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一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

寧化縣城,沈家。

沈溪中解元,老太太李氏半輩子的願望得以實現,老懷大慰之餘,心裡卻在發愁,因爲這孫子有些超出她的掌控範圍,那是幺房培養出來的,跟她這個當祖母的關係不大,她開始後悔,當初就算幺房兩口子要去府城,也該把孫子留在身邊,就好像六郎沈元一樣。

就在二月間,沈元過了縣試,這是近年來沈家又一樁喜事。

這已是沈家過縣試的第四人,孫子輩裡第三位,老太太如今走出去,沒人不尊敬,家裡這麼多讀書人,有舉人,有秀才,兩個孫子一個過了縣試,一個過了府試,再過幾年,家裡可能又要添兩個秀才。

只是沈元和沈永卓的童生試之路並不像沈溪那麼平坦,就算沈元十四歲過縣試,到了府試這一關,他卻沒有半點兒把握。

“你說老幺家那個小幺子,怎就跟喝了雞血一樣,考什麼中什麼,是不是再過幾年,他還能考個進士回來?那以後老幺兩口子在外面不得意死了?我們這些人還在他們面前擡得起頭嗎?”

大房的王氏近來脾氣好了許多,這是因爲她相公沈明文不用再被關閣樓和小黑屋讀書,就算每日讀書不輟,可到了晚上,兩口子好歹住在了一塊兒。

有了男人的女人就是不一樣,小日子過得滋潤,心情也舒暢,似乎連說話都沒以前刁鑽刻薄了,不過一提及“幺房”、“小幺子”,她的氣就不打一處來,她怎麼想都想不明白,自己相公考上秀才時,小幺子剛出世,怎的這才幾年工夫,本該屬於她丈夫的榮耀就被那小幺子搶了個一乾二淨?

四房媳婦馮氏拿着簸箕,揚了兩下,轉過身,語氣平和:“大嫂,那是你,我們可不覺得擡不起頭來。”

沈元過縣試後,老太太終於良心發現,不再讓四房留在桃花村守祖屋,讓他們兩口子帶着女兒和小兒子回到城裡,一家得以團聚。

至於桃花村的田土,老太太盡數放租出去,儘管土地貧瘠了點兒,其中大半是梯田,還有部分坡地,但好歹有幾十畝,省着點兒吃的話,收取的租子供一大家子果腹應該沒問題,但要想過好日子就不行了,還是得靠三兒子、四兒子做工以及沈明鈞夫婦寄錢回家補貼家用。

李氏是怕在幺房身上犯的錯誤,在四房身上又發生一遍,她可再經不起外面那些流言蜚語了。

現在外面人在傳,說她這個大家長太過霸道,大兒子四十出頭的人了,卻被關小黑屋讀書,夫妻不能團聚,一家人不能共享天倫,結果人家小兒子一家三口搬出去,沒幾年小孫子就連中秀才和舉人。

很多人甚至把沈明文不能中舉的責任賴在李氏的嚴加管束上……這也怪王氏嘴長,回孃家時把話說給父母兄弟知曉,結果王家在外一宣揚,這事便鬧得滿城皆知。

用老太太的話說,她剛因孫子中舉而積攢出來的好名聲,就差點兒敗在這長舌的兒媳婦身上。

可就算外面的人再議論李氏這種極端的教育方法,可滿城上下誰不欽佩和羨慕沈家人啊?

就算沈家讀過書的人所佔比例不大,就算還有一個流落在外有家不回的二兒子,可無論誰提到沈家,嘴裡都要稱讚一句:

沈家滿門讀書人!

王氏聽到馮氏的話,嘴裡開始數落:“老四媳婦,你可真是要長點兒心,那老幺家把咱娘恨得那般厲害,這幾年一直想分出去單過,若她兒子真中了進士當了官,容得下我們?到時候幺房分出去,於我沈家可沒半點兒好處……”

馮氏嗆聲道:“我們自己有手有腳,能養活一家老小,何必靠別人?”

王氏心裡那叫一個氣啊!

平日裡二房媳婦錢氏就不斷跟她爭吵,她上面有老太太壓着,就沒覺得在這家裡有長嫂爲母的威風,本以爲老四兩口子好說話,她肯定壓得住,卻沒想到人家四房只管過自己的日子,連她這個大嫂都不給面子。

見馮氏回房去,王氏罵罵咧咧:“兒子才過縣試就以爲是秀才公了?哼,早晚跟他那不爭氣的老爹一樣,出來做木匠!”

在王氏心目中,“秀才公”要比“舉人公”更值錢,誰叫她丈夫自來就沒考上舉人?

老四沈明新進城,的確沒靠別人養活。

在縣城做木匠活,其實要比在鄉下賺的錢多多了,至少在縣城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地照顧莊稼,不用走山路到周邊村子和鎮上招攬生意,靠着一手嫺熟的技術活,口碑傳出去後,在家等着訂單上門即可,如今沈明新在家裡的柴房開闢了個地方,專門做木工活,錢自然而然便賺到手了。

雖說賺的錢不多,一個月下來怎麼都得有一貫錢,沈家上下看着眼熱……老太太把錢控制得嚴,開蒙讀書的孩子以後是有奔頭,可那些沒讀書的該怎麼辦?

