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 爭執

兩天後,紀友回到了曲阿,也知道了沈哲子對這些宿衛亂軍的處理方式。

“爲什麼不殺了那些禽獸不如的亂兵?爲什麼不爲那些無辜遭難的曲阿鄉人報仇?即便是那些兵衆迫不得已,那些領兵的將主也都難辭其咎,爲什麼不殺了他們以謝鄉人?”

不顧沈哲子親衛的阻攔,紀友徑直行入縣署中,臉色鐵青指着坐在堂內正翻閱文書的沈哲子頓足喝道。

沈哲子聽到這話,放下手中的卷宗,示意親兵退下去,然後笑語道:“文學你怎麼這麼暴躁?莫非去勸降張健未果?我早說過……”

“你不要給我扯開話題!我問你,爲什麼不按律懲處那些殘殺鄉民的宿衛亂軍?”

紀友揮舞着手臂大吼道,神情已是極爲激動,且不說他在曲阿爲官經年,爲保全此鄉承擔了怎樣大的風險和忍耐,單單去勸降張健時見張健寧肯南下赴死都不肯歸降再爲朝廷所用,便深感世道之敗壞。

他本以爲憑沈哲子的銳氣,應會秉公處理此事,不會放過那羣豺狼一般兇惡的亂軍。可是當他回到曲阿時,便看到那些亂軍完好無損的駐紮在縣署門外,心中之憤慨可想而知。

沈哲子聽到這裡,臉上的笑容也漸漸斂去,皺眉道:“我爲什麼要殺那些亂兵?我爲什麼要給曲阿鄉人報仇?人是我殺的?兵是我領的?我是丹陽尹?我是曲阿令?如果沒別的事,你先下去休息,我煩得很。”

紀友聽到這話後,臉上憤怒轉爲愕然,似乎不相信這話出自沈哲子之口,半晌後才指着沈哲子痛心疾首道:“沈維周,你怎麼能這麼說?你是假節都督,你是駙馬都尉,眼見如此惡事,你居然袖手旁觀?這麼做,與那些居官無任、誇誇其談之輩有什麼不同?爭功當先,治亂怯行,你怎麼能變成這樣子?你怎麼能……”

“我知,那些率衆爲亂者都是丹陽故舊人家,你要徇私念舊,掩下這一樁罪惡是不是?你擔心那些人家事後問責於你,害你清望是不是?我不給你惹麻煩,旁人家我管不到,我知我家數人涉入此事,這些敗壞家聲、禽獸不如之輩枉生爲人!我自去殺了他們以謝罪鄉人,這是我自己家事,與你沈使君沒有一點牽涉!”

說着,紀友便拂袖轉身,大步向外行去。

“你給我站住!”

沈哲子臉色這會兒也變得陰沉下來,他站起來行至堂下來到紀友面前,將手中的卷宗摔在了紀友臉上:“這是今早送回的曲阿受難情況,擄掠二十三處,亡者不計,傷者兩千餘,重殘數百,老弱孤幼尚餘千數。爲他們報仇可以,可是報完仇之後呢?我是不是要對他們說,仇已經幫你們報了,你們臥在鄉野自生自滅吧!”

“這麼多……”

紀友撿起那捲宗翻看片刻,倒抽一口涼氣,繼而臉頰都隱隱抽搐起來:“如此滔天大罪,難道他們還不該殺?這些鄉人無辜受難,難道朝廷就要坐視而不施以賑濟?”

“賑濟?”

沈哲子聽到這話便冷笑一聲:“我告訴你都內府庫中還有多少儲蓄,糧不足千斛,錢不盈十萬!來日行臺歸都,尚不知該如何安置,這些劫餘之人等待賑濟要等到何時?”

“那些亂軍不是有擄掠所得?本就是鄉民資財再還給他們,可解燃眉之急,來日朝廷政令優待,免除丁役戶調,總能慢慢恢復元氣,何至於沒有活路!”

紀友仍是振振有詞。

“好得很,紀君果然是個良臣。丹陽九縣,歷陽四縣,宣城一十三……大江沿岸諸多郡縣,哪一處沒有遭受兵災,是不是全都要依照此例讓鄉民休養生息?朝廷賦稅由何而出?是不是你紀文學出錢供養?”

“你、你這是強詞奪理!難道留下這些人一命,無辜亡者能夠復生?傷殘能夠康健?老弱能有所養?”

“不錯,就是這個意思!”

沈哲子這會兒再次回到位置坐定,繼而便冷笑道:“那些兇徒我不會殺,家家都要給我交出買命錢,包括你紀家在內!只要那些受災人有一人還活着,誰敢斷了這份錢糧,我殺他全家!狗屁的丹陽故舊,我怕他們?”

“假使這件事鬧大了,丹陽不靖,行臺不能歸都,屆時三吳要遷都會稽,江州要遷都武昌,拿什麼去駁斥?豫州從逆,江北佈置盡毀,羯胡隨時都能南來,不用這些罪卒去佈防,派誰去?誰願去?再招淮北軍頭將主,會否又是下一個歷陽?這些罪卒,宗親都在江東,他們敢不用命?”

