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世道人心(三)

若是這二人出面,似乎確實可能扭轉局勢。

“慎賢弟你不必焦急。這吳縣令不還沒有寫完奏疏派人送去京師嘛。他命人乘官船也許會快一些,但到了京師還要遞到通政司給奏疏分類,這一耽擱少說得幾日。我和丕賢弟寫好家書立即命人帶着乘船沿着大運河一路北上,一定可以趕在奏疏送入宮前把家書帶到!”

謝慎不禁愕然,世道人心啊......

卻說謝丕和王守文分別寫了家書派人乘船加急送到京中父上手中。

而這一邊吳縣令雖然以最快的速度把奏疏送到了京城。但因爲各地送往京師的奏疏太多,到通政司分類時耗費了大量的時間。

而王華、謝遷二人因爲身份特殊,自然不會按照普通官員對待。

在吳縣令的奏疏通過通政司分類送到弘治天子聖駕前,謝遷和王華的奏疏已經提前送抵。

一面是被倚爲股肱的重臣,一面是區區一縣令,天子自然作出了有偏向性的判斷。

這其實也很好理解,天子也是人,他的判斷也會受到複雜感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吳縣令自然比不過兩位狀元出身的重臣。

搶功勞這種事情,一是看人,一是看時間。

跟謝遷,王華搶功勞本就是找死。

要是吳縣令陳寫的奏疏早幾日送達天子御覽,也許還能佔據一個先入爲主的優勢。可最後卻是王華、謝遷的奏疏直達聖聽。

這倒也不怪他,吳縣令的奏疏確實是先到的京師,而王華和謝遷的奏疏則是接到家書現寫的。但偏偏吳縣令身份比不過王華,謝遷兩位大佬,什麼都得按照程序來,這樣在通政司一耽擱,本是優勢卻成了劣勢,吳縣令便是必敗之局,神仙難救了。

果不其然,天子在瞭解了事情的真實經過後下了批覆,着令發到六廊科辦理。

半個月之後,餘姚縣令吳有甫調任的文書便送抵了餘姚。

天子並沒有在批覆中說明要調任吳縣令什麼職位,只是言辭激烈,甚爲不滿。吏部尚書和左右侍郎一番討論,最後幾位大佬一拍腦袋決定調任吳有甫肇慶司理的職位。

這可是幾位大佬絞盡腦汁想出的。

天子在批覆中言辭激烈,對吳有甫自然是不滿意,但沒有點名要給吳縣令降等,吏部也就不能盲目去做。

臣子要忖度聖心,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不能越界。

吏部可以按照天子的意思給出方案,具體裁奪肯定還是要由天子來的。

肇慶司理這個職位乍一看不比餘姚知縣低,但肇慶十分偏遠,比之富庶的餘姚差了不少,等於是降職了。偏偏這麼做還挑不出什麼錯來,最是合適。

故而當吏部把這個建議報奏弘治皇帝后,天子滿意的批了一個準字。

吏部上下這才鬆了一口氣,下發調任文書到餘姚,令餘姚縣令吳有甫立刻啓程至肇慶赴任,不得有誤!

小小的一個縣令調任,其背後是諸多大佬的推動。出力最多的自然是王華和謝遷。

這二位治家甚嚴,但治家嚴是一回事,旁人欺負自家孩子卻又是另一回事了。

自家的孩子自己可以隨意打罵,卻不能讓旁人欺侮。

吏部對此也是心領神會,故而也算賣了王、謝二人一個情面。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朝廷的調任文書送到餘姚時吳縣令還矇在鼓裡,他聽到調任二字後直是欣喜若狂,當即換了特地薰了香的青色官服去接領文書。

弘治天子還是很厚道的,並沒有專門下一道聖旨責斥吳縣令,故而吳縣令也不需要大拜謝恩。

打開文書一看,吳縣令卻是臉色煞白。

他本以爲這次獻上喜報會令天子龍心大悅,一番擢升便在眼前,誰曾想等來的卻是一個平遷。說是平遷,實際就是暗降。吳縣令一想到路途遙遠的肇慶險些一口老血噴出來。

怎麼會是這樣?陛下看到奏疏怎麼會命令吏部下一份這樣的調任?

