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 忠烈之後

相對於鄴城的滿目狼藉、愁雲慘淡,枋頭可以說是人心振奮、士氣如虹。

剛剛過去的這一場戰事,若真論及實際所得,其實也談不上有多輝煌,尤其較之去年連場大捷,將王道治土從淮水一線直接推到黃河以北,簡直可以說是微不足道。

但是,若對抗升級到國運之爭的層次,得失與否已經很難用實際的物事來衡量。

最起碼一點,去年那場戰事結束後,雖然王師勝果輝煌,但仍有許多聲音尤其是在河北之地,覺得王師勝得僥倖,本身石堪不過只是羯國第二流的戰將,而作爲羯國統治核心的襄國仍然處於嚴重的內戰中。

所以很多人都覺得去年那場戰事,淮南王師之所以能夠勝果輝煌,一方面是沒有遭遇真正的強敵,另一方面則是趁人之危。真要講到實際的戰鬥力如何,尤其是在騎兵野戰方面,王師真的未必能有多強。

可是,這一次王師再臨鄴城,火燒羯軍大營。一次還可以託以僥倖,並不意味着羯國就真的衰弱至斯。可是第二次再達成這樣的戰果,則意味着王師是有足夠的力量複製此前的戰功,意味着鄴城這個所謂的河北重地,在南面王師面前根本就是不設防的存在!

當然這種結論仍是失於偏頗,畢竟這一次的成功也存在許多僥倖的因素。但是,許多妄言臧否、勝論國勢者,又有幾個是真正的宰輔之才?

大衆能夠接受和理解的訊息,永遠都是最淺相的表達。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無論眼下的羯國強大與否,鄴城這個原本的重鎮被一再的攻破踐踏!至於當中的隱情和緣由,誰又會在乎?誰又能盡知?

貞婦失節,一次尚且不能忍受,居然還發生了第二次,那又與娼婦何異?

所以,隨着鄴城接連失守,儘管羯國軍隊仍然保持着極強的戰鬥力,但在許多河北人看來,已經與人盡可夫的婊子沒有什麼區別,其舊年所積攢的威嚴,更是遭受了大大的挫敗。

這體現在行爲上,那就是隨着此戰戰果次第向外擴散,大量的河北鄉衆或直接或間接的向各路王師表態投誠。

其實若說到真正的戰獲,枋頭王師並沒有獲得太多,甚至就連此前囤積鶴塢用作誘餌的各類物資,也因爲鶴塢陷落而後亂軍紛爭,遺失了相當一部分。

而且功事斬首方面也乏善可陳,鄉衆四散潰逃,麻秋的羯國騎兵則快速轉移脫戰,真正斬首俘虜相加不過兩千出頭。若將戰死鶴塢的向儉所部也算作王師一部分的話,得失堪堪持平。

這一次最耀眼的功勞,無疑是再次偷襲鄴城得手,這是河內騎兵的戰功。就連另一方作爲掩人耳目的黎陽水軍,雖然沒有進行直接戰鬥,在後續鄴城卒衆崩潰後,也沿途招撫三千多名生民遊食。

枋頭王師唯一可誇的一點功績,就是順手接收了包括鶴塢在內、位於枋頭周邊的幾座塢壁。但這幾座塢壁也算不上是什麼戰獲,原本在名義上就是隸屬於枋頭。

但是枋頭上下,從謝艾至於尋常士卒,都不覺得此戰只是徒勞無功。麻秋的騎兵雖然見勢不妙而早早脫戰,但枋頭周邊的戰事卻並未結束。

枋頭本身便擁有三千餘衆騎兵隊伍,雖然與羯騎正面對撼有些發虛,但若用來清掃郊野鄉衆勢力則綽綽有餘。

在沒有了來自鄴城方面的軍事威脅後,枋頭的騎兵對於周遭鄉境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掃蕩,再加上偷襲鄴城得手的河內騎兵奔馳助戰,短短几日時間之內,枋頭包括整個汲郡並小半個魏郡,大半的鄉宗勢力都被清掃拔起。

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謝艾也顯露出其人鐵血凌厲一面,凡境中鄉衆勢力,無論有沒有勾引羯胡、參與圍攻鶴塢,忠奸勿論,先將人員從鄉野中驅趕出來、驅逐到枋頭附近再說。

單單這幾天的時間裡,王師騎兵掃蕩驅逐到枋城城外的鄉衆丁壯便達到三萬餘衆,在枋頭周邊甚至已經不存在超過百人以上、不受王師直接轄制的鄉衆組織!