這門木匠手藝,無論如何得傳下去,還要發揚光大!

於是家裡便給沈明新遴選學徒,最後二房的老五沈永祺中選,這也是老太太爲身後事做準備,她怕將來鬧分家,老二家裡沒個頂樑柱不行。

要說沈溪中舉人對沈家影響最大的,還要數二房。

雖然老二沈明有失蹤,但二房卻有三個兒子,二郎沈永福直到十九歲才娶了個小門小戶人家的閨女進門。

三郎沈永瑞今年十九歲,不過因爲沈溪中舉,過來說媒的人多了,沈家這邊開始挑,最後選了城中大戶人家的小閨女,模樣還算俊俏,最重要的是嫁妝多,李氏拍板定下來,根本就沒徵求錢氏母子的意見。

到了四月,沈元去府城參加府試,沈家這邊開始張羅爲沈永瑞迎親。

有錢好辦事,這幾年有幺房在外奔波做生意賺了點兒錢,沈家家境不同以往,加上這次娶的新娘子家中富裕,兩邊都在張羅,婚事一切順利,納徵之後請期,最後婚期定在了四月十六。

老三媳婦沈孫氏跟着老太太忙裡忙外,總是裝作不經意向老太太提醒:“娘,其實四郎年紀也不小了。”

四郎沈遷十七歲,照理說也該討媳婦居家過日子,可老太太卻覺得事情很棘手。

家裡就這麼大,娶回來的孫媳婦一個接着一個,可院子已經快住不下了,要擴建的話卻沒地基,總不能往鄰居家擴吧?周圍鄰居家都是祖宅,就算出高價人家也不會忘本賣掉,若是在別處購置院子,誰搬出去不搬出去都成問題,到時候家就散了,她這個大家長如何還有一家之主的威儀?

錢氏隨口道:“三弟妹,你就知足吧,我兩個兒子也是到二十歲才娶着媳婦,你兒子虛歲才十八,還早着呢。沒事多在屋裡帶帶八郎,這小子這幾天總是沒事往外跑,小心被拐子騙去了!”

沈家上下一天到晚都很凌亂,尤其在不斷添丁以後,如今又要娶新媳婦進門,這新媳婦還是個嬌生慣養的千金小姐,進門後指不定會不會出亂子。

到了迎親這天,沈家人放下成見,開始張羅迎親事宜。

沈家院子內和外面的街道,擺下了三四十張席面,請的都是親戚和街坊鄰里,不過聞訊前來蹭吃蹭喝的也有不少。

沈家人等在大門口,一直沒等到新娘轎子過來,李氏有些着急,趕緊讓沈明新前去催問,結果等到的回話讓沈家人一個個黑下臉來。

新娘子有意見,半道從花轎上跳下來,回家去了,這會兒正躲在閨房嚷嚷着不想成婚。

奇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自古以來女兒出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一個富紳家的女兒,家中沒有有功名的人撐着,就算打小嬌生慣養,可也不能由着性子亂來啊!誤了吉時不打緊,要是誤了吉日,那沈家不是要被人笑話死?

可偏偏人家新娘子家裡又不願意逼迫自家女兒,只是一味勸解……

上了花轎的媳婦兒都飛了,若這事兒鬧開,沈家人面子可就丟大了!李氏急了,這婚事從頭到尾都是她在張羅,中間基本沒問過錢氏母子的意見,現在婚事出了變故,簡直是在抽她這張老臉。

李氏一怒之下,馬上帶着四兒子去新娘子家討說法,結果還沒成行,新娘那邊反倒先派人過來說明,想把婚事延期兩日。

媒婆一臉無奈,賠笑着解釋:“老夫人您消消氣,是這樣的,新娘子偶感不適,上吐下瀉,這婚期得推遲兩日……我看了期會,那天也是好日子。到時候再派人去迎親,一準兒把新娘子娶過門來,新娘子可是大家閨秀,知書達禮……”

王氏眯着眼訕笑:“知書達禮能在婚日逃婚?”

被李氏瞪了一眼,王氏不說話了。

媒婆這邊話剛落,院子裡發出一陣鬨笑,有那嘴賤的嚷嚷道:“納期之時不都算好日子,趕巧身子不適,莫不是有喜了?”

新娘子沒過門就有喜,這話說得那是有多損?

若是一般人家,非把這種賓客給請出門不可。可沈家老太太最好面子,當下只好充耳不聞。

不過老太太心裡那叫一個氣啊,渾身抖個不停。

沈家這邊沒轍,只好把老太太扶到堂屋休息,外面的酒宴沒說撤,但也沒擺……畢竟廚子幫工都請了,竈臺搭好,一應吃食全都買了回來,這四月天東西不能久放,否則很容易腐爛變質。

賓客等在那兒,好似等着開席,又像是準備看沈家的熱鬧。

要說這幾年沈家喜事不少,科舉連傳捷報,第三代也陸續成婚,難得沈家出了這麼檔子糗事,街坊四鄰都帶着幾分幸災樂禍……讓你一個小腳老太太總喜歡出風頭,這下把腰給閃了吧?

