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門 (2)

林雨翔老家在農村,這村倚着一條鐵路。前幾年火車提速,但那裡的孩子卻不能提速。一次在鐵路上玩時一下被軋死兩個,虧得那時五歲的林雨翔在家裡被逼着讀《尚書》,倖免於難,成爲教條主義發展至今惟一成就的一件好事。林父先是恐懼不安,成天讓林雨翔背《論語》、《左傳》。但那兩個爲自由主義獻身的孩子在人心裡陰魂不散,林父常會夢見鐵軌邊肚子骨頭一地都是,斷定此地不可久留。正好區委裡的一個內部刊物要人,林父榮升編輯,便舉家搬遷。不幸財力有限,搬不遠,只把家挪了一兩公里,到了鎮上。離鐵軌遠了,心裡踏實不少,每天早出晚歸工作也挺順心。

林父這人愛書如命,可惜只是愛書,而不是愛讀書。家裡藏了好幾千冊書,只作炫耀用,平日很少翻閱。一個人在糞坑邊上站久了也會染上糞臭,把這個原理延伸下去,一個人在書堆裡呆久了當然也會染上書香,林父不學而有術,靠詩歌出家,成了區裡有名氣的作家。家裡的藏書只能起對外炫耀的作用,對內就沒這威力了。林雨翔小時常一搖一晃地說:“屁書,廢書,沒用的書。”話由林母之口傳入林父之耳,好比我國的古詩經翻譯傳到外國,韻味大變。林父把小雨翔痛揍一頓,理由是侮辱文化。林雨翔那時可憐得還不懂什麼叫“侮辱”,當然更別談“文化”了,只當自己口吐髒話,嚇得以後說話不敢涉及到人體和牲畜。林父經小雨翔的一罵,思想產生一個飛躍,決心變廢爲寶,每天逼小雨翔認字讀書,自己十分得意——書這東西就像鈔票,老子不用攢着留給小子用,是老子愛的體現。

沒想到林雨翔天生——應該是後天因素居多——對書沒有好感,博大地也想留給後代享用,他下意識裡替後代十分着想。書就好比女人,一個人拿到一本新書,翻閱時自會有見到一個**一樣憐香惜玉的好感,因爲至少這本書裡的內容他是第一個讀到的;反之,舊書在手,就像娶個再婚女人,春色半老紅顏半損,翻了也沒興趣——因爲他所讀的內容別人早已讀過好多遍,斷無新鮮可言。林雨翔竭力保留書的新鮮,弄不好後代困難時這些書還可以當新書賣呢。林父的眼光只停留在兒子身上,沒能深邃到孫子的地步,天天死令林雨翔讀書,而且是讀好書。《紅樓夢》裡女人太多,怕兒子過早對女人起研究興趣,所以列爲禁書;所幸《水滸傳》裡有一百零五個男人,佔據絕對優勢,就算有女人出現也成不了氣候,故沒被禁掉,但裡面的對話中要刪去一些內容,如“鳥”就不能出現,有“鳥”之處一概塗黑,引得《水滸傳》裡“千山鳥飛絕”,無奈《水滸傳》裡鳥太多,林父工作量太大,況且生物學告訴我們,一樣動物的滅絕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所以林父百密一疏,不經意留下幾隻漏網之鳥,事後發現,頭皮都麻了,還好弭患及時,沒造成影響。

林父才疏,只識其一不識其二,把老舍《四世同堂》裡的“”錯放了過去。一天偶查字典,找到“”字,大吃一驚,想老舍的文章用詞深奧,不適合給小雨翔看,思來想去,還是古文最好。

然而古文也難免有這類文字。堂堂《史記》,該夠正經了,可司馬遷著它時受過宮刑,對自己所缺少的充滿嚮往,公然在《史記》裡記載“大陰人”大**的人。,這書該禁。《戰國策》也厄運難逃,有“以其髀加妾之身”的描寫,也遭了禁。林父挑書像揀青菜,中國豐富燦爛的文獻史料,在他手裡死傷大片。最後挑到幾本沒瑕疵的讓林雨翔背。林雨翔對古文深惡痛絕,迫於父親的威嚴,不得不背什麼“人皆有所不忍,達之於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爲,達之於其所爲,義也”,簡單一點的像“無古無今,無始無終”。背了一年多,記熟了幾百條哲理,已具備了思想家的理論,只差年齡還缺。七歲那年,林父的一個朋友,市裡的一家報社編輯拜訪林家,訴苦說那時的報紙改版遇到的問題,擔心衆多。小雨翔只知道亂背“畏首畏尾,身其餘幾”,編輯聽見連小孩子都用《左傳》裡的話來激勵他,變得大刀闊斧起來,決定不畏浮雲,然後對林雨翔讚賞有加,當下約稿,要林雨翔寫兒歌。林雨翔的歲數比王勃成天才時少了一倍,自然寫不出兒歌。八歲那年上學,字已經識到了六年級水平,被教師誇爲神童。神童之父聽得也飄飄然了,不再逼林雨翔背古文。小雨翔的思想得到超脫,寫詩一首:

