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不爭即退

東揚軍的到來,讓因荊州缺席而有所搖擺的京口局勢頓時定了下來。當日目睹東揚軍雄姿的許多人若非失憶的話,難免會想起當年王敦叛亂在即,淮北軍過江而來的盛況,隨後便是一場場摧枯拉朽的勝利。

雖然在許多北人心目中對南人仍然不乏輕視,但如今大凡有眼能觀者,都看得到南人那種積壓許久、只求一戰的氣概。哪怕不論這些過於縹緲的士氣,東揚軍軍備之精良,也是讓時人倍感側目。

以時下衡量精兵與否最基本的一個被甲率而言,沈充率領北上的東揚軍兩軍五千人,人人被甲,所帶來的軍械輜重,更是足夠武裝萬餘人而綽綽有餘!這樣的軍備武裝,已經不能稱之爲精良,簡直就是豪奢!由此亦足看出吳中的富足,以及吳人們對於這一支子弟兵的寄望之重,幾乎是傾盡吳中財力打造出來的雄師!

雖然也有人心內對東揚軍不乏忌憚,但更多的人則是不免惋惜,懊惱朝廷沒有給東揚州更大的兵員編制。若能放寬這個標準,只怕單單東揚軍一部就足夠平叛。

對於這種既不知兵,又不能敏於時事的論調,一干與事者也只是笑笑,並不多作爭辯。

沈充帶來的東揚軍,一軍駐紮在丹徒,隨時準備策應吳郡方向。另一軍則在沈牧妻家伯父賀隰的率領下,接手了京口沿江防護。一南一北作爲大業關的補充,同時京口本地也在進行軍隊的招募集結,再非沒有自保之力。

拜見過皇太后之後,沈充退出來略作休息,稍後還要去會見京口諸公。趁着這個間隙,闊別已久的父子倆終於有了獨處的機會。

“父親金甲虎鍪,率勁旅數千北上勤王,真是威風啊!”

沈哲子半邊身子靠在門邊,笑容如花朵一般燦爛,只是怎麼看都有一點不自然,好像隨時準備要拔足而逃。

沈充坐在席中看到兒子此態,心中不免又是好氣又是好笑,擡手指着沈哲子道:“你也知自己自作主張、不聽父訓是有錯?我家行至如今,動靜皆宜,何求你這小兒出生入死相搏!若早知你要爲此犯險之舉,年前我就該派人把你押送歸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之家業何止千金?犯險之時,將家中老父幼弱置於何處?”

沈哲子尚是第一次這麼受老爹喋喋不休的訓斥,心知自己固執不返鄉,老爹心裡怨氣應是積壓已久。他訕笑着走上前,給老爹奉上一杯茗茶:“父親何必言老,家中近年屢有添丁之喜,我是……”

他話未講完,老爹已經驀地站起,張大臂將他攬至懷中,久久不語。沈哲子如今身量已經與老爹相差無幾,被這般摟在懷裡,尤其老爹戎甲未解,實在有些不自在。

“青雀,答應爲父,以後切勿再爲此弄險之舉!你若真有……家業將要託誰?”

聽到老爹這略帶顫音語調,沈哲子心內也是一顫,而後纔看到老爹兜鍪之下鬢髮已有灰白,這才意識到老爹也是將望天命之年。

許久之後,沈充才放開兒子,攥着沈哲子的手腕坐下來,兩眼望着數年不見的兒子,眸中已是異彩流轉:“我家麟兒已有龍虎姿態,難怪陸家老鬼亦要贊見我兒使他追思韶年。他之韶年是何風貌我倒不知,不過觀他家兒郎姿態,此語不免有自誇之嫌啊。”

沈哲子早已習慣老爹自誇不忘損人的風格,聞言後只是笑笑,旋即便交待了一下如今京口的形勢。老爹率衆北上,除了給自家站臺以外,當然也要爲庾懌撐腰。

“大亂之世,不爭即退。我與庾元規,不過先發後發而已,彼此不必存疚。不過叔預待我知己,他家如今大罪加身,我是不能視而不見。早先心有意氣,志不能逞,如今強兵在手,撥亂反正都是應有之意。”

事已至此,沈充也不再提早先有意割據會稽的打算,雖然對兒子諸多數落,但大半氣惱還是沈哲子過於激進犯險。現在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如今的局面較之單純的割據會稽要好上許多。

接下來,沈充又講述了一下東揚州招兵的盛況。義軍與正規軍終究意義不同,東揚得立軍州,乃是吳人在政治上的一大勝利,大凡吳中人家,對此幾乎都是欣然響應。吳中兵甲稍遜那是政治上的打壓,並不意味着吳人就完全的軟弱無力。

單單沈家如今所養的私軍,到如今已有數千人規模。當然這其中主要還是沈哲子在公主領地內養起來的,至於吳中鄉土雖然人力更多,但絕大多數還要承擔生產和運輸等勞作,真正的脫產甲士並不算多。

這還只是沈家一家,再加上吳中其他人家,朝廷劃分給東揚州的兵員名額實在不多。時下一軍編制在兩到三千人之間,淮北等戰亂比較頻繁的地方,或能達到四千人數。掐頭去尾,十軍編制不過是區區三萬餘人而已。早年沈家作亂,都能發動起這樣龐大的人力,分散到整個吳中去,實在不算是多沉重的兵役負擔。

講到東揚軍的招募,沈充亦是眉飛色舞,拍着書案興奮道:“誰言我吳中無勇武?如今東揚軍內,人人可開兩石,負重百斤疾行!兵員之優,可稱翹楚!”

