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7 傷情賦

黎明時將士彼此在臺城外互潑血漿,結果不知道哪個王八蛋手重灌了沈哲子一脖子,等到臺城內衝殺一陣,結果整個後背都是血淋淋一片,換了幾遍水身上還有一股揮之不去的血腥味。

加上還要思考接下來的行動步驟,沈哲子沐浴完畢換上清爽衣衫,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時辰。

待他行出來時,便看到堂中坐着一個年輕人,赫然也是熟人王胡之。

見沈哲子行出,王胡之便站起身來彬彬有禮道:“太保已經與虞公先行一步,臨行前囑我送駙馬前往建平園。”

沈哲子磨蹭這麼久,也知道王導不可能還在等他,這點數他還是有的。不過他也沒有什麼可跟王導談的,虞潭歸都後大佬們交涉自然要交給虞潭。

老爹和虞潭還鄉治土,這些年來兩家聯繫也漸漸緊密,鄉資實利方面自然是沈家幫扶虞家。而在學術上,虞家也是拉扯沈家,如今沈家族學裡還有幾位虞家飽學之士在授業。

所以沈哲子也不擔心虞潭會繞過他跟王導有什麼私謀,畢竟王家也拿不出來什麼足夠的代價。一旦有了大勢,許多小節反而不必過分計較。正如王家達到如今的位置,就連王敦作亂都沒有撼動太多,而面對庾亮的咄咄逼人,王導也能淡然視之,這便是底氣所在。

不過對於王胡之來見自己,沈哲子還是感覺有些意外,這小子還曾經是他情敵呢。不過眼下再計較那些舊事,顯得不夠氣量,他笑着上前說道:“有勞修齡兄久候,還請賢兄入座稍待片刻,發乾着冠之後便起行。”

“駙馬不必多禮,我不過陪客,一切都從主便。”

王胡之說着便又坐回席中,只是面對着沈哲子,神態不及剛纔悠然,總有幾分拘束。

剛纔沈哲子在太極殿旁大殺一通,因爲要回避譙王,王胡之並沒有到場親見。不過那一位被沈哲子射殺的丹陽臺臣屍體,王胡之卻是見到了。

說起來,前不久他還與此人在臺城外一次聚會上宴飲過,沒想到轉頭再見已是魂飛魄散。一方面王胡之是覺得貉子終究悍氣難脫,另一方面也是不乏心悸,眼前這看似清雅俊美的年輕人,一旦發起飆來那是真敢殺人啊!

對於太保安排自己這個任務,王胡之也是無奈,但又不好推脫,只能硬着頭皮過來。他明白太保是希望他能提前跟沈哲子溝通一番,畢竟今次亂事因他家而起,這是瞞不住的。況且對方如果想報復,那也根本不必講證據。

現在瞎湊熱鬧的丹陽人家已經被反擊得大敗虧輸,這不免給人帶來不小的心理壓力。王胡之自然明白大族的陰暗面,一旦耍起手段來,那要比寒庶乃至於小民之家都還要卑劣得多,根本沒有道理可講。

況且這貉子自恃功身,衆目睽睽之下就敢射殺臺臣。現在想來,薛嘏之死也未必就與他全無關係。再回想前事,自己居然還與這種人爭幸公主,想想也是蠻刺激。

還有一點讓王胡之比較擔心的是,時人俱知譙王是被沈哲子引用建功,如今在宿衛任職。如果這小子要針對他家來報仇,原本的舊隙加上譙王的攛掇,如果哪天自己被擄去城外拋屍石子崗,未必沒有可能……

這麼一想,王胡之心裡便不能淡然,再猜度太保派遣他來的深意,大概也是希望他能借此緩和一下關係,不要再被過分記恨。

所以,儘管王胡之心內有些犯怵,這會兒還是擺出一副謙和姿態,努力想要尋找話題。

沈哲子倒不知王胡之心裡這些算計,王家他是一定要動的,只是要怎麼動、動到哪一步,他還在想。畢竟琅琊王氏及其背後的青徐人家可不是軟柿子,況且眼下還需要青徐人家配合徹底將丹陽人家掃出時局。

彼此各有思量,枯坐良久之後,王胡之才幹笑一聲,說道:“非常之人乃建非常之功,駙馬早有收復京畿,如今又在暴民衝擊下安保臺城,實在讓人欽佩。武略非我所長,若使易地而處,我可是要不知何從下手。”

“江內操戈,難稱爲功。我倒希望來日有幸能跨江北上,輕取賊首,那纔是男兒應爲。”

沈哲子微微仰首,後方正有宮人用細絹小心爲他擦拭頭髮吸乾水分,姿態不算有禮,不過人也不是他請來的。

苦思半晌想打開話題,卻被堵了回來,王胡之心中不免抑鬱尷尬。說實話,若換了一個人,換了一個時間,他早就要甩袖離去,可是現在爲自家性命計,縱有怨氣也只能按捺下來。

“這幾日諸多事發猝然,真讓人應接不暇。暴民前日衝擊薛籍田,今日又衝擊臺城,實在不馴!歷陽逆賊大壞世風,其罪真是死不能贖啊!”

