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出兵荊南

這場瘟疫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個意外的小插曲,劉澤以雷厲風行的手段將這場看似來勢洶洶讓荊州民衆人心惶惶的瘟疫化解於無形之中,由於處理地果斷及時,這場瘟疫被控制在了烏林等幾個縣的範圍之內,未曾波及到南郡、江夏、襄陽等幾大郡城,在荊州的危害確實已經是降到了最低。

但瘟疫還是造成了上萬的死亡,十餘萬人流離失所,其狀慘不忍睹。瘟疫過後,安置疫區百姓,處理善後事宜還是忙得不宜樂乎,原定於春末夏初出兵荊南的計劃也只能是向後拖延。

但劉澤卻也一直沒有放鬆對出兵荊南的備戰,向巴丘方面調動軍隊的行動一直也沒有停滯,到了秋後,劉澤從烏林趕到巴丘的時候,大軍早已是集結候命,就等劉澤的一聲軍令了。

集結在巴丘的軍隊包括第一軍團的四個騎步師和第二軍團的第十二師、第四軍團的第七師、第五軍團的第十師合計六萬多兵力,而荊州的防禦劉澤也做了重大的調整,關羽的第二軍團大部由鄂縣調往了襄陽,原守襄陽的文聘所部則劃歸到第二軍團指揮。至於鄂縣的防務,則由張飛的第三軍團來接替。鄂縣是武昌的門戶,是守備江東軍從柴桑偷襲的橋頭堡,將第三軍團擺在這兒,那完全就是周瑜的噩夢,只要雷騎在此,周瑜絕對不敢越雷池半步。

秋高氣爽,大雁南飛,劉澤的大軍離了巴丘,浩浩蕩蕩地向長沙方向開進。

長沙太守韓玄此時正在太守府召集衆僚屬議事,忽然接到劉澤出兵巴丘的消息,頓時驚得面如土色。急得向衆僚屬討教應敵之策。

韓玄這個人並非是酒囊飯袋,先前在荊州之時,曾做過劉表的從事。對劉表瞭解甚深,知劉表徒具虛名。遠非英雄之輩,所以在劉磐攻下長沙之際,韓玄主動地向劉表請命擔任長沙郡的太守。劉表最大的特點就是認人不淑,善惡不辨,對錶面上恭敬有加的韓玄深爲讚賞,卻殊不知韓玄的狼子野心,放心地將長沙郡交給了韓玄。韓玄到任之後,對劉表的命令是陽奉陰違。聽調不聽宣。荊襄危難之際,劉表數次派人前往長沙搬請救兵,韓玄只是一昧的裝聾作啞,根本就沒有理睬。

武陵郡太守金旋、零陵郡太守劉度、桂陽郡太守趙範先前都曾密謀參與了前長沙太守張羨的叛亂,張羨敗亡之後,三郡立即便掩旗息鼓,假意向劉表投誠。彼時靖王劉澤的軍隊已經是打到了江夏,劉表自然無法顧及武陵、零陵、桂陽三郡的事,急調劉磐大軍北歸去應對荊襄危局。

劉磐的大軍北歸之後,韓玄在長沙可謂是隻手遮天呼風換雨。與金旋、劉度、趙範這三個太守私下會盟,結成了統一戰線,並以韓玄的馬首是瞻。韓玄自以爲得計。在長沙招兵買馬,儼然以一方諸侯自居。

原本韓玄以爲劉表與劉澤在荊北的交鋒至少也打上好幾年,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劉澤的戰力竟然是如此地強悍,克江夏、佔章陵、取新野、圍襄陽,在幾個月的時間之內就橫掃了整個的荊北之地,蔡瑁劉琮舉州而降,劉澤強勢入主荊州,兼領了荊州牧。

以荊南四郡的隸屬關係,自然是歸荊州管轄。劉澤成爲荊州牧以後,荊南四郡便在法理上成爲了劉澤的轄屬之地。更何況劉澤擁着着大漢靖王的頭銜,地位超然。早已是凌駕在一切諸侯之上。統領荊州之後,劉澤一紙王命,傳達到了荊南四郡,要求荊南四郡臣服,這讓韓玄等人惶惶不安。現在天下大亂,抓在自己手裡的就是自己的地盤,是自己立身安命的本錢,韓玄可不想自己千辛萬苦得來的基業白白拱手送人,不管是先前的荊州牧劉表還是現在的靖王劉澤。

可以長沙郡及其他三郡的實力有能力與劉澤抗衡嗎?韓玄就算是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對抗劉澤的辦法,現在荊南四郡之中,以長沙的實力最強,不過也僅有三萬餘人馬,其他三郡,合起來的兵力,也超不過長沙一郡,何況數量上的劣勢僅僅是一個方面,單單安陸一役,靖軍全殲劉磐五萬騎兵的輝煌戰績就足以讓韓玄等人膽寒了,以荊南四郡羸弱的兵力,與橫掃天下的靖王軍隊相比,無異於以卵擊石。

就在韓玄想破腦袋也想不出破敵之策的時候,部下楊齡給他出謀劃策,說劉澤強勢不可與之力爭,應外結強援以拒之,方今天下,能與劉澤抗衡的,也只有許都的曹操和江東的孫權,而江東早對荊南四郡存覦覷之心,若是聯結江東,必定是引狼入室,所以能夠相交的,只有許都的曹操,現在曹操在官渡擊破了袁紹,晉位爲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如此時以荊南四郡之地獻於曹操,曹操必定大喜,自然會以朝庭之令委以韓玄等人太守之職。劉澤雖爲靖王荊州牧,但他能大得過朝庭嗎?更何況荊南四郡名義上是歸屬了曹操,但中間隔了荊北之地,曹操根本就是鞭長莫及,荊南四郡一樣還是韓玄等人領地,而一旦受到攻擊,還可以得到曹操的援助,劉澤腹背受敵,如何敢輕易地來攻荊南四郡。

