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以命搏命

長安突然出現一份愍帝血詔,不獨令天中行臺波瀾驟起,在京兆當地也是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這件事雖然無論怎麼看都透出一股虛假,但是對京兆民衆們而言,最起碼起到了一個作用,那就是讓他們意識到原來他們也是晉祚故民,與天中行臺並非天然敵對的關係。

這麼說或是有些可笑,但卻是一個事實。關中之亂要遠遠早於天下之亂,武帝太康年間便連年乾旱,叛亂不斷,及至惠帝繼統,很快又迎來了長達十數年之久的八王之亂,對於關中始終沒有進行有效的管理。

雖然惠帝、愍帝兩度駕臨關中,但也都是旋來旋去,根本沒有讓關中人感受到晉祚王統的威嚴。生民或是流離失所,或是各爲豪強蔭庇裹挾。及後兩趙次第興起,當中亂象頻生。以至於大量關中根本就不清楚,他們究竟是誰的子民。

行臺王師叩望三輔,令得關中上下悸動難安。在這個時候,杜洪拿出一份愍帝血詔,讓關中底層民衆們明白,原來他們跟那些關東人居然是一個主子,共奉一個旗號。所以對於人心的安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民不再驚躁悸動,鎮撫管理起來自然更加輕鬆。而對於一些流寇軍頭而言,他們也欣喜於長安居然還手握這樣一份籌碼底牌,便都下意識向長安靠攏,避免遊蕩於野遭受誤傷,大概心裡也在做着襄助義事、謀求官爵的美夢。

但也並非所有人都如此樂觀,尤其是一些真正實力不弱且眼界開闊的京兆豪族,他們對事態的認識自然要更全面的多。一者根本就不相信能憑區區一紙漏洞百出的舊詔便能逼退王師,二者或許本身便已經暗裡搭好了投靠王師的橋樑。

要知道駐紮於弘農的王師前線主力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襄陽的軍隊,而襄陽正好是雍樑流人南逃的主要聚居地,其中不乏鄉音鄉情,那些部伍兵長們也都樂於招引鄉徒入降王師。

可是杜洪突然搞出這樣一件事來,觸怒行臺是必然的,也逼得這些人沒有了再作觀望的餘地,要麼儘快投降王師,否則便有可能在稍後的戰事中作爲杜洪的黨徒從犯被殲滅。

因此,當杜洪將這一所謂血詔公示於外後,很快便有衆多京兆豪強問詢趕來長安斥問。

長安雖然名爲關中首邑,但圍繞此地惡鬥經年,城池破壞嚴重,也早已經沒有了雄城姿態。目下這座城池仍是坐落於漢趙舊基,但城牆大段大段的坍塌,內外坊裡秩序蕩然無存。就連早年劉曜修築的宮舍建築,也早被石趙焚燒一空,成爲廢墟。

城池雖然殘破不堪,但取而代之則是大大小小各類塢壁,將城池內外割劃成一個個獨立的區域。而杜洪所佔據的區域,則是位於城池東北角的石積城並向外沿、渭水與灞水之間的夾角這一片區域。

境域之內,連塢十餘座,兵堡、民塢雜錯相陳,塢、堡之間距離長則數裡,短則幾十丈內,擁衆達於數萬。

杜洪年未及四十,整個人望去矮胖粗壯,面對一衆鄉豪問責,其人倒是表現得頗爲淡定,咧嘴笑道:“諸位鄉老也無需過責我行跡孟浪,我等鄉衆本就懷有歸義心念,只因吳貉弄權於天中,涼薄寡恩,才一直沒有做成。幸在先王遺詔巧出鄉里,使我等鄉衆能得歸義盼望……”

“將軍此言,是否失於觀見?目下鄉疾,正在天中王師廣陳鄉境。行臺沈大將軍,所持者江東號令,以此舊書,能成幾分約束?況舊王去國年久,如此宣揚其書令,實在有欠……”

