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一章 禮部會試(第十一更)

至於一次要被鎖在號舍裡九天,對於大多數考生來說,吃喝拉撒睡全在裡面,比蹲大牢還要辛苦。

可在這些爲求取功名的士子眼中,會試的辛苦是必須要熬過的,就算以前不適應,多考幾次下來也就適應了。

而沈溪,還在前往適應的道路上。

相比於童生試和鄉試的搜檢嚴格,會試的入場搜查則寬鬆許多。這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意思,他認爲舉人既是國家從各省選拔上來的人才,已經算是士族階層,人格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不能再像對待平民那樣侮辱他們。

從明初到明朝中葉,會試的搜檢時行時罷,就算施行時,檢查也很潦草,絕不會讓考生脫下衣服,或者是檢查夾層。

所以明初會試夾帶作弊之事屢有發生,一直到嘉靖四十四年,朝廷才“始命添設御史兩員,專司搜檢,其犯者,先荷枷於禮部前一月,仍送法司定罪”,這纔在會試考試中大肆搜查,甚至要寬衣脫帽。

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篇·科場》中感慨道:“四十年來,會試雖有嚴有寬,而解衣脫帽,一搜再搜,無復國初待主體矣!”

意思很明顯,我們考童生試、鄉試,就是爲了能進入士族階層,現在中了舉人,都能當官了,現在卻仍舊如同防賊一樣對待我們,這真是讓人寒心啊。

不過那是幾十年以後的事情了,至少在弘治十二年的這次會試中,入場的搜查只是例行公事,沈溪僅僅需要拿着自己的考籃,把裡面的東西隨便翻給搜查的門吏看,就可以進入龍門。

到了裡面,根據考生號舍的號碼,列成一排,每一名考生都會有一名官兵負責守號舍,若考生在號舍內有什麼事情,必須要通過這名守門的官兵。

到了自己的號舍,沈溪看了看裡面狹窄的地方,竟然比之鄉試的號舍還要狹窄幾分,連拉屎撒尿的木桶都是舊的。

進去之後,將門鎖上,沈溪頓時感覺自己進入無邊的黑暗之中。

想到未來九天要被關禁閉,沈溪心裡多少有些小失落,反正入場第一天沒有試考,他就坐下來,閉上眼睛想心事,很快天就黑了下來。

沈溪帶進考場的東西,基本跟鄉試相同,米飯和鹹菜,還有燻肉,不過加了厚厚一沓炊餅。

說是九天考試,實際上在號舍裡要待上七天八晚,二月十六上午就可以出考場。一次要帶夠八天的吃食,稍微帶少一點兒肯定是不夠吃的,但帶得多了,又帶不進考場。

沈溪沒打算在號舍裡做飯,倒不是說他力不能及,而是怕生火做飯帶來一些麻煩,索性帶些現成的。

畢竟現在只是二月天,只要不是流食,要保存七八天還是可以的,其中有不少出自林黛的心意。

林黛已經在期待,沈溪從考場出去後,跟她做正正經經的小夫妻。

黃昏吃飯時,沈溪便在想林黛在家裡做什麼,估摸着是在縫製新婚所用的衣衫,只是一件簡單的紅褂子,從沈溪入太學時她就在縫製,卻因爲手藝不怎麼好,到現在都還沒做成成衣。

會試的第一場考試,仍舊是四書文和五經文,跟鄉試的考察範圍沒任何區別。三篇四書文,四篇五經文,時間相對寬泛一些,要到第二天上午纔會交卷。

也就是說,其實第一場的考試時間是一天半,一口氣寫完七篇文章。

щшш_ TTkan_ C〇

對沈溪而言,寫四書文和五經文已經跟家常便飯一樣,光是他這些年寫的八股文,少說也有兩三千篇,多的時候一天能作上十幾篇,讀背的程文,加上前世記憶的明清優秀八股文,則有上萬篇。

對於科舉考試來說,這第一場的四書文和五經文永遠是最重要的。

由於老師馮話齊的本經是《春秋》,沈溪的本經也就選擇了《春秋》,但這次他卻沒有選《春秋》的題,而選的是《詩經》,這是他特別改變的。

沈溪想的是出奇制勝。

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本經是什麼,那研究必然透徹,而對五經的其它內容基本不怎麼在意。

沈溪很清楚一個道理,那就是有許多人盯着他,那些同考官出自翰林,也很有可能會盯住他,那對於本經是《春秋》考生的答卷,這些人會格外留意,甚至可能吹毛求疵,他就乾脆選別的題目。

二月初九早晨,第一場考試正式開始。

三篇四書文分別出自《論語》、《大學》、《孟子》,而沈溪選定的四篇五經文都是出自《詩經》,分別是《國風·鄘風·幹旄》、《小雅·六月》、《大雅·板》、《周頌·有瞽》。

