿,卿當忠吾家,勿相忘也!”爲了表示對鄭成功的寵愛,隆武帝更將當朝最尊崇的朱姓賜給鄭成功,並將鄭成功原名森改爲成功。從那時起,鄭森的名字就成了朱成功,世人也皆喚鄭成功爲“國姓爺”。

唐王乃隆武帝嫡親之弟,藩主當年和隆武帝情誼又是無比深厚,陳永華、劉國軒、黃廷、馮澄世他們是打破腦袋也不明白藩主爲何突然看輕唐王。他們可是記得,當年永曆在肇慶監國稱帝時,藩主不願奉永曆爲主,而想立淮王朱常清監國,結果唐王書信相勸,藩主便變了主意改而擁立永曆。由此可見,在藩主心目中,唐王這個隆武帝的嫡弟份量很重。

永曆棄國出逃,太平軍於廣東擁立唐王監國,事情若成,代表大明帝系再次回到隆武帝一系。雖然唐王朱聿鍔只是隆武兄弟,並非子侄,但不管如何,這帝系總算是回到了唐王一脈。所以有當年隆武帝舊情在,又有現實利益在,鄭成功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都當響應擁唐,但現在他卻將唐王看的如此輕,認爲他沒有資格監國,這實在是讓陳永華等人無比困惑,不知藩主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前軍都督黃廷想不明白,但又知道自家藩主和隆武帝的關係,所以他不得不委婉提醒鄭成功,他道:“天下不可一日無主,唐王是紹宗嫡弟,兄終弟及,既然永曆棄國,唐王監國無可厚非。”

“從紹武帝算,唐王監國也在情在理。”馮澄世亦道。

下午藩下官員將領還在爭吵時,馮澄世就問過其子馮錫範的看法,

馮錫範的看法是必須擁唐,且必須快,不能耽擱。否則,清廷那邊會借永曆棄國大造輿論,使得天下擁明、復明軍民士紳士氣大喪,對明朝徹底絕望;二來恐永曆初時舊事會重演。永曆初時舊事說的是當時各地紛紛有明朝宗室自稱監國,不服永曆,他們各自都有將領擁護,結果導致抗明力量不斷因爲內鬥而消耗。

馮澄世對自己這個兒子很看重,常對人道其子將來成就必不下己,所以也轉而贊成甘輝他們擁唐,因此陡聽藩主似乎不願唐王監國,心下自然是驚訝的很,下意識的就要勸說。

劉國軒沒有吱聲,只是在想藩主爲何反對唐王監國,剛纔藩主話中意思似乎另有所指,難不成藩主這邊是想另立一個宗室監國,如當年淮王朱常清例?

陳永華和劉國軒想到一塊去了,但他卻是往魯王朱以海那想,以爲藩主是想擁魯王監國。但細想又覺不像,藩主若真想擁魯王監國,這麼多年也不會對魯王那邊冷淡,當年張名振在時就應該聯合二張一塊擁魯,何以等到今天。

實在是想不出藩主何以對唐王態度大變,陳永華便索性直接問道:“藩主,擁立監國事關重大,若藩主心中另有他念,還請知會屬下等!”

馮澄世、黃廷等人都緊張看着鄭成功。鄭成功微一點頭,對他們道:“永曆棄國,本藩意不再奉他爲主,此等天子,不要也罷。”

陳永華等人知道藩主還有後話,都是傾聽。【愛↑去△小↓說△網www.aiqu】至於藩主明言永曆這天子不要也罷,也是無有異色。若說天下誰人最不理會永曆這個皇帝,除了清軍那邊,明朝這邊除了延平王國姓爺,恐怕找不到第二人。

鄭成功接下來說的話卻讓部下們更是不解,因爲他說的是,“你們追隨我多年,自然知道本藩和紹宗陛下情誼,所以若是真立監國人選,本藩意下自是要擁唐的。”

“既藩主決意擁唐,何以又對唐王?....”

陳永華他們面面相覷。

鄭成功道:“你們都說兄終弟及,確實,唐王監國是合這個理,但本藩卻認爲唐王監國,這帝繫於紹宗陛下又有何關係?紹宗是兄,唐王是弟,這世上可沒有弟弟給兄長繼嗣延續的道理,所以本藩無意擁朱聿鍔監國,但本藩卻又是贊同擁唐的。”

陳永華聽的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忍不住問道:“藩主的想法究竟是?”