沈永卓出去打探,半個時辰後回來把探得的情況跟生悶氣的李氏解釋。

原來新娘子並非是身體不適,而是她婚前並不知嫁的是什麼人,以爲沈家滿門都是讀書人,到新婚這天才從媒婆口中得知嫁的是做苦力的沈家三郎,新娘子上了花轎越想越氣,乾脆逃婚回家,尋死尋活,就是不肯出嫁。

***********

ps:第四更送上!

寫完這章,感覺故事半道掉在這兒不爽,天子決定繼續碼字,不過看時間估計新的一章怎麼都得過零點了,就當是明天的第一章更新吧!

大家不來點兒訂閱、和,刺激下天子的思緒嗎?

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二四七一章 早有安排第三四八章 回家的誘惑(第五更)第一四六一章 規劃好的路第三〇六章 特別的相親(第六更)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一三九章又是大訂單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二三三〇章 競爭與合作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四三二章 侯府請柬(第三更)第九二五章 謝謝老爺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三十二章 喬遷之喜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六三九章 良苦用心第一七二二章 歸途難第一九一〇章 寫份奏疏第一九六六章 讓他入閣第二一五五章 癲狂人癲狂事第七四二章 太子的借據第一四六六章 治喪之臣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八五八章 招招連環(第三更)第一四六三章 安逸生活第一七三二章 縱火案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二三九二章 用意何在第一九八九章 變化的時代第二三〇〇章 聖心難測第四三七章 張氏外戚(第三更)第二五三〇章 小試牛刀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一七〇章 神童(求訂閱和月票)第一〇〇二章 不知者無畏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糞,我是鮮花(求贊)第一三二六章 雲柳(第四更,求月票!)第二五七九章 洗牌正當時第一四八二章 無奈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一七三四章 一把火之威第一〇六九章 徵調(第一更)第一三〇一章 虛位以待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一八二四章 讓你來試試第一五七〇章 芙蓉帳暖第十七章 路在何方第一三一一章 分歧第一四〇八章 太子回宮第一〇四四章 沈卿家,你安心地去吧第一二三〇章 守備不當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一三一七章 弘治十七年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九六九章 練兵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第一四九七章 局外人第二一四〇章 又到賺錢時第二四九六章 押寶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態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一更)第八八五章 浪裡白條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二〇一一章 夜入豹房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一五八六章 殿試考題第一五二二章 有名堂第一八九三章 深居簡出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一五一五章 一團糟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八七〇章 李衿的紅妝第八六七章 不但有鹽,我還會造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九七一章 探病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一六七六章 大雪封天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二六五八章 牢房靜悄悄第一〇六九章 徵調(第一更)第一四五〇章 病危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六三一章 你敢頂風作案?(第三更)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一四五四章 一聲嘆息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一九四九章 沒了蹤跡
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二四七一章 早有安排第三四八章 回家的誘惑(第五更)第一四六一章 規劃好的路第三〇六章 特別的相親(第六更)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一三九章又是大訂單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二三三〇章 競爭與合作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四三二章 侯府請柬(第三更)第九二五章 謝謝老爺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三十二章 喬遷之喜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六三九章 良苦用心第一七二二章 歸途難第一九一〇章 寫份奏疏第一九六六章 讓他入閣第二一五五章 癲狂人癲狂事第七四二章 太子的借據第一四六六章 治喪之臣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八五八章 招招連環(第三更)第一四六三章 安逸生活第一七三二章 縱火案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二三九二章 用意何在第一九八九章 變化的時代第二三〇〇章 聖心難測第四三七章 張氏外戚(第三更)第二五三〇章 小試牛刀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一七〇章 神童(求訂閱和月票)第一〇〇二章 不知者無畏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糞,我是鮮花(求贊)第一三二六章 雲柳(第四更,求月票!)第二五七九章 洗牌正當時第一四八二章 無奈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一七三四章 一把火之威第一〇六九章 徵調(第一更)第一三〇一章 虛位以待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一八二四章 讓你來試試第一五七〇章 芙蓉帳暖第十七章 路在何方第一三一一章 分歧第一四〇八章 太子回宮第一〇四四章 沈卿家,你安心地去吧第一二三〇章 守備不當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一三一七章 弘治十七年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九六九章 練兵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第一四九七章 局外人第二一四〇章 又到賺錢時第二四九六章 押寶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態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一更)第八八五章 浪裡白條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二〇一一章 夜入豹房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一五八六章 殿試考題第一五二二章 有名堂第一八九三章 深居簡出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一五一五章 一團糟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八七〇章 李衿的紅妝第八六七章 不但有鹽,我還會造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九七一章 探病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一六七六章 大雪封天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二六五八章 牢房靜悄悄第一〇六九章 徵調(第一更)第一四五〇章 病危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六三一章 你敢頂風作案?(第三更)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一四五四章 一聲嘆息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一九四九章 沒了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