這一次行動之所以如此順利,自然還是由於鄴城方面的軍事威脅已經是完全的真空,而枋頭王師便是此境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武裝。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什麼人若還敢暴起反抗王師的軍事行動,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取死路!

這就是在巨頭對峙的情況下,一旦雙方勢力達於均衡,便各自不敢妄動,就會滋生出大量左右逢源的緩衝勢力。可是當其中一方突然垮掉,平衡被打破之後,剩下那一方自然要贏者通吃!

這還僅僅只是枋頭王師今次所獲的一部分,而在王師內部,枋頭王師作爲今次一個居中協調的樞紐,算是正式確立了其地作爲河北各軍鎮核心的位置。

而謝艾也藉此徹底鞏固住他在都督府的位置,作爲一個後來居上的王師將領,最起碼在河北這一戰線上,他的地位和作用要比老將們都隱隱高出半籌。

一直到了十幾天之後,枋頭周邊的局勢才又恢復了平穩。只是這一份平穩並沒有什麼安詳的意味,反而有幾分肅殺死寂的氣息。因爲往年遊蕩在郊野中的鄉衆勢力,在這段時間內幾乎被完全的掃蕩一空。

在東西枋城之外,出現了大量臨時搭建起的棚戶,裡面從白天到黑夜充斥着滿滿的哀嚎悲哭聲。這都是最近一段時間內被清掃出來的河北鄉衆,其中尤以丁壯居多,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此前那三色旗令所涉人衆。

這麼多人根本無需審問,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無妄之災、遭受牽連,至於那些真正勾結羯胡而圍攻鶴塢的鄉衆們,其中相當一部分反而因爲做賊心虛且見機得早而提前逃離鄉土,浪蕩於外。

但在這樣的情況下,誰又會給這些人求訴公義的機會。此前他們藉着兩國大軍對峙的微妙平衡而遊離於法統之外,本身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存在。眼下王師得於從容,又怎麼可能容許他們維持原狀!

當諸多事務告一段落,謝艾才總算出現在這些人面前。他雖然儒生出身,但此刻白馬銀甲,周邊強兵悍將簇擁左右,尤其這廣闊營地中民衆生死與否俱在其人一念之間,穿行在這營地內,更有一種令人驚悸的無形煞氣縈繞起身。

“使君明鑑,我等鄉衆實在沒有從賊之逆……”

“鄉野奸邪宵小作祟,我等都敢王師並使君厚德,實在不敢……”

當謝艾出現在營地外圍的時候,便有大量被囚禁於此的鄉衆首領們衝到營柵邊沿,一個個深跪塵中,口中哀號訴冤。

對於這些哀號聲,謝艾並沒有逐次迴應,只是徑直來到營地最中央空地上聳立的高臺前拾階而上,與枋頭衆將們各自入席,纔拿出一份名單讓兵士們行入營中,將名單上一個個鄉衆首領引至高臺前。

那些人大概也瞭解到此刻便到了決定他們命運的關鍵時刻,無論此前勢大與否、人望高低,眼下俱都淪爲階下囚,也根本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餘地,哪怕心內對謝艾的翻臉無情多有怨恨,但爲宗親部曲性命而計,也都不敢要強做什麼意氣之爭,一個個膝行上前,神態恭順而又悲慼。

待到這些鄉衆首領們俱都被聚攏起來,謝艾才從席位上站起來行至高臺最前方,臨高垂望下方那些匍匐在塵埃中的鄉衆首領們,先是長作一聲嘆息,然後纔不乏悲愴道:“鄉情何以至此?人情何以至此?難道王道人倫,真的已經絕跡河北鄉土?羯國暴虐治世區區數年,竟能將我諸夏三代厚積至今的仁德忠義掃蕩一空?”

