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得想辦法

大年初六,也就是市政府恢復正常運作的日子。

初五的時候,明陽市又迎來了一場瑞雪,初六一大早起來,就看到外面路上的積雪厚達十幾公分,因此市政府所屬各單位一上班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發動所有的幹部職工進行掃雪活動。

市府路上大概有二、三十家市直單位,這一行動起來,聲勢確實不小,是電視臺的記者也專門跑過來攝像,爲今晚的新聞增添一點兒新意。

可以想象,今晚的重點新聞,就是市委市政府及所屬各單位幹部職工紛紛走上街頭,打掃積雪,市委鄧書記和市長蕭名學等五大班子領導人親臨掃雪現場,氣氛熱火朝天。

不過今天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們無一例外地都沒有出現在掃雪現場,市電視臺的記者們也感到很納悶兒,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大事兒,居然會讓領導們一反常態。

市委小會議室裡,此刻正是座無虛席,市委常委和市政府主要領導們齊聚一堂,還有幾位來自於省裡的領導,正在一塊兒談論。

省紀委和省工會的領導特意從陽朔趕過來,聽取明陽市方面對於前不久沙關縣下崗職工企圖集體臥軌的羣體性事件的調查彙報。

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徐慧昭同省工會主席李正正在聽取明陽市勞動局和人事局領導的彙報,也就是關於下崗工人安置方面的工作彙報。

日次,市勞動局局長蔣正貴正在向領導們彙報近年來的下崗工人情況彙總。

“連續三年,市政府在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方面投入資金不下一千萬,用於培訓的資金有六百多萬,爲此專門聘請了省內外講師教授前來指導工作,但是收效甚微——”蔣正貴說道。

“爲什麼會收效甚微?”省工會主席李正神情嚴肅的反問道。

蔣正貴頓了一下,沒想到李正會打斷他的話,這種情況平時並不常見,很顯然對於這一次的事情,李正感到非常不滿,畢竟大過年的把人家給折騰過來,誰的心裡面能沒有怨言?

但是要回答這個問題,確實不容易,你整個國家都解決不了的事情,問我一個小小的處級幹部有用嗎?這不是欺負人嘛!

蔣正貴心裡面雖然有些腹誹,但是嘴裡面總是要應付兩句的,“缺乏理論指導,沒有實際經驗,羣衆工作也不好做,現在大家對我們的信任度很低。”

李正也是一時衝動打了個岔兒,四下環顧時就發現大家對於他都有一些不滿的傾向,便知道這句話問得有點兒不合適了。

不過他這個省工會主席也不是白做的,立刻就抓住了蔣正貴話裡面的重點,點頭說道,“蔣局長的話說到點子上了,羣衆工作是很重要的,我們黨能夠走到今天,密切聯繫羣衆就是三大法寶之一嘛,如今我們的很多幹部就是脫離了羣衆,所以辦起事情來就束手束腳了。”

又談了一陣子之後,市長蕭名學做最後的總結性發言。

“兩位領導,同志們,在這裡,我主要談一談沙關縣糧油公司的情況。”蕭名學說道,“像西嶺省大多數國有企業一樣,從九十年代中期以來,沙關縣糧油公司在經營中就遇到了重重困難。該廠建立於六十年代末,在計劃經濟時代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而且在改革開放的前十年中,還是一個贏利企業。九十年代初,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該廠開始走下坡路。在九五年以前,廠子已經欠債兩千萬元,廠裡的大多數生產線都停產了。該廠大概有五百到六百名職工,其中的九成以上都被迫離崗。從前年五月到今年一月的二十個月中,離崗工人只拿到三次生活補貼,一共才五百元。”

“我經過認真計算,得出一個結論,要維持一個核心家庭最低的生活水平,一個月需要兩百五十到三百元,在二十個月時間內只有五百元的收入,大多數職工的家庭生活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例如,有一個四口之家,丈夫在該廠工作,全家的生活主要靠他的收入來維持。他離崗以後,整個家庭生活就只有靠他母親從養老金中擠出的一點錢來維持了。後來他的妻子又患上了癌症,爲了籌集給妻子看病的費用,他只好去賣血。去年春天,他的妻子去世了,家裡連安葬他妻子的錢也湊不出來。廠裡的工會承諾給他家中兩個未成年的孩子每月提供七十元的生活費,但是,這只是承諾,最後無力兌現。再如,有一個夫妻兩人都在該廠工作的雙職工家庭,他們夫妻兩人同時離崗了。爲了維持夫妻兩人及一個未成年孩子的生活,妻子決定上街擺一個小飯攤。但是,擺攤也掙不到什麼錢,原因之一是擺攤的人太多了,離崗職工沒有生活出路的人幾乎都選擇了這一條路,生意自然不好。另外,來自工商、稅務等政府部門的苛捐雜稅太多了。在對生活感到絕望的情況下,她選擇了服毒自殺,萬幸的是,她被人們及時發現並送往醫院搶救,最後又活了下來。”