小鴨子嘎嘎叫

不吃飯不睡覺

到底這是爲什麼

原來作業沒有交

林父看了大喜過望,說是象徵主義,這首詩寄給了那編輯,不日發表。林父在古文裡揀青菜有餘暇,開講西方文學,其實是和兒子一起在學。由於林雨翔的**作是象徵主義的路,林父照書大段解釋象徵主義,但沒有實人,只好委身布萊克,由唯美主義搖身變成象徵主義,講解時恰被林母聽見,幫他糾正——林母以前在大專裡修文科,理應前途光明,不慎犯了個才女們最易犯的錯誤,嫁給一個比她更有才的男人。家庭就像一座山,雙方都要拼命往上爬,而山頂只容一個人站住腳。說家像山,更重要的是一山難容二虎,一旦二虎相向,必須要惡鬥以分軒輊。通常男人用學術之外的比如拳腳來解決爭端,所以說,一個失敗的女人背後大多會有一個成功的男人。林父林母以前常鬧矛盾,幾欲離婚,幸虧武松誕生。林雨翔天資可愛聰穎,倆人把與對方的恨轉變成對孩子的愛,加上林母興趣轉移——完成了一個女人最崇高的使命後,老天賞給她搓麻將的才華,她每天晚出早歸搓麻將。這樣也好,夫妻口角竟少了許多。箇中原因並不複雜,林父想罵人時林母往往不在身邊,只好忍住。久而久之,林父罵人的本能退化——這話錯了,對男人而言,罵人並不是一種本能,罵女人才是本能。

由於林雨翔整天在家門口背古文,小鎮上的人都稱之爲“才子”。被允許讀其他書後,才子轉型讀現代小說,讀慣了古文,小雨翔讀起白話小說時暢通順快得像半夜開車。心思散極,古文全部荒廢,連韓非子是何許人都不記得了。中國的長篇小說十部裡有九部是差的,近幾年發展得更是像廣告裡的“沒有最差,只有更差”,只可惜好萊塢的“金酸梅”獎尚沒涉足到小說領域,否則中國人倒是有在國際上露臉的機會。所以,讀中國長篇小說很容易激起人的自信,林雨翔讀了幾十部後,信心大增,以爲自己已經飽讀了,且飽得厲害——不是人所能及的飽,而是蛙蛇過冬前的飽,今朝一飽可以長期不進食。

於是林雨翔什麼書都不讀了,語文書也扔了。小學裡憑他的基礎可以輕鬆通過,升了中學後漸漸力不從心,加上前任語文教師對他的孤傲不欣賞,亟來用荀子勸他,說什麼“君子務修其內而讓之於外”,見未果,便用莊子嚇他“不能容人者,無親;無親者,盡人”。依舊沒有效果,只好用老子罵他,說雨翔這人“正復爲奇,善復爲妖”,預言“此人胸襟不廣,傲而無才,學而不精,懦弱卻善表現,必不守氣節,不成大器”。萬沒想到這位語文教師早雨翔一步失了節,臨開學了不翼而飛,留個空位只好由馬德保填上。

雨翔得到馬德保的認可,對馬德保十分忠心,馬德保也送他的散文集《流浪的人生》給林雨翔,林雨翔爲之傾倒,於是常和馬德保同進同出,探討問題。兩人一左一右,很是親密。同學們本來對林雨翔的印象不好,看見他身旁常有馬德保,對馬德保也印象不佳——譬如一個人左腳的襪子是臭的,那麼右腳的襪子便沒有理由不臭。