韓玄大喜,於是聽從了楊齡的建議,跟金旋、劉度、趙範三人商議一番,三人也一致同意韓玄的提議,荊南之地孤掌難鳴,若得曹操相助,則無懼劉澤矣。於是韓玄向許都的曹操上表,將荊南四郡之地獻給了曹操。

曹操剛剛在官渡取得大勝,正是春風得意之時,荊南四郡獻上降書順表,自然是錦上添花,欣喜之餘,便以漢獻帝的名義封韓玄爲長沙太守、安鄉侯,金旋、劉度、趙範也受封爲武陵太守、零陵太守、桂陽太守,皆被封爲關內侯。)

第342章 蕭建之謀第114章 和氏玉墜第433章 黯然而別第425章 軍銜制度第464章 衆說紛紜第519章 故人來訪第654章 前往定軍第7章 節外生枝第503章 王粲遊說第90章 錦鷹之衛第62章 西域九國第250章 曹操敗績第572章 劍走偏鋒第372章 許親子龍第325章 馬氏火槍第485章 水師總兵第420章 蔡琴發飆第611章 另闢蹊徑第140章 擒賊擒王第636章 包了餃子第576章 天倫之樂第335章 屯田之法第372章 許親子龍第73章 軍法三章第473章 青梅煮酒第167章 三雄聚首第482章 甘寧請戰第203章 平原縣令第312章 決意南下第224章 督郵駕到第506章 失之交臂第255章 以血續命第73章 軍法三章第311章 罄竹難書第547章 敗訊傳來第244章 雙騎對決第15章 初識張飛第695章 獻帝駕崩第301章 刀斬顏良第462章 三個老婆第467章 初至許都第269章 禁械法令第99章 絕色女子第202章 左豐登門第195章 風波突起第636章 包了餃子第618章 兵抵三江第61章 貴山之戰第574章 南下交州第150章 弓騎顯威第701章 禍及江東第234章 董卓進京第585章 臨危受命第539章 無情碾壓第59章 匈奴來襲第594章 彭蠡水戰(中)第670章 直指關中第696章 美女使者第706章 一笑恩仇第87章 匯通天下第448章 玉人垂淚第104章 魚與熊掌第356章 三不原則第579章 諸葛徵南第686章 偷營劫寨第308章 文津渡口第513章 劃江而治第503章 王粲遊說第115章 願賭服輸第528章 鐵鎖橫舟第308章 文津渡口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323章 陳登做媒第525章 蔡張授首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572章 劍走偏鋒第646章 張母知義第9章 柳城信燈第612章 進軍南中第401章 白門樓上第326章 賈詡進言第635章 圍點打援第278章 不肯就範第682章 狂妄匈奴第140章 擒賊擒王第216章 處以笞刑第697章 巧舌如簧第599章 見血封喉第217章 風波再起第518章 烏林水寨第282章 懸賞通緝第188章 破陣之法第312章 決意南下第14章 醫治父親第71章 粗茶淡飯第56章 西域諸國第82章 五原呂布第468章 劍履上殿第140章 擒賊擒王第494章 輕取章陵
第342章 蕭建之謀第114章 和氏玉墜第433章 黯然而別第425章 軍銜制度第464章 衆說紛紜第519章 故人來訪第654章 前往定軍第7章 節外生枝第503章 王粲遊說第90章 錦鷹之衛第62章 西域九國第250章 曹操敗績第572章 劍走偏鋒第372章 許親子龍第325章 馬氏火槍第485章 水師總兵第420章 蔡琴發飆第611章 另闢蹊徑第140章 擒賊擒王第636章 包了餃子第576章 天倫之樂第335章 屯田之法第372章 許親子龍第73章 軍法三章第473章 青梅煮酒第167章 三雄聚首第482章 甘寧請戰第203章 平原縣令第312章 決意南下第224章 督郵駕到第506章 失之交臂第255章 以血續命第73章 軍法三章第311章 罄竹難書第547章 敗訊傳來第244章 雙騎對決第15章 初識張飛第695章 獻帝駕崩第301章 刀斬顏良第462章 三個老婆第467章 初至許都第269章 禁械法令第99章 絕色女子第202章 左豐登門第195章 風波突起第636章 包了餃子第618章 兵抵三江第61章 貴山之戰第574章 南下交州第150章 弓騎顯威第701章 禍及江東第234章 董卓進京第585章 臨危受命第539章 無情碾壓第59章 匈奴來襲第594章 彭蠡水戰(中)第670章 直指關中第696章 美女使者第706章 一笑恩仇第87章 匯通天下第448章 玉人垂淚第104章 魚與熊掌第356章 三不原則第579章 諸葛徵南第686章 偷營劫寨第308章 文津渡口第513章 劃江而治第503章 王粲遊說第115章 願賭服輸第528章 鐵鎖橫舟第308章 文津渡口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323章 陳登做媒第525章 蔡張授首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572章 劍走偏鋒第646章 張母知義第9章 柳城信燈第612章 進軍南中第401章 白門樓上第326章 賈詡進言第635章 圍點打援第278章 不肯就範第682章 狂妄匈奴第140章 擒賊擒王第216章 處以笞刑第697章 巧舌如簧第599章 見血封喉第217章 風波再起第518章 烏林水寨第282章 懸賞通緝第188章 破陣之法第312章 決意南下第14章 醫治父親第71章 粗茶淡飯第56章 西域諸國第82章 五原呂布第468章 劍履上殿第140章 擒賊擒王第494章 輕取章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