“有的家庭主要依靠還有工作的配偶的工資來維持,但是如果配偶所在的國有企業效益也不好,不能按照工資全額發放工資,或者不能按時發放工資,家庭生活就非常困難了。許多家庭要靠在街頭擺難來補貼生活,或者靠從親戚那裡借錢來補貼生活。爲了補貼生活費用之不足,子女向父母借錢,父母向子女借錢,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由於生活越來越困難,工人的不滿也越來越強烈了。工人抱怨說,我們爲工廠幹了一輩子,最後落得兩手空空。生活上的困難已經使他們忍無不可忍,他們的怒火隨時可能爆發出來。”

蕭名學說得比較慢,也比較清楚,大家都聽得很認真,畢竟,這不僅僅是明陽一地的特例,而是整個國家都在普遍發生的事情,誰也無法漠視這個事實存在。

“像大多數國有企業一樣,沙關縣糧油公司的衰落,在一定程度上與計劃經濟有關,也與該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缺乏效率有關。但是,廠裡的工人堅信該廠的廠長是一個腐敗分子,而且是他搞垮了企業。”蕭名學接着說道,“該廠的廠長王東雪在八八年出任廠長,在他任廠長的前兩年,由於表現出色,獲得了人們的信任。在後來的工業改革措施中,企業領導人的自主權越來越大,王東雪也開始爲了一己私得濫用權力。他利用各種手段侵吞工廠的財產。例如,他利用工廠的資金和設施建立了一個服務公司,但是,當這個公司贏利時,它並不把贏利交給廠裡。用工人自己的話說,這個公司實際上就是王東雪的私人公司,因爲公司的一切財產完全由他來支配。”

“最讓工人們感到氣憤的事情,是該廠投資興建果汁廠這件事。一九九二年,該廠通過工人集資的辦法投資興建了一座果汁廠。建立這座果汁廠的目的是想通過多元化經營改善廠子的贏利狀況。每一個工人交集資款五百元,廠裡答應每年付給集資者百分之十五的利息。但是,新建這座工廠成了一場災難。它不旦沒有給廠子帶來一分錢的利潤,而且把所有集資款都賠了進去。工人沒有得到任何利益,唯一的回報是每人獲得了一箱賣不出去的果汁。更糟糕的是,由於果汁廠賠了錢,工人的集資款也收不回來了。這時候廠長決定把果汁廠所在的地皮,以三百萬元的價格賣給一家土地開發公司,用出售土地獲得的資金償還果汁廠所欠的集資款。但是,出售土地的所得,並沒有作爲集資款還給工人,而是不翼而飛。工人們認爲這批錢已經被廠長挪爲已用。僅僅是去年,據說廠長用於迎來送往的招特費就高達十萬元,而這一年中工人有十個月沒有領到工資。更加讓工人憤怒的是,從九二年到九五年,工廠從工人的工資中代扣工人的養老金兩百萬元,但是,這筆錢並沒有按照上級規定上交給市裡的有關部門,因此,該市的有關部門拒付這個企業退休工人的養老金。廠長的行爲讓該廠的工人怒不可遏,徹底調查和懲治廠長的腐敗行爲成了工人上街抗議的主要要求之一。”

“在許多工人看來,廠子完全是由王東雪搞垮的,他不僅貪婪地侵吞廠裡的財產,而且利用企業的資金去收買上級官員,爲自己營造保護傘。據說,市裡的某位領導到美國和歐洲旅遊,九十由王東雪爲其報銷費用。一方面,王東雪還爲一些上級領導及其家屬報銷醫療費,另一方面,廠裡卻拒絕履行爲自己的職工報銷醫療費的義務。工廠不僅不能按時爲工人發放工資,不能爲工人交付養老金,甚至於連廠裡的電費也無力支付。工人們越來越窮,廠長卻越來越富,工人們被一個事實激怒了。正如一個工人所說,王東雪搞垮了工廠,用國家財產喂肥了自己。誰知道他貪了多少錢?恐怕一輩子也吃不完,卻把工人坑苦了,工人心裡不平衡。”

