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6 天中學府

啓泰三年秋,由大將軍沈維周親自負責督建的洛陽新城已經拔地而起,營建過半。雖然城池內外還有着衆多施工工地,但雄城壯闊姿態已經完全彰顯出來。

除了仍然營造的大城之外,周邊郊野,伊、洛之間,更是農田成片,桑林廣佈,較之早年新復之時一片廢墟荒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隨着整片河洛大地元氣逐漸恢復,洛陽周邊的山川也漸漸生機充盈起來。尤其是位於洛陽新城南面不遠的伊闕左右香山並西山,在最近這幾天更是迅速變得繁榮起來,遠遠超過了其他地域。

伊闕周邊的興盛,山川景緻秀美還在其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啓泰元年沈大將軍行臺入洛之後,首先便將早年位於淮南壽春的馨士館並工程院遷移到了這裡,分立於伊水兩側的山嶺之間。

除此之外,尚有諸多民學分佈於兩山之間,使得伊闕周邊處處都洋溢着一股濃厚的學術之風,也因此得到一個“天中學府”的雅稱。

只是在這天中學府的盛名之下,仍然隱藏着一絲不和諧,那就是坐落於西山的工程院。工程院的存在,對於馨士館等學府而言,那就是總感覺我們之間混進了一個怪東西。

馨士館能夠在世道中享有崇高聲譽,這一點並不奇怪。且不說經義之學本來就是兩漢以來傳承悠久、治家興邦的顯學,單單館中學士便無一不是南北碩學鴻儒,身載重譽。

而且馨士館最大的優勢便在於包容、全面,或許某一單純學術方面,仍然達不到一些經學世家世代傳承的那種精深與高度,但從總體上以及對世道的影響與覆蓋,卻不是那些蝸居鄉土、閉門自守的經學世家能夠企及的。

雖然此世仍然不乏經義深厚的人家以正統自居,看不上馨士館這種龐博雜糅、不乏魚目混珠的學術體系,但對於馨士館的影響力卻不能忽視。

尤其馨士館從壽春轉移到洛陽,又收羅大量經學傳承與典籍之後,整個體系更加龐大,儼然已有經義正源的氣象,反而那些傳承悠久的正統經義學理被逐漸的邊緣化。而這種勢頭,也促使那些保守的經義門戶或主動或被迫加入其中,否則只能被世道所遺棄。

馨士館能得盛譽,還在於一個海納百川,兼容幷包,可是工程院的強勢崛起便有些撩撥時流底線了。

工程院的創建,主要還來自於早前淮南都督府的倡導力推。待到洛陽行臺創建,工程院落址西山之後,來自官方的這種力推則更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首先在管理構架方面,沈大將軍親自兼領工程院院長。而管理具體事務的則是南北都不乏譽望的丹陽小仙翁葛洪,以散騎常侍而領博士祭酒,單單在職位上便與太學、國子監官長達到了平級。

這種安排令時流有些無法接受,在他們看來,工程院所教授之器理、械論之流,無非生人庶用的技藝小術罷了,怎麼能夠擡到與經綸大道相提並論的境界高度!

雖然也不乏時流於這些道理上多有涉獵,但更多隻是一種興趣愛好和生存需求,在價值高度上並不覺得這些技術能夠達到人倫教化那種高度。

因從宜之便法,以應未有之變故,通萬物之機密,以復三代之綱常。天地偉力,化生萬物,概非無因,人以靈長,承恩受命,自具取物補道之責。達於物理,盡於物力,倫理之餘,以力相補,則天地和鳴,永無失序。

葛洪當年於淮南受命主持創建工程院的時候,便撰寫了一篇《物理賦》。

刨除其中那些牽強附會的神仙玄說,其主旨表達還是非常符合沈大將軍的價值口味,這一篇賦文本身便避開了從人倫高度去辯證物理價值所在,而是認爲人該洞悉天地於萬物中寄存的道理,化用物力,以此作爲倫理綱常的補充。

換言之還是應該以倫理教化爲主,但若有實在倫理教化不了的執迷不悟之衆,那就需要以物理手段去揍他。

這一番論調,雖離經典,但卻不悖道理,尤其在胡虜肆虐、王道避走的大環境下,仍然受到了相當一部分時流的認同。尤其是那些深受亂世之苦的底層民衆們,更是將此奉爲一種至理。

若是單憑經義綱常便能夠將那些禽獸之衆都給說服感化,又何必再仰仗行臺十數萬王師奮戰才能達於王業復興?

