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

轉眼進入九月,地處南方的湖廣明顯降溫,正在江夏練兵的沈溪,開始爲將士們準備過冬衣物。

訓練一個月,到九月中旬,軍中還剩下一千四百多將士,這些人算是沈溪擇優錄取的精銳,以眼下的情況看,沈溪這次練兵非常圓滿,一支配置齊全的火器營正在成型,之前沈溪還有另外調遣人馬過來訓練的打算,以如今的情況看,這一千多人應該足夠應付了。

按照沈溪的設想,到最後一千四百人能留下一千人便可以了。人數多了一來不好管理,二來花銷太大,朝廷不給報銷的情況下,這路人馬只能靠沈溪養活,就算軍餉方面不用擔心,但沈溪平時給這路人馬所發補助不少,再就是需要提供火器的維修和保養,以及炮彈和子彈等開銷,這就讓沈溪頭疼了。

但就算花銷巨大,沈溪還是想將這麼一路火器營建起來,方便調用。

蘇敬楊作爲湖廣都指揮使,不適合當火器營主帥,沈溪有意提拔馬九出來負責這路兵馬,但馬九在軍中職位太低,只能先讓馬九出來負責日常訓練和調度,逐漸培養威信。

……

……

沈溪原本以爲這路人馬在短時間內不會派上用場,但進入九月後,西北戰火重燃。

不出意外,韃靼人再次對大明西北邊境展開侵襲,這也是朱厚照登基後,韃靼人發起的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之前亦思馬因部雖然也犯邊,但沒取得什麼成果,這次犯邊主力換成了達延部,也就是蒙古汗部。

西北戰亂的消息很快傳到京城,雖然達延部犯邊只是爲了劫掠,沒有對大明腹地產生影響,但始終這次是蒙古汗部的軍事行動,不能輕視,朝廷對此極爲緊張。

朝中大權獨攬的劉健,馬上召集主要大臣和將領商議,兵部更是連日商討應對韃靼入侵之策,但因朝中跟韃靼人交戰取勝的人屈指可數,這讓劉健在調遣人手方面顯得捉襟見肘。

九月十八,達延部入侵寧夏衛,九月十九延綏鎮也受到滋擾,長城沿線多個地段遭到損壞。

消息於九月二十三傳到京城,劉健召集兵部官員商談西北邊事。

而後,劉健帶着兵部尚書劉大夏、兵部左侍郎熊繡、兵部右侍郎閻仲宇,會同英國公張懋、吏部尚書馬文升、壽寧侯張鶴齡等人一起進宮面聖,商討西北軍策。

朱厚照以前聽說商議朝事,基本上能避則避,但這次他聽到西北有戰事發生,興奮不已,在劉健等人抵達乾清宮前就已經坐在龍椅上等候。

這次來的人中,除了張懋、張鶴齡等幾個常進宮的人外,還多了一張新面孔……駙馬都尉崔元。

崔元乃憲宗第二女永康公主的丈夫,也就是朱厚照的姑父。

以前崔元在朝中名不見經傳,別人也未將他這樣一個駙馬放在眼裡,但隨着新皇登基,崔元在參加完孝宗葬禮後,便居留京城,進入五軍都督府擔任前軍都督府左都督,此番也獲得進宮面聖的資格。

雖然此時朝中由劉健和李東陽當政,但主要軍權都在皇親國戚手中,劉健就算擅權,也無法干涉軍事,只是朝中擁有軍權之人對劉健很尊重,都知道這位是弘治中興的關鍵人物,在朝中沒有人挑戰劉健的權威。

劉健跟軍方一向相安無事,真正惦記劉健手中大權的是皇帝朱厚照。

……

……

衆大臣列定,由兵部右侍郎閻仲宇呈奏西北軍情。

朱厚照滿心期待有大仗可以打,甚至已做好“御駕親征”的準備,但得知西北只是韃靼人零星擾邊後,臉上不由滿是失望。

閻仲宇呈奏結束,朱厚照不善地問道:“說是西北韃虜犯邊,那到底出動了多少人馬?幾萬人?幾千人?還是就幾百人?”

因爲西北奏報不盡不詳,閻仲宇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劉大夏經驗豐富,出列稟奏:“回陛下,從韃靼人犯邊的規模和強度計算,大約動用了三千人馬!”