其實林雨翔前兩年就在打文學社的主意,並不想要獻身文學,而是因爲上任的社長老師堅信寫好文章的基礎是見聞廣博,那老師旅遊成癖,足跡遍及全國,步行都有幾萬裡,我紅軍恨不能及。回來後介紹給學生,學生聽她繪聲繪色地描述,感覺彷彿是接聽戀人的電話,只能滿足耳癮而滿足不了眼癮,文章依然不見起色。社長便開始帶他們去郊遊。開始時就近取材,專門往農村跑。頭幾次鎮上學生看見豬都驚喜得流連忘返半天,去多以後,對豬失去興趣,遂也對農村失去興趣。然後就跑得遠了些,一路到了同裡,回來以後一個女生感情迸發,著成一篇《江南的水》,抒情極深,榮獲市裡徵文一等獎。這破文學社向來只配跟在其他學校後面撿些骨頭,獲這麼大的獎歷史罕見,便把女學生得獎的功勞全歸在旅遊上,於是文學社儼然變成旅行社,惹得其他小組的人眼紅不已。

林雨翔也是眼紅者之一。初一他去考文學社,臨時忘了《父與子》是誰寫的,慘遭淘汰。第二次交了兩篇文章,走錯一條路,揭露了大學生出國不歸的現象,忘了唱頌歌,又被刷下。第三次學乖了,大唱頌歌,滿以爲入選在望,不料他平時頌歌唱得太少,關鍵時刻唱不過人家,沒唱出新意,沒唱出感情,再次落選。從此後對文學徹底失望。這次得以進了文學社,高興得愁都省略掉了。

那天週五,下午有一段時間文學社活動。路上林雨翔對馬德保說:“馬老師,以前我們選寫文章的人像選歌手,誰會唱誰上。”

馬德保當了一個禮拜老師,漸漸有了點模樣,心裡誇學生妙喻蓋世,口上替老師叫冤:“其實我們做老師的也很爲難,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要積極向上,更主要是要健康成長。”言下之意,學生就是向日葵,眼前只可以是陽光,反之則是發育不佳。

“那最近有什麼活動呢?”

“噢,就是講講文學原理,創作技巧。文學嘛,多寫寫自然會好。”

雨翔怕自己沒有閉門造車的本領,再試探:“那——不組織外出活動?”

“這就是學校考慮的事了,我只負責教你們怎麼寫文章——怎麼寫得好。”馬德保知道負責不一定能盡責,說着聲音也虛。

雨翔瞭解了新社長是那種足不出戶的人,對文學社的熱情頓時減了大半。踱到文學社門口,馬德保拍拍林雨翔的肩,說:“好好寫,以後有比賽就讓你參加,你要爭口氣。”裡面人已坐滿,這年代崇敬文學的人還是很多的。所以可見,文學已經老了,因爲一樣東西往往越老越有號召力;但又可以說文學很年輕,因爲美女越年輕追求者就越多。然而無論文學年輕得發嫩或老得快死,它都不可能是中年的成熟。

馬德保介紹過自己,說:“我帶給大家一樣見面禮。”學生都大吃一驚,歷來只有學生給老師送東西的義務,絕沒有老師給學生送東西的規矩。

馬德保從講臺下搬出一疊書,說:“這是老師寫的書,每個人一本,送給大家的。”然後一本一本發,詫異這兩百本書生命力頑強,大肆送人了還能留下這麼多。社員拿到書,全體拜讀,靜得嚇人。馬德保見大作有人欣賞,實在不忍心打斷,沉默了幾分鐘,忽然看到坐在角落裡一個男生一目十頁,唰唰亂翻。平常馬德保也是這麼讀書的,今天不同,角色有變化,所以心裡說不出地難過。可書已送人,自己又幹涉不了,好比做母親的看見女兒在親家受苦。馬德保實在看不下去,口頭暗示說:“有些同學讀書的習慣十分不好,速度太快,這樣就不能體會作者着筆的心思,讀書要慢。”

這話把想要翻一頁的人嚇得不敢動手,只好直勾勾地看着最末幾行發呆——其實不翻也不會影響,因爲馬德保的散文散得徹底,每篇都像是玻璃從高處跌下來粉碎後再掃掃攏造就的,怕是連詹克明所說的“整合專家”都拼不起來了。

雨翔悄聲坐到那個翻書如飛的男生旁。兩人素未謀面,男生就向他抱怨:“這是什麼爛書,看都看不懂。”

林雨翔爲認識一個新朋友,不顧暗地裡對不起老朋友,點頭說:“是啊。”

“什麼名字?”林雨翔問。

“羅——羅密歐的羅,天——”男生一時找不出有“天”的名人,把筆記本攤過去,筆一點自己的大名。

“羅——天誠,你的字很漂亮啊。”

羅天誠並不客氣,說:“是啊,我稱它爲羅體字!”說着滿意地盯着“**字”,彷彿是在和字說話:“你叫林雨翔是吧,我聽說過你的名字。”

一切追求名利的人最喜歡聽到這句話。林雨翔心裡回答“正是老子”,嘴上窘笑說:“是嗎?”