雖然杜洪目下勢大,但其他鄉豪們也並不畏懼他。彼此之間與其說是主從,不如說是合作,杜洪對他們而言,僅僅只是一個推舉出來負責與行臺談判的人而已。所以隨着杜洪話音剛落,當即便有人開口說道。

待到這人講完,周遭其他人也都按捺不住的發聲,對於杜洪如此貿然輕率的行爲表示不滿。

杜洪嘴角噙着冷笑,靜靜聽着鄉衆們的斥責。他雖然被鄉衆們共約爲首領,但其實無論是資歷鄉望還是所擁有的實力,都算不上最強。

其人雖然出身京兆大族,但卻並非魏晉名門、世居杜陵的杜陵杜氏,早在數代之前便家於渭水以北的高陵,所以在一衆京兆豪右名門之中,乃是不折不扣的小字輩,甚至不被鄉人所看重。

如今之所以能夠入主長安,一則是因爲舊年曾在石生麾下任事,統率家衆部曲併成戰卒,二則就是因爲當年各家不願親自出面力搏,各自陰助杜洪攻擊石趙關中駐軍,才讓杜洪得以入於此中。

杜洪心裡也明白,他雖然在外宣稱乃是長安之主,但僅僅只是這些豪強們所扶助起來的一個傀儡、對外的脣舌而已。

長安名爲關中首邑,但如今不過一片殘破城垣,守不足守,耕不足耕,就算有衆多晉、胡遊食、流寇聚集周邊,也都桀驁難馴。即便是佔據了,也根本不會獲得太多實際的好處,反而會將自己置於一個引人矚目、首當其衝的危險境地。

這些京兆豪強們,各據鄉土傳承數代乃至十數代之久,根基深厚,閉門可成法外門戶,遊刃有餘於時局之內。哪怕關中動盪頻頻,又經歷兩趙接連的統治,但對他們實際的利益損傷並不大。

早年劉曜攻入關中,俘虜晉帝,但對這些京兆大族們卻仍倍感棘手。這些鄉人各自塢壁高砌,不遜堅城,內中不知蔭庇多少人口,想要用強攻克,難度甚至還要超過俘虜晉帝。這話看起來有些可笑,但卻是事實。

當然這些豪強們望風觀勢的本領也不弱,本身躲在塢壁中自成一統,對外也虛奉漢趙政令。兼之當時的劉曜在關東有強敵石勒,在關內又有隴上雜胡不斷作亂,也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去敲碎這一個個的烏龜殼。

後來劉曜兵敗洛陽被擒,留守長安的其子劉熙更加無力調度掌控這些京兆豪強,石趙軍隊甚至還沒有攻入關中,便離開長安逃往隴上。這些豪強們轉頭就推舉出漢趙幾個將領,向石趙投獻降書。

及後由於石趙派來的石生既沒有表現出強勢姿態,也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好處,於是趁着劉氏餘孽捲土重來之際,再次打出口號響應。但結果就是劉氏實在不爭氣,被後繼而來的石虎打得大敗虧輸,最終族滅於上邽。

石虎倒是對這些鄉境豪強充滿惡意,打算扶植羌、氐胡部打壓鄉豪,可惜其人功高志驕,很快便被調回河北。至於留守的石生,更加沒有那個能力和魄力。直至石趙內訌,這些豪強們便直接扶植起杜洪,將石生與郭氏驅逐出三輔之外。

杜洪目下看似擁衆數萬,頗爲勢大,但所佔據長安這殘破城垣,根本不可稱作根基之地。而且他這些徒衆裡,還不只隱藏着多少豪宗私曲,一旦他們打算拋棄杜洪,這數萬部衆頃刻間或就要哄散過半。

