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1 盛世雛形

都督府的宴請,諸葛甝自然不會去,他甚至不用想也能猜到若是去了將會面對怎樣羞辱。因此索性也學袁耽,以病避客。

諸葛甝倒是能夠堅持自己的立場,但其他人則未必。首先離開的便是庾希,他此前還埋怨堂兄直接將他拉走,如今看來倒是能夠避免眼下的尷尬。

而後則是陸納等人,在時間將近後,也都頗有默契悄悄離開了戍堡前往壽春城。說到底他們只是同僚一場,圍繞在淮南王身邊憑這一政治資源而各求進步,遠遠談不上什麼利益同盟,自然也就說不上背信棄義。

更何況,他諸葛甝又不是淮南王本人,而且就連淮南王眼下都是都督府座上貴賓,誰又肯陪着諸葛甝留在這裡耍小性子而沒有意義的得罪沈維周這一強人。

都督府這一場宴會氣氛如何,諸葛甝不得而知,但也能夠感受到衆人返回之後,不乏人有大鬆一口氣的樣子,或是暗中與淮南達成了什麼默契。

而且,衆人也都下意識在避免以往那種集衆商議,而是各自有了消遣和聯誼活動,可見人心已是徹底渙散。

淮南王也返回了戍堡中,但卻一改此前無人問津的狀態,每日登門來見者絡繹不絕,既包括淮南本地屬官,也包括了諸多南北時流鄉宗。而且這些人登門也多不是空手,財貨、珍器、美伎等,很快便在戍堡中積攢起來不小的規模。

如此一來,淮南王的威儀自然得以樹立起來。但諸葛甝目睹這些情境卻高興不起來,因爲幫助淮南王樹立威儀本該是他的責任,然而眼下卻與他半點關係都無。

而且經過那一次集會之後,淮南王對他的態度也更加明顯的疏遠起來。或者也不能言之疏遠,畢竟淮南王實在是一個很和氣的少年,只是在對待諸葛甝的時候,不再像以往那樣特別親密對待,只是作爲尋常屬官。

但就算是這樣,也是諸葛甝所不能容忍的。他並不是什麼清譽大才,因此也尤其看重淮南王這一層關係,甚至就連自己父親也提醒他要認真禮待淮南王,因爲這纔是他來日能作公卿之望的最大契機,換言之便是並不看好他本身才具。

可是現在眼見與淮南王隔閡漸深,淮南一行又一事無成。每每眼見淮南王對他客氣中透着疏遠的態度,諸葛甝心內便有幽怨暗生,早前你無人問津,是誰陪你風雨兼程,一路北行?這一份真摯情誼,難道還比不上沈維周那俗氣滿滿的捧譽?

所以眼下的諸葛甝,也根本無心深思淮南這一次集會時流的更深刻意義,滿心都在思考該要怎樣修補與淮南王的關係,以至於連歸期都無暇商定。

終於,當那些拜訪的南北時流越來越放肆,甚至有人動念要以巨貨伴嫁將家中女子薦於淮南王室中,諸葛甝才悚然一驚,心知淮南絕非良善之地,忙不迭敲定歸期。

這一次,都督府倒是不作留難,且極爲配合,熱心張羅歸期,甚至從本就不多的守軍中抽調千餘人沿途護送。

待到淮南王踏上歸程,風光之盛與來時不可同日而語,單單各方時流入獻給淮南王的珍貨便裝載了十數輛大車,這還是淮南王在將其中絕大多數浮財現錢都大筆購入鼎券的情況下。

於此同時,還有大量旅居淮南的江東時流跟隨返回,整支隊伍龐大數倍有餘。因此儘管寒風日漸凜冽,隊伍中氣氛卻越來越火熱。

總算送走了淮南王一行,總算了卻了沈哲子一樁心事。他雖然也在有意無意利用淮南王來擴大招商的規模,但其實也一直避免淮南王干涉真正實務,將這樣一位宗王留在鎮中,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大。

那些時流鄉宗們熱切交好淮南王,這既在沈哲子預料中,也有一些出乎意料便是衆人那種結交的強度,已經完全超過了時下宗王本身所具有的影響力。

沈哲子自己當局者迷,但杜赫置身事外卻一語道破玄機:大都督壯行當世,時流之中不知多少人奉作標榜法行。

簡而言之,沈哲子的存在和成功已經成爲一個值得解讀的現象,家裡有錢,皇親國戚,這是最明顯的標籤。至於內在才能高低與否暫且不論,先把表面上接近、追平,未必沒有超趕的可能。

沈哲子明白這一點後,也是啞然失笑,他的奮鬥居然無形中讓這些皇室成員的價值被放大起來。不過那些人想憑着與淮南王擦邊蹭角的關係就想實現彎道超車的夢想,也實在太過天真。

不過沈哲子倒是由衷希望有幾戶人家能夠成功,因爲能夠與淮南王發生超友誼關係的畢竟是少數,而這少數人與淮南王越密切,則更加斷絕日後臺輔們用淮南王做文章的可能。因爲被排除於外的那些商戶鄉宗,將會成爲最堅定的阻攔者。

但這終究還是讓沈哲子感覺有些不爽:老子好心帶契你們一起發財,結果你們時時刻刻都打算要將老子取而代之!沒說的,加錢,交錢買平安!