蕭名學的一番話說出來之後,在座的很多人的臉上都有些不自然,這個王東雪替某些領導報銷路由費用的事情並不是空穴來風,否則蕭名學也不可能拿到會上來說。

事實上,明陽市的大部分領導都或多或少地得到過王東雪的上貢,否則以他一個縣裡面的糧油公司廠長,怎麼可能頂得住工人們的屢次上告?這種事情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

尤其是市委書記鄧思銓和副市長黃錦利的臉上更是一陣紅一陣白的,都暗自怨恨蕭名學說話不留情面,居然把這件事情給捅了出來,尤其是在省紀委書記徐慧昭在場的情況下。

此時大家都可以注意到,省紀委書記徐慧昭正在認真地往小本子上做記錄,顯然這件事情已經引起了她的高度關注,或者,這事兒以後會提到日程上去?

大家心裡面胡亂猜測着,誰也不知道領導心裡面究竟是作何打算,牽涉其中的那些人,頓時覺得渾身都不自在。

事實上在沙關縣糧油公司的下崗職工們組織集體臥軌之前,廠子已經連續幾個月拖欠地方供電部門的電費,因此供電部門決定在臘月裡開始停止向他們供電。

正是這件事,成了工人走上街頭進行抗議的導火索。

停電對工廠的影響並不大,因爲它已經停產很久了,但停電對工人生活的影響很大,因爲工人都住在工廠附近的家屬區,家屬區與工廠使用的是同一條供電線路。

臘月裡面,已經停電好幾天了,由於不能使用照明電器,各家各戶都是漆黑一團,孩子們在家裡也不能學習,有的被迫去弄了蠟燭或者煤油燈用,情況很糟糕。

這個時候,有些工人就從家出來,三人一羣五人一夥兒地閒逛,邊逛邊抱怨停電給生活帶來的種種不變。有一個工人敲着一個盆走了出來,他在家屬區內邊敲邊喊,要求工人們都出來,去要電。

許多人聽到他的喊聲都從家走了出來,不久,家屬區就聚集了許多人。

有人提議把家屬區外的馬路堵上,阻斷交通,這樣,有關部門一定會很快知道這兒發生了什麼事情,也許會來解決問題。

於是這樣,馬路一下子就被堵上了,交通因此而陷入癱瘓,交通堵塞持續了一個多小時,一直到縣政府下令,讓供電部門立即恢復供電,工人們才散去,交通才恢復正常。

第二早上,工人又在家屬區聚集起來,討論如何才能保證停止供電的事情不再發生。

他們決定去市政府請願,讓市政府保證以後不再停電。最後,大約一百名工人去了縣政府,衝破了門衛的阻攔,進入了縣政府大院。

雖然這一事件得到了和平解決,但它還是成了幾天後一次規模更大的工人抗議活動的序曲。

可能是受到一段時間抗議活動獲得成功的鼓舞,有些工人開始計劃更大的行動,他們貼出大字報,提出了幾項要求,要求補發拖欠的工資,徹底調查廠長王東雪, 保證醫療費的報銷,保證及時發放養老金。

“但是,我想說的恰恰是另一點——”蕭名學非常認真地對衆人表示道,“雖然我們可以漠視下崗工人的艱難處境,也可以通過某些手段來限制他們的活動,扼殺這些羣體性事件的發生,將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可是我們始終不能夠否認一點,那就是這些情況的客觀存在!”

