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

朱鴻不清楚沈溪給那些文官和武將送了什麼禮物,只知道沈溪準備了兩天,木匣裡面就算不是什麼金銀珠寶,也應該是好東西。

而來與宴的文官,卻都覺得沈溪摳門,按照份量,木匣中不會放什麼貴重之物,只有武將很熱衷,因爲他們都希望跟沈溪建功立業。

各衛所將領現在對沈溪這位三省督撫很是推崇,沒等回到府上,等出了督撫衙門所在大街,第一時間把自己的木匣打開,裡面的確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只有一封信。

督撫大人親自寫的信,自然非同一般。

武將們不敢怠慢,將信揣在懷裡,回家仔細看過,才知道沈溪準備給他們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

與其說是督撫大人的私信,不如說是一份平倭的戰策。

沈溪在信中詳細論述倭寇的來歷、大致數量和盤踞的地點,又分析了倭寇的人員架構和平定的難點,對倭寇所用劫掠手段敘述一番,提出具體的平定倭寇和海盜的策略,到最後,沈溪表示自己只是一名文官,對平倭有心無力,希望看到信的將領能給他一份更爲詳盡的《平倭策》。

信的末尾,沈溪表明,誰《平倭策》寫得好,就徵調誰與他一同東征平定倭寇,建功立業,解釋他將以三省督撫的名義向朝廷舉薦,請求陛下任命賢能。

由於天下承平已久,大明武將十個有九個是世襲的,一輩子連個晉升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是得到皇帝的賞識。

現在沈溪把一個看起來很美的大蛋糕放在他們面前,把倭寇的詳細情況告之,有本事自己去分蛋糕,得到戰功,督撫會將其當成自己人,向朝廷舉薦,如果沒本事也怪不了沈溪沒給機會。

武將看到信後,摩拳擦掌,仿若功勞已唾手可得。

可惜這他們平日舞刀弄槍可以,對於兵法韜略卻談不上熟稔……無他,用不上!

但功勞擺在面前,明知道力不能及也要硬着頭皮頂上去,這可是親近督撫的絕佳機會,開春後就要去打匪寇,而主要的對手就是倭寇。要是自己選不上,而被別人選上,先不說功勞飛了,就說這面子上葉掛不住,憑什麼不如人?

武將這邊,沈溪把他們建功立業的熱情給點燃了,文官那邊情況大致相仿。

許多文官在回去的馬車上便把木匣打開,他們首先看到一個長得奇形怪狀的東西,黑乎乎的,差點兒以爲是塊石頭直接扔了,掐了掐表皮,居然還掐出水來,重量也沒石頭那麼沉。

大多數人初次接觸來自異域的作物愣住了……這是什麼鬼東西,新鮮的奇形人蔘?亦或者是何首烏?隨後才發現木匣中還有一封信。

將信打開,信一開始,是沈溪一些問候的話語,是對接到信的官員過往履歷的敘述。

大致意思是,閣下,本督撫已經注意你很久了,本督撫到任地方後,遇到許多不順,你並未跟那些奸邪之輩一樣給本官制造麻煩,本官感激之下準備予以重用,便調查你一些過往經歷,發現你三歲死了爹,六歲娘也沒了,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考取進士,外放粵省爲官,本官准備將你重點栽培,將來爲朝廷舉薦,可惜始終師出無名,本官不勝苦惱。

看到這裡,這些官員心裡難免想:

你沈大人要不要用這麼不靠譜的理由來煽情啊?你連正眼都沒瞧過我,就說要提拔重用,騙誰啊?

可到底心頭還是有些期許,情不自禁繼續看下去,就算心裡覺得彆扭,也寧願相信是真的。

這次赴宴的文官,最低品階也是正七品,也就是番禺縣和南海縣的知縣,還有便是市舶提舉司的從五品提舉和從六品同提舉,更多的則是來自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衙門的官員。

畢竟除了兩個衙門本身的屬官,還有來自分巡道、分守道、兵備道和協堂道、水利道、屯田道、管河道、鹽法道的官員,極爲複雜。雖說兩個衙門跟沈溪向來不對付,但跟沈溪正面交鋒的始終是章元應和林廷選,下面的官員只是負責跑腿,跟沈溪沒有正面衝突。

接着讀信。

沈溪在信中寫道,他奉旨到地方平定匪寇,文官幫不上太大的忙,但可以在錢糧調度上盡力輔佐……

對於這條,按察使司的人愛莫能助,不過布政使司、知府衙門和兩位知縣大人則感覺不是什麼大事,就算不能動用府庫的糧食,也可以發動地方士紳來捐贈,可要說這個算是什麼大功,他們自己都不信。

沈溪信中又道,除了要平定盜匪,還得辦一件皇帝親自委命的大事,此事關係大明國運,涉及到千千萬萬百姓衣食飯飽。朝廷引進佛郎機國作物,據悉兩種作物可以高產,一畝地可以產出糧食六七百斤,可惜種子稀少,栽培好的話,大明百姓人人有飯吃,國泰民安,到那時大明國力強盛,對外夷戰無不勝……

看到這兒,大多數文官都嗤之以鼻!