“可是、可是……”

“不必可是,你只要告訴我,怎樣能安置好那羣劫餘之人?怎樣能快速穩定京畿局面讓行臺迴歸?怎樣能調集足夠人力在江北佈置好防線?這幾個問題解決了,我即刻殺了那些兇徒。”

沈哲子提起筆來,看一眼臉色變幻不定的紀友,說道:“假使你沒有更好的辦法,那就給我閉嘴。過來有事情吩咐你去做。”

“我、我……”

紀友確實沒有考慮這麼多,被沈哲子一連串的詰問問的啞口無言,只是心內仍然無法接受這樣一個方案,他遲疑着坐下來,腦海中不由得回憶起張健臨別前所言,喃喃道:“這是一個怎樣世道?內外失和,上下離心,高門弄權,寒傖用武,人人都在把這世道踐踏的更壞,難道真就沒人期盼這世道好轉。”

沈哲子正低頭疾書,聽到紀友這話便擡頭看了他一眼,笑語道:“如此悲世感觸,是那張健說的?”

“半是張健所嘆,半是我自己思得。”

紀友神態已是充滿了糾結,語調沉重道:“維周,這世道難道只能越來越壞?罪責又要歸於哪個?誠然江東兵禍罪魁乃是歷陽叛軍,可是張健他們又做錯什麼?過江伊始,他們何嘗不想爲王命所用,建功顯名!我本以爲宿衛乃是丹陽鄉親,定能盡責守鄉,可是他們又做出這種惡事……”

聽到紀友不乏頹喪乃至於絕望的語調,沈哲子真擔心這傢伙會糾結的精神崩潰、人格分裂。

略作沉吟後,他放下手中毛筆,嘆息道:“世道會否變得更壞,我不知道。但既然還有變壞的可能,可見還未壞到極致。人大可不必滿腹牢騷,貶今諷古,前數千年,後望千年,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世道永遠不會大治,永遠都會有人不得志,永遠都會有人受迫害,只是方式不同,本質都是一樣。”

“你生於何世,何世於你而言便是最好。來日已成一抔黃土,世道是好是壞,那都與你無關。人力有窮,未必能憑一己之力將一個壞世道導善,而一個世道變壞也絕非二三子之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你若是一個好人,也不必憤世嫉俗去褒貶旁人,善待自己所見,爲善於一處,不求心安,不忍見人世悲慘而已。”

紀友聽到沈哲子這麼說,臉上的糾結落寞有所削減,繼而便不乏歉意道:“維周,先前我一時氣急,你不要介意。唉,若我能如你這般所念豁達,那真是少了許多煩擾。”

“我這是在教你做人道理,你不要跟我比。至於我自己,我是眼望八荒六合,心繫滄海桑田,白雲蒼狗要爭朝夕。我心中積壓之苦困,要比你厚重得多。”

感慨完畢後,沈哲子將所書之信吹乾墨跡,然後捲起來遞給紀友:“曲阿這裡,你是不能待了,稍後政事籍冊印信之類交付馬行之,我會爲他請任此鄉縣丞,來日之善後,他會處理好的。這一封信,歸都後你呈送給王太保,他會明白該怎麼做。”

“還有,稍後軍司會送來那些亂軍犯罪者更詳細的資料。你一併帶上歸都,按照名單所列去拜訪那些人家,轉告他們我的意思。你家在宿衛中根基深厚,今次之事也難辭其咎,只要你表態出來,這些人家就不能聯合起來對抗我。不必跟他們討價還價,假使他們對此還有異議,告訴他們,我先殺光這羣亂軍,然後再歸都掃蕩他們各家!”

“這樣是否過於強橫?”

紀友聽到這話,便皺眉略帶憂慮道。

“難道先時你叫囂着讓我殺光他們就不強橫了?放心去,不會有什麼變數。”

變數當然會有,畢竟如今京畿附近形勢已經有了變化,沈哲子不再是一家獨大。但早先去見陶侃,讓沈哲子見識到荊州軍的隱患重重,陶侃現在應該在忙着鞏固自己的勢位,即便那些丹陽人家求告過去,荊州軍也不可能會沾染這種髒事,因爲京畿不是荊州的利益所在。

況且,眼下最不希望京畿動盪的就是王導,沈哲子這裡已經做出了處理安排,王導絕不可能再容許那些人家鬧騰起來,他也會出面震懾這些人家。

接下來的幾天,沈哲子還是留在曲阿,一方面是暫避荊州軍,一方面等待京口行臺方面的消息。當然最重要還是收編這些亂軍,護軍府籍冊其實已經早被叛軍焚燒一空,所以沈哲子讓人從頭開始,將這些亂軍一個一個列名在冊,另成一籍。

