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大誓三軍

四月中旬,準備良久的京口行臺終於正式建立。

清晨時分,以庾懌、沈充等爲首的一衆重臣徒步來到位於峴山莊園的行宮,再拜叩請皇太后出行設壇郊祭,禱天祭祖,犒賞三軍,共約討逆。

沈哲子亦在隊伍之中比較靠前的位置,他如今也是一名假節督護,輕甲披身,身後則跟着幾名班劍甲士,氣勢反比前排的老爹還要足一些。

在沈哲子身後不遠,乃是荊州來的使者。荊州使者雖然姍姍來遲,但人員卻是最多,包括陶侃二子一孫並荊州部將數人,也算是態度誠懇。

在沈哲子那幾名班劍之後,便是陶侃的兒子陶夏,因父功而得授五等侯,乃是陶侃諸子之中除早先戰死的陶瞻之外最知名者。只是此時陶夏望向沈哲子背影的目光卻頗多不善,對左右隨員小聲道:“小子何勳?班劍侍立,竟敢居我之前!”

身邊人聽到這話,臉色便是一變,忙不迭擺手阻止道:“四郎慎言……”

陶夏冷哼一聲,不再說話,只是臉色仍有幾分陰鬱。

此時在行宮之內,皇太后已經裝扮停當,正安坐等待衆臣前來請駕。突然她似乎想到什麼,環顧左右片刻,而後才問道:“琅琊王在何處?”

周遭幾名臺臣家眷暫充的女官聽到這話後愣了一愣,一人疾行出殿詢問片刻,而後才匆匆返回稟告道:“昨日丹陽長公主請琅琊王去觀雅戲,至今未歸。”

“我家這娘子倒是愛護幼弟,不過今日不同以往,怎能因玩戲荒廢正事。快去將琅琊王請來,稍後與我一同出發郊祭。”

皇太后微笑一聲,然後吩咐女官道。

兩名女官領命退出,過了大半刻鐘才匆匆行回,只是並沒有帶來琅琊王,只有興男公主隨行來。

“興男,你兄弟怎麼還沒來?若是再晚,可就要錯過吉時了。”

皇太后看看天色,臉上隱有焦慮,她早得通傳,羣臣已經進了行宮,過不多久就要到達。

“母后,阿珝昨夜玩得盡興,到現在還沒起身呢。今天正禮之日,他這麼小的年紀去了若是出錯,還要遭受責難,不如待在園中愜意。母后你放心去吧,我會照顧好二弟。”

興男公主上前施禮,而後回答道。

皇太后聽到這話卻有幾分不悅:“阿珝他素來沉靜穩重,較之……”

“咳咳……請諸位女史稍退片刻,我有一些私話要同母後講。”

興男公主咳嗽兩聲,擺擺手屏退左右人等,只餘兩名信得過的女史,繼而才正色對皇太后說道:“母后,皇帝已是履極,已經不是懷抱中物,哪能這麼在人前作比較!”

得了提醒,皇太后才自覺失言,不免有幾分懊惱,待見到女兒略顯嗔怪的眼神,便又有幾分尷尬:“我近來也是思慮太多,一時疏忽,幸得興男你提醒。不過阿珝他素來知禮沉靜,讓我省心,你倒不用擔心他失禮人前。今日禱天祭祖之後,尚要饗宴三軍。母后終究是個女流,我家總要有男丁在場,纔好禮下內外。”

興男公主聽到這話,忍不住嘆息一聲,上前道:“母后你怎麼計淺如此,阿珝他雖然得爵,至今沒有出閣任事,你讓他以何身份隨你通行?”

“他是皇帝嫡親兄弟,先帝嫡子,如今皇帝尚在都中,由他代勞有何不可?”

接連被女兒詰問,皇太后臉色也有幾分僵硬。

興男公主聞言後則頓足道:“今次創建行臺,本就爲傳詔勤王討逆。母后你攜阿珝入場參祭,旁人會做如何想?天無二日,皇帝缺席正要拷問羣臣是否已盡臣責臣禮,這種事怎麼能夠代勞?如今外間尚有幾位舅舅,尚有我家阿翁並夫郎。母后你攜阿珝外出,讓阿珝如何自處?讓外間那些人如何自處?他們來日是要討逆,還是要擁立?”

“興男你越發放肆了!”

皇太后臉色一沉,語調也徹底冷了下來,不過興男公主這番話卻讓她心緒受到極大震撼。她讓琅琊王隨行,確實是作尋常婦人之想,長子既然不在,次子代勞有何不可?

見母后發怒,興男公主也自覺態度有些不妥,跪拜下來低聲道:“我一時情急衝撞母后,還望母后見諒。只是今日郊祭,阿珝是無論如何不能隨行的,還請母后三思啊!”