沉默片刻,王胡之又感慨說道,就算是要來示弱低頭,也總要找幾個話題先活躍下氣氛。

“究竟是否暴民,有司未成定論。不居其任,不敢輕言。”

沈哲子又是隨便一句話說死這個話題,不想與王胡之深談。

這一次王胡之真是被堵得有些難受,他家又不是軟柿子沒有招架之力,大不了自己以後出門多帶一點護衛,或者乾脆不出門,難道這小子還敢衝進他家來害他?

這麼一想,他便不願再爲那莫須有的危險而服軟,於席中冷笑道:“前日薛籍田遭暴民毆打,本是受害,結果昨日居然自戕於太極殿,際遇之慘令人扼腕!人都言籍田耿介,卻受強人所迫無奈求死,不知駙馬對此有何看法?”

沈哲子聽到這話,眉梢便是一挑,漸漸有些摸清了王胡之想法脈絡。略一轉念後,他臉色便是陡然一沉,疾聲道:“薛籍田自戕而亡?什麼時候的事?修齡兄能否詳細道來?”

王胡之見沈哲子這反應,當下便是一愣,看不出沈哲子是故作姿態,還是真的不知。不過,他還是詳細講述了一下薛嘏之死,然後在席中感慨道:“籍田也是命途多舛,橫遭不測。不過其對駙馬所言,先謗後褒,倒是發人深思。”

“物議可惱,物議可畏……”

沈哲子沉默許久,才仰面長嘆一聲:“先師教我忠義,籍田也是門中有錄。彼此殊言共論,各思國計,本是和而不同。可惜可惜,世上太多陰祟,不容清白啊!”

說罷,他已經從席中站起來,對王胡之拱拱手:“舊知遭此橫劫,心意難安,還請修齡兄見諒。”

說完之後,他便轉身徑直離開房間往後而去。

王胡之見到這一幕,已是愣在了那裡,他本想以此來刺一刺沈哲子,沒想到對方反應卻完全出乎他的預料,讓他不明所以。

又過了大半刻鐘,沈哲子才又轉回來,眼眶微微泛紅,對王胡之說道:“薛籍田是我故知,縱有異論強爭,對坐亦不傷情。庸人難解此情,惡人以此構隙。籍田耿介難屈,以死明志,此爲大賢壯烈,恨我不能!不過我又怎能安心再享名位,只求速去,殘骸流放四野,不負舊人!”

“這、這……”

王胡之聽到沈哲子這麼說,思路更是跟不上。

沈哲子卻不管王胡之怎麼想,上前一步將一封書信擺在案上:“請修齡兄將此信轉交諸公!傷心之土,情難久留,告辭!”

“駙馬留步……”

王胡之見沈哲子轉身而去,心內隱隱感覺不妙,他彎腰拿起書信,然後便疾步追出,繼而便看到沈哲子已經被衆多凶神惡煞的軍士們簇擁着徑直往南行去,不敢再靠近過去。

待到沈哲子一行消失在轉角處,王胡之才驀地清醒過來,他見那封信並未封口,便展開來看一遍。

信中所言與先前沈哲子的話大同小異,都是心痛薛嘏之死以及情傷舊誼,只是文采要激昂得多,真摯情誼透過那字裡行間撲面而來,感人肺腑。就連王胡之看了,都要深深不齒那些小人構陷行徑,不禁破壞了這麼純潔的一份君子之交,更害了一條賢人性命!

王胡之當然不知道,沈哲子這幾天蹲在東郊莊園除了憋着壞心思要搞丹陽人家外,剩下的時間就是構思這一篇《傷情賦》,甚至因爲自己墨跡恥於見人,專門讓人謄抄一份收藏在懷留作備用。

看完信之後,王胡之本能的要去見太保,可是想到沈哲子有言此去便要歸鄉不出,略一轉念後,還是急匆匆往護軍府去見更近的溫嶠。

“駙馬情傷薛嘏之死,要隱遁歸鄉?”

溫嶠名爲坐鎮臺城,但正主的中護軍都來了,他也只是閒坐養神而已,聽到王胡之的回報,已經忍不住瞪起眼來。那小子做這麼多事,然後要隱遁歸鄉?騙鬼嗎?

王胡之苦着臉上前將沈哲子臨行所留書信遞上去,溫嶠接過來一覽,倒是驚豔一番。

椒閣空曠,璇女杳然。素弦久置,清音不鳴……形如野中雙鳧折翼,意感雲間別鶴孤啼……吞聲躑躅恐泣血,人間不聞霜華聲……

如果不知道這一封信是什麼來歷,乍一捧在手中,溫嶠還以爲哪位多情公子死了心愛之人。可是沈哲子真的跟薛嘏有這麼深厚交情?

