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蒼天有眼

在四月望日這一天的朝會上,沈哲子果然不負衆望,提出了一個“不循不隱,事斷於公”的口號。

不徇私舞弊,不爲尊者隱晦,一切事務惟求公堂昭然,這在後世看來,或是一種無需申辯的政治正確,哪怕在具體執行中總要打一折扣,但在意識形態中的正確性卻是無可置疑。

但在當下這個時代,尤其是在兩漢以來豪強不斷做大、已經演化成爲門閥執政成熟體的東晉政局中,這一政治口號絕對具有着振聾發聵的震撼力。

中興以來,行政執法向來遵從一個循禮循情的主旨,大多數時候,情甚至還要在禮之前。比如王導的寬以待人,網漏吞舟,不以苛法待士。甚至就連庾亮這個所謂刑名執政,其酷厲更多的還是體現在對宗室和政敵、尤其是方鎮力量的制約和打壓,真正於律法上的創建其實缺缺。

包括在真實歷史上,桓溫擔任荊州刺史,屬官受刑,棍棒只從官服擦過,其子桓歆笑譏棍棒上捎雲根,下拂地足,唯獨不擊打體中,桓溫卻是嘆言猶患其重。所謂慈不掌兵,甚至就連桓溫這樣手握重兵的分陝方伯,都要以簡刑爲美!

人性中的惡向來都是縱容出來的,沒有天生的壞種,小及懷抱嬰兒,一旦驕縱成性,待到長成有了更大的作惡能力,都是不可收拾。

其實從沈哲子的立場而言,依法治國也不是單純要打造一個承平且井然有序的世道,當他成爲真正的掌權者,思考問題自然要從整個國家的體量而出發,所關注的重點也不是具體人事感受,而是因爲這是一種最簡便可行、節約成本同時又免於爭執的治國策略。

此前的沈哲子,不是沒有想過借鑑北周、隋、唐一系的帝國形成,以自己出身的沈家爲中心,聯合時局中真正有進望前瞻的門戶人家,甩開臃腫的門閥體系,從而打造一個類似關隴門閥的軍政集合體。

在進行這些考量的時候,沈哲子還是落入了流於表面的經驗論,忽略了他與宇文泰處境的不同。

宇文泰出身鮮卑,其所立足的基礎北魏也是一個胡人政權,雖然北魏也進行了相對比較徹底的漢化,但在真正的政治制度上面相較於東晉時局還是要粗獷原始得多。

尤其在宇文泰之前,爾朱榮所發動的河陰之變又將大量北魏上層政治精英屠戮殆盡,立此殘基之上的宇文泰天然便少了許多掣肘,改革的空間要大得多,也因此走出了一條漢胡融合的新道路,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礎。

可是沈哲子面對的狀況不一樣,他所立身的東晉朝局那種內部的咬合與羈絆實在太多了,雖然過去這些年他也從舊有的體系中汲取出大量養分以供自身壯大,但是這一次江東動盪,潁川庾氏的加入可以說是宣告了沈哲子這種嘗試的破產。

沈哲子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年輕,他也並不認爲憑自己一己嘗試便能一次性的穿透、終結這長達數百年的南北分裂大亂世,所以儘管在這條道路上有所嘗試,但也從未將之當作唯一目標。既然此路不通,那就再換一條道路。

這一次的嘗試雖然失敗,但也由此奠定了下一步的基礎。最起碼在當下江東局勢中,他已經成爲了一個唯一的權威。

當然如此強悍的姿態,時局也不可能毫無反應。首先便是在朝會上,很多臺臣便攻訐廷尉私囚諸葛恢乃是十足悖禮,未經審斷便直接拘押這樣一位執政大員,實在太過駭人聽聞。

可是基本上真正的臺臣大員都已經瞭解到有王恬血書的存在,面對這種情況,他們是不好開口聲援的,就算諸葛恢沒有罪實,最起碼也有嫌疑,而且眼下名義上的說法僅僅只是允其自辯,尚未進入真正的司法程序。

所以基本上諸葛恢是自由未失,隨時都可以離開尚書檯,只是他不敢兼不能而已。只要他敢輕動,連司法上的稱許都可以免除,即刻捕殺、滿門處斬便是一個篤定結果。但若留在尚書檯,或許還能得於一線生機,儘管很渺茫。

