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 青溪殺劫

“葛公何以不願從情,不知可有言明?”

聽見褚翜講到諸葛恢斷然拒絕這一提議,何充不乏詫異的詢問道。

在他看來,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安排,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臺內還出於維穩考量,共同遮蔽下琅琊鄉人惡跡。

眼下禍端同樣隱於琅琊,正該諸葛恢出面處理。就算他們旁人願意率領重兵前往琅琊鄉里,且不說琅琊鄉情並時論如何,只怕就連諸葛甝自己都不能放心的置身事外吧。

聽到何充這麼問,褚翜意味莫名的冷笑一聲道:“或是其人別有所悉也未可知。”

何充眼見褚翜如此態度,心內已是一突,心知諸葛恢拒絕此事無論理由是什麼,都給他們之間的合作造成了裂痕。

要知道隨着局面越趨嚴峻,尤其幾股已經被打壓於外的力量也明顯流露出蠢蠢欲動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信任本就微薄,一旦所信非人,頃刻間便有可能付出身死族消功滅代價,成本高得不像話。

何充自以爲合理的安排,在諸葛恢看來其中就蘊藏着極大的風險。

諸葛恢一旦離都,那麼青徐人家在都內中樞已經沒有了頭面人物坐鎮,且所有青徐鄉勢都因爲王導喪事幾乎全集中在了琅琊郡裡,如果這個時候突然被合圍於中,那是被直接連根拔起的危險啊!

所以諸葛恢不能走,一旦走了,便是將自身並鄉衆安危俱置於人手,危險實在太高。

但諸葛恢不願去,事情總要解決,琅琊隱患不能無顧。

何充略作思忖後才說道:“不如由我……”

“不可!次道你不能犯險,琅琊滋生鄉奸,他諸葛道明若都無顧,難道還仰仗旁人出手?”

何充提議還沒有講完,便被褚翜擡手打斷。

諸葛恢拒絕歸鄉,也讓他嗅到一絲危險味道,他如今手中的力量也談不上是充足,早前爲了防範歷陽,他已經派給堂弟褚季野三千宿衛。

而周謨除了坐鎮石頭城之餘,也要防守近畿於湖等處,若由何充出面解決琅琊鄉患,肯定還要再帶走一部分的兵力。到時候,他手中所掌握的力量已經不足以控制京畿整體局面了。

目下皇太后秉國,其實是持着一種任人唯親的態度,庾翼敢於私蓄甲兵,肯定也是得到了皇太后某種程度上的授意。

此刻立朝諸公,如果計較起來只有褚翜跟皇太后沒有着直接的親誼,反而佔據着最高的臺輔位置。

那麼有沒有可能眼下的局面,就是以皇太后爲中心,以母家、親家以及連襟的關係,要將褚翜直接踢出去!

是的,褚翜腦海中生出這一猜測的時候,他甚至連何充都給懷疑進去了。此刻何充主動請纓,在他看來也是非常值得懷疑的舉動,更加不願再削減他在京畿的力量。

雖然拒絕了何充的提議,但困難還是擺在了眼前,褚翜也是斟酌良久,纔開口說道:“還是暫請郗公出面有勞吧,郗公同樣國之勳柱,由其假節出慰,可使激涌羣情稍作回落。而我等在臺內,也要儘快草擬出爲王太傅治喪章程,尤其不能耽誤了春後大審啊!”