拋開文辭不談,溫嶠再用自己能夠理解的思路解讀這一篇文賦,便漸漸有所明悟,這小子已經佔了裡子,現在是在要面子呢!

有了這番感想,他不禁感慨一聲,暗道以後要在詩賦方面對兒子加強培養。這種討價還價的方式,那要比粗言鄙語文雅太多!

1172 兄弟反目0869 天良未泯0932 鄴城三旗0371 爭執1270 走避是非0779 大譽千秋0417 江東無人0347 一步之遙0596 冷落師君0010 下武維周,世有哲王0946 短利迷心0235 殿中哭祭0819 世道表率0176 慧極而傷0204 春宵1450 燕王跋扈0750 石堪歸國0263 玉樹生於江東1148 長生妙物0625 合肥之論0927 天助我也0883 不負烈氣1115 遼事盡付0725 季龍之謀0289 羣智羣力268 報仇0433 春日明媚0194 肅家風1290 滿廄良驥0156 騎樹少年0920 詐降專家0678 戰獲可喜0163 孤男寡女0938 桑梓歸否0457 不敢待訟0600 大仇得報0743 丹陽守國1221 衣帶血詔1202 涼州在謀0120 還施彼身1003 劣子禍端0591 恭請師君0603 法論在即0118 宗族何也0827 信仰道統0128 婚議0649 都下傳捷0806 世道務實0376 天生權骨0981 庭下驚魂1400 不求口惠0019 居江南,大不易0660 建德殿外0803 意在丞相0064 造反不如生娃0566 五侯並舉0534 檻下老犬0924 兵者詭道0687 教子0674 困守孤城0489 藍田落寞0168 不如婦人0745 軍心動盪0589 難邀衆歡0178 拜時之禮0224 隱爵必除0265 試水豫州1493 三辭五讓0357 縱橫江表0221 江東又有伯符生1038 胡主難爲0586 人言不足畏0725 季龍之謀0475 萬里顏少0533 南北並重0653 嫁於披甲人0185 妝奩0377 少君之困0501 人心渙散0056 趁火打劫0747 汝南迴防0192 禮不拘人0513 無米難爲炊0304 不義之戰1334 破裂襄國幾句閒話之於這本書的內核推幾本書0693 人多勢衆0176 慧極而傷0169 婦人之見0690 霸府雛形0687 教子1070 琅琊故人1234 五姓難大0541 吳人性狹0085 養我肥田生米膏1488 少輩入臺1053 在野黨魁0453 穀米盈倉0582 永不相棄
1172 兄弟反目0869 天良未泯0932 鄴城三旗0371 爭執1270 走避是非0779 大譽千秋0417 江東無人0347 一步之遙0596 冷落師君0010 下武維周,世有哲王0946 短利迷心0235 殿中哭祭0819 世道表率0176 慧極而傷0204 春宵1450 燕王跋扈0750 石堪歸國0263 玉樹生於江東1148 長生妙物0625 合肥之論0927 天助我也0883 不負烈氣1115 遼事盡付0725 季龍之謀0289 羣智羣力268 報仇0433 春日明媚0194 肅家風1290 滿廄良驥0156 騎樹少年0920 詐降專家0678 戰獲可喜0163 孤男寡女0938 桑梓歸否0457 不敢待訟0600 大仇得報0743 丹陽守國1221 衣帶血詔1202 涼州在謀0120 還施彼身1003 劣子禍端0591 恭請師君0603 法論在即0118 宗族何也0827 信仰道統0128 婚議0649 都下傳捷0806 世道務實0376 天生權骨0981 庭下驚魂1400 不求口惠0019 居江南,大不易0660 建德殿外0803 意在丞相0064 造反不如生娃0566 五侯並舉0534 檻下老犬0924 兵者詭道0687 教子0674 困守孤城0489 藍田落寞0168 不如婦人0745 軍心動盪0589 難邀衆歡0178 拜時之禮0224 隱爵必除0265 試水豫州1493 三辭五讓0357 縱橫江表0221 江東又有伯符生1038 胡主難爲0586 人言不足畏0725 季龍之謀0475 萬里顏少0533 南北並重0653 嫁於披甲人0185 妝奩0377 少君之困0501 人心渙散0056 趁火打劫0747 汝南迴防0192 禮不拘人0513 無米難爲炊0304 不義之戰1334 破裂襄國幾句閒話之於這本書的內核推幾本書0693 人多勢衆0176 慧極而傷0169 婦人之見0690 霸府雛形0687 教子1070 琅琊故人1234 五姓難大0541 吳人性狹0085 養我肥田生米膏1488 少輩入臺1053 在野黨魁0453 穀米盈倉0582 永不相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