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七章 罰督河西

見賈詡臉色並不好,似有憂慮,令史不禁問道:“漢王召見,軍師爲何……”

“哦,無事!我正要面見漢王!煩請令史帶路!”賈詡嘆了口氣道。

令史方纔出門,片刻便又返回,劉徵不禁問道:“不是叫你去請軍師嗎?”

“軍師已經到了!就在門外!”

劉徵不禁一聲輕嘆,示意馬雲祿和郭照退去,然後令將賈詡喚入。

那令史自然也懂得察言觀色,見氣氛不對,趕緊便令門口護衛一同離去。

賈詡趨至劉徵身前,當即下拜,並不言語!

劉徵本來賜賈詡無需下拜,但這一次卻沒有叫賈詡起來!

“先生也接到了夷陵的消息吧?”劉徵面目嚴肅的問賈詡道。

賈詡點了點頭,隨即出言道:“詡自知死罪,一切聽憑漢王處置!”

劉徵不禁搖頭嘆息,還是起身上前欲將賈詡扶起,無奈賈詡執意跪着。

“先生早知今日結果,又何苦如此呢?”劉徵不禁嘆道。

賈詡卻並不後悔,直言道:“漢王仁心,然當今亂世,仁心不足平天下!昔孝宣皇帝有言,漢家自有制度,霸王道雜之!臣貌似進諫,今漢王王道已具,惟霸道不足!願王深思!”

中華自古便有“王道”與“霸道”等多種治國理念,至漢宣帝劉詢第一次明確的提出霸道、王道並行的治國理政之法!後世有所作爲的帝王,無不將此奉爲圭臬。

所謂“王道”,簡而言之,便是以德服人,以仁治國,這是孟子提出的治國理政的最高境界。

而與“王道”共生的是“霸道”,即以武力、刑罰、權勢、計謀、決斷統治天下的政策。秦王行霸道,文景行王道,至漢武又行霸道,而大漢最爲強盛之時,卻不在漢武,而在王道、霸道並行的漢宣帝時期!這一時期真正達到了武力最強盛,經濟最繁榮!這也證明了漢宣帝提出的“霸王道雜之

”纔是最行之有效的統治理念!

如實的來說,就這一點,現在的劉徵不如曹操!

這種時候了,賈詡還能直言相諫,劉徵反倒聽了進去,於是上前再次扶起賈詡道:“先生教誨的是!今後本王當熟慮之!快快起來,地上太涼,便是要責罰,先生也先起來再說!”

劉徵心中清楚,賈詡沒有私心,見到賈詡這般真誠請罪,劉徵心有不忍,哪能讓一個年近六十的老人一直跪着不起?

賈詡在劉徵的攙扶之下,站起身來,眼中已是滿含熱淚。

“漢王……老臣……死罪!”賈詡聲音已經激動,劉徵將其扶入坐中。

“先生言重了!本王豈不知你賈詡的忠心?若無先生,本王何以短短數年便恢復了元氣,但憑此功,先生永無死罪!”

是否永無死罪且不說,劉徵這話足以讓賈詡至死不渝!無事時的厚賞,遠不如有事時的寬恕更能籠絡人心!劉徵深知賈詡的才能,又怎會輕易寒了賈詡的心!今日召見賈詡,劉徵意在給賈詡敲一個警鐘,讓他明白,以後再也不要違背自己的心意,未經允許便自作主張!站在劉徵角度來考慮,他絕不能縱容此風!如若不然,今後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其他人也

揹着自己行事,那問題可就大了!

賈詡自然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因此才說自己是“死罪”。

“漢王既免老臣死罪,那便重重責罰老臣!以儆效尤!”賈詡自請道。

劉徵長嘆了一聲道:“先生如此明事理,何苦讓本王難做啊!今若重罰了先生,世人不知情由,反倒認爲本王不能容人了!”

“不過……先生此事本王也不可坐視不顧!日前威遠將軍蘇則送來軍報,言西域各部蠢蠢欲動,我意就請先生爲本王平此禍患如何?”