鄭成功也不與他們繞圈子,直言相告,他道:“本藩擁唐,卻不擁他朱聿鍔,本藩意將永興王過繼給紹宗陛下爲嗣,再領金廈軍民擁永興王監國,如此紹宗陛下後繼有人,血嗣香火不斷。”

“永興王?這怎麼行!”

劉國軒失聲道,任他怎麼猜測,都是沒想到藩主會想着替隆武皇帝過繼一個後人,還要擁這個過繼者爲監國!

“藩主,這永興王來歷不明,如何能繼紹宗陛下?”黃廷的腦袋直搖,連說不可。

陳永華也道永興王的真實身份難以考據,究竟是否唐端王后人都不可考,怎能將他過繼隆武皇帝,金廈軍民再奉他爲主呢。

馮澄世見過那自稱永興王的朱琳瑋,此人不過20歲,他說他是唐愍王朱聿鏼的第三個兒子。唐愍王是隆武帝的同父異母弟,當年隆武帝還是唐王時擅自帶兵北上勤王,結果被大怒的崇禎帝下旨廢爲庶人關入鳳陽監獄,唐王便由朱聿鏼承襲。唐愍王於崇禎十六年病死,幾個月後清軍南下,南陽失陷,幾個王府官員便保着剛剛承襲永興王的朱琳瑋南下,後一直在江南各地躲藏。

隆武帝在福建登基稱帝后,那幾個王府官員便帶着朱琳瑋去投,豈料他們到福建的時候清軍已經佔領福京,隆武帝也在汀州殉國,幾個王府官員實在是無路可走便一轟而散,只一個老吏帶着八歲的朱琳瑋到處流浪。過了兩年,那老吏聽說金廈仍有明軍活動,便帶着十歲的朱琳瑋一路乞討來到廈門,自報身份後被鄭軍收容。因隆武帝的原因,加上鄭成功待明朝宗室一直很是寬容,所以對這個隆武帝的侄子很是看重,讓他和自己兒子鄭經一塊讀書,刻意培養。

金廈這裡前來避難的明朝宗室不下百人,魯王朱以海,淮王朱常清、寧靖王朱術桂等人也在,所以延平藩下衆人從來沒有想過這朱琳瑋會被藩主意欲擁立,心中震驚可想而知。倒是劉國軒想到了藩主一直念念不忘爲隆武帝續嗣,以前沒有機會,現在永曆棄國,若這朱琳瑋真得過繼給隆武帝,憑藉隆武皇帝在士紳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和影響,倒也是個合適的監國人選。

“永興王的身份沒有疑點,本藩早就使人仔細查過,當年唐王府的官吏下人也找到不少,皆可做證永興王爲真。”鄭成功知道部下們對他要擁永興王的想法會質疑反對,但他卻是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此事,顯是已經拿定主意,不容更改。

聽藩主語氣,陳永華知道難勸,便道:“若藩主執意要擁永興王,屬下等也無話可說。但此舉勢必會和太平軍、忠貞營衝突,於抗清大局不利。”

鄭成功微一沉吟,道:“我欲擁永興王一事,暫不必告知廣東。”

陳永華一臉爲難道:“廣東使者就在王府等着信,藩主若不答應擁唐,屬下等如何回話?”

鄭成功想也不想道:“便說本藩不日就要領軍北上,(ww.uuashu.cm)待取南都之後再定此事。這事交給你去辦。”

陳永華無奈只得應了。

劉永軒想了想卻道:“打下南都,永興王往孝陵祭拜,唐王那邊就居下風了,到時恐怕太平軍和忠貞營就得轉而一起擁立永興王了,說不得紹宗陛下不但後繼有人,更可爲光復先君。”

“本藩便是此意。”

鄭成功長呼了口氣,目光再次朝漆黑的夜空看去,看了片刻,卻已是雙目通紅。

黃廷他們見了,知藩主這又是思念起隆武帝了。相互看了眼,便悄悄退下,藩主要擁永興王這事得趕緊告知甘輝、鄭泰他們,要不然他們恐怕要吵到天亮去。

.......