簡直是胡說八道,吹牛吹到沒邊了,你怎麼不說畝產一萬斤?我華夏地大物博,佛郎機人是番邦,哪裡來的高產作物?

不過有些官員卻皺起了眉頭,他們門路很廣,之前就聽說一些事情,比如沈溪在驛館後院栽種兩種奇怪的東西,聽驛館的人說,才三四個月,那作物便已成熟,聽說產量非常驚人,不到兩分田,就出產兩三百斤糧食,因爲來年要擴大栽種面積,連都指揮使李徹都在爲沈溪尋找良田。

有心人心情激動,趕緊往下看,沈溪在信中將他的目的表明,由於來年要北上平寇,再加上平日公務繁忙,一個人能力有限,怕耽誤皇差,所以他想找人幫忙,一同栽培這種作物,如果有成果的話,會在給皇帝的上奏中提到這些官員的功勞,讓朝廷酌情嘉獎,就算朝廷的獎勵無法下來,沈溪也會承蒙恩情,將來有所回報。

沈溪說明,木匣中就是其中一種作物的種子,名字叫做番薯,等天氣暖和點兒就可以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種在泥土裡,只要好生照看,過幾天就能發芽,可以先在後院小範圍嘗試一下,等開春後再多種一些,發芽長成藤蔓之後,再將藤蔓分批次栽種,一年之內就可以把一顆種苗栽種成一畝地。

沈溪表示他能說的就這麼多,誰有成果的話,就向他彙報,一一記錄功勞。

信要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可裡面的內容卻讓官員們看了之後心態各異。

到督撫衙門赴宴的官員,大部分是想巴結沈溪這個朝廷新貴,主要是知道沈溪立下大功,頭上有着翰林侍講、東宮講官和日講官的光環,將來回朝後指不定就是六部部堂,或者內閣儲相,本來以他們的身份,給沈溪送禮是拉近關係的最好辦法,但沈溪不收禮,正在苦惱時,沈溪竟主動示好,給他們一個投靠的絕佳機會。

種番薯。

種得好,沈溪會爲他們向朝廷請封,就算朝廷不嘉獎,沈溪也會記住名字。這個“記住”,主要的意思是當作自己人,若將來沈溪真的成爲六部部堂或者內閣大學士,自然會予以提拔重用。

與宴還有一類人,他們對沈溪極其惱恨,只是被沈溪權勢所迫,不得不出席。

這樣的人多半官職不低,不需要沈溪給他們請功提拔,背後或許也有靠山不需要投靠,他們看到沈溪的信後,不屑地丟到一邊。

想用這點小伎倆來騙人?我就不想要功勞,不願跟你站在一邊,你能把我怎麼着?

可再轉念又一想,不對啊,這會不會是陰謀?

給所有人一封信一根番薯,讓我們回去種,種好了自然好說話,如果種得不好,回頭跟朝廷舉報,說我欺君罔上,把珍貴的番薯種子給糟蹋了,要治我的罪,那該怎麼辦?

這種也不是,丟了也不是,簡直是要人命啊!

官員做事都會先考慮利害,無論是希望向沈溪靠攏的,還是對其不屑一顧的,只要是參加沈溪這次宴會的人,都對種番薯抱着嚴謹的態度對待。

沈溪作爲皇帝親自委任的三省督撫,身負重任,種番薯是皇命哪裡敢輕易拿出來開玩笑?無論如何都得慎重對待!

這些文官回到家中,第一件事便是把地瓜放好,有心急的,當天就請有經驗的老農到府中種植番薯,雖然是小冰河期的冬天,但嶺南氣溫很少有長期處於冰點下的,只需要通過覆蓋稻草、建溫室暖屋亦或者找溫泉附近的土地栽種等方式,育出幾棵種苗還是可以的。

要立功,一定要快,如果跟別人一樣等開春以後再種,那時可能已經大規模推廣了,誰稀罕你那點兒種苗?

凡事最怕的就是有心人,尤其是對官場有野心的人,難得遇到一個巴結上司的機會,肯定要不遺餘力。

沈溪只是送了那些文官一人一個地瓜,就比送任何金銀珠寶都管用!此時沈溪心中無比得意,那些盯着我的御史言官,你們有本事就去告我行賄啊,你倒是說說,本官送他們一人一個地瓜,算哪門子行賄?

說出去也不怕笑掉人的大牙!