羅天誠像沒在聽林雨翔說話。林雨翔那個“是嗎”凝固在空氣裡翹首以待迴應。

“上面那根排骨叫什麼名字?我看見他跟你挺好的。”林雨翔不願和排骨苟活一起,不屑道:“他是我一個老師,看我將來會有大出息,故意和我套近乎。”

“我看是你和他套近乎吧?”羅天誠冷眼看他,拆穿謊言。雨翔苦心經營的虛榮感全部被反詰殲滅掉,痛苦不堪,硬笑一下,懶得和羅天誠這怪人說話。

馬德保終於開講。第一次帶一大幫文學愛好者——其實是旅行愛好者——他有必要先讓自己神聖,昨晚熬到半夜,查經引典,辭書翻了好幾本,總算著成今天的講義,開口就說:

“文學是一種美的欣賞美的享受,既然如此,我們首先要懂得什麼是美。研究美的有一門學問,叫美學——研究醜的就沒有醜學,所以可以看出美的重要——”馬德保頓了頓,旨在讓社員有個笑的機會,不料下面死寂,馬德保自責講得太深,學生悟性又差,心裡慌了起來,腦子裡一片大亂,喝一口水穩定一下後,下面該說的內容還是不能主動跳出來。馬德保只好被動搜索,空曠的記憶裡怎麼也找不着下文,像是黑夜裡摸尋一樣小東西。

00馬德保覺得學生的眼睛都注意着他,汗快要冒出來。萬不得已,翻開備課本,見準備的提綱,幡然大悟該說什麼,只怪自己的笨:

“中國較著名的美學家有朱光潛,這位大家都比較熟悉,所以我也不再介紹了——”其實是昨晚沒查到資料,“還有一位復旦大學的蔣孔陽教授,我是認識他的!”真話差點說出來“我是昨晚才認識的”,但經上面一說,好像他和蔣孔陽是生死至交。

馬德保爲證明自己的話,不得不竊用蔣的學生朱立元一篇回憶恩師文章中的一段話:“我當時去拜訪他時,他問得很仔細,他問到狄德羅的‘美在關係’說內容時,我舉了狄德羅對高乃依悲劇《賀拉斯》分析的例子,說到老賀拉斯的一句關鍵性臺詞‘讓他去死吧’時,我的先生輕聲糾正說:‘是讓他死吧’,這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自《復旦逸事》(遼海出版社)第179頁。說別人的話能做到像馬德保一樣情真意切着實不易,但一切初次作案的小偷花不義之財時都會緊張,馬德保唸完後侷促地注意下面的反應,生怕聽到“老師,這個我讀過”的聲音,調動全身一切可調動的智慧準備要解釋,幸好現在學生無暇涉獵到考試以外的書籍,聽得都像真的一樣。

馬德保再闊談希臘神話與美學的關係。

羅天誠推幾下林雨翔,問:“你聽得懂他在講什麼?”

“講故事吧。天知道。”

羅天誠變成天, 說: “我知道, 他這是故意賣弄, 把自己裝成什麼大學者, 哈……”

林雨翔聽得興趣索然。他對美的認識處在萌芽階段,不比馬德保的精深。百般無聊中,只好隨手翻翻《流浪的人生》,看到一篇《鐵軌邊的風》,想起兒時的兩個夥伴,輕嘆一聲,看下去。馬德保開頭就裝神扮鬼,寫道:“我有預感,我將沿着鐵軌流浪。”預感以後,大作駢文:

兩條鐵軌,千行淚水。風起時它沉靜在大地暖暖的懷裡酣睡着,酣睡着。天快亮了。千絲萬縷的愁緒,在這濃重的夜空裡翻滾糾結;千瘡百孔的離思,在這墨綠的大地中盤旋散盡。

沿着她走,如風般的。這樣悽悲的夜啊,你將延伸到哪裡去?你將選擇哪條路?你該跟着風。藍色的月亮也追尋着風向。在遙遠的地方,那片雲喲……

雨翔想,這篇無疑是這本書裡最好的文章,他爲自己意外地發現一篇美文欣喜不已。其實他也沒好好讀過《流浪的人生》。當初的“傾倒”只是因爲書而不是書裡的內容,這次真的從垃圾堆裡揀到好東西,再一回被傾倒。