這一篇賦文被截取部分刻碑立於洛陽西山工程院大門內,這也相當程度上化解了時流對於工程院超規格待遇的指摘。

除此之外,工程院的授學也極爲廣泛,不僅僅只有器理、械論,醫藥、術數、勘探、水經、陶冶之類,皆在課程之中。

當然這種形式上的褒貶,僅僅只是一種意義不大的紛爭。單憑這些想要完全扭轉世道長久以來所形成的觀念上的認知偏頗,其實還遠遠不足。惟一一個放之古今四海皆准的道理,就是來自利益上的激勵。

賊偷萬家,古今不絕,唯利所驅而已,但也從未佔據什麼所謂的意識形態高地。

洛陽行臺針對工程院在利益潛能上的挖掘,那也真是無所不用其極。自啓泰元年便開始舉辦的洛陽華賞宴,便是其中的一樁手段。

所謂華賞宴,顧名思義,自然就是一種宴會的名稱,只是這個宴還在其次,重點還在於“華賞”二字。

華爲華物,賞爲賞鑑,畢陳四方珍器華物,以供南北時流品鑑讚揚。對於經歷過沈氏於江表崛起的江東時流而言,此類風格的宴會並不陌生,如今流通於世道各種奇異珍貨,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由這一類的宴會上先爲時流所知。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啓泰元年,沈大將軍北入洛陽創立行臺,秋後不久便畢集南北時流於洛陽城南西山擺設宴席,向南北時流推介產自天中神都坊的各種物貨,以供這些有意通商的時流揀選物貨種類訂購售賣。

與江東時流所熟悉的物貨展覽所不同的是,除了往年於江表那些流程之外,又增加了一項新的內容,那就是將工程院引入其中。工程院本身並不負責生產,所展覽的也並非商品,而是各種技術。

第一屆的華賞宴,老實說舉辦的並不成功,當時河洛本身仍是殘破,尤其洛陽新城不過剛得框架,甚至就連沈大將軍都要暫住軍營中,更不可能有大量空閒屋舍來安頓與會時流,會場佈置也都極盡簡陋。

尤其是當時河洛周邊,黃河以北、潼關以西這些地方,雖然也不乏時流人家受到了行臺邀請,但相應參加者卻是寥寥無幾。若非沈氏於江東大勢獨得,有相當一部分江東時流不遠千里前來捧場,最終只怕要落得一個落寞收場。

可就是在這一年的華賞宴上,洛陽工程院便公佈了兩項令時人側目震驚的技術,其中一項是一本篇幅不算太長的書冊名爲《地數》,另一項便是紡織中繅絲、絡絲的整套技術並工具。

《地數》簡而言之是一本介紹勘測礦脈技術的書籍,早在淮南都督府時期,淮南便極爲重視對於冶煉的投入,而且接連興起了烏江、洛澗等幾個規模極大的冶鑄基地,江北王師精兵強械,包括在屯墾方面卓有成效,便立基於此。

冶煉行業的興盛以及產能的擴大,自然而然帶動了對原料的需求,單憑民間蒐集、戰場繳獲,就算加上對境中原本就存在的礦脈開採,漸漸已經不能滿足。尤其淮南冶鑄中又大量採用煤炭爲燃料,這更放大了對新礦藏的需求。

所以過去這些年裡,淮南都督府在礦脈勘探方面也是下足了力氣,不獨檢索古籍蒐羅古人在這方面的記載,更是遍訪民間、深入總結各種勘探經驗。在積累了大量理論和實際經驗之後,工程院創立伊始便接受了將之進行歸納總結的任務,最終成果便是這一本《地數》。

《地數》中所涉尋礦諸多方法,既包括古人所總結的尋找礦苗、伴生、共生、巖表等古法之外,還包括淮南都督府所總結的通過各種植物尋找礦脈的詳細經驗。

洛陽行臺選擇通過工程院將之公佈出來,自然不是爲了鼓勵民間私採私鑄,更何況尋找礦藏僅僅只是整個冶煉行業最起始的一道程序,礦產的開採挖掘、冶煉等等,需要一整套的產業搭配,絕不是憑着區區一本《地數》便能轟轟烈烈展開。

《地數》的公佈,更近乎發放一種資格,以這些走南闖北的商賈爲耳目,更加細緻的去搜索山川之間所蘊藏的礦脈寶藏。隨之一起的還有洛陽行臺一項政令,那就是凡有上陳礦脈所在則必有重賞,包括對民間私採的檢舉同樣在賞格之內。

這對於那些與會之衆而言無異於一個惠而不費的利好消息,就算沒有這項任務,他們也要商行四方,如今僅僅只是沿途稍加留心,便有可能獲得高額懸賞,何樂不爲。

所以相當一部分時人都上繳一份保證金,都選擇購買一份《地數》隨身攜帶作爲指引。如果不繳納保證金,他們就算髮現礦藏信息,也是得不到賞金的。這是爲了防止有人貪圖獎賞而濫作虛報,以致在查證過程中的無謂消耗。