這麼做當然不合法理,但現在這些亂軍就是臭狗屎,沒人會接。可是他們有一個宿衛的名義,沈哲子如今接收過來幾乎沒有阻力,這樣安排杜赫去江北的底盤就有了。

如今已經與祖逖時代不同,朝廷不可能坐視沈家或者說某一家獨立集軍往江北去發展,這些罪卒們也算是解了沈哲子一個燃眉之急。他們雖然是戴罪之身,但家小根基俱在江東,要比江北那些塢壁主們可信得多。

只要基礎打起來,來日沈哲子再調集人力物力往江北去,無論是官面還是私下的渠道,都會順暢得多。

新的一週,又是月末,求一下推薦票,求一下月票。。。謝謝大家

0735 大勢強壓1294 安定河東1310 陣前投晉0079 定品0956 諸軍爭進1053 在野黨魁1097 太后震怒1286 雄大當國0546 破虜參軍1168 痛殺名門0285 太真疾行0665 王於出征1177 慕容危亡0241 公主歸府1241 復威隴上1125 千金途行0589 難邀衆歡1150 館院英才0907 淮南俊彥0225 人心望北0318 殘破臺苑0015 吾從班定遠0110 送君黃泉【求首訂!】0293 奪爵禁錮1330 奮武叩城0918 城下之盟0550 王郎囊澀0026 臺城奏對1108 德不配位0134 清風徐來1484 勳業信託0634 奴賊之困0609 瑣伯遭厄1406 君威難振0498 人形獸態1339 少子多謀0710 鄉義豪傑0042 冰釋前嫌0150 豎子陷我1108 德不配位0097 寒冬抱木死0725 季龍之謀0317 郗公之困0436 以死構陷0130 良人非我0591 恭請師君0114 大治鄉土0843 攻守兼備1467 心境曠達1052 徵北大將軍0418 裂土實封0777 季龍將逃1071 時局難返0574 徐州亂局0864 謝艾入府0659 目若仇寇0683 雄主老矣0249 軍備井然1131 繩斷分明0866 諸王爭立0447 傷情賦0251 北地孤忠0448 賢者不隱0053 京口亂象0123 困龍猶鬥1147 河東鄉困0469 遠見0316 行路難0039 沈郎犁1505 科考取士0169 婦人之見0444 臺城有困0099 論避諱禮疏0605 的盧鎮南0820 榮辱與共0648 唯功是舉0486 視財如疾0114 大治鄉土1249 自取死路0246 南苑承詔御製0817 三吳第一門戶1360 羽翼漸豐1338 世道極品0305 女兒密事0421 以暴制暴0039 沈郎犁1035 以命相搏1057 累世之功0918 城下之盟1299 無功不歸1327 感天應命0611 江州大敗0299 苑中橫行1076 後繼有人1246 九錫之議0205 拜舅姑0177 四面楚歌0969 沈氏阿秀1049 變故陡生0734 大防於內
0735 大勢強壓1294 安定河東1310 陣前投晉0079 定品0956 諸軍爭進1053 在野黨魁1097 太后震怒1286 雄大當國0546 破虜參軍1168 痛殺名門0285 太真疾行0665 王於出征1177 慕容危亡0241 公主歸府1241 復威隴上1125 千金途行0589 難邀衆歡1150 館院英才0907 淮南俊彥0225 人心望北0318 殘破臺苑0015 吾從班定遠0110 送君黃泉【求首訂!】0293 奪爵禁錮1330 奮武叩城0918 城下之盟0550 王郎囊澀0026 臺城奏對1108 德不配位0134 清風徐來1484 勳業信託0634 奴賊之困0609 瑣伯遭厄1406 君威難振0498 人形獸態1339 少子多謀0710 鄉義豪傑0042 冰釋前嫌0150 豎子陷我1108 德不配位0097 寒冬抱木死0725 季龍之謀0317 郗公之困0436 以死構陷0130 良人非我0591 恭請師君0114 大治鄉土0843 攻守兼備1467 心境曠達1052 徵北大將軍0418 裂土實封0777 季龍將逃1071 時局難返0574 徐州亂局0864 謝艾入府0659 目若仇寇0683 雄主老矣0249 軍備井然1131 繩斷分明0866 諸王爭立0447 傷情賦0251 北地孤忠0448 賢者不隱0053 京口亂象0123 困龍猶鬥1147 河東鄉困0469 遠見0316 行路難0039 沈郎犁1505 科考取士0169 婦人之見0444 臺城有困0099 論避諱禮疏0605 的盧鎮南0820 榮辱與共0648 唯功是舉0486 視財如疾0114 大治鄉土1249 自取死路0246 南苑承詔御製0817 三吳第一門戶1360 羽翼漸豐1338 世道極品0305 女兒密事0421 以暴制暴0039 沈郎犁1035 以命相搏1057 累世之功0918 城下之盟1299 無功不歸1327 感天應命0611 江州大敗0299 苑中橫行1076 後繼有人1246 九錫之議0205 拜舅姑0177 四面楚歌0969 沈氏阿秀1049 變故陡生0734 大防於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