馬德保第一堂課講什麼是美,用了兩個鐘頭,佈置議論文一篇,預備第二堂講如何挑選芸芸衆生裡的美文,懶得全部都寫,只在講義上塗“如何選美”,第三堂課要講找到美文以後的摘錄感悟,當然叫“選美之後”,第四堂終於選美完畢,授怎樣能像他一樣寫文章。一個月的計劃全部都訂好了,想天下美事莫過於去當老師,除了發工資那天比較痛苦外,其餘二十九天都是快樂的。

林雨翔回到家,向父親報喜說進了文學社。林父見兒子終成大器,要慶祝一下。只是老婆不在,無法下廚——現在大多家庭的廚房像是女廁所,男人是從不入內的。他興致起來,發了童心,問兒子:“拙荊不在,如何是好?”

林雨翔指指角落裡的箱子,說:“吃泡麪吧。”林家的“拙荊”很少歸巢,麻將搓得廢寢忘食,而且麻友都是鎮裡有頭有臉的人物,比如該鎮鎮長趙志良,是林母的中學同學,都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蹉跎歲月嘛,總離不開一個“蹉”字,“文革”下鄉時搓麻繩,後來混上鎮長了搓麻將,搓麻將搓得都駝了背,乃是真正的蹉跎意義的體現。另外還有鎮裡一幫子領導,白天開會都是禁賭對人民羣衆精神文明建設的意義,一到晚上馬上深入羣衆,和人民搓成一片。林母就在麻將桌上建立了與各同志之間深厚的革命友誼,身價倍增,馳名於鎮內外。這樣林父也動怒不了,一動怒就是與黨和人民作對,所以兩個男人餓起來就以吃泡麪維生。可是這一次林父毅然拒絕了兒子的提議,說要改種花樣,便跑出去買了兩盒客飯進來。林雨翔好久不聞飯香,想進了文學社後雖然耳朵受苦,但嘴巴得福,權衡一下,還是值得的。

兩個男人料不到林母會回家。林母也是無奈的,今天去晚一步,只能作壁上觀。麻將這東西只能“樂在其中”,其外去當觀衆是一種對身心的折磨,所以早早回來——自從林母迷戀上麻將後,儼如一隻貓頭鷹,白天看不見回家的路,待到深夜纔可以明眼識途。

林父以爲她是回來拿錢的,一聲不發,低頭扒飯。林雨翔看不慣母親,輕聲說:“爸,媽欠你多少情啊。”

“這你不懂,欠人家情和欠人家錢是一回事,她心裡也不會好受的。”

林母竟還認得廚房在哪裡,圍上兜去做菜,嬌嗔說:“你們兩個大男人餓死也活該,連飯都不會做,花錢去買盒飯,來,我給你們炒些菜。”

林父一聽感動得要去幫忙——足以見得欠人錢和欠人情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別人欠你一筆錢,拖着久久不還,你已經斷然失望,這時,那人突然還錢了,你便會覺得那彷彿是身外之財,不是你的錢,然後揮霍花掉;但若是別人欠你一份情,也久久不還,待到那人還你情時,你會備加珍惜這情。

雨翔心裡笑着。林父幫忙回來,想到正事,問:“那個賞識你的老師是——”

“馬老師,馬德保。”

“馬德保!這個人!”林父驚異得要跳起來。

林雨翔料定不會有好事了,父親的口氣像追殺仇人,自己剛纔的自豪剎那泄光,問道:“怎麼了?”