但沈溪又真的是“行賄”,他送出去的是在大明大規模栽培推廣番薯的功勞,也是名留青史的機會。

就算這些人不能名留青史,沈溪也可以通過這件事來收攏人心,既然一任督撫要幹三年,如今還有兩年半的任期,不能再讓三司衙門的人牽着鼻子走,他要把地方官牢牢地拉攏在身邊,爲己所用。

接下來沈溪要在粵省地方佈置一系列文政、軍政的措施,需要地方官大力支持,眼下只是收攏廣州府周邊的文官武將,接下來他還要收攏粵閩桂所有的文官武將,打造一個穩固的後方基地!

************

ps:第一更!

今天嘗試恢復三更,天子求訂閱和支持!

第五三二章 教唆綁架(第二更)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問題第二〇三八章 戰與不戰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一五二六章 百般阻撓第一七九章 銀票(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一二九章 暴風雨前奏(求月票)第一八四四章 戲本不對第二〇五五章 不可一世第一九二五章 便宜了誰第四七〇章 抄來的祝酒詩(第四更)第二四七四章 一層層窗戶紙第三六九章 倩影相隨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一二五三章 目標正陽門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二五八一章 權臣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一九五一章 警告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一七八章 老孃懷孕了第七〇八章 大有可期(第二更)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七一六章 沈家總有散夥時(下)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九章 雙溪鎮有個小蘿莉第一三七六章 釋疑第二一〇〇章 偏狹的審計第二五三七章 妻心,娘心第一二六三章 良心何在第五七五章 找麻煩(十一更,再謝書友!)第一〇三八章 仁心(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一三六三章 鬥法(求月票)第七五二章 內簾官和外簾官的博弈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七八一章 攤派和轉嫁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二四一二章 悔過自新第一九六九章 不平衡的心態第一三六二章 捐贈所得第二二二五章 總攻第一八七一章 年輕人火力旺第七六五章 我已經死了第一〇〇三章 終須一別第一二三三章 栽培第二四二二章 找個替代者第一一七二章 不若降了?第三二〇章 沒錢裝大爺(第七更)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二四一章 求勝心切(第五更)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七十七章 敲定第一一七一章 一團亂麻第五一一章 分家(第五更)第六十六章 林黛的紅樓夢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二二六六章 你來當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一四七五章 安心覺第一八三三章 戰報第一四六六章 治喪之臣第一八七三章 謝遷的樂觀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二六五七章 無須避諱第四五九章 大宴(第八更,謝所有書友)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一八二二章 視察第二三九四章 探監第二三五七章 誰之錯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一四四八章 武岡州第一四九八章 精兵簡政第二三〇九章 處處碰壁第一一二二章 暫時平安(第四更,求月票)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二六〇三章 杯酒釋兵權第二一七六章 願望第一六八〇章 人選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一三四五章 政治危局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八四四章 喜事第一八九章 轅門入場第一一四二章 內外交困第七五七章 鹿鳴宴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
第五三二章 教唆綁架(第二更)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問題第二〇三八章 戰與不戰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一五二六章 百般阻撓第一七九章 銀票(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一二九章 暴風雨前奏(求月票)第一八四四章 戲本不對第二〇五五章 不可一世第一九二五章 便宜了誰第四七〇章 抄來的祝酒詩(第四更)第二四七四章 一層層窗戶紙第三六九章 倩影相隨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一二五三章 目標正陽門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二五八一章 權臣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一九五一章 警告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一七八章 老孃懷孕了第七〇八章 大有可期(第二更)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七一六章 沈家總有散夥時(下)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九章 雙溪鎮有個小蘿莉第一三七六章 釋疑第二一〇〇章 偏狹的審計第二五三七章 妻心,娘心第一二六三章 良心何在第五七五章 找麻煩(十一更,再謝書友!)第一〇三八章 仁心(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一三六三章 鬥法(求月票)第七五二章 內簾官和外簾官的博弈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七八一章 攤派和轉嫁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二四一二章 悔過自新第一九六九章 不平衡的心態第一三六二章 捐贈所得第二二二五章 總攻第一八七一章 年輕人火力旺第七六五章 我已經死了第一〇〇三章 終須一別第一二三三章 栽培第二四二二章 找個替代者第一一七二章 不若降了?第三二〇章 沒錢裝大爺(第七更)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二四一章 求勝心切(第五更)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七十七章 敲定第一一七一章 一團亂麻第五一一章 分家(第五更)第六十六章 林黛的紅樓夢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二二六六章 你來當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一四七五章 安心覺第一八三三章 戰報第一四六六章 治喪之臣第一八七三章 謝遷的樂觀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二六五七章 無須避諱第四五九章 大宴(第八更,謝所有書友)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一八二二章 視察第二三九四章 探監第二三五七章 誰之錯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一四四八章 武岡州第一四九八章 精兵簡政第二三〇九章 處處碰壁第一一二二章 暫時平安(第四更,求月票)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二六〇三章 杯酒釋兵權第二一七六章 願望第一六八〇章 人選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一三四五章 政治危局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八四四章 喜事第一八九章 轅門入場第一一四二章 內外交困第七五七章 鹿鳴宴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