“永嘉之世,胡禍華夏,聖道隔於天南,生民飽受戕害。我等王師義士,枕戈誓血,未有一日敢忘國仇家恨,未有一日敢忘諸夏血親沉淪胡虐!因此大恨,夙夜難眠,不敢閒坐,不養父老、不親妻子、不顧性命,宿雪飲風,興師北伐,只求王命再用於河北,王道再昌於天下,河北諸夏血親免於胡虐,再沐王恩!”

“幸在蒼天垂憐,王臣英勇、王士用命,痛斬賊羯,屢戰屢勝。沈大都督雷霆之威,雨露之惠,因恐王禮久絕河北,生民多不習禮,因此命我等爲將治民者不可急迫於衆,教令從緩,因於鄉俗而假便宜,約以三旗,從俗導善。”

“結果鄉民以何報我?勾結賊胡,襲我邊戍,害我義士,亂我正氣,笑我仁懦!諸位都是此境鄉賢表率,今日我銜恨有問,諸夏之種是否絕於此境?何以將賊羯目若兄弟,將王師視作賊寇?往年大禍,我等將士未有一鐵加於鄉衆,而今北伐,先以仁義邀好鄉衆人望,何以鄉人如此報我?”

謝艾站在高臺上揮舞着手臂一遍遍的厲聲發問,高臺下那些鄉衆首領們面色也都更顯苦澀。可以說他們在場之衆大半都是無辜,而謝艾此番也的確是明擺着借題發揮,但一方面是形勢逼人,另一方面也確有此事,這會兒更加沒人敢發聲駁斥。

“門庭之內,尚有賢愚之別。何況河北之衆久受羯奴凌辱,鄉野養此奸邪之衆在所難免,但我諸多鄉衆仍是忠義滿懷,渴望王師搭救,渴望王道復興。使君受於大都督仁義之命,教我鄉衆緩受法令,恩德殊大,使人感激。但我河北忠義之衆,苦於奸邪所累,恥與奸邪共生,願受王教一統,不敢自絕法令之外……”

良久之後,高臺下才響起一個鄉衆首領蒼老呼聲。他們這些鄉衆首領們能從亂世掙扎存活,對於今次之禍又怎麼會沒有自己的思得。

事到如今,再想遊離法度之外已經是做夢,除非羯胡能夠兵威大熾直接反擊圍攻枋頭,將王師趕出河北。但若羯國真有此力的話,不至於連鄴城都被一再踐踏。

事到如今,最起碼他們這些枋頭周邊民衆已經沒有了再作觀望的餘地,與其被以鋤奸之名圍殺,不如主動低頭,與河南之衆一體接受王命轄制。

謝艾當然也不是一味的立威,在這些鄉衆首領俱都表態願意接受王命管轄之後,便又讓人將向儉的遺孤、一個半大少年拉到擡上來。

謝艾上前一步撫着這瑟瑟發抖的少年發頂,語調不乏悲痛:“昔者孟母,擇善鄰居。汝父生於亂境,受於胡虐,不得不以殘暴爲生,多積惡名。但感於王化之後,則自省舊錯,痛改前非,保境安民,成於忠烈。小子雖失怙恃,不必孤苦自傷,忠烈之後,王命自有嘉賞,仁義護你成才!”

眼見謝艾當衆如此表態,在場衆人也都各生感慨,都覺得向儉這一次真是死得其所。無論是要維持所謂的王命恩德,還是穩定河北鄉衆人情,向儉的這個遺孤一定會有一個安逸的前景。