林父搖搖頭,說:“這種人怎麼可以去誤人子弟,我跟他有過來往,他這個人又頑固又——嗨,根本不是一塊教書的料。”

林雨翔沒發覺馬德保有頑固的地方,覺得他一切尚好——同類之間是發現不了共有的缺點的。但話總要順着父親,問:“是嗎?大概是有一點。”

林父不依不饒:“他這個人看事物太偏激了,他認爲好的別人就不能說壞,非常淺薄,又沒上過大學,只發表過幾篇文章……”

“可爸,他最近出書咧。”

林父一時憤怒,把整個出版界給殺戮了,說:“現在這種什麼世道,出來的書都是害人的!”剷平了出版界後,覺得自己也有些偏激,擺正道:“書呢?有嗎?拿來看看。”

林雨翔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和老師有積怨,誠惶誠恐地把書翻出來遞給父親,林父有先知,一看書名便說:“不行”,看了略要更是將頭搖得要掉下來。

林母做菜開了個頭,有電話來催她搓麻將,急得任那些菜半生不熟在鍋裡。林父送她到了樓下,還叮囑早些回來——其實林母回家一向很早,不過是第二天早上了。

林雨翔望着父親的背影,自言自語道:“哈,賭場出瘋子,情場出傻子。”

北京時間來自海邊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5)那些事 那些人像少年啦飛馳 第三部分 (2)求醫軍訓的問題三重門 (2)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2)像少年啦飛馳 第三部分 (4)三重門 (4)三重門 (18)三重門 (17)小康了要去新西蘭三重門 (13)像少年啦飛馳 第三部分 (2)三重門 (14)專家重要不重要的問題語文的問題像少年啦飛馳 第一部分 (1)第五部 通稿2003 序三重門 (15)像少年啦飛馳 第三部分 (3)小鎮生活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5)旅途愉快三重門 (6)(下)旅途愉快一定要保持中國特色三重門 (20)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1)兄弟成長於天藍年代重要不重要的問題三重門 (20)學校的問題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5)小鎮生活第四部 毒 序言學校的問題文學啊文學大學生的問題教師的問題香港問題和內地問題像少年啦飛馳 第三部分 (4)三重門 (21)戀愛的問題三個地方的三輪車傻子三重門 (19)三重門 (2)那些事 那些人像少年啦飛馳 第一部分 (2)足球啊足球歷史的問題第五部 通稿2003 序三重門 (19)戀愛的問題杯中窺人像少年啦飛馳 第三部分 (2)一起沉默像少年啦飛馳 第一部分 (1)三重門 (7)早已離開求醫早已離開教師的問題三重門 (19)三重門 (17)像少年啦飛馳 第一部分 (2)小鎮生活像少年啦飛馳 第三部分 (4)重要不重要的問題三重門 (10)(上)一定要保持中國特色三重門 (9)零下一度 第三個人三重門 (21)簡單簡單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5)專家的問題語文的問題書店 (2)早已離開性格的問題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4)三重門 (4)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5)文學啊文學三重門 (2)三重門 (17)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4)速度生活教師的問題簡單北京時間
北京時間來自海邊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5)那些事 那些人像少年啦飛馳 第三部分 (2)求醫軍訓的問題三重門 (2)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2)像少年啦飛馳 第三部分 (4)三重門 (4)三重門 (18)三重門 (17)小康了要去新西蘭三重門 (13)像少年啦飛馳 第三部分 (2)三重門 (14)專家重要不重要的問題語文的問題像少年啦飛馳 第一部分 (1)第五部 通稿2003 序三重門 (15)像少年啦飛馳 第三部分 (3)小鎮生活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5)旅途愉快三重門 (6)(下)旅途愉快一定要保持中國特色三重門 (20)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1)兄弟成長於天藍年代重要不重要的問題三重門 (20)學校的問題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5)小鎮生活第四部 毒 序言學校的問題文學啊文學大學生的問題教師的問題香港問題和內地問題像少年啦飛馳 第三部分 (4)三重門 (21)戀愛的問題三個地方的三輪車傻子三重門 (19)三重門 (2)那些事 那些人像少年啦飛馳 第一部分 (2)足球啊足球歷史的問題第五部 通稿2003 序三重門 (19)戀愛的問題杯中窺人像少年啦飛馳 第三部分 (2)一起沉默像少年啦飛馳 第一部分 (1)三重門 (7)早已離開求醫早已離開教師的問題三重門 (19)三重門 (17)像少年啦飛馳 第一部分 (2)小鎮生活像少年啦飛馳 第三部分 (4)重要不重要的問題三重門 (10)(上)一定要保持中國特色三重門 (9)零下一度 第三個人三重門 (21)簡單簡單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5)專家的問題語文的問題書店 (2)早已離開性格的問題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4)三重門 (4)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5)文學啊文學三重門 (2)三重門 (17)像少年啦飛馳 第二部分 (4)速度生活教師的問題簡單北京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