朱厚照皺眉:“就三千人馬,至於如此大驚小怪?西北那邊怎麼說的,要跟朝廷請援?他們也是豁上那張老臉了,就幾千個韃子,西北駐軍可是幾十萬……”

皇帝說的話非常難聽,在場軍隊將領以及兵部官員聽到後都面帶羞慚之色,馬文升出列道:

“陛下,單以攻守論,韃靼主攻,我朝主守,兵馬分散於各城堡關隘,需要保證各地安穩,分攤下來每處駐守不過數十到數百人馬,只有衛鎮之所方有數千人馬駐紮!韃靼犯邊一向是集中兵馬攻打一處,如此以來總是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而我方調集人馬卻極爲艱難,防守不易啊!”

朱厚照問道:“邊關沒有烽火臺嗎?有烽火臺的話,互相間傳報一下,不就什麼都清楚了?這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馬文升搖頭道:“回陛下,自大明開國以來,烽火臺只是作爲傳訊預警之用,並無調兵之效。若韃靼人只是以虛招攻打城塞,爲調虎離山,恐致顧此失彼,因而防務之事既定,非有衛鎮調兵手令,城塞駐兵一概不得離開城堡!”

“這麼麻煩啊!”

朱厚照對兵家大事瞭解不多,被馬文升如此科普,立即明白西北的事情沒那麼簡單,大明在西北兵馬雖多,但在幾千里長的陣線上分散開來,一處地方的駐兵也就不多了,遇到韃靼數千人馬攻擊,只有嚴防死守和疲於奔命的份兒。

朱厚照對於邊防之事無具體概念,想了想問道:“西北現在管兵者是誰?”

在場大臣和勳貴不由面面相覷,皇帝連誰總制西北軍務都不知道,這個問題讓在場人非常尷尬。

馬文升之前已經出來科普一些事情,此時他直接道:“三邊總制乃保國公!”

弘治十六年冬,隨着西北戰火平息,三邊總督劉大夏卸任回朝,而在此戰中表現拙劣的朱暉莫名其妙重新執掌西北軍務,就算身邊有王瓊等名臣打理,但因朱暉實在昏聵無能,以至於西北防務重築遲遲未能奏效。

之前亦思馬因帶兵犯邊,因爲亦思馬因部只是想跟大明通商,因而在交戰中並未使出全力,西北也就沒捅出什麼婁子,但隨着蒙古汗部達延部犯邊,出動兵馬規模成倍增加,西北軍務便呈現出弊端來。

西北修了兩年多長城,到現在都沒完工,達延部一來,明軍在城堡和關隘中龜縮不出,修到一半的長城便不管不顧了。

朱厚照有些詫異:“就是那個老打敗仗的保國公?他憑什麼當上三邊總督?表彰他敗仗打得好嗎?算了算了,我不想過問這中間有什麼緣故,既然他管兵,讓他出兵跟韃子交戰便是,這次西北邊亂尚未到太嚴重的地步,朕不想過問!”

之前朱厚照一心準備打一場大仗,這樣他就能一展身手,結果現在才知道西北不過是小規模戰事,不值一提,滿腔的熱情也就灰飛煙滅了。

馬文升不知道該怎麼說,作爲前任兵部尚書,他出來只是作爲軍事顧問接受皇帝質詢,至於詳細軍策,需要兵部和內閣制定。

劉健出列道:“陛下,西北之事切不可輕怠,如今三邊已呈亂象,若不及時修補弊端,韃靼內犯之勢或不可免除!西北軍務當爲朝中重中之重!”

朱厚照不耐煩地道:“西北年年打,長城年年修,隨時都在花錢……朕當太子那會兒耳朵就聽得快起繭子了,就不能消停兩天嗎?”

劉健道:“狄夷不肯罷休,如之奈何?以草原生存之苦厄,不得不以內犯我大明爲謀生之本,此爲爭奪利益之戰,地方百姓民生最是着緊……”

朱厚照道:“那以劉少傅之見,這次韃子犯邊,應用什麼方式解決?總不會派幾十萬人馬去草原蕩平韃子吧?朝廷似乎沒那麼多錢糧!”

“這……”

劉健一時間不知該怎麼回答。

李東陽出列道:“此正爲羣臣前來與陛下商議之目的!請陛下示下!”

“你們問朕,朕問誰去?西北傳警訊非一天兩天,又不是說韃子已經攻破延綏或者宣府,當初就算韃子攻破這兩處邊關重鎮又如何?就算打到京城之下又如何?還不是灰溜溜撤走了?現在說這些沒什麼鳥用!哦對了,保國公上奏朝廷的奏本是如何說的?”朱厚照問道。

閻仲宇道:“回陛下,保國公無奏本呈上!”

“靠!”

朱厚照罵道,“身爲三邊總制,西北出了亂子,他竟然連個奏本都不上?這三邊總制怎麼當的?劉少傅,朕看來,這策略好定,將三邊總制換個人便可!”