所以,跟這些真正的豪強相比,杜洪不過只是一個擺在檯面上的小丑而已。像是京兆豪強中的代表,杜陵韋氏立足郊縣年久,本身族裔已是衆多,與之相關聯的鄉親、蔭附者更不知凡幾,跨縣連郡,潛在力量遠遠超過當下的杜洪,鄉望更非其人可比。

至於真正享有京兆郡望的杜陵杜氏,乃是魏晉以來的名門,尤其中朝杜預更使其家毫不遜色於一衆關東名門。而也正因過於醒目,杜陵杜氏成爲當權者主要打壓對象,嫡宗的杜預這一支或西奔、或南渡,但就算是這樣,鄉土中仍然不乏影響。

其他幾家或是不如韋氏、杜氏顯赫,但也都不容小覷。所以面對這些人的指責,杜洪哪怕心裡再怎麼羞憤,也只能仰面承受。

一直等到衆人斥問告一段落,杜洪纔開口說道:“我等鄉徒,未嘗不知義氣,我又何嘗不知如今晉國勢大,實在不可頑抗。但忝受鄉親推舉坐守長安,我也要爲鄉土謀一平穩前程。此前數月,屢屢遣使奉書奏呈忠義,可是吳貉如何待我,各位難道不見?”

“弘農楊氏,海內名門,卻被貉奴恃其勇衆,族滅不止,更羅列罪跡污衊其家。車行前轍,難道還不足令我鄉衆警惕?貉奴不過島夷荒土材質,憂恐我華族名門入統之後薄其權位。但三輔鄉土久經摧殘,我等鄉衆守業至此,可謂滿腹血淚,豈能如此輕易拱手託讓!”

“今次示其先王舊詔,言中仍是忠義標陳,其人即便恐厭,也必會直入長安攻我,不會旁顧鄉親太多。我之一命又有何惜,無非謹守死戰,讓他知我京兆鄉勇不可輕侮!若我能將長安穩守,或能搏於一線轉機……”

衆人聽到這話,俱都皺眉沉吟起來。杜洪這一番話語,的確是說中他們心事,他們連胡虜賊趙都不頑抗,惟求能夠保全鄉業根本,又怎麼會強阻王師行入關中。

可問題是,弘農楊氏慘事在前,再加上行臺也實在太吝嗇,甚至連一些名爵虛榮都不作許諾,讓他們充滿了遲疑與不樂觀。就算各自暗裡溝通,也是卡在這一點遲遲沒有進展。

如今杜洪僞作愍帝遺詔,可以想見必然會觸怒行臺,來日肯定會烈攻長安,將杜洪作爲首要剷除的目標。正如杜洪所言,只要他不敗亡,王師便難有餘力兼顧掃蕩周邊。

尤其若能在長安令其稍有挫敗,未必不能改變行臺對他們的態度。更何況行臺也並非全無對手,河北的石虎、平陽的石生甚至包括北地的劉昌明,俱都窺望於側,行臺也很難將王師主力長置關中。

若想從速平定關中,自然需要坐下來跟他們這些鄉豪細談,到了那時候,他們自然也能得於些許轉機與主動,遠遠好過當下這種狀態。

可問題是,杜洪能不能夠頂住王師的進攻?而且其人真有那麼高尚,死守長安以性命爲鄉衆們博取轉機?

眼見鄉衆們仍是狐疑,杜洪便又嘆息道:“我於鄉土,不過微力,若無鄉親力助,難有如今姿態。以命報還鄉恩,正是我的榮幸。但王師驍勇善戰,能否力守,我也實在不敢保證,所以還要請求鄉親們稍作助力。”

講到這裡,他又頓了一頓,繼而便又說道:“遺詔顯世,我已成行臺必除之賊,不敢再望生機。此命實在不足惜,雖然存志報答鄉土,但思及家業恐將自我而絕,黃泉之下沒有面目拜望祖先。膝下几子,不知諸位鄉親可否稍作蔭庇?不求鳴於家聲,只要能將血脈稍作傳續,我便長跪拜謝,感激不盡……”