其實早在弘農之事時,劉徵心裡便已經有了主意,此番早就知道賈詡向夷陵派出了快馬,劉徵卻並沒有加以阻止,其意就在此!

如此一來,將賈詡發配河西便順理成章!

說到頭來,其實一切還是在劉徵的掌控之中!

賈詡哪裡會不同意,發配河西,這就說明漢王還是看重自己的!雖然名義上地位好像降了,但實際上卻正好在這三年休兵期內,給了自己發揮的空間!

“漢王不責老臣以死罪,還委老臣以重任,老臣願以此區區殘軀,以報漢王之恩!萬死不辭!”

河西那塊兒地方,條件艱苦,沒有幾個人願意去,軍中其他將領,如張遼、張任、張繡、趙雲、徐晃等人雖然只要劉徵有命,絕不會二話,可這些人卻不具備賈詡的條件!

賈詡擅心術,多智謀,且本身又是河西武威姑臧人,擔當此任再合適不過了!

劉徵既成功的阻止了賈詡的擅自行動,又找到了讓賈詡去督河西軍事的理由,如此觀之,劉徵心術已在賈詡之上!

“賈詡聽令!”

“老臣在!”

“即日起,免去中軍師之職!着任河西督軍,持節總督河西四郡及西域府諸軍事!爲本王平定西陲之患!”

“老臣領命!明日老臣即行赴任!”

“先生不必如此着急,且過了年再說!”寒冬臘月,讓賈詡就往河西,劉徵也不忍,於是出言留道。

賈詡卻一口回絕道:“既是罪謫,當速奉行!漢王不必擔心老臣。趙充國七十尚且督兵西陲,賈詡豈甘人後!”

劉徵知道河西苦寒之地,對賈詡這番壯語自是感動不已,不禁讚道:“既如此,本王便不強留了!願先生早日建功!”

處置賈詡一事,就此告以段落!

第二日,劉徵又下了第二道命令!令中參軍徐庶接替賈詡爲中軍師,持節督夷陵兵馬!年後赴任!同時免去張任都督之職,聽由徐庶調遣!算是對張任的處置!

如此一來,劉徵治下便分成了六部人馬。賈詡治河西;張遼鎮關中;張繡駐漢中;徐庶督夷陵;李恢掌雲州;剩下的便是蜀中的中軍精銳!

徐庶、李恢並非武將,令二人督軍,其實是爲了按住大將們,讓他們安心的屯田練兵!然而劉徵此舉,卻被諸葛亮看出了一些不爲人知的端倪!

