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江東軍撤兵已經過去了三個月,江東之主孫權,通過自己的一系列手段,終於再次收回江東大部分軍權。
之前與周瑜走的較近的那些將領,則一個個的被孫權修理了一頓。最慘的莫過於甘寧,在戰場拼死廝殺的他,最後換來孫權的一句加以重用,然後被孫權派去海邊剿殺海盜去了,關鍵是,孫權給他十幾條破船和三百老弱殘兵
其餘諸如周泰、蔣欽、丁奉等人,即使跟周瑜有扯不清的關係,但不管怎麼說他們手都還有兩三千部曲,再加他們在戰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孫權雖拐彎的警告過他們,但最後都還是給與了相應的賞賜。
至此,不少將領算是明白了一個道路,不管自己再怎麼賣命,不管自己再怎麼想立功,都必須保證戰後自己手還能掌控一部分實力,否則,孫權真的不會把你當人看。
周瑜雖然主動請辭大都督之位,但周家的七千部曲卻沒人敢動,那是周瑜的私有財產,是周瑜自己養活了他們,孫權也不能插手,連帶的,擁有七千部曲的周瑜,孫權也沒法動手。
若是甘寧能早點明白這個道理,想必他不會在那場戰事裡那麼拼命了。周瑜把他的部曲提升到三千人的時候,其實刻意叮囑他要用腦子作戰,無奈甘寧沒聽懂。
折損了所有部曲後,哪怕他再有能力,那也只是孫權眼的一條狗而已,孫權想要動他,還不是一兩句話的事情。
幸好有周瑜極力阻攔,再加其他將領也佩服甘寧的勇武,孫權纔沒將甘寧怎麼樣,轉而給了他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相之下,或許黃蓋是更慘的吧,他戰死疆場,部曲大都覆滅,黃家的地位一落千丈,若非程普從旁協助,恐怕黃家這一次真的得從軍隊除名了。
孫權的薄情寡恩再一次表露無疑,很多時候,這些江東將領們都沒摸清楚自己主子的性子,如果他們真以爲僅僅通過賣命能獲取孫權的歡心的話,那簡直是大錯特錯了。
另一邊,長江北岸,公孫續接手整個荊州的政務,軍隊方面的權力則被龐德和顏成分擔,高忠率領其餘部衆前往宛城一帶屯田,同時編練精兵,開始爲挑選宿衛宮廷的羽林軍做準備。
與此同時,陳風在北方和原一帶迅速推廣九品正制,意圖在最短的時間內從北方殘存的世家手奪回本屬於朝廷的權力。
而且,陳風還想借助這個機會推廣自己的科舉制度,雖說之前也曾做過這方面的努力,但現在地盤大了,那些殘存的世家幾乎都聯手抵抗科舉制度,陳風也不敢做的太過分。
自然的,要想獲取,先得付出些什麼。爲了安撫那些世家大族,陳風再次採用拉攏一批,打壓一批的手段。
熟悉的世家裡,陳風向他們承諾了更關於絲綢之路的利益,同時重申會利用雍涼軍隊來護衛商隊的舉措,如此,那些看重商貿的世家很快妥協下來。
尤其是那些在戰亂失去絕大部分家產,又沒站好隊伍的世家,更是在最短的時間內響應了陳風的號召,甘當陳風的走狗。
如徐州糜家、冀州郭家、汝南陳家、西涼馬家等等,再加陳風的部將基本把控了軍權力,算有人繼續反對,也鬧騰不出太大的浪花。
再說了,算是世家大族那也得吃飯才行。絲綢之路的利益那麼誘人,而偏偏都把控在陳風手,誰要是繼續得罪陳風,那不可能獲取這些利益。
“有錢大家賺,誰擋住了我們賺錢的道路,我們想辦法幹掉他。”
這是陳風對自己的狗腿子們說的原話,也得到了自己的狗腿子們的高度贊同。
如此僵持了三個月後,最後的那些世家們也開始妥協了。因爲,絲綢之路的利益太大了,大到他們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尊嚴。
如,原本已經徹底沒落的徐州糜家,因爲當了陳風的走狗,從陳風手借到一筆本錢,再加糜商本人極善於經商。
結果這麼往來長安與西域一趟,糜商竟然翻身了,不僅償還了那些借款,而且還買回了徐州老宅,同時又準備了一批商隊前往西域。
要知道,這才一趟而已啊,糜商能獲得如此之巨的利益,若是讓他年年如此的話,那他糜家豈不得富的流油。
最先得利的自然是陳風麾下忠心的部將們所在的世家,他們原本想和陳風一起把控絲綢之路的利益,排斥外來戶插手進來。
但後來經過陳風的勸說,爲了大局考慮,他們不得不做出讓步。可笑的是,總是有那麼一些人看不出這裡面的利潤,竟然主動放棄,這讓陳風的部將們在嘲諷的同時,內心又有點小安慰。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後,各地的世家們算是摸清楚了陳風的脾氣,只要你跟他關係好,他幫你賺錢,你要是跟他做對,他讓你的家族走向覆滅。
被大多數世家所接納後,陳風這纔開始朝土地這一塊下手了。西涼、幷州、幽州三地還好說,畢竟較貧窮,世家大族的也遭到清洗土地基本被陳風收回,但原與河北各地不同,陳風必須得慢慢動手。
北方正忙着發展,江東那邊也努力恢復實力,眼下算是最安穩的時候,但有那麼一塊地方,現在卻還是鬧騰的有點歡。
徐晃統帥荊南兩餘萬兵馬,除去留守各城鎮的將士外,他大概能動用兩萬將士,而武陵那邊,司馬懿有大軍一萬餘人,精銳不下於四千,且有城池之利,徐晃想擊敗他,確實很難。
正因爲了解對手的實力,再加徐晃現在壓力也不小,更不敢貿然出擊。陳風派遣徐庶爲他的軍師,馬岱爲副將,龐柔爲先鋒,也算是高配置了,但徐晃,還是小心應對。
荊南這邊,除去徐晃之外,還有那麼一羣人藏身與黑暗之,時時盯着司馬懿那邊的情況,他們猶如黑夜的幽靈,隨時都會出現索取別人性命一般,但卻沒人知曉他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