衆人聽到這話後,狐疑漸漸消退,繼而便不乏人流露出意動之色。杜洪做出這樣的冒失舉動,在王師明顯勢大的情況下,他們絕無可能再追從響應,但就此全無保障的轉投行臺,他們又實在不甘心。

如今既然杜洪敢於主動招引王師的仇恨吸引進攻,他們暗裡資助一些資貨人丁以換取一個轉機,這也值得一試。

於是稍作沉吟之後,席中便有人開始發聲,不再斥責杜洪輕率孟浪,反而稱許他的高義。

眼見鄉衆們態度發生了變化,杜洪心內也是冷笑不已。所謂形勢逼人,他因爲沒有深厚的鄉基,想要出人頭地,只能拿命去搏。

自從被鄉衆們架在長安這個醒目的位置上,可以說一隻腳已經踏入黃泉,除非他能夠成事,否則無論哪一方攻入關中,他都必死無疑。

行臺態度強硬,全無討價談判的可能,杜洪也絕不相信這些鄉徒們會陪他死戰到底,爲求自保,很大機率會將他給推出去。所以有無這一份僞詔,他的命運可以說是已經註定了。

既然如此,不妨先將自己置於死地,再以鄉衆們心中的不甘,獲取一部分實際可用的資助,將自己的力量稍作壯大,或許還能得於一線生機。

類似的事情,這些鄉豪們做了也不是第一次。此前漢主劉曜在此時,便想發力剷除這些鄉境豪強勢力,但及後便發生了巴氐叛亂,使得關中大亂,背後便不乏助推。

叛亂平定後,劉曜也不敢再肆意凌虐,通過內遷氐、胡,征斂財貨等方式,間接達到打壓鄉豪的目的。而最終的結果,則是漢趙被拖死了,但鄉境豪強卻還存在着。

目下王師攻略關中,其實情景依稀類似早年局面。選擇杜洪作爲一個吸引仇恨的人選牽制王師精力,拖延行臺打破鄉境秩序的舉措,也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他們甚至不需要杜洪死守長安,只要其人還存活流竄,關中越混亂,他們便越安全。

所以很快這些京兆豪強們便也達成共識,明面上各自引衆歸於鄉境自守,不再與杜洪有接觸聯繫,但暗地裡也提供了許多的物貨資械,甚至包括他們各自網羅的人衆。關中生民,多在三輔,而三輔民衆有半集長安。

有了充足的物貨資械,杜洪的勢力也在激增,原本不足兩萬的可戰卒衆很快便增長倍餘。關中雖然多坐地強梁,但流竄的盜匪更多,只要能得於飲食供應,他們自然雲集而來。

隨着自身勢力的急劇增長,杜洪一時間也是信心爆棚,部衆之中凡老弱之衆俱都驅逐於外,部衆層層堆疊陳列於灞上,用以消耗遠來晉軍的銳氣。

當然,他也並未盲目自信,並不覺得單憑這些烏合之衆就能固守長安,趁着手中物貨充盈,也抽調各方精勇編成精軍數千,做好準備一旦前方戰事不妙,即刻抽身而逃。

四月將近尾聲,王師大軍再次自弘農而進,以奮武軍精騎爲前鋒,桓宣率部兩萬,路永水軍一萬,郭誦統率後路兩萬,合共將近六萬大軍,水陸並進,次第開拔。中路拔營過半,前方已經捷報頻傳。