是的,這也是沈哲子一點任性,既然那些豪宗們爲了一個所謂的皇親身份就能如此大使財貨,那麼想要接受淮南那些裁汰產業,自然就要掏出更多來!

淮南的產業出售與各類訂單都是搭配運作的,接手產業之後,自然便要接受這些產業原本所負擔的生產任務。這既是扶植那些民資商戶,讓他們儘快踏上盈利正軌從而繼續擴大投入,也是爲了避免產業調整會影響到淮南的各項物資儲備。

這些工作,大凡有一宗交易產生,交易額都極爲龐大。所以沈哲子也是親自監管這些產業的出售,倒不是信不過麾下屬官,而是沒有必要將人性放在這種火山口上烤灼。

正好這段時間沈哲子也沒有什麼具體的事務要操勞,軍務上從現在開始又要陷入一個蟄伏期,各路分師只要能夠確保地方穩定,便是最大的勝利。

政務上也沒有太沉重的負擔,主要還是以賑災屯田爲主,也並不急於在那些新復領土上建設起完整的行政構架。大量吏員包括馨士館業士被派遣北上,就任臨時職務屯田校尉,負責組織生民越冬以及來年的開墾生產。

這也是對人才的一項考驗,而且未來沈哲子打算將之作爲一項定製,不入基層,不許大郡。甚至就連早年事從權宜分授衆將兼領的太守職務,沈哲子都打算次第收回,以不同級別的軍府、都督區授之,讓將領們更加專注于軍事。

商賈們對於淮南各項產業的接手熱情之大,也超乎了沈哲子的想象。甚至於就連乏甚技術含量的漚麻池,都引起一些中小財力的商戶哄搶,甚至價格之高,已經遠超實際的產能價值。

沈哲子當仁不讓自認爲這是時人對他的信心高企不下,畢竟過往一系列事蹟表明,只要跟隨於樑公身後,便不愁大獲實利。

當然更深層次還在於,今年的軍事行動大獲全勝,已經證明都督府有絕對的實力保證投資環境的安全。而淮南產業的分售僅僅只是一個起點,利潤高低與否還在其次,能夠以淮南爲跳板進望中原,那纔是真正盛大的分享。

畢竟,眼下江東的豪富還僅僅只是建立在過往閉塞環境下數代乃至十數代人的漫長積累,大量沉澱財富被攪動起來浮於市面上,因此才造成了如此的繁華。但是講到真正的底蘊,如今的江東較之中原還是差了太遠,這並不是短期內能夠彌補的。

而沈哲子一路高歌猛進,無論他願意與否,都必將成爲南人躍入中原的最強前鋒。能夠在中原站穩腳跟,這是任何頑固自守的江東門戶都不會拒絕的,所得不僅僅只是當下,更是長久。

其實如果有可能的話,沈哲子也不願意將江東人、物大量調集北上,他還是希望能夠對江東進行更加深層次的開發。但眼下人、物的匱乏,令他不能南北兼顧。

對比以論,北方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像是淮南軍僅僅之攻破了鄴城,便所獲百數萬生民。至於其他地方,人口分佈或是不及鄴城稠密,但總量之大肯定要遠遠超過。

因此,看似石虎眼下龜縮襄國無力南來,但南面若稍加放鬆,其人爆出十數萬兵並不是多困難的事情。而沈哲子想要穩定住目下的成果,便最起碼需要三五年的光景。

這並不是說能力互有長短,而是根本目標不同,沈哲子的目的是掃蕩寰宇,奠定一個盛世雛形,徹底走出五胡次第而興、南北分割數百年的悲愴循環,而不是像那些胡虜一樣逞兇於眼前,只求十幾、數十年的風光,乍起乍滅,只會給世道以更大傷害。

所以,沈哲子一直保持着循序漸進、穩紮穩打的節奏,像大手筆收納百數萬的遊食難民,已經算是輕狂冒進。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也只能暫時放棄江南的深入開發,將人力、物力集中於更容易恢復元氣的中原地區。就算未來江南潛力無限,遠邁中原,並不是如今的他能夠寄望的前景。