聽到褚翜這麼說,何充也只能點點頭。眼下中樞內局勢也都糾纏近乎鎖死,他們這些在位者也實在不易輕出,但郗鑑則不然,其人身份足夠,與時局又沒有太多的利益牽扯,由其人出面,未嘗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

以郗鑑這樣的身份,自然不可能隨便派遣官員通知,所以在稍作商定之後,由何充親自前往勸說。

只是在這商談的過程中,原本此前同樣重要的出兵震懾問題被刻意忽略了,這樣一個敏感問題,在當下無論落在誰身上都是痛。

就像是眼下沈充被暫時的忽略,那是因爲沈家部曲大半已經被散出,明明眼下沈家纔是最強武力的代表,可惜遠水不救近火。最起碼在當下這個短期內,沈充已經沒有了影響時局的能力。

郗鑑眼下居住在城東青溪附近一處別苑中,此前送走了兒子,不久後又得悉王導死訊,心內也多有落寞傷感,起居漸覺體重。

何充抵達別苑見到郗鑑,也不多作寒暄,直接道明瞭來意。

郗鑑在聽完何充的講述後,先是稍作錯愕,而後又低頭沉吟片刻,待到再擡起頭來時,臉上已經充滿了譏誚的笑容,口裡則發出一串的低笑:“難得我這老朽,尚有爲國盡勞的機會。”

“郗公這麼說,實在讓晚輩慚愧,你爲社稷助益如何,時流俱都看在眼中。晚輩當下勉強爲任,來年若是至於郗公高壽,若能得於半勳,已覺無愧此生。”

何充連忙低頭說道:“其實臺內本來不該再以雜事相擾,但國士之薨,舉國悲憷,郗公同爲元輔尊體,若能假勞……”

“罷了,中書不必多言,我雖然已是老朽昏聵,但也略殘薄智,情理如何,可作稍窺。即便沒有臺詔遣用,稍後我也將以私情近望,既然如此,那也就公私兩宜。只是不知臺內於此,是否還有餘事吩咐?”

臺輔們打的什麼主意,郗鑑怎麼會不清楚。雖然他已經徹底淡出時局,核心機密也不會有人再與他詳論,但此前將兒子派遣南下,本身就是不看好京畿之後形勢。

臺中派他前往琅琊,郗鑑心內半是憤慨半是落寞,不忿於世情涼薄,惱恨於人心奸惡。但其實他心裡也是略有幾分安慰,覺得此前自己將徐州交給沈維周這個選擇沒有做錯,若是將徐州交給臺內,來年還不知會被這羣人敗壞成什麼樣子!

眼下的郗鑑,年高無慾,百事皆休,唯一尚還掛念不過人情而已。眼下他子侄俱在安處,家人各有安置,也是不願見王導在人生的終點顯得過於落寞,就算臺內和琅琊各有奸險蘊生,但那與他沒有關係,他只想送王導這個同時代的人最後一程,也算是對自己的一點寬慰。

眼見郗鑑答應得痛快,何充心內也鬆了一口氣。他便先留在別苑,等着褚翜與諸葛恢在苑中說動皇太后,總算請下一紙苑詔交付郗鑑,以其假節前往琅琊。

臺內雖然沒有發動大軍,但姿態也都擺開,內外集結數百僕僮,治喪禮器也都準備了許多,並臺苑給予的贈賞,裝載了滿滿十多輛大車,簇擁着郗鑑浩浩蕩蕩離開建康往琅琊而去。

與此同時,臺內也宣告內外,言是關於王導的一應追封哀榮也都正在緊急商討,一旦議定便會由宗中長者東海王司馬衝前往琅琊鄉中宣告,開始正式的治喪。

接連幾番動作,終於令內外時流對臺輔們在道義上的抨擊有所回落。但若想徹底杜絕這些聲音,還需要正式拿出一個方案出來。而這個方案,無論過高還是過低,肯定也會引人爭論。但那又是另一段故事,最起碼不會給時局正常的前進造成太大的困擾。

隨着郗鑑假節前往琅琊郡,各方弔唁的風潮也達到一個高潮,除了京畿所在之外,在畿外之地諸多郡縣之中也多有時流前往琅琊弔唁。

在這種氛圍之中,身在都南的沈充也準備動身了。而在動身之前,他還有一點事那就是作都內最後的安排。

眼下沈氏許多族人早已經撤出了建康,或是在近畿暫留,或是直接回到了琅琊鄉中。甚至於眼下還在臺內供事的,唯有一個沈恪而已,但也僅僅只是一個名爲尊近實則沒有權力的侍中而已,甚至連皇帝都見不到幾面,侍的可謂名不副實。