從太陽從東方升起,號舍裡光線足以讀書寫字,沈溪就開始抓緊時間做文章,但其實對於會試的衆舉子來說,第一場考試完全沒必要太過着急。

因爲會試要等最後一場考試結束,才統一收卷,就算你頭七天什麼都不答,到第八天再用一天時間來完成,那也是可以的。但整場考試下來,要寫的文字超過萬字,想在最後一天寫出來有些不切實際。

對沈溪而言,規矩是一定的,那就是放下四書文,先作五經文。

會試考試內容跟鄉試基本一樣,但閱卷會比鄉試嚴格得多,會試絕不會出現跟鄉試一樣只看四書文的情況。

考生考卷中答題得分的比重,三場下來幾乎是相同的,先不論文章文采,若哪個考生哪一道考題寫偏題了,等於是被直接刷下去。

參加會試的這三千五百名考生,那可不是泛泛之輩,若在會試中有偏科和錯漏,還想中進士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若真有這種情況出現,那不好意思,下屆會試請早。

第一天下來,波瀾不驚。

沈溪對於這屆會試的考題,屬於提前知曉,但沈溪之前便很謹慎,就算爲這屆考試提前做好文章,也從未直接落筆於紙面過,都是將文章成於胸,再仔細斟酌,對文章內容進行修改。

別人是用七八天時間答題,他用的可是四五個月,從沈溪得知自己中了鄉試解元,就一直在準備這次會試,絲毫沒怠慢過。

事實證明,考題與歷史記載的完全相同,並未有絲毫偏差。

……

……

二月十二,第二場考題下來。

第二場是公共科目的考試,考的是“論”、“詔誥表”、“判語”,論考的是論述性文章,不再用八股文,出題也不會從《四書》、《五經》上出,範圍相當廣泛,跟高考作文類似。

這屆會試的論考題爲“君子中立而不倚”,出自《禮記》,原文是“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乍一看又是儒家學說中崇尚的中庸之道,但其實主要考察的是官員不能結黨營私。

這題目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出自《禮記·中庸》的題目,若直接以八股文的形勢來答,那議論的範圍會很狹窄,在代聖人立言的前提下,你只能用聖人的話來說,聖人可不會告訴你,官員不能結黨營私。

這也是這道題歹毒的地方,“君子中立而不依”,我出的可不是《禮記》的原文,這是論的考題,你自由發揮就可以了,若真有那書呆子非要用八股文來答,那這道題基本也就屬於走題,可以收拾鋪蓋捲回家。

沈溪明白了這一點,答題就容易多了。

至於“詔誥表”、“判語”,都是官場的應用文,是做官時用得上的東西。

其一是代擬公文,其二是寫批語,第一條是應付上級的,第二條則是交待下級,考察內容非常全面。

沈溪用了兩天時間來作第二場的題目,他沒有跟一些考生一樣,要等第三場題目下來,擬好草稿之後再往卷子上謄抄,因爲沈溪覺得這樣做很麻煩,還不如在草稿紙上寫好後直接謄抄到卷子上,如此也能給第三場考試爭取更加寬鬆的時間。

前兩場考完,對大多數考生而言,這考試基本就跟結束了一樣,因爲按照以往的規矩,第三場的“策問”很簡單,一問一答,將你的觀點成文,那便可以了。

策問一共有五道,以前會試的“策問”,從來都是走過場,屬於“附加題”,考官很難從“策問”中評斷考生才學的優劣,畢竟題目簡單,容易作答。

可沈溪之所以抓緊時間把前兩場的考題列卷,就是知道這屆會試最大的難題,其實是最後鬻題案的導火索,正就是在最後五道策問題中的第三道題上。

這道題,歷來是歷史爭論的焦點。

但爭論的本身已不在題目上,而在於科場之外,唐伯虎和徐經是否真的提前得到了考題?

這道策問,幾乎將整個參加會試的考生都給難住了,只有二人答題流利,讓程敏政以爲這作出卷子的二位是唐伯虎與徐經,“甚異之,將以爲魁”,於是被給事中華昹彈劾。

華昹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僅僅根據程敏政一句話,以及外間對於鬻題案的傳說,就匆忙上奏給弘治皇帝,一場轟轟烈烈的禮部會試鬻題案展開,最後以查無實據和各打五十大板結束。

這次禮部會試,造就聲名最大的不是最後的狀元倫文敘,也不是僅僅以列二甲第七名、後來卻以心學聞名海內的王陽明。而成就的是一個懷才不遇,狂放不羈卻一生與仕途無緣的大詩人、書畫家唐伯虎。

這一道題,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程敏政經牢獄之苦,出獄纔不過幾天就發急病而死。

怪只能怪,程敏政把這道題出得太偏太難,而他的那句話又實在太過惹耳。

二月十五,第三場考試的題目終於下發下來。

沈溪沒有看另外四道題,而是直接留意第三題,“問:學者於前賢之所造詣,非問之審、辨之明……”

正是那道改變了唐伯虎命運的策問題!