沈哲子聽到這話,亦感振奮。雖然強軍的標準有很多,但無疑兵士的個人素質乃是極爲重要的指標。他自己也算是調養充分,又不乏名師指點,但到現在開兩石弓都有勉強。換言之,憑他現在的武力值,根本連東揚軍的門檻都達不到。

東揚軍兵員雖然遍及三吳,但從立軍之初便打上了濃厚的沈家印記,從無到有創建起來。哪怕沈充並未刻意將這支軍隊朝他傢俬軍方向去打造,但影響力也是從上到下一以貫之的。且不說作爲最高統帥的沈充,單單什長兵尉一級的將官,便足足有兩百餘名都是出身沈家。

以往沈家雖有江東豪首之稱,部曲門生衆多,但這都不是正常狀態下能夠發動起來的軍事力量。所以在具體的政治博弈中,這一點是不足以作爲一個籌碼來使用的。但是隨着東揚州立軍,這一項優勢便以法理形式得以確立起來,沒有人能再無視。

當然,消息也盡非好消息,還有一件麻煩就是如今已經到達吳郡的王舒。爲了爭取一點主導權,王舒甚至不惜矯詔都要假揚州刺史事,爲的就是能獲得吳中義軍的領導權。會稽分州不啻於給他當頭一棒,有了東揚州的存在,吳中各家對於舉義的熱心不免冷卻下來,這等於直接篡奪了本該屬於王舒的軍權。

王舒雖然阻止不了東揚立州,但對此也不是沒有反擊,嚴禁東揚軍跨境佈防。所以,到目前爲止,吳郡和吳興兩地,除了王舒自己的部屬之外,只有一些老弱病殘的郡兵軍戶在守衛地方。要麼各家如往年那般舉義,要麼就這麼不設防的等着叛軍攻打過來。

言到此節,沈充也是恨得牙癢,東揚立軍最大意義就在於可以保護吳中鄉土,可是現在卻片甲難入桑梓地。即便沒有假揚州刺史職,王舒還有督浙東軍事的節銜,除非撤掉他的節杖,否則無論何種形式的起兵都會再流入以吳人血肉爲其刷功勳的窠臼內。

父子倆商討片刻,對此也沒有什麼太好的主意。畢竟分事權還有一個可以互相讓步的餘地,但若真要收回王舒的節杖,那影響可就太惡劣了,眼下誰都不敢輕易嘗試。

“早年無兵,尚可進望。如今精兵強軍在手,絕無可能再束手束腳!”

沈充一路來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攜帶兩軍北上,沿途誇軍也是在平穩吳地人心。既然王舒不準兵甲越境,那就務求將戰事解決在三吳之外。如今的東揚軍,水營四軍駐紮在西陵,北向可望餘杭,西去可入宣城,即便不動,對歷陽叛軍而言也是足夠的震懾。而在新安郡,還有步營四軍整裝待發,隨時可以馳援如今被困廣德的桓彝。

對於老爹的佈置,沈哲子也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案可以取代。桓彝在廣德雖然是兵微將寡,但只要還能堅持下來,吳中門戶便不失。可是如果廣德被攻破,那麼歷陽部就可以直趨吳興長城縣,乃至於直接威脅到他家老窩武康。

只是這樣跨地域的軍事行動,必然要與各方達成一個共識,步調得以統一。所以在請示了老爹之後,沈哲子便又去安排江州方面的溫充等人與老爹見面詳談。

東揚軍到達京口,除了穩定京口人心以外,觸動最大的無疑是郗鑑淮北部。早先郗鑑雖然過江一次,與庾懌開誠佈公談了幾天,但在淮北軍過江這件事情上始終沒有達成共識。庾懌是希望京口能夠獲得一定軍事主導權,可以有選擇的招納一部分淮北軍。但這對郗鑑而言是不能忍受的,如果這個口子一旦開了,他真的不知自己的部衆會有多少被招募過江。

可是眼看着吳人都正式成軍加入到時局中來,而困居吳郡的王舒遲遲不能破局,郗鑑情知若再等待下去,也難再有轉機,終於鬆口下來,同意京口暫劃南徐歸於行臺直接管制,但不能設立刺史等一套行政班子。

他可以暫時讓渡這一部分權力給中樞,但是在戰後必須要收回,雖然也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統轄。京口對淮北太重要了,如果沒有這個後方,淮北很有可能分崩離析。