沒有了諸葛恢這個領袖,沒有了臺臣大員的聲援,縱然有一些聲討,不過流於無甚意義的犬吠,根本就掀不起什麼聲浪。

其後便是江東逆亂之事整體立案,這同樣令羣臣譁然。剛剛過去的這一場動盪,簡直就是一件糊塗事,若是深究下去,在畿內的時流幾乎沒有一個乾淨的。

原本羣臣還以爲不過是又像此前類似事件的善後,首懲幾個最顯眼的人,輕拿輕放而已,卻沒想到其手便是如此的殺氣騰騰。

如今沈氏於畿內一家獨大,一味頑抗僅僅只是下下之策,或許還要將本身置於一個兇險莫測的境地中,螳臂擋車,自取滅亡。所以最聰明的作法,那就是推波助瀾,將事情徹底搞大及至不可收拾的情況,讓沈氏畏難自退。

因此在當時的朝會中,羣臣們俱都將此前所準備的提案章程放棄,轉而大作攻訐,務求要將時流之衆盡數網羅其中。

正是因爲這樣一個局面,沈哲子才正式提出了不循不隱,事斷於公的口號,併兼領揚州刺史,親自坐鎮主辦逆案。

“持禮,世之所以大治;眷情,民之所以鹹安。此盛世良法,凡輕易其轍,則世道禍之未遠。然則請諸公眼量放及當世,王業客寄,神州殘破,內外糾紛,上下失序,羣胡**,生民塗炭,蒼天有眼,不忍細觀!”

沈哲子於殿上席位中立起,一改此前雍容儒雅姿態,厲目環伺朝堂羣臣,疾聲道:“寒卒小民,若是身抱惡疾,猶知餐飲之外,尚需佐以藥石。而今此世豈是良態,凡識於丁字微理者,誰能假作安樂之望?社稷沉痾,唯治得救,豈能再作抱殘守缺之想!唯王道、唯法劍、唯赤誠、唯勤勇,以法繩亂,以正辟邪,以諍殺侫,以暴誅虐,唯此以繼,王業可歸神州,冠帶可歸右衽,此世萬千之衆,方可不爲百代羞恥!”

這一番話迴盪於大殿之上,羣臣額間俱都隱有汗漬,更是完全的無言以對。甚至就連皇帝看向自家姊夫,眼神隱隱又有不同。

皇帝困坐眼望母后慘死,於世道其實是有幾分灰懶頹意,雖然矢志要爲母后報仇,但事實上自己也沒有太大的信心。

他久爲時流諸公玩弄,才更深知這些看似正色立朝的朝臣們內裡是有多麼的桀驁,他雖然名爲君王,但過往親政時也不乏被羣臣面忤反駁的經歷,以至於心裡都有陰影生出。

哪怕面對母后慘死,局面完全崩壞,能夠做到的唯有避而不見、拒不合作這種消極的反擊。除此之外,卻難有更多積極主動的舉措。

此時看到自家姊夫一番雄言,滿殿羣臣俱都鴉雀無聲,心內更生出一種強烈的代入感,恨不能此時立於殿上痛聲詰問的乃是自己。

然而他也知道這隻能是幻想,人的稟賦與性情,真的是一道逾越不過去的一道坎。尤其當下這個時勢裡,他就算有勇氣以此效法,效果大概也只會是適得其反。

此時的皇帝端坐御牀之上,心內又不由自主的生出一股強烈的不自在。往年他雖然也有這種感覺,但那更多是一種面對羣臣的侷促與不安。可是這一次的感覺卻有不同,彷彿他是一個無膽的蟊賊,竊取了本不該屬於自己的位置而被人直接識破抓住,那種羞慚與忐忑。

同樣的,皇帝也突然回憶起母后在世時常常苦口婆心的教導他,教他勤勉聰慧,不要辜負朝堂羣臣殷望,要給社稷黎民帶來福祉。此前的皇帝只是將此當作厭聲,聽過就算了,因爲母后所講的那些目標實在太大了,大到讓他感覺遙遠且不切實際,更是懶於爲此勞神。

可是現在,他似乎看到了一種造福社稷黎民的可能。這個想法一俟在他腦中生成,便快速的生根發芽,那種拔之不去的頑固甚至讓他都心生幾分惶恐,以至於就連將這個念頭按捺下去的念頭一生出來,都給他帶來極大的道德上的負罪感。

但皇帝也知道這個念頭不可輕動,同樣不能輕易向外宣說,因此只能隱藏於懷內,閉上眼看似假寐,思緒卻不受控制的飄向了極遠處。

朝議最終結果就是如此,在沈哲子的強勢表態以及臺臣們隱有惟恐不亂的推波助瀾下,最終定下了一個徹查逆案的基調。

朝議一俟結束,皇帝自歸苑中喪居,羣臣也都各自散去。只是沈哲子此前入臺尚是閒散之身,可是退朝後已經成了執掌京畿本州的軍政首長。

揚州刺史自有官署,便是位於臺城西側的州城,此前被庾家兄弟佔據作亂,如今則成了沈哲子當下的辦公地點。只是他在還沒有到達州城之前,於臺內剛剛接受揚州刺史的各種儀章符印,便以此名義發佈數道政令。

也在這一天開始,揚州刺史府下所轄各郡縣官府俱都受命,署門大開,收納朝野各種入訟案件。江東過去那一場大動亂,所涉臺城、宿衛、鄉野等等諸多方面人事,同時受理入訟!

