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長安稱帝

長安城未央宮,數經喪亂,新莽之時便經歷過戰火,赤眉軍殺入長安,再一次經歷劫難。後來光武帝建都洛陽,這一百多年又有數位皇帝曾下令修葺,直至董卓挾天子遷都長安。馬騰攻佔長安之後,未央宮也再一次經歷戰火,朝廷東遷許昌之後,這長安皇宮便幾乎一直荒廢。劉徵重新奪得長安之後,並沒有入宮,因此一直都沒怎麼花心

思在這上面。這就是當荀彧來報未央宮已經修葺完畢,劉徵會覺得驚訝的原因。如此大的宮殿,若要修葺,光是伐木、取石等等這些事情便少不了幾個月時間,而從起意稱帝到現在才

不過月餘。荀彧拱手答道:“臣知漢王早晚進位九五,因此一入長安便開始着手準備。木料、石料、工匠等其實早已備好待用。因此修葺之事,期月而成!只不過目下暫時只修葺了未

央宮,長樂宮、明光宮、北宮、桂宮等宮殿修葺之事尚未開始。”未央宮是朝殿所在的主宮,長樂宮是太子居所,明光宮是漢武帝求仙時所建,用來安置燕趙美女的,桂宮、北宮都是後宮嬪妃居所,除此之外,還有諸如武庫之類的附屬

建築。

劉徵聽罷,想了想隨即令道:“長樂宮暫緩修葺,其餘宮殿悉罷之!”對於目前的劉徵來說,他根本不需要什麼桂宮、北宮、明光宮,他也沒有這麼多的后妃嬪妾。未央宮中一個椒房殿便足夠用了。這就可以作爲馬雲祿的居所,至於郭照,

完全可以再在旁邊添個比椒房殿略小的便是,沒有必要大費周章,將那些奢華的宮殿全部修葺一新。

倒是中央府署,還有諸如武庫、石渠閣(國家圖書館)、天祿閣(國家檔案館)等,則有必要好好修葺。

荀彧聞言卻是有些躊躇,劉徵不禁問道:“文若有何疑問?”

荀彧道:“漢王勤儉自然是天下幸事,然既是進皇帝大位,總不能太過寒酸,否則不成體統呀!且臣備下的木石材料,尚有諸多富裕。若棄之不用,着實可惜呀!”君王自然有君王的氣派,這無關乎節儉不節儉的問題,哪怕是劉邦初建大漢時,蕭何同樣爲劉邦大興土木。爲的就是彰顯君王氣派,也是暗含明主次,分君臣,顯示地位

差別。

不過劉徵對此並不感冒,他的氣派從來不靠這些!只是荀彧說已經準備下諸多物料,若是不用,丟了可惜,這一點卻是劉徵需要考慮的。

“既是如此,那便再對北宮稍加修葺,其餘物料有餘,皆送往上林苑!”劉徵轉念一想,便對荀彧言道。

荀彧不解,於是再問道:“臣不知漢王欲將多餘物料送往上林苑何用?”

“起房舍、武臺!”

劉徵一說這話,荀彧立即便明白過來!這是要效仿漢武帝,在此歷練羽林!

得知了漢王意圖,荀彧再沒有疑問,當即拱手道:“臣明白了!”

事情有條不紊的進行,劉徵又命周羣與許靖商議擬定了日子,荀彧也與沮授送來了封賞目錄,劉徵在上面加上了荀彧、沮授二人的名字,隨後便定了下來。夏四月,黃道吉日,在荊王劉備等人勸進之下,劉徵順從民意,稱帝於長安,是爲漢天子!改元漢興,爲漢興元年!並追諡劉協爲漢孝愍皇帝。以馬雲祿爲皇后,郭照爲

貴人。馬雲祿所生女劉蓉爲公主,郭照所生子劉治爲太子,名義上交由皇后馬雲祿撫養。劉徵進位稱帝之後,第一道天子詔便是改封劉備爲楚王,封地爲荊襄六郡(南陽除外)。這等同於是昭告天下,名義上劉備已經成爲了劉徵的一部分,而實際上雙方也結

成了戰略同盟。這個戰略同盟的意義與曹孫兩家的略有不同,因爲他們都是帝室之胄,漢皇后裔。

劉徵如此對待劉備,也有一個好處,那就等於是告訴天下人,他有足夠的容人之量!只要肯臣服於他,哪怕再大的過節都可以既往不咎!