朱厚照這話說出來,在場大多數大臣竟然在心中表示認同,紛紛在想:“還是陛下高明,說話做事一針見血!”

劉健卻趕緊道:“陛下,臨陣換帥乃兵家大忌!請慎重行事!”

第二五三五章 出人意料的禮遇第三三七章 鄉試(下)第六九一章 首位訪客(第四更)第一四一五章 西進第一二一七章 耍猴?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一四〇四章 上門催討第二〇一九章 刺殺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九四三章 東南未平,西北又起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三更)第一八九章 轅門入場第七六一章 非正常渠道(第二更)第八九七章 唐兄,很多人關心你第一五八九章 掌握帝王心第一九四八章 賜宴文華殿第四二五章 閱卷潛規則(第八更)第一一九六章 昨日炮灰,明日救世主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別第九七〇章 弘治彌留第二五六八章 轉機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一五七六章 明搶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二九四章 危急關頭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一四三章 談事還是要男人來第二五八七章 聞風而動第九一五章 選拔考試第一四四九章 官場一家人第一六九八章 會面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遠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二五六五章 考校第一五二二章 有名堂第一四九章 濃濃年味第一四〇三章 又值出兵時第四十章 天花第一一七章 合作難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二六六〇章 讓你妥協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一六八〇章 人選第一三四三章 謝老兒不上朝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一三六八章 兩種作物(求月票)第一八九三章 深居簡出第四八一章 謝府賞畫(第四更)第四八六章 你不覺得臉紅嗎?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第一八一三章 面熟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五三四章 假綁架,真獻策(第四更)第一〇八二章 殘垣守城第二三七六章 顛覆第一七一六章 市井之徒第二六二八章 熬出來了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九二五章 謝謝老爺第一一〇一章 出使的女人第一九五八章 夜抄劉府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九三〇章 不請自來第一八五七章 護送潛逃第二六七〇章 棋局不在棋面上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遠第一五四一章 蹊蹺第二一九九章 絕情絕義第一九九七章 失心瘋第一五〇三章 幫忙和拆臺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一二七〇章 能力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點第四二二章 請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一九九一章 塵埃落定第三三九章 賣了還是害了?(第四更)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一九五〇章 人已入宮第一七七一章 惠娘回京第九五〇章 危機四伏第二二五七章 怒火第一三三四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二一五章 還有一個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二六二八章 熬出來了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七〇七章 預產期(第一更)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二三四四章 不稀罕
第二五三五章 出人意料的禮遇第三三七章 鄉試(下)第六九一章 首位訪客(第四更)第一四一五章 西進第一二一七章 耍猴?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一四〇四章 上門催討第二〇一九章 刺殺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九四三章 東南未平,西北又起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三更)第一八九章 轅門入場第七六一章 非正常渠道(第二更)第八九七章 唐兄,很多人關心你第一五八九章 掌握帝王心第一九四八章 賜宴文華殿第四二五章 閱卷潛規則(第八更)第一一九六章 昨日炮灰,明日救世主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別第九七〇章 弘治彌留第二五六八章 轉機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一五七六章 明搶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二九四章 危急關頭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一四三章 談事還是要男人來第二五八七章 聞風而動第九一五章 選拔考試第一四四九章 官場一家人第一六九八章 會面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遠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二五六五章 考校第一五二二章 有名堂第一四九章 濃濃年味第一四〇三章 又值出兵時第四十章 天花第一一七章 合作難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二六六〇章 讓你妥協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一六八〇章 人選第一三四三章 謝老兒不上朝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一三六八章 兩種作物(求月票)第一八九三章 深居簡出第四八一章 謝府賞畫(第四更)第四八六章 你不覺得臉紅嗎?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第一八一三章 面熟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五三四章 假綁架,真獻策(第四更)第一〇八二章 殘垣守城第二三七六章 顛覆第一七一六章 市井之徒第二六二八章 熬出來了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九二五章 謝謝老爺第一一〇一章 出使的女人第一九五八章 夜抄劉府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九三〇章 不請自來第一八五七章 護送潛逃第二六七〇章 棋局不在棋面上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遠第一五四一章 蹊蹺第二一九九章 絕情絕義第一九九七章 失心瘋第一五〇三章 幫忙和拆臺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一二七〇章 能力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點第四二二章 請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一九九一章 塵埃落定第三三九章 賣了還是害了?(第四更)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一九五〇章 人已入宮第一七七一章 惠娘回京第九五〇章 危機四伏第二二五七章 怒火第一三三四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二一五章 還有一個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二六二八章 熬出來了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七〇七章 預產期(第一更)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二三四四章 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