終於在凌晨前再趕出一章來,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0472 江表魁首1461 茶藝玄技0757 傾營出動1066 止戈罷戎0475 萬里顏少0825 君王厄難0944 主少國疑0495 郗氏可代0406 袍澤情誼0971 慈父可嘉0796 木秀於林1296 大軍入營0286 溫公有疾0582 永不相棄1001 寧得賢良1453 喋血御階0031 亙古長夜黑如墨0320 東揚成軍0892 天譴滅胡1369 新婿登門0719 奴事百哀0538 衝營者梟首1376 宇宙天問0737 壯烈赴戰場幾句閒話之於這本書的內核0906 殺其滿門1097 太后震怒0075 生當做人傑1082 大義在吳0457 不敢待訟0761 殺奴逾萬0742 季龍奴婢0695 江北兵動0045 童子難誅1390 遼東英主0910 一步不退1359 只待奇貨1229 兵駐長安1420 舉城相投0605 的盧鎮南0176 慧極而傷0035 汝亦塵中人0344 一泄千里0003 門第之婚0955 兵抵河洛0511 鼎倉國用0067 孤注一擲0483 溫公高義0072 公器歸我0502 南塘可耕1171 壯奪武關1414 匹夫擒敵0150 豎子陷我0904 血戰酸棗0968 甜膩入骨1204 刑名鎮惡0575 遼東野望0946 短利迷心1124 悲慟傷形0106 老賊陷我1144 門祭滅絕0505 天下精旅1059 誇功執念1442 柵中困虎0359 嚴令0705 京府何鎮0433 春日明媚0141 張氏隱園0535 不得其時1209 鄉士淺薄0617 沈充入都1408 恥居人下0048 思君如疾0159 另眼相待0881 接掌彭城0752 戰機來臨0396 見宋禕1085 隔江而峙0518 驚逐靜女0646 負荊請罪0832 遼東來使0527 會稽當謀1103 禍及身後0700 少帥可憂0900 死戰無退1152 兄弟重逢0788 爲天下先1490 分陝歸洛0673 先登破城0616 高升在即1034 鄉賊當誅1259 山河疆土0856 片言折獄0030 苟利家國生死以0615 風水流轉1391 餘波洶涌1420 舉城相投0441 臺中禁嚴0543 娘子可愛0584 封樓
0472 江表魁首1461 茶藝玄技0757 傾營出動1066 止戈罷戎0475 萬里顏少0825 君王厄難0944 主少國疑0495 郗氏可代0406 袍澤情誼0971 慈父可嘉0796 木秀於林1296 大軍入營0286 溫公有疾0582 永不相棄1001 寧得賢良1453 喋血御階0031 亙古長夜黑如墨0320 東揚成軍0892 天譴滅胡1369 新婿登門0719 奴事百哀0538 衝營者梟首1376 宇宙天問0737 壯烈赴戰場幾句閒話之於這本書的內核0906 殺其滿門1097 太后震怒0075 生當做人傑1082 大義在吳0457 不敢待訟0761 殺奴逾萬0742 季龍奴婢0695 江北兵動0045 童子難誅1390 遼東英主0910 一步不退1359 只待奇貨1229 兵駐長安1420 舉城相投0605 的盧鎮南0176 慧極而傷0035 汝亦塵中人0344 一泄千里0003 門第之婚0955 兵抵河洛0511 鼎倉國用0067 孤注一擲0483 溫公高義0072 公器歸我0502 南塘可耕1171 壯奪武關1414 匹夫擒敵0150 豎子陷我0904 血戰酸棗0968 甜膩入骨1204 刑名鎮惡0575 遼東野望0946 短利迷心1124 悲慟傷形0106 老賊陷我1144 門祭滅絕0505 天下精旅1059 誇功執念1442 柵中困虎0359 嚴令0705 京府何鎮0433 春日明媚0141 張氏隱園0535 不得其時1209 鄉士淺薄0617 沈充入都1408 恥居人下0048 思君如疾0159 另眼相待0881 接掌彭城0752 戰機來臨0396 見宋禕1085 隔江而峙0518 驚逐靜女0646 負荊請罪0832 遼東來使0527 會稽當謀1103 禍及身後0700 少帥可憂0900 死戰無退1152 兄弟重逢0788 爲天下先1490 分陝歸洛0673 先登破城0616 高升在即1034 鄉賊當誅1259 山河疆土0856 片言折獄0030 苟利家國生死以0615 風水流轉1391 餘波洶涌1420 舉城相投0441 臺中禁嚴0543 娘子可愛0584 封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