同時,將劉備改封爲楚王,也等於是宣告曹操手裡的天子朝廷已經不是正統!

這第二道新天子詔便是封賞羣臣!此詔共封賞十八位縣侯,三位鄉侯,十五位亭侯,總計三十六列侯。

得縣侯者,其中戰將八人,依次是:

趙雲,常山真定侯,授衛將軍;

徐晃,河東楊侯,授後將軍;

張遼,雁門馬邑侯,授右將軍;

張任,蜀郡廣都侯,授左將軍;

馬超,扶風槐裡侯,授前將軍;

黃忠,南陽新野侯,鎮南將軍;

樸胡,巴西漢昌侯,中堅將軍;

張郃,河間茂侯,驍騎將軍。

此八人皆是獨領一軍的上將。

縣侯之中,又有朝臣五人,依次是:

荀彧,潁川穎陰侯,以中書令加太子太傅;

賈詡,武威姑臧侯,授中軍師加太傅之尊;

沮授,鉅鹿廣平侯,由中監軍遷中都護;

陳羣,潁川臨潁侯,尚書令;

糜竺,東海朐縣侯,遷尚書僕射,爲尚書檯副手。

這五人是在劉徵重新入漢中之前便跟着劉徵的,糜竺雖然比另外四人資歷淺一些,但是他曾在徐州救過劉徵,且不惜以東海鉅富的身份拋家舍業,因此也得列縣侯。

除此之外便是州郡藩臣五人,依次是:

黃權,南中谷昌侯,授雲州刺史,加安南將軍;

李恢,交趾望海侯,授交州刺史,加安遠將軍;

蘇則,敦煌廣至侯,領西域都護,加安西將軍;

劉巴,廣漢什邡侯,授益州刺史;

閻溫,漢陽平襄侯,授涼州刺史。黃權、蘇則、閻溫三人皆是貴重於當地,論功其實並不足以封縣侯。之所以被封,主要原因還是劉徵需要借重這三人的威望,安定州郡。至於劉巴、李恢二人,皆才幹士

,又爲藩鎮,拔高也是爲了讓他們能夠鎮住場。

三十六列侯中,鄉侯只三人,分別是:

周羣,南陽豐鄉侯,以侍中加太子少傅職;

徐庶,潁川應鄉侯,改任右軍師;

龐統,南陽東鄉侯,左軍師。

這三人資歷遜於荀彧等人,因此只爲鄉侯。三十六列侯中,亭侯十五人,分別是閻行、龐德、馬岱、楊任、楊昂、韓暹、李樂、張嶷、吳班、文聘、臧霸、祝融、楊嶽、吳懿、鄂煥,十五人全部都被分別加以將軍號。