0916 衛水激戰0457 不敢待訟1080 衝入州城0753 民變在即0040 政不出臺省1119 私情不敘1058 勇奪關道1484 勳業信託0035 汝亦塵中人0023 豫州刺史0143 前朝帝宗0045 童子難誅成漢篇41281 蘭芷遍野0855 三番四矢0822 一刀之烈0006 時謗殺人,甚於刀兵0850 涼州來使0688 難堪舊事0594 攔江劫殺0976 雲泥之判0693 人多勢衆0558 士居奸詐0201 夾道相迎0262 琅琊豪族0326 大捷0668 人命塞道0412 一榮俱榮0958 八關告破0277 朝議反跡0512 貧富懸殊1080 衝入州城0776 敗亡未遠0435 降人爲用0571 佳婿難得1242 隴事難定0634 奴賊之困1437 諸侯實封0672 攻城0744 汝南危矣0964 鶴兒求偶0421 以暴制暴0374 前程0455 太康餘音1041 樑公歸都1250 咫尺難得1378 幼姝早慧1458 後顧無憂1360 羽翼漸豐0495 郗氏可代0168 不如婦人0598 神仙遭災0661 襄國舊識0837 向險而行0339 黃泉共爲友0337 臺城難近0383 行臺南歸0997 絕無妥協0588 知恥後勇0260 命蹇途窮1424 襄國在望0140 有口難言1292 烈火烹油1189 羯軍奮力1504 章制悉定0649 都下傳捷1033 黑雲催壓0325 首戰0476 坦蕩小人0863 顏即正義0478 庶民之用0256 僑居多艱0050 賜爵關內侯0199 吳中商盟0516 庭戲0558 士居奸詐0433 春日明媚0833 假順之賊0322 大誓三軍1284 不負七尺身0266 南頓王反擊成漢篇50901 一網成擒0187 衝宮0726 祖氏識奸1204 刑名鎮惡1467 心境曠達1390 遼東英主0450 不識天高1404 英主賢臣0698 季龍南行1157 關中豪強0605 的盧鎮南0735 大勢強壓0387 圈地造園0538 衝營者梟首1194 館院學子0042 冰釋前嫌0150 豎子陷我1331 自投羅網
0916 衛水激戰0457 不敢待訟1080 衝入州城0753 民變在即0040 政不出臺省1119 私情不敘1058 勇奪關道1484 勳業信託0035 汝亦塵中人0023 豫州刺史0143 前朝帝宗0045 童子難誅成漢篇41281 蘭芷遍野0855 三番四矢0822 一刀之烈0006 時謗殺人,甚於刀兵0850 涼州來使0688 難堪舊事0594 攔江劫殺0976 雲泥之判0693 人多勢衆0558 士居奸詐0201 夾道相迎0262 琅琊豪族0326 大捷0668 人命塞道0412 一榮俱榮0958 八關告破0277 朝議反跡0512 貧富懸殊1080 衝入州城0776 敗亡未遠0435 降人爲用0571 佳婿難得1242 隴事難定0634 奴賊之困1437 諸侯實封0672 攻城0744 汝南危矣0964 鶴兒求偶0421 以暴制暴0374 前程0455 太康餘音1041 樑公歸都1250 咫尺難得1378 幼姝早慧1458 後顧無憂1360 羽翼漸豐0495 郗氏可代0168 不如婦人0598 神仙遭災0661 襄國舊識0837 向險而行0339 黃泉共爲友0337 臺城難近0383 行臺南歸0997 絕無妥協0588 知恥後勇0260 命蹇途窮1424 襄國在望0140 有口難言1292 烈火烹油1189 羯軍奮力1504 章制悉定0649 都下傳捷1033 黑雲催壓0325 首戰0476 坦蕩小人0863 顏即正義0478 庶民之用0256 僑居多艱0050 賜爵關內侯0199 吳中商盟0516 庭戲0558 士居奸詐0433 春日明媚0833 假順之賊0322 大誓三軍1284 不負七尺身0266 南頓王反擊成漢篇50901 一網成擒0187 衝宮0726 祖氏識奸1204 刑名鎮惡1467 心境曠達1390 遼東英主0450 不識天高1404 英主賢臣0698 季龍南行1157 關中豪強0605 的盧鎮南0735 大勢強壓0387 圈地造園0538 衝營者梟首1194 館院學子0042 冰釋前嫌0150 豎子陷我1331 自投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