皇太后聞言後默然,臉色變幻不定。興男公主的規勸她已經聽到了心裡去,也覺得自己這念想過於天真,沒有考慮到此舉會給旁人傳遞怎樣的訊息。心中懊惱之餘,更多的則是悲傷,哀於自身的悲慘身世。早年先帝在時,她只要安居苑中教養兒女即可。先帝駕崩後,又有大兄打理內外政事。

到了現在,她所依靠的盡皆倒下,才覺世事之艱難,人心之險惡。就是這麼一點小念頭,內中都包涵諸多考量才能做出決定,益發讓她有精疲力盡之感。

想着想着,皇太后眼角已經有淚水滑落下來。她僅僅只是一個恪行守禮的婦人而已,這紛紛擾擾的大勢,於她而言實在是太沉重,難以擔當啊!對於時勢的認知,甚至不如自己的女兒見解深刻。

沉默良久之後,皇太后纔開口道:“興男,母后……”

正在這時候,門外鼓吹聲大作,旋即便響起羣臣山呼叩首之聲。

“母后不要再無謂多思了,你信不過旁人,該信得過女兒。我深信我家夫郎之言,來日必能掃平叛亂,收復京畿!”

興男公主深深下拜,然後才疾行退下,由側門離開殿堂。

皇太后深吸一口氣,強打起精神來,待到門外再作請言,才長身而起,在一衆復行入殿中的女官們簇擁中,緩緩行出殿堂。而後又在庾懌等人的護擁中,登上了大輦。

看到皇太后身邊並無琅琊王身影,沈哲子也鬆一口氣,看來自家娘子辦事還是穩妥。早先皇太后無意間流露出來的那種態度,讓他有所警惕。

自家這岳母對政治信號有多遲鈍,沈哲子也是多有領教。假使琅琊王在今天露面,在有心人眼裡不啻於皇太后默認或暗示琅琊王可爲國繼,不乏有人會妄動肝腸,比如自家老爹。勤王救駕,亦或擁立新君,一旦有了兩個選擇擺在眼前,再落實到行動上,便會有極大的不同。

接了皇太后之後,一衆人再徒步行到京口南郊。這裡早已經用土石搭建起高高的祭壇,羣臣於壇下跪拜,庾懌則登臺趨行上前由皇太后手中接過禱文,立在臺前高聲吟詠。

禱天之後便是祭祖,司馬家的祖宗們也算是開了眼界,由洛陽轉到長安,在長安到了建康,如今又在京口露了露面,閱歷可謂豐富。

這一場冗長的禮節後,沈哲子也是跪得腰膝痠軟,待到祭壇下鼓響,便與其他職任統兵之將一同退場。

三通鼓響畢,羣臣也已經盡數轉移到祭壇下的望臺上坐定,接下來便是各軍入場。首先入場的乃是如今歸屬行臺直轄的南徐軍隊。這一支軍隊成分比較複雜,除了淮北軍和京口本地招募之外,還有吳中各家幫忙湊起。像徐茂等早先的流民帥,如今也被分入這支軍隊中。庾翼如今也在軍中擔任督護,只是不得假節。

步騎甲士們緩緩行過祭壇,對上叩首山呼,而後徐徐退到右邊列陣。接下來便是沈哲子暫任督護的東揚州軍隊,那豪奢的軍備一俟登場,便吸引了所有人目光。看臺上不乏有人高呼“壯哉吳中兒郎!”

各方軍隊統統列陣完畢後,庾懌再次登臺,面對衆軍高聲誦讀討逆檄文,刑白馬而誓三軍。檄文之後,軍樂響起,我出我車,於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

鏗鏘的鼓點,壯烈的鼓吹,幾首軍樂行過之後,整場儀式便將近尾聲。沈哲子等受節統兵之將則被指引上臺,接受正式的任命。

荊州刺史陶侃進號徵西大將軍,使持節,大都督,爲勤王各軍之首,統領平叛事宜。江州刺史溫嶠進號驃騎將軍,使持節,開府儀同三司。中軍將軍王舒進號衛將軍,持節職事如故。徐州刺史郗鑑、東揚州刺史沈充亦如故。

隨後又是其他各州郡長官,或加侍中,或加散騎,像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吳興、義興、晉陵、襄城等郡,也都各領持節督本治軍事。那麼一通節杖發下來,等到沈哲子再去領他這個假節時,便頗感索然無味。

然而看在其他人眼中,卻都不免有些眼熱,十五歲假節而領軍,簡直是國朝未有之厚遇。假節之外,沈哲子應該有的政治待遇也終於發下來了,駙馬都尉,行丹徒太守。雖然只是比兩千石,但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兩千石大員了。

其實本來皇太后還打算再加一個四等將軍銜,但沈哲子也知道他現在有多扎眼,能推的還是推了。否則來日戰場上混戰,或許就要小心提防背後冷箭。

即便是如此,當沈哲子領封下場之後,也感覺到不少冷颼颼的目光向他投射過來。比如代表其父到場的王允之,比如陶侃的兩個兒子等等。

王允之對自己懷有怨念,沈哲子還可以理解。可是陶侃那倆兒子對自己不順眼,沈哲子便有些不能理解了。不過再想一想陶侃這些兒子有多極品,他便也釋然,心內還念着稍後要見一見同行而來的陶弘,問一問他們爲何來得這麼晚。