1115 遼事盡付0867 戰前1203 戎行西進0906 殺其滿門1010 北藝南傳0192 禮不拘人0441 臺中禁嚴0394 驚聞0236 忠直難存1004 稚恭智淺0586 人言不足畏0623 夜撲香閣0125 七娘難配0437 臺中紛爭0695 江北兵動1145 慕容萬年1458 後顧無憂1423 廣宗順義0498 人形獸態1214 捕系刑之0365 營大難入1241 復威隴上0809 不負良宵0304 不義之戰1382 僭主定勢0377 少君之困0425 萬廢待興0365 營大難入0511 鼎倉國用1050 庾氏入局0894 兵不血刃0299 苑中橫行1386 誓殺老賊1137 大審宿衛0684 君王心術0264 坐論蒼生0436 以死構陷1355 城下之盟0329 內訌0515 門生長短0942 難作相忍0110 送君黃泉【求首訂!】1153 鵝鵝鵝0116 分宗0671 兵入壽春1342 變故橫生0246 南苑承詔御製1360 羽翼漸豐1475 巨賊伏誅0054 樂安高仲0066 興家有道0421 以暴制暴0091 武康山神0901 一網成擒0648 唯功是舉0788 爲天下先0334 良將可憫0259 危言聳聽1260 塞北胡蹤0853 馨士館1290 滿廄良驥0827 信仰道統1171 壯奪武關0132 厚禮0114 大治鄉土1301 壯骨英魂0897 還能戰否1212 刑令之威0522 家爲國用1306 河南厲鬼0783 奴部相殘1140 佈政荊鎮0091 武康山神0903 鬥智鬥勇0932 鄴城三旗0415 大壞風流0800 世道不過如此1012 工程院1013 遂古之道0343 京畿大亂0749 忠良遭辱0433 春日明媚1115 遼事盡付1126 樑公抵都0330 昭武將軍0185 妝奩0428 門高難入0462 門生雲集0517 玲瓏心竅0201 夾道相迎1441 朕不負卿0474 弓馬邀名爵0124 山行受阻成漢篇50321 不爭即退0090 我家有娘子0068 吳興郡中正0526 文籍如山1353 國爭兒戲0153 東海王
1115 遼事盡付0867 戰前1203 戎行西進0906 殺其滿門1010 北藝南傳0192 禮不拘人0441 臺中禁嚴0394 驚聞0236 忠直難存1004 稚恭智淺0586 人言不足畏0623 夜撲香閣0125 七娘難配0437 臺中紛爭0695 江北兵動1145 慕容萬年1458 後顧無憂1423 廣宗順義0498 人形獸態1214 捕系刑之0365 營大難入1241 復威隴上0809 不負良宵0304 不義之戰1382 僭主定勢0377 少君之困0425 萬廢待興0365 營大難入0511 鼎倉國用1050 庾氏入局0894 兵不血刃0299 苑中橫行1386 誓殺老賊1137 大審宿衛0684 君王心術0264 坐論蒼生0436 以死構陷1355 城下之盟0329 內訌0515 門生長短0942 難作相忍0110 送君黃泉【求首訂!】1153 鵝鵝鵝0116 分宗0671 兵入壽春1342 變故橫生0246 南苑承詔御製1360 羽翼漸豐1475 巨賊伏誅0054 樂安高仲0066 興家有道0421 以暴制暴0091 武康山神0901 一網成擒0648 唯功是舉0788 爲天下先0334 良將可憫0259 危言聳聽1260 塞北胡蹤0853 馨士館1290 滿廄良驥0827 信仰道統1171 壯奪武關0132 厚禮0114 大治鄉土1301 壯骨英魂0897 還能戰否1212 刑令之威0522 家爲國用1306 河南厲鬼0783 奴部相殘1140 佈政荊鎮0091 武康山神0903 鬥智鬥勇0932 鄴城三旗0415 大壞風流0800 世道不過如此1012 工程院1013 遂古之道0343 京畿大亂0749 忠良遭辱0433 春日明媚1115 遼事盡付1126 樑公抵都0330 昭武將軍0185 妝奩0428 門高難入0462 門生雲集0517 玲瓏心竅0201 夾道相迎1441 朕不負卿0474 弓馬邀名爵0124 山行受阻成漢篇50321 不爭即退0090 我家有娘子0068 吳興郡中正0526 文籍如山1353 國爭兒戲0153 東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