終於寫完了,順便求下新一週的推薦票。。。

1180 氐胡蒲氏1258 青勝於藍1248 涼事安定1051 承製拜授0494 溫公識鑑0036 德鄉爲桑梓0132 厚禮0360 用兵石頭0732 奴部相爭0567 庾氏有喜0674 困守孤城1429 血浸朝陽0948 百萬生民0514 冰火兩重0344 一泄千里1178 出入忠勇1042 公卿趨迎0894 兵不血刃1456 魏州刺史0707 奴賊大虐0115 千金市骨0113 吳人袒右1201 館院英流0226 南面而去步步血漿0791 功大怯言1032 與狼共舞1241 復威隴上1038 胡主難爲0113 吳人袒右0905 敗走河南0567 庾氏有喜0187 衝宮1454 垂死掙扎0881 接掌彭城0823 沈公坊0508 禽獸之聲1237 氐胡避諱0383 行臺南歸1235 天中壯美0505 天下精旅0607 不復清白0260 命蹇途窮1198 家門珠玉1361 難逃一死0570 舍家投獻0480 精益求精0473 石賊隱患0510 肆無忌憚0478 庶民之用0054 樂安高仲0633 江北初陣1374 天中義骨0845 官民共營0661 襄國舊識0951 虎牢關城0057 宅鬥0158 仁祖妖冶0819 世道表率0349 太保之思0596 冷落師君0990 庸計累事0388 狐狸分餅0958 八關告破1177 慕容危亡0348 面君0597 陸師入都0097 寒冬抱木死0644 四方皆可獵功0495 郗氏可代0547 王門舊怨1350 圍而不殺0385 人心逐利0817 三吳第一門戶1460 雅宴鄉賢0996 兵發合肥0283 取而代之0572 潁川陳氏1187 嚴父可懼0350 交鋒1238 關中新法1336 萬衆成軍0779 大譽千秋0455 太康餘音0144 遊子吟0246 南苑承詔御製0107 酎金之疑【求首訂!】1347 虎將歸援0124 山行受阻0769 反制於人0730 天命之爭0627 無畏浮雲0305 女兒密事1440 無人能免0287 名祿之賊0553 引兵待變0656 大事可託0452 痛失歷陽0232 老朽無恥1423 廣宗順義0983 壯闊自標
1180 氐胡蒲氏1258 青勝於藍1248 涼事安定1051 承製拜授0494 溫公識鑑0036 德鄉爲桑梓0132 厚禮0360 用兵石頭0732 奴部相爭0567 庾氏有喜0674 困守孤城1429 血浸朝陽0948 百萬生民0514 冰火兩重0344 一泄千里1178 出入忠勇1042 公卿趨迎0894 兵不血刃1456 魏州刺史0707 奴賊大虐0115 千金市骨0113 吳人袒右1201 館院英流0226 南面而去步步血漿0791 功大怯言1032 與狼共舞1241 復威隴上1038 胡主難爲0113 吳人袒右0905 敗走河南0567 庾氏有喜0187 衝宮1454 垂死掙扎0881 接掌彭城0823 沈公坊0508 禽獸之聲1237 氐胡避諱0383 行臺南歸1235 天中壯美0505 天下精旅0607 不復清白0260 命蹇途窮1198 家門珠玉1361 難逃一死0570 舍家投獻0480 精益求精0473 石賊隱患0510 肆無忌憚0478 庶民之用0054 樂安高仲0633 江北初陣1374 天中義骨0845 官民共營0661 襄國舊識0951 虎牢關城0057 宅鬥0158 仁祖妖冶0819 世道表率0349 太保之思0596 冷落師君0990 庸計累事0388 狐狸分餅0958 八關告破1177 慕容危亡0348 面君0597 陸師入都0097 寒冬抱木死0644 四方皆可獵功0495 郗氏可代0547 王門舊怨1350 圍而不殺0385 人心逐利0817 三吳第一門戶1460 雅宴鄉賢0996 兵發合肥0283 取而代之0572 潁川陳氏1187 嚴父可懼0350 交鋒1238 關中新法1336 萬衆成軍0779 大譽千秋0455 太康餘音0144 遊子吟0246 南苑承詔御製0107 酎金之疑【求首訂!】1347 虎將歸援0124 山行受阻0769 反制於人0730 天命之爭0627 無畏浮雲0305 女兒密事1440 無人能免0287 名祿之賊0553 引兵待變0656 大事可託0452 痛失歷陽0232 老朽無恥1423 廣宗順義0983 壯闊自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