第四百七十九章 嶽婿鬥法第八百六十三章 母子之情第二十六章 張文遠陳倉試身手第七百四十七章 漢王處罰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兩軍僵持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軍心重挫第八百八十一章 張郃讓功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八百五十五章 各分陣營第一百六十一章 華陰之變第六百七十二章 多多益善第二百八十章 兩種心思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空營以待第二百四十二章 東萊義士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麒麟增援第八百零八章 李光請戰第九百八十九章 臺下起鬨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曹操到來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落井下石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虎豹精騎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曹操汗顏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誰人不悲第三百五十九章 二荀相見第二百二十七章 四敗曹洪第四百三十二章 杜微來歸第五百三十六章 猝不及防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板楯出擊第九百八十七章 凌操氣絕第四百零七章 棄車保帥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魏延抗命第七百六十五章 不亞養叔第二百九十八章 吾非董卓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少年仗劍第八百二十六章 安然歸來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董襲被困第一百五十九章 風鈴渡口第二百九十四章 興霸投敵第五百四十五章 蘇郭見王第七十章 結連壽春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蒼天欺朕第三百二十七章 四將斬帥第一百四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封侯賞金第二十五章 王司徒情危媚董卓第五百零七章 婁圭提醒第九百四十三章 步步逼問第九百三十八章 太守孫翊第五百章 厚愛之由第八百九十一章 留下馬超第一百六十七章 關張之怒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火攻井陘第九百四十一章 暴怒孫河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呂蒙帶隊第四百四十五章 截擊嚴顏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安抉擇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夏侯問策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董襲被困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嚴畯掌軍第六百六十八章 考問龐統第一百一十九章 宗正劉虞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號爲神兵第八百九十二章 分置三軍第四百三十五章 綿竹之辯第三百九十九章 白水相持第三百六十八章 四俊一堂第四百九十章 否決夜渡第二百五十八章 雲祿退兵第三百一十章 天象異變第八百七十六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零六章 蘄春起兵第五百零一章 攴胡赤兒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接受提議第八百七十三章 黃忠出馬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擊退樂進第二百六十五章 用與不用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解困離城第四百九十四章 爲何而來第五百八十八章 涇水漁父第四章 一見傾心第八百五十章 辯證源流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過境南陽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樂進囑託第七百五十七章 尹異找死第十八章 西城獻策第二百四十章 再遇故人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道白光第九百四十章 幕後主使第六百四十四章 民怨如火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兵合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換俘虜第五十一章 兗州賊起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孔明之約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郭淮困馬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你可知罪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曹丕請戰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零七章 南中四郡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呂蒙罷兵第八章 皇甫嵩與皇甫寧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駱統闖營
第四百七十九章 嶽婿鬥法第八百六十三章 母子之情第二十六章 張文遠陳倉試身手第七百四十七章 漢王處罰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兩軍僵持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軍心重挫第八百八十一章 張郃讓功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八百五十五章 各分陣營第一百六十一章 華陰之變第六百七十二章 多多益善第二百八十章 兩種心思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空營以待第二百四十二章 東萊義士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麒麟增援第八百零八章 李光請戰第九百八十九章 臺下起鬨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曹操到來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落井下石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虎豹精騎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曹操汗顏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誰人不悲第三百五十九章 二荀相見第二百二十七章 四敗曹洪第四百三十二章 杜微來歸第五百三十六章 猝不及防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板楯出擊第九百八十七章 凌操氣絕第四百零七章 棄車保帥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魏延抗命第七百六十五章 不亞養叔第二百九十八章 吾非董卓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少年仗劍第八百二十六章 安然歸來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董襲被困第一百五十九章 風鈴渡口第二百九十四章 興霸投敵第五百四十五章 蘇郭見王第七十章 結連壽春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蒼天欺朕第三百二十七章 四將斬帥第一百四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封侯賞金第二十五章 王司徒情危媚董卓第五百零七章 婁圭提醒第九百四十三章 步步逼問第九百三十八章 太守孫翊第五百章 厚愛之由第八百九十一章 留下馬超第一百六十七章 關張之怒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火攻井陘第九百四十一章 暴怒孫河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呂蒙帶隊第四百四十五章 截擊嚴顏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安抉擇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夏侯問策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董襲被困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嚴畯掌軍第六百六十八章 考問龐統第一百一十九章 宗正劉虞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號爲神兵第八百九十二章 分置三軍第四百三十五章 綿竹之辯第三百九十九章 白水相持第三百六十八章 四俊一堂第四百九十章 否決夜渡第二百五十八章 雲祿退兵第三百一十章 天象異變第八百七十六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零六章 蘄春起兵第五百零一章 攴胡赤兒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接受提議第八百七十三章 黃忠出馬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擊退樂進第二百六十五章 用與不用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解困離城第四百九十四章 爲何而來第五百八十八章 涇水漁父第四章 一見傾心第八百五十章 辯證源流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過境南陽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樂進囑託第七百五十七章 尹異找死第十八章 西城獻策第二百四十章 再遇故人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道白光第九百四十章 幕後主使第六百四十四章 民怨如火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兵合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換俘虜第五十一章 兗州賊起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孔明之約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郭淮困馬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你可知罪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曹丕請戰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零七章 南中四郡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呂蒙罷兵第八章 皇甫嵩與皇甫寧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駱統闖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