三更完成,要我老命。。。本來想寫的略具儀式感一點,不過想想本來也不是什麼開心的事,一場不知所謂的內戰,實在很難煽動情緒。。。

0209 大興副業0191 苑中覲見0439 大崩之兆0449 窮寇宜追0909 速戰速決0441 臺中禁嚴1475 巨賊伏誅1464 鄉愿必除0536 行前殷囑0580 害我者世道也0990 庸計累事0012 虞氏宗賊,聚嘯鄉里0056 趁火打劫1111 宿衛譁變0987 龐然大物1241 復威隴上言猶未盡,梳理一下殺庾亮的一個脈絡1348 虎狼際會0209 大興副業0888 不留活口1331 自投羅網1127 信託治家0315 擲花盈野0055 地主無餘糧0403 論功1479 士不卸甲0450 不識天高1208 壯骨難掩1054 不作驕狂1278 天中啓智1013 遂古之道1276 盛世可望0790 合城歡騰1103 禍及身後1024 難求兩全0734 大防於內0835 環環相扣1262 石國途窮1160 參謀軍務0119 黃金水道1233 清河續嗣0544 頑疾就緩1204 刑名鎮惡0208 商盟成立0792 分道揚鑣0060 軍法治家1198 家門珠玉0926 色厲內荏0017 幣重言甘1270 走避是非0972 淮南諸事1484 勳業信託0239 同情不同勢0363 沈氏之興0144 遊子吟成漢篇20770 推食共享1391 餘波洶涌1043 刀兵威嚇成漢篇10596 冷落師君0208 商盟成立1452 危城難入0935 鐵血定亂0680 通苑逞兇1325 患難太子0530 示警鄉人1010 北藝南傳0238 彼蒼者天0957 夜襲水營0857 各有所謀0968 甜膩入骨0520 生民有命1331 自投羅網0938 桑梓歸否0778 天意警我0108 盛氣凌人【求首訂!】1205 與敵同行1405 相見恨晚1109 家門醜類0453 穀米盈倉0683 雄主老矣0084 不解風情1103 禍及身後0590 劣跡斑斑0333 曲阿事變1419 營門血戰0658 廣陵難爲惑0495 郗氏可代1076 後繼有人0800 世道不過如此0281 關心則亂0896 圍剿扈亭0410 臨海郡公1001 寧得賢良1051 承製拜授0508 禽獸之聲1365 謀事遼邊0798 弄巧成拙0520 生民有命
0209 大興副業0191 苑中覲見0439 大崩之兆0449 窮寇宜追0909 速戰速決0441 臺中禁嚴1475 巨賊伏誅1464 鄉愿必除0536 行前殷囑0580 害我者世道也0990 庸計累事0012 虞氏宗賊,聚嘯鄉里0056 趁火打劫1111 宿衛譁變0987 龐然大物1241 復威隴上言猶未盡,梳理一下殺庾亮的一個脈絡1348 虎狼際會0209 大興副業0888 不留活口1331 自投羅網1127 信託治家0315 擲花盈野0055 地主無餘糧0403 論功1479 士不卸甲0450 不識天高1208 壯骨難掩1054 不作驕狂1278 天中啓智1013 遂古之道1276 盛世可望0790 合城歡騰1103 禍及身後1024 難求兩全0734 大防於內0835 環環相扣1262 石國途窮1160 參謀軍務0119 黃金水道1233 清河續嗣0544 頑疾就緩1204 刑名鎮惡0208 商盟成立0792 分道揚鑣0060 軍法治家1198 家門珠玉0926 色厲內荏0017 幣重言甘1270 走避是非0972 淮南諸事1484 勳業信託0239 同情不同勢0363 沈氏之興0144 遊子吟成漢篇20770 推食共享1391 餘波洶涌1043 刀兵威嚇成漢篇10596 冷落師君0208 商盟成立1452 危城難入0935 鐵血定亂0680 通苑逞兇1325 患難太子0530 示警鄉人1010 北藝南傳0238 彼蒼者天0957 夜襲水營0857 各有所謀0968 甜膩入骨0520 生民有命1331 自投羅網0938 桑梓歸否0778 天意警我0108 盛氣凌人【求首訂!】1205 與敵同行1405 相見恨晚1109 家門醜類0453 穀米盈倉0683 雄主老矣0084 不解風情1103 禍及身後0590 劣跡斑斑0333 曲阿事變1419 營門血戰0658 廣陵難爲惑0495 郗氏可代1076 後繼有人0800 世道不過如此0281 關心則亂0896 圍剿扈亭0410 臨海郡公1001 寧得賢良1051 承製拜授0508 禽獸之聲1365 謀事遼邊0798 弄巧成拙0520 生民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