庾懌對這個讓步也是欣然接受,他對淮北本就沒有野心,而有心染指淮北的沈哲子現在也實在沒有那個胃口。於是雙方商定,除督五州軍事外,郗鑑又進位司空。而京口則歸於中書直轄,直至行臺轉回京畿。與此同時,郗鑑集結三千人馬,歸於行臺節制,同時負責江北沿線的警戒。

諸多事務議定,到了行臺建立的前一日,荊州使者終於卡着節點到達京口,並且是途徑吳郡而來。

0198 鄉土厚望1139 土斷歸籍0746 大軍難動1175 河東謀略0741 大勝可喜1175 河東謀略1497 萬世不祧0371 爭執1009 百工南來0638 臨陣死戰0182 貪得無厭0641 威武殺奴1220 先取長安0447 傷情賦0757 傾營出動0322 大誓三軍1439 羯主遇刺0454 留下買路財1503 三省六部0869 天良未泯0041 名士養成記0462 門生雲集言猶未盡,梳理一下殺庾亮的一個脈絡0111 不似人間【求首訂!】0034 授經之厚1397 徒河慘敗0810 喜樂同行1218 弘武之困0559 黃雀在後0738 平陽郭誦1175 河東謀略1328 斬草除根0825 君王厄難1005 雉兒不恭0879 誅殺鄉賊1457 鄉情殷切0312 小沈使君0022 情達極致假亦真0775 季龍雜種0412 一榮俱榮0440 本非弄潮兒0027 進退維谷0015 吾從班定遠1027 貪財忘命1025 飲鴆止渴1255 興治之趣0242 摯友相陷0531 各有所圖1166 鄉情網羅0724 老奴可厭1073 懇求入室1026 裂權分授1159 汾陰薛氏0990 庸計累事1445 張姝幸許0726 祖氏識奸0206 鄉望勢成0452 痛失歷陽0949 河洛之險0333 曲阿事變0141 張氏隱園0913 新舊更迭1161 投桃報李1141 改元啓泰1073 懇求入室0987 龐然大物成漢篇31347 虎將歸援0333 曲阿事變0168 不如婦人1443 諸胡霸王0320 東揚成軍0020 安東將軍0812 王道光輝0518 驚逐靜女0238 彼蒼者天1377 坑陷強敵0158 仁祖妖冶0490 遺珠之憾0443 夜中喋血0810 喜樂同行1217 鄉惡伏法1264 以套授胡0608 三鎮迫王0250 相煎太急1032 與狼共舞1088 去留兩難0718 火燒譙南1262 石國途窮0426 情深難得1070 琅琊故人0913 新舊更迭0783 奴部相殘0631 甲田令0654 妙計難施0189 能尚公主否1408 恥居人下1114 江東死局0757 傾營出動0441 臺中禁嚴
0198 鄉土厚望1139 土斷歸籍0746 大軍難動1175 河東謀略0741 大勝可喜1175 河東謀略1497 萬世不祧0371 爭執1009 百工南來0638 臨陣死戰0182 貪得無厭0641 威武殺奴1220 先取長安0447 傷情賦0757 傾營出動0322 大誓三軍1439 羯主遇刺0454 留下買路財1503 三省六部0869 天良未泯0041 名士養成記0462 門生雲集言猶未盡,梳理一下殺庾亮的一個脈絡0111 不似人間【求首訂!】0034 授經之厚1397 徒河慘敗0810 喜樂同行1218 弘武之困0559 黃雀在後0738 平陽郭誦1175 河東謀略1328 斬草除根0825 君王厄難1005 雉兒不恭0879 誅殺鄉賊1457 鄉情殷切0312 小沈使君0022 情達極致假亦真0775 季龍雜種0412 一榮俱榮0440 本非弄潮兒0027 進退維谷0015 吾從班定遠1027 貪財忘命1025 飲鴆止渴1255 興治之趣0242 摯友相陷0531 各有所圖1166 鄉情網羅0724 老奴可厭1073 懇求入室1026 裂權分授1159 汾陰薛氏0990 庸計累事1445 張姝幸許0726 祖氏識奸0206 鄉望勢成0452 痛失歷陽0949 河洛之險0333 曲阿事變0141 張氏隱園0913 新舊更迭1161 投桃報李1141 改元啓泰1073 懇求入室0987 龐然大物成漢篇31347 虎將歸援0333 曲阿事變0168 不如婦人1443 諸胡霸王0320 東揚成軍0020 安東將軍0812 王道光輝0518 驚逐靜女0238 彼蒼者天1377 坑陷強敵0158 仁祖妖冶0490 遺珠之憾0443 夜中喋血0810 喜樂同行1217 鄉惡伏法1264 以套授胡0608 三鎮迫王0250 相煎太急1032 與狼共舞1088 去留兩難0718 火燒譙南1262 石國途窮0426 情深難得1070 琅琊故人0913 新舊更迭0783 奴部相殘0631 甲田令0654 妙計難施0189 能尚公主否1408 恥居人下1114 江東死局0757 傾營出動0441 臺中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