第六百九十九章 衆論洶洶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接受提議第九百三十章 切莫中計第一百零二章 再論禍福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生擒夏侯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定二樑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終於絕筆第八百五十八章 白忙一場第六百二十九章 邀得鳳雛第八百五十九章 二女酣鬥第一百九十四章 沒有選擇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曹仁之死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卻敵百里第五百四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孫權增兵第一百零六章 李儒薦道第六百二十二章 劉備求情第五百七十五章 張郃死心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楊洪落敗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不戰破城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問策尋陽第七百九十章 音信始通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議結劉備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四中郎將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用人制人第八百四十九章 三江對語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高士大名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水名士第七百一十七章 異想天開第二百三十六章 陶商破膽第一千零二十章 禮尚往來第三百八十四章 江東拒曹第一千零九十章 周瑜起兵第八十五章 高順滅患第一百章 賈詡說張第三百四十七章 徐晃請罪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諸葛遁逃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南湖鏖戰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榮耀激勵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李業之計第三百五十一章 義正嚴詞第一百二十九章 集兵五路第六百一十一章 江東兵威第七百四十一章 大破馬秦第八百四十五章 復定邛都第二百九十一章 計通江東第二百六十五章 用與不用第五百七十二章 生擒張郃第八百零三章 互相利用第八百四十五章 復定邛都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定二樑第二百五十八章 雲祿退兵第九百零九章 一言九鼎第一百七十三章 家庭糾紛第二百九十七章 洛陽故事第三百九十九章 白水相持第五百零一章 攴胡赤兒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就此別過第一百一十七章 馬服同宗第九百一十六章 桃林盜賊第三百二十章 宕渠易幟第八百九十一章 留下馬超第三百七十二章 徐龐出山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曹操戰書第五百二十五章 馬超練兵第五百八十三章 兵臨長安第六十一章 劉徵火燒高壁嶺第八百五十五章 各分陣營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親而結之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將星隕落第三百章 優撫漢中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幷州擾動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嚴畯掌軍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執意上報第二百七十一章 陳生送命第一百四十二章 君命不受第六百八十八章 固有認知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周瑜遺言第五百九十一章 二曹敘話第九百九十六章 曹操增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的絕戶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柳中合兵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惡戰伊始第一千零九十章 周瑜起兵第二百零八章 新陽奪權第六百一十三章 韓晞遇伏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陳兵南郡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兄弟離別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另立新君第三百章 優撫漢中第八百五十五章 各分陣營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有膽有識第四十五章 郭嘉棄袁第九百九十八章 膿包送死第九百七十六章 是否奉詔第五百四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徐榮死戰第八十七章 牛輔排兵第四百九十九章 老臣說客第六十二章 靈石津徐榮敗陣
第六百九十九章 衆論洶洶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接受提議第九百三十章 切莫中計第一百零二章 再論禍福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生擒夏侯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定二樑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終於絕筆第八百五十八章 白忙一場第六百二十九章 邀得鳳雛第八百五十九章 二女酣鬥第一百九十四章 沒有選擇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曹仁之死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卻敵百里第五百四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孫權增兵第一百零六章 李儒薦道第六百二十二章 劉備求情第五百七十五章 張郃死心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楊洪落敗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不戰破城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問策尋陽第七百九十章 音信始通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議結劉備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四中郎將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用人制人第八百四十九章 三江對語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高士大名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水名士第七百一十七章 異想天開第二百三十六章 陶商破膽第一千零二十章 禮尚往來第三百八十四章 江東拒曹第一千零九十章 周瑜起兵第八十五章 高順滅患第一百章 賈詡說張第三百四十七章 徐晃請罪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諸葛遁逃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南湖鏖戰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榮耀激勵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李業之計第三百五十一章 義正嚴詞第一百二十九章 集兵五路第六百一十一章 江東兵威第七百四十一章 大破馬秦第八百四十五章 復定邛都第二百九十一章 計通江東第二百六十五章 用與不用第五百七十二章 生擒張郃第八百零三章 互相利用第八百四十五章 復定邛都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定二樑第二百五十八章 雲祿退兵第九百零九章 一言九鼎第一百七十三章 家庭糾紛第二百九十七章 洛陽故事第三百九十九章 白水相持第五百零一章 攴胡赤兒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就此別過第一百一十七章 馬服同宗第九百一十六章 桃林盜賊第三百二十章 宕渠易幟第八百九十一章 留下馬超第三百七十二章 徐龐出山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曹操戰書第五百二十五章 馬超練兵第五百八十三章 兵臨長安第六十一章 劉徵火燒高壁嶺第八百五十五章 各分陣營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親而結之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將星隕落第三百章 優撫漢中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幷州擾動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嚴畯掌軍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執意上報第二百七十一章 陳生送命第一百四十二章 君命不受第六百八十八章 固有認知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周瑜遺言第五百九十一章 二曹敘話第九百九十六章 曹操增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的絕戶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柳中合兵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惡戰伊始第一千零九十章 周瑜起兵第二百零八章 新陽奪權第六百一十三章 韓晞遇伏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陳兵南郡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兄弟離別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另立新君第三百章 優撫漢中第八百五十五章 各分陣營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有膽有識第四十五章 郭嘉棄袁第九百九十八章 膿包送死第九百七十六章 是否奉詔第五百四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徐榮死戰第八十七章 牛輔排兵第四百九十九章 老臣說客第六十二章 靈石津徐榮敗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