吳縣令悲憤欲絕,卻不敢耽擱。文書上有即刻調任四個字,也就是說吳縣令必須馬上捲鋪蓋走人。

他當然不會知道這是王、謝二人的家書起了作用,換句話說是王華、謝遷兩位大佬對天子的判斷施加了影響。

王華是成化年間的老臣,謝遷更是在天子還備位東宮時就擔任侍講,那是何等的老資歷,豈是區區一個餘姚縣令能夠比擬的。

換任何一個正常人做判斷,肯定是願意相信與自己相熟的人罷?

歸根到底吳縣令是低估了王、謝兩家的實力。

這兩家在餘姚都是世家望族,雖然因爲家風嚴厲平日裡行事低調,但再怎麼低調一旦發力也不是一小小縣令能夠招架的。

何況吳縣令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他把自己要陳寫奏疏的事情事先告訴了謝慎。

他以爲分一點湯給謝慎,少年就會感恩戴德,卻忘記了這本身就是謝慎的功勞,而他纔是那個要從謝慎手中把功勞奪走的人。

一番交戰下來,王華、謝遷齊齊發力,吳縣令便理所當然的成了炮灰。

可憐吳縣令到把縣令印信移交給本縣縣丞時都不明白髮生了什麼,只是慨嘆長吁不已。

肇慶比餘姚離京師更遠了,吳縣令當然明白這意味着什麼。

一個臣子一旦被天子厭惡,那短時間內肯定是沒有升遷的可能。

要想升遷,說句大不敬的話,吳縣令只能寄希望於當今天子駕崩,新皇帝即位。

不然,吏部的那些官員怎麼敢給他中上的考績?

天子沒有給吳縣令降旨是因爲他對吳縣令很厭惡,不想多說一句話,可是卻是給謝慎、謝丕、王守文三人降了旨意。

這在大明朝可是破天荒的。

要知道三人不過是秀才功名,卻是得到了大明朝天子的恩旨,這可是值得向世人誇耀的。

當然謝慎也知道這次他的沾了謝丕、王守文的光。

若非他二人當機立斷寫家書搬救兵,恐怕這海塗種植棉花的功勞就真的要被吳縣令奪去了。

......

......