***********

ps:第十一更了!

不知道大家看過癮沒?是不是感覺非常痛快?天子如此努力,大家是不是應該表示一下,來一波和支持!

今天有沒有第十二更,就看大家的表現了哦!

第一一三五章 何樂而不爲(求月票)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一〇五三章 就是不給面子(第一更)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一二〇一章 紫荊關失守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一五二三章 裝神弄鬼第二一二八章 一場空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盤第一五九八章 代溝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六五一章 最信任之人第六四八章 算謀(第四更)第一五七三章 肆無忌憚第六十九章 扮豬不吃虎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八八二章 船家少女第二一〇章 狠角色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二四六七章 南下第一二五四章 襲擾與應對第一三三三章 大權在握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一四九章 濃濃年味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條船(第一更)第一七四三章 聯手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一六八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八九二章 義兄和義妹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場第一一九五章 寢帳議事第十四章 風箱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二四七四章 一層層窗戶紙第一六八章 唐兄,對不起了先第七十八章 開張見喜第一二六五章 有樣學樣第八二九章 不平靜的珠江第二一五六章 我行我素第一六二章 術業有專攻第一九〇二章 斂財方法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三四一章 不難的選擇第二四九五章 滾滾財源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聖意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個問題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一五九七章 只是交易第一三六〇章 恩威並濟(求月票)第一五五四章 新年伊始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二五三七章 妻心,娘心第六一六章 不可理喻的皇家(第三更)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八章 啓程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亂麻(第三更)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一一四三章 沈溪的上奏第一九三一章 大限將至第五九一章 蹴鞠的另一種玩法第二五五六章 渡江第三六九章 倩影相隨第一八四章 美輪美奐的銀票第八十二章 小城武俠熱第二四五八章 有情無情第一八四七章 提親第一〇八八章 絕地反擊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五一九章 教太子鬥蛐蛐(第七更)第九六四章 軍規第二一一五章 不論身份只論朋友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謀劃(求月票)第二〇八四章 口無遮攔第一四一七章 花小錢,打大仗第五二六章 寓教於樂(第一更)第一九四〇章 不一樣的宮市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一九五一章 警告第二二六二章 拒不合作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一八五九章 死水微瀾第一九三七章 各方試探第二五三〇章 小試牛刀第二四八〇章 爾虞我詐第二四三一章 封公第一八五八章 誰之過?第二〇一四章 佞臣的忠心第二三五三章 誰是閒人第二二三六章 整合第一九九七章 失心瘋第一七八〇章 隱忍不發第五六六章 巴結(第二更)
第一一三五章 何樂而不爲(求月票)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一〇五三章 就是不給面子(第一更)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一二〇一章 紫荊關失守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一五二三章 裝神弄鬼第二一二八章 一場空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盤第一五九八章 代溝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六五一章 最信任之人第六四八章 算謀(第四更)第一五七三章 肆無忌憚第六十九章 扮豬不吃虎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八八二章 船家少女第二一〇章 狠角色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二四六七章 南下第一二五四章 襲擾與應對第一三三三章 大權在握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一四九章 濃濃年味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條船(第一更)第一七四三章 聯手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一六八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八九二章 義兄和義妹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場第一一九五章 寢帳議事第十四章 風箱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二四七四章 一層層窗戶紙第一六八章 唐兄,對不起了先第七十八章 開張見喜第一二六五章 有樣學樣第八二九章 不平靜的珠江第二一五六章 我行我素第一六二章 術業有專攻第一九〇二章 斂財方法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三四一章 不難的選擇第二四九五章 滾滾財源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聖意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個問題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一五九七章 只是交易第一三六〇章 恩威並濟(求月票)第一五五四章 新年伊始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二五三七章 妻心,娘心第六一六章 不可理喻的皇家(第三更)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八章 啓程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亂麻(第三更)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一一四三章 沈溪的上奏第一九三一章 大限將至第五九一章 蹴鞠的另一種玩法第二五五六章 渡江第三六九章 倩影相隨第一八四章 美輪美奐的銀票第八十二章 小城武俠熱第二四五八章 有情無情第一八四七章 提親第一〇八八章 絕地反擊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五一九章 教太子鬥蛐蛐(第七更)第九六四章 軍規第二一一五章 不論身份只論朋友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謀劃(求月票)第二〇八四章 口無遮攔第一四一七章 花小錢,打大仗第五二六章 寓教於樂(第一更)第一九四〇章 不一樣的宮市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一九五一章 警告第二二六二章 拒不合作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一八五九章 死水微瀾第一九三七章 各方試探第二五三〇章 小試牛刀第二四八〇章 爾虞我詐第二四三一章 封公第一八五八章 誰之過?第二〇一四章 佞臣的忠心第二三五三章 誰是閒人第二二三六章 整合第一九九七章 失心瘋第一七八〇章 隱忍不發第五六六章 巴結(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