“你隨我一起走吧,眼下再留畿內也無意義。”

臨行之際,沈充又將沈恪招至面前來勸說道。

沈恪聞言後卻搖搖頭,繼而便嘆息道:“我家如今已是立朝名門,風雨飄搖之際,豈能無人於中!況且雖然家人多數離去,總也還有不便出行的,都內家業所在,也需要人留此關照。阿兄直行即可,無需以我爲顧。”

“但是畿內已非善處,須臾之內便有刀兵之禍,我不能讓你……”

沈充話還沒有講完,沈恪已經從席上立起正色道:“我德不足服衆,力不足敵人,纔不足盡責,若非家勢捧舉,幾無一善可誇。惠利日久,總該有報,阿兄你不必再勸,勿使我爲後輩兒郎所笑,即便逢於不測,也能讓兒郎各作自警,知我家祚壯之不易!”

聽到沈恪這麼說,沈充一時間也不知該要再說什麼,只是同樣站起身來,拍拍沈恪的肩膀沉聲道:“那麼,各做保重,勿失求生之慾,待我家人盛歸!”

沈充宣佈前往琅琊弔唁,還是在都內尤其是臺內引起不小的反響,尤其對於甚至此中險惡的臺輔們而言,更是猜不到沈充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但無論如何,沈充就是這麼上路了,而且更爲此準備了大量的儀禮,甚至還要超過苑中的贈賜。隊伍浩浩蕩蕩往琅琊而去,途中所見的時流不免對沈充的印象多有改觀,覺得沈充終究還是沒有徹底忘記早年與王家的一點香火情。

這麼龐大的隊伍,行進難免多有不便,所以沈充並沒有取道建康到金城的北面大道,而是從青溪繞行,準備經由曲阿直上琅琊。

可是當隊伍行到青溪與秦淮河交匯一處渡口時,沈充的隨員們正在安排物貨擺渡轉運,場面略有混亂。突然在青溪另一側的葦塘中響起了急促的腳步聲,繼而便有數百覆面甲士從蘆葦蕩中衝出,直往沈充並其部從們衝去。