第二百八十五章 針尖對麥芒第三百三十三章 汾州郭氏第五百四十章 謝遷致仕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額通兌第四百零八章 甘陝總督楊一清第四百四十一章 鴻門宴第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三百三十三章 汾州郭氏第一百九十四章 碩鼠(一)第十八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寧王謀反(二)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東陽致仕【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七十六章 取而代之第一百八十三章 灘塗種棉花(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生轉折點的鄉試第一百零一章 但願人長久第三百三十二章 募集糧草第二百一十一章 與沈娘子的合作第一百三十四章 姚江茶與雅集第二百四十七章 同僚關係開個單章推書~第一百九十三章 窮親戚第五章 餘姚米貴第八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四百一十八章 狗咬主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徐侍郎此來何意第二百一十九章 世道人心(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京獻俘第一百九十二章 賣人情第一百六十四章 意欲何爲第三百五十五章 賺錢啦第四百二十八章 錦衣晝行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子之威第四百六十章 汝道不孤第三百八十九章 廷杖第一百八十章 別離情第二百三十一章 鹿鳴宴上的言志詩第三百零三章 東宮太子(第四更 爲盟主vivian520加更)第八十一章 破局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搬救兵(下)【第四更,求雙倍月票!】第三百六十六章 外察第九十四章 崔光祿第二百二十六章 精彩的作答第三百五十一章 解蠱第三百二十九章 佈局第五百八十三章 倉儲與國運(上)第十四章 一詩既出,誰與爭鋒!第四百二十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七十二章 內宮助力第二十五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翰林院修撰第二十一章 美嬌娘俏小郎第三百九十八章 太監也有溫情時(第二更)第四百零三章 劉娘娘第二百五十章 謝修撰的第一課第三百九十一章 以血明志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子恩旨(第五更)第三百零八章 不膠不離即可(第四更 爲盟主夢中盛唐i加更!)第三百九十四章 過河卒第八十一章 破局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如江湖一般的翰林院第四百三十四章 種植土豆第三百二十六章 侯撫院第一百七十一章 回家的感覺真好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大文魁第三十四章 縣試案首第二十六章 曹主簿的軟肋第三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辦案第九十四章 崔光祿第四十章 自古套路得人心第六十六章 我來作詩給您聽(三)第六十三章 營造一場偶遇(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意欲何爲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姚仙茗第五百一十一章 儒、匠、商第五十四章 別有一番風味第三百三十八章 吉星高照第二百零二章 人事多艱第一百九十八章 碩鼠(五)第六十五章 我來作詩給您聽(二)第二百三十章 解元郎第三百零四章 呆萌小正太(第五更 爲盟主vivian520加更)第一百七十章 薛大人好自爲之吧第三十九章 結交韓晅第四百三十五章 返京面聖第十六章 青年版陽明先生第五百四十八章 府兵與軍戶制第四百三十八章 華亭縣令第四百一十五章 土地問題是頑疾第五百一十七章 苗隸之死第三百九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三百八十九章 廷杖第三百一十六章 背後有人(第二更)第四十二章 奔赴府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害羣之馬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大文魁第五十五章 紹興府試第三百五十三章 天家的煩惱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鳴和
第二百八十五章 針尖對麥芒第三百三十三章 汾州郭氏第五百四十章 謝遷致仕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額通兌第四百零八章 甘陝總督楊一清第四百四十一章 鴻門宴第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三百三十三章 汾州郭氏第一百九十四章 碩鼠(一)第十八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寧王謀反(二)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東陽致仕【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七十六章 取而代之第一百八十三章 灘塗種棉花(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生轉折點的鄉試第一百零一章 但願人長久第三百三十二章 募集糧草第二百一十一章 與沈娘子的合作第一百三十四章 姚江茶與雅集第二百四十七章 同僚關係開個單章推書~第一百九十三章 窮親戚第五章 餘姚米貴第八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四百一十八章 狗咬主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徐侍郎此來何意第二百一十九章 世道人心(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京獻俘第一百九十二章 賣人情第一百六十四章 意欲何爲第三百五十五章 賺錢啦第四百二十八章 錦衣晝行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子之威第四百六十章 汝道不孤第三百八十九章 廷杖第一百八十章 別離情第二百三十一章 鹿鳴宴上的言志詩第三百零三章 東宮太子(第四更 爲盟主vivian520加更)第八十一章 破局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搬救兵(下)【第四更,求雙倍月票!】第三百六十六章 外察第九十四章 崔光祿第二百二十六章 精彩的作答第三百五十一章 解蠱第三百二十九章 佈局第五百八十三章 倉儲與國運(上)第十四章 一詩既出,誰與爭鋒!第四百二十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七十二章 內宮助力第二十五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翰林院修撰第二十一章 美嬌娘俏小郎第三百九十八章 太監也有溫情時(第二更)第四百零三章 劉娘娘第二百五十章 謝修撰的第一課第三百九十一章 以血明志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子恩旨(第五更)第三百零八章 不膠不離即可(第四更 爲盟主夢中盛唐i加更!)第三百九十四章 過河卒第八十一章 破局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如江湖一般的翰林院第四百三十四章 種植土豆第三百二十六章 侯撫院第一百七十一章 回家的感覺真好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大文魁第三十四章 縣試案首第二十六章 曹主簿的軟肋第三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辦案第九十四章 崔光祿第四十章 自古套路得人心第六十六章 我來作詩給您聽(三)第六十三章 營造一場偶遇(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意欲何爲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姚仙茗第五百一十一章 儒、匠、商第五十四章 別有一番風味第三百三十八章 吉星高照第二百零二章 人事多艱第一百九十八章 碩鼠(五)第六十五章 我來作詩給您聽(二)第二百三十章 解元郎第三百零四章 呆萌小正太(第五更 爲盟主vivian520加更)第一百七十章 薛大人好自爲之吧第三十九章 結交韓晅第四百三十五章 返京面聖第十六章 青年版陽明先生第五百四十八章 府兵與軍戶制第四百三十八章 華亭縣令第四百一十五章 土地問題是頑疾第五百一十七章 苗隸之死第三百九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三百八十九章 廷杖第三百一十六章 背後有人(第二更)第四十二章 奔赴府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害羣之馬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大文魁第五十五章 紹興府試第三百五十三章 天家的煩惱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