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見周瑜之前,諸葛亮其實也是思考了許久的。請百度搜索()留在江東,他肯定會得到重用,再說了,他兄長諸葛瑾已經在江東站穩地位,若是他也能來此,前途自然不可估量。
屆時兄弟聯手,諸葛家定能在江東建立一個新的世家。甚至於,到時候孫權都不得不依靠他諸葛家來制衡江東本地的世家。
可諸葛亮有自己的想法,現如今,他諸葛家三個年輕子弟各據一方,兄長在江東,三弟去了陳風那裡,而他自己,暫時不必考慮這兩位諸侯。
固然,憑局勢和實力而言,江東孫氏確實是他最好的歸屬,但江東之地,各大世家已經成型,相互之間早有約定,諸葛不敢貿然參與進來。
最重要的是,算諸葛亮真的要去江東,也不該是由周瑜舉薦。雖說周瑜乃是不可多得的天驕人物,當世兵家之名誰不佩服。
可扣除這些光環之外,周瑜要面臨的危機太多了,僅僅是孫權那一關,他過不了。這一點,諸葛亮看的清楚,周瑜也看的很清楚,但他們從來沒討論過。
若是周瑜過不了孫權那一關,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會讓自己跟周瑜扯關係,他算是看透了,這個江東終究還是孫權做主。
若真到了投靠江東的那一天,想來也必須是孫權親自去請他纔是。不這麼做,又如何凸顯出他諸葛亮的能耐與重要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可能,也會促使諸葛亮前往江東。這個可能,一直埋在諸葛亮心裡,他曾經試探性的詢問過周瑜,但沒有得到答案,所以便不敢下決斷。
在諸葛亮看來,周瑜這個人什麼都好,是沒遇一個好的主公。若是當年的孫策還活着,周瑜定能大放異彩,但現在,做主的是孫權,也註定了周瑜會成爲一個悲劇。
這位江東大都督,一直在表現自己的忠心和能力,但他表現的再好,都不可能被孫權真正接納,因爲,他的身印着孫策的烙印。
要想化解這個困局,除非周瑜自己想得通。在諸葛亮看來,這對主僕的矛盾,幾乎沒有化解的可能。
周瑜的能力太強,再加是孫策留下來的輔佐大臣,軍大半將校對他的認可度遠超於孫權,而孫權,本身心胸不夠開闊,對周瑜以及孫策之子是多番提防。
除非,有那麼一天,周瑜能夠想通一切,猶如當年的陳風直接脫離袁家那樣,擺脫孫家在自己身的烙印,另起爐竈自立爲王,如此,諸葛亮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來投效。
在諸葛亮看來,周瑜完全可以走這條路,以揚州或者荊州南部爲根基,周旋於陳風和孫權之間,利用自己的優勢一步步擴大實力,最後逐鹿原,問鼎天下也不是沒有可能。
可惜,按周瑜現在的情況,他永遠都不會走這條路。背棄孫氏對他來說那是不可能的,另起爐竈意味着要親手覆滅孫氏,他周瑜,確實做不到。
“唉,若是大都督能有陳風那般果斷狠絕,正好可以利用此次大戰佔據揚州,可惜啊,這麼好的機會,他還是放棄了。
如此說來,當年的陳風背棄袁氏的時候,還真稱得是梟雄之舉,我都有點佩服了,易地而處,我怕是也做不出這番決斷啊、、、、、、”
坐在船艙內,諸葛亮正冥思苦想自己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江東這邊馬要爆發一場風暴,他不想攪和進去,所以必須儘快離開周瑜。
至於投降陳風,他自問是做不到的。況且,陳風麾下現在也算是人才濟濟,他諸葛亮的出身擺在那裡,現在去投靠陳風,不知何時纔有出頭之日。
去荊南那邊,似乎也不合適,眼下司馬懿與其說是在堅守,倒不如說是在尋找撤退的合適時機,若非荊南地形複雜,利於堅守,徐晃又需要時間整頓兵馬,恐怕,司馬懿那邊早撐不住了吧。
“哼哼,司馬懿,他堅守這麼久,無非是還沒打通前往蜀的道路。不得不說,此人的眼光當真是毒辣啊,早在幾個月前瞄準了那裡。
也罷,眼下只剩下兩千兵馬不到,糧草都還是借來的,聯絡了主公留下的舊部後,是該想辦法先去蜀探探路子了。
總的來說還有幾年時間,陳風需要時間去消化北方的戰果,江東這邊的這場風暴怎麼着也得鬧騰幾個月,蜀,確實是最適合我去的地方了。”
蜀那邊,尚有劉璋據守,算是劉氏一族最後的勢力。諸葛亮本是劉備舊臣,再加之前曾出使蜀,這條退路他是最熟悉不過。
最重要的是,現在蜀那邊的日子也不好過,內後羣臣互鬥,蜀本土實力和外來派系之間爾虞我詐,誰都沒安好心思。
南邊的南蠻時常作亂,劫掠山林附近的鄉鎮,爲禍一方,給劉璋的統治帶來了不少麻煩,而蜀本土兵馬,暫時還不足以殲滅南蠻部隊。
漢那邊,雖然一直保持着平靜。但陳風派遣大將鎮守漢各地,定軍山軍士訓練的口號聲從不斷絕,這,極大的威脅了劉璋的統治。
再加陳風在西北一帶的強勢深入人心,哪怕到現在爲止陳風都沒有流露出要進犯蜀的意思,但對蜀的劉璋和各大世家來說,有這麼一個強大的鄰居在,他們誰都睡不安穩。
“以主公之名,出兵蜀救援,少主雖被擄掠,但主公假子劉封似乎還流落在荊南一帶,眼下,唯有先去匯合了他,纔有出兵蜀的可能啊。”
有了這番決斷後,諸葛亮的思路立馬清晰起來。眼下正是他擴張實力的最佳機會,只要他能再舉劉備的大旗,想來召集萬兵馬都不是難事。
江東軍這邊,一衆將士聞說荊州軍要主動後撤之後,一個個的都歡呼雀躍起來。強大的荊州軍是被他們擊退的,他們可以安然返回家鄉了。
這份喜悅,周瑜是享受不了,接下來回到江東會發生什麼,他大概能猜到點。程普率軍先行返回江東的事情,他已經聽說了,黃蓋的死,終究是要有人來負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