此刻渡口附近不獨只有沈充並其部衆,還有相當多的時流鄉人於左近徘徊,眼見這一幕,場面頓時變得混亂起來,尤其那些衝出的卒衆引弦亂射一通,驅逐着人衆四散而逃。

沈充的部衆們眼見這一幕,也都忙不迭簇擁着他上船而後往下游逃竄去,那些襲擊甲士沿河一路追擊。

混亂來得快去的也快,很快這渡口附近除了一些身中流矢倒地的傷者之外,只剩下了沈家那一批准備前往弔唁的物貨,亂糟糟拋撒在地。

大量財貨丟棄野中,一些逃離不遠的人眼見危險已經遠離,便又折返回來參與到了哄搶之中。

待到都中宿衛聞訊趕來時,場面已經混亂的完全不像話,有一部分鄉衆雖然搶了物貨,但卻沒有來得及全運走,這會兒索性站在當場不動,將那些拾搶來的財貨當作自家本來就有的。

當宿衛上前喝問情況時,那些人難免擔心沈家人在這麼短時間內被解救回來後追究失物,因是難免亂指一通,不願讓宿衛過早追查到沈家人逃竄痕跡。

0767 嗣位動搖1157 關中豪強0086 燒窯制器0981 庭下驚魂0446 一敗塗地0186 女兒心事0590 劣跡斑斑1259 山河疆土0530 示警鄉人1419 營門血戰1246 九錫之議0663 江河水沸0461 殺人無算0947 左右爲難1165 關下亡命0526 文籍如山1314 調虎離山0482 世間獨一0637 一語成讖0127 情不知所起0495 郗氏可代0648 唯功是舉0403 論功1464 鄉愿必除1297 平陽賊蹤0758 水戰利器1367 勢在必戰1373 稚子難謀0853 馨士館1061 告羣僚書0077 奪命之樂0237 少君1374 天中義骨0207 絃歌雅意1350 圍而不殺0332 生者狡黠1347 虎將歸援0999 兄弟歧途1475 巨賊伏誅0706 以攻代守1331 自投羅網1155 王教表率0727 大控淮道0013 名士雅量0390 山水承歡1201 館院英流0288 逃人遼東篇10677 功業之基0552 鄉鬥害命1246 九錫之議0236 忠直難存1503 三省六部1096 大患在北0612 王舒之亡1498 功爵分授0785 諸夏新生0215 欺行霸市1430 各自謀戰0640 無恥之徒0284 失衆獨夫0749 忠良遭辱1087 宜作自度1390 遼東英主1080 衝入州城0823 沈公坊0750 石堪歸國0565 休言貉子0851 天中大邑1361 難逃一死0503 大業名臣1145 慕容萬年0574 徐州亂局0176 慧極而傷0049 我有青釭劍1378 幼姝早慧0770 推食共享1240 強漢遺威1389 父子情深1273 石城演武0359 嚴令0877 跋扈太守0840 法從陶公0091 武康山神0306 難得青眼1146 天中學府遼東篇11117 抱薪燃膏0388 狐狸分餅0738 平陽郭誦0608 三鎮迫王0063 可得長生乎0251 北地孤忠0259 危言聳聽1093 臺苑驚魂0834 志在清中原0639 衝陣0239 同情不同勢1218 弘武之困0991 盛世雛形
0767 嗣位動搖1157 關中豪強0086 燒窯制器0981 庭下驚魂0446 一敗塗地0186 女兒心事0590 劣跡斑斑1259 山河疆土0530 示警鄉人1419 營門血戰1246 九錫之議0663 江河水沸0461 殺人無算0947 左右爲難1165 關下亡命0526 文籍如山1314 調虎離山0482 世間獨一0637 一語成讖0127 情不知所起0495 郗氏可代0648 唯功是舉0403 論功1464 鄉愿必除1297 平陽賊蹤0758 水戰利器1367 勢在必戰1373 稚子難謀0853 馨士館1061 告羣僚書0077 奪命之樂0237 少君1374 天中義骨0207 絃歌雅意1350 圍而不殺0332 生者狡黠1347 虎將歸援0999 兄弟歧途1475 巨賊伏誅0706 以攻代守1331 自投羅網1155 王教表率0727 大控淮道0013 名士雅量0390 山水承歡1201 館院英流0288 逃人遼東篇10677 功業之基0552 鄉鬥害命1246 九錫之議0236 忠直難存1503 三省六部1096 大患在北0612 王舒之亡1498 功爵分授0785 諸夏新生0215 欺行霸市1430 各自謀戰0640 無恥之徒0284 失衆獨夫0749 忠良遭辱1087 宜作自度1390 遼東英主1080 衝入州城0823 沈公坊0750 石堪歸國0565 休言貉子0851 天中大邑1361 難逃一死0503 大業名臣1145 慕容萬年0574 徐州亂局0176 慧極而傷0049 我有青釭劍1378 幼姝早慧0770 推食共享1240 強漢遺威1389 父子情深1273 石城演武0359 嚴令0877 跋扈太守0840 法從陶公0091 武康山神0306 難得青眼1146 天中學府遼東篇11117 抱薪燃膏0388 狐狸分餅0738 平陽郭誦0608 三鎮迫王0063 可得長生乎0251 北地孤忠0259 危言聳聽1093 臺苑驚魂0834 志在清中原0639 衝陣0239 同情不同勢1218 弘武之困0991 盛世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