此後兩年多的時間裡,洛陽行臺收到此一類的彙報多達上百宗,查實確實有礦存在的地點則有二十餘個,大多在江淮之間,能夠即刻開採投產的便有六七處,順便搗毀數十個民間私採私鑄的窩點。雖然因此一項發放出高達數千萬賞錢,但跟龐大收益相比,也實在是微不足道。

0996 兵發合肥0301 長豫遭厄0274 天子奇趣1220 先取長安0075 生當做人傑0166 園中驚魂1248 涼事安定1340 番佛法言1249 自取死路1243 竇融可效0347 一步之遙0924 兵者詭道1061 告羣僚書0096 高築牆廣積糧0481 苦命娘子0492 世說新語0960 光復舊都1019 中外賢達1179 虎狼犬馬終章 餘音繞樑0449 窮寇宜追0362 駙馬超凡1143 謀殺封氏0417 江東無人0108 盛氣凌人【求首訂!】0420 營建新都1220 先取長安0479 梁祝新說0116 分宗0785 諸夏新生0490 遺珠之憾0777 季龍將逃0132 厚禮0398 疾趨行臺1150 館院英才0437 臺中紛爭0851 天中大邑0951 虎牢關城0632 匹夫持戈0072 公器歸我1503 三省六部0325 首戰1459 財如流水0907 淮南俊彥1265 大駕西巡0708 汝南懸瓠0355 歡欣忘形1478 告慰諸夏0264 坐論蒼生0687 教子0376 天生權骨0389 冒認祖宗0968 甜膩入骨0344 一泄千里0084 不解風情0937 都下民潮0206 鄉望勢成1351 救援之計1056 山河表裡1491 人情悠長0614 衰德門敗0077 奪命之樂成漢篇40859 嗣傳有信0843 攻守兼備1469 愁城難離0792 分道揚鑣0733 大獲歸南0729 民心士氣1466 社稷清白0314 弄權0252 忠骨難封1349 以命搏生0017 幣重言甘言猶未盡,梳理一下殺庾亮的一個脈絡0703 晉祚存亡,在此一役1130 蒼天有眼0168 不如婦人0085 養我肥田生米膏0990 庸計累事0475 萬里顏少0945 徵虜將軍1220 先取長安0150 豎子陷我1042 公卿趨迎0368 殺無赦1402 中路小挫0720 萬騎歸南1001 寧得賢良0958 八關告破0849 兵入豫南0427 前朝宗親0198 鄉土厚望0355 歡欣忘形0400 沈郎威武0182 貪得無厭0258 長鳴於世1298 過境殺賊1476 羯主末路0505 天下精旅
0996 兵發合肥0301 長豫遭厄0274 天子奇趣1220 先取長安0075 生當做人傑0166 園中驚魂1248 涼事安定1340 番佛法言1249 自取死路1243 竇融可效0347 一步之遙0924 兵者詭道1061 告羣僚書0096 高築牆廣積糧0481 苦命娘子0492 世說新語0960 光復舊都1019 中外賢達1179 虎狼犬馬終章 餘音繞樑0449 窮寇宜追0362 駙馬超凡1143 謀殺封氏0417 江東無人0108 盛氣凌人【求首訂!】0420 營建新都1220 先取長安0479 梁祝新說0116 分宗0785 諸夏新生0490 遺珠之憾0777 季龍將逃0132 厚禮0398 疾趨行臺1150 館院英才0437 臺中紛爭0851 天中大邑0951 虎牢關城0632 匹夫持戈0072 公器歸我1503 三省六部0325 首戰1459 財如流水0907 淮南俊彥1265 大駕西巡0708 汝南懸瓠0355 歡欣忘形1478 告慰諸夏0264 坐論蒼生0687 教子0376 天生權骨0389 冒認祖宗0968 甜膩入骨0344 一泄千里0084 不解風情0937 都下民潮0206 鄉望勢成1351 救援之計1056 山河表裡1491 人情悠長0614 衰德門敗0077 奪命之樂成漢篇40859 嗣傳有信0843 攻守兼備1469 愁城難離0792 分道揚鑣0733 大獲歸南0729 民心士氣1466 社稷清白0314 弄權0252 忠骨難封1349 以命搏生0017 幣重言甘言猶未盡,梳理一下殺庾亮的一個脈絡0703 晉祚存亡,在此一役1130 蒼天有眼0168 不如婦人0085 養我肥田生米膏0990 庸計累事0475 萬里顏少0945 徵虜將軍1220 先取長安0150 豎子陷我1042 公卿趨迎0368 殺無赦1402 中路小挫0720 萬騎歸南1001 寧得賢良0958 八關告破0849 兵入豫南0427 前朝宗親0198 鄉土厚望0355 歡欣忘形0400 沈郎威武0182 貪得無厭0258 長鳴於世1298 過境殺賊1476 羯主末路0505 天下精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