作者注:紹宗,永曆政權爲隆武帝上的廟號。(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flag0bqg-->

第八百二十三章 擒虎不成 反被虎傷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面 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降第一千七十二章 大塊吃肉 大碗喝酒第一千三十八章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五十六章 瞑目第二十三章 斬首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變法了第七百七十七章 爲何不死於賊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一千八十一章 鄭夫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拿出你們的威風來!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一千一十五章 快帶朕走!第二百五十章 繳獲第一千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三百九十九章 唐三水倒戈?第二百五十三章 勤王?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六百四十四章 光頭降兵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造反了第六十一章 反詩第五章 辮子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放下武器,送爾歸國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家一家的抄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暴雨斷電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附兵的麻煩第289章 秀才的擔心第三百一十九章 雞犬不留第四百零二章 危險的太平軍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袍第四百七十七章 封不了王便做女婿?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三百四十二章 構架更新說明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兒是探花郎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四百四十八章 砍瓜切菜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等着南京大亂嗎?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雲南易幟 洪首傳邊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七百一十章 好男兒留的什麼辮!第一千六十六章 可願扶保大清?第七百一十一章 盼公速至第八百八十九章 活捉鰲拜第三百九十六章 別想拉老子墊背第五十四章 陣亡第七百八十五章 剖母腸 太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藩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帥做天子第一千七十九章 匹夫血 不會冷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第二百五十章 繳獲第九百九十五章 上帝與你同在第四百八十三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七百七十六章 安慶羣英會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七百二十七章 主子要辦的人很多第一千五十四章 始作俑者,無後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四百六十六章 軍糧 救子 好兄弟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公主出嫁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五十二章 賞格第五百八十七章 麒麟軍旗第九百三十一章 太宗諸子第一千二十九章 經濟越發達,糧食就越少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營救不得了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七百二十九章 怎的連官兵也殺了!第八十一章 回去第三百五十二章 黃泉路上做個伴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少傅唐三水第三百五十四章 要打就打最強的第七百三十二章 破金陵 不封刀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封家信第八百五十七章 小爺,你不要命了!第五十七章 買賣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殺雞取卵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八百四十八章 保真龍天子第二百五十章 繳獲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三百五十章 鬼老天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選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樂郡主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
第八百二十三章 擒虎不成 反被虎傷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面 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降第一千七十二章 大塊吃肉 大碗喝酒第一千三十八章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五十六章 瞑目第二十三章 斬首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變法了第七百七十七章 爲何不死於賊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一千八十一章 鄭夫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拿出你們的威風來!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一千一十五章 快帶朕走!第二百五十章 繳獲第一千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三百九十九章 唐三水倒戈?第二百五十三章 勤王?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六百四十四章 光頭降兵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造反了第六十一章 反詩第五章 辮子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放下武器,送爾歸國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家一家的抄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暴雨斷電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附兵的麻煩第289章 秀才的擔心第三百一十九章 雞犬不留第四百零二章 危險的太平軍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袍第四百七十七章 封不了王便做女婿?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三百四十二章 構架更新說明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兒是探花郎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四百四十八章 砍瓜切菜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等着南京大亂嗎?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雲南易幟 洪首傳邊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七百一十章 好男兒留的什麼辮!第一千六十六章 可願扶保大清?第七百一十一章 盼公速至第八百八十九章 活捉鰲拜第三百九十六章 別想拉老子墊背第五十四章 陣亡第七百八十五章 剖母腸 太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藩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帥做天子第一千七十九章 匹夫血 不會冷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第二百五十章 繳獲第九百九十五章 上帝與你同在第四百八十三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七百七十六章 安慶羣英會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七百二十七章 主子要辦的人很多第一千五十四章 始作俑者,無後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四百六十六章 軍糧 救子 好兄弟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公主出嫁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五十二章 賞格第五百八十七章 麒麟軍旗第九百三十一章 太宗諸子第一千二十九章 經濟越發達,糧食就越少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營救不得了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七百二十九章 怎的連官兵也殺了!第八十一章 回去第三百五十二章 黃泉路上做個伴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少傅唐三水第三百五十四章 要打就打最強的第七百三十二章 破金陵 不封刀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封家信第八百五十七章 小爺,你不要命了!第五十七章 買賣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殺雞取卵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八百四十八章 保真龍天子第二百五十章 繳獲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三百五十章 鬼老天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選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樂郡主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