“所以,我們不能冷眼旁觀,得想辦法解決問題!”蕭名學說道。

第二百九十章 那你還舔?!第九十六章 哥羅芳第十二章 禽蛋市場第二百四十三章 沒有什麼區別第三百六十五章 落潮第一百六十九章 問計第四十五章 專利局的電話第五百一十二章 鉚焊分廠第三百零六章 小試牛刀第三百九十八章 路見不平第三百六十四章 風險在變大第四百七十六章 面見副總理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折腰,不伸手第三百一十八章 驟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高校裡面的敗類們第二百三十二章 合作伙伴兒第一百零六章 聞風而動第二百四十八章 棋從亂出生第八十三章 反對意見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山第四百五十五章 小標籤帶來大麻煩第三百零四章 當官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黑手套第四百五十五章 小標籤帶來大麻煩第四十七章 節水辦的好意第四百二十二章 投毒事件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教授的“高風亮節”第一百五十八章 日和天的區別第一百九十章 兩對父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化無處不在第五百九十七章 未遂第五百零八章 有一種樂器叫簫第三百二十七章 輸贏一瞬間第四百二十四章 喻書記也登門了第五百一十七章 瞎忙而已第四百二十二章 投毒事件第一百八十九章 對公益的理解第四百九十三章 汪氏兄弟第四百三十五章 善莊不善第一百四十七章 王賜銘失蹤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日和天的區別第四百二十三章 危機處理第四百二十章 一語點撥第四百六十三章 吃早茶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景和把柄第四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零四章 蔡素珊的判斷第五百四十一章 必須拿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圈錢產業鏈條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根手指頭第三百六十章 第二次救市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撥兒一撥兒地來客人第四百八十三章 酒肉大和尚第一百三十八章 實地查看第五百六十二章 愛心可以瘦身第四百七十五章 高校合併一窩蜂第五百零八章 有一種樂器叫簫第五十四章 開學前一夜第五百零五章 看心情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騙字第四百四十九章 沒有免費的晚餐第四百零二章 各種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水柔回孃家第一百一十六章 關鍵位置上要有自己的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蔡素珊的進攻和陳明洛的反擊第二百七十章 有了組織第九十四章 疑心第三百九十三章 慾壑難填第五章 說服工作第三百二十三章 醫患糾紛第二百六十五章 意外受傷的柳輕眉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瘋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陳明洛的構想第一百七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章 新發現第四百零八章 爲國舉才第四百四十三章 通脹來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打了一架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折腰,不伸手第八十二章 手套第二百四十六章 順手人情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藥材種植第五章 說服工作第一百九十四章 元明粉第二百二十四章 組織的作用第九十八章 站隊第九十九章 高人高論第三百五十九章 欠臨門之一腳第五百三十六章 精神文明也要抓第二百二十五章 交換生計劃第三百六十章 第二次救市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是不能慣着的第三百九十五章 書法課第二百四十三章 沒有什麼區別第五百九十九章 後宮救國理論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嘴巴子抽他第三百三十一章 詭異的自燃第八十三章 反對意見第三百零八章 競爭對手的出現第三百二十七章 輸贏一瞬間
第二百九十章 那你還舔?!第九十六章 哥羅芳第十二章 禽蛋市場第二百四十三章 沒有什麼區別第三百六十五章 落潮第一百六十九章 問計第四十五章 專利局的電話第五百一十二章 鉚焊分廠第三百零六章 小試牛刀第三百九十八章 路見不平第三百六十四章 風險在變大第四百七十六章 面見副總理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折腰,不伸手第三百一十八章 驟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高校裡面的敗類們第二百三十二章 合作伙伴兒第一百零六章 聞風而動第二百四十八章 棋從亂出生第八十三章 反對意見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山第四百五十五章 小標籤帶來大麻煩第三百零四章 當官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黑手套第四百五十五章 小標籤帶來大麻煩第四十七章 節水辦的好意第四百二十二章 投毒事件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教授的“高風亮節”第一百五十八章 日和天的區別第一百九十章 兩對父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化無處不在第五百九十七章 未遂第五百零八章 有一種樂器叫簫第三百二十七章 輸贏一瞬間第四百二十四章 喻書記也登門了第五百一十七章 瞎忙而已第四百二十二章 投毒事件第一百八十九章 對公益的理解第四百九十三章 汪氏兄弟第四百三十五章 善莊不善第一百四十七章 王賜銘失蹤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日和天的區別第四百二十三章 危機處理第四百二十章 一語點撥第四百六十三章 吃早茶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景和把柄第四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零四章 蔡素珊的判斷第五百四十一章 必須拿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圈錢產業鏈條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根手指頭第三百六十章 第二次救市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撥兒一撥兒地來客人第四百八十三章 酒肉大和尚第一百三十八章 實地查看第五百六十二章 愛心可以瘦身第四百七十五章 高校合併一窩蜂第五百零八章 有一種樂器叫簫第五十四章 開學前一夜第五百零五章 看心情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騙字第四百四十九章 沒有免費的晚餐第四百零二章 各種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水柔回孃家第一百一十六章 關鍵位置上要有自己的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蔡素珊的進攻和陳明洛的反擊第二百七十章 有了組織第九十四章 疑心第三百九十三章 慾壑難填第五章 說服工作第三百二十三章 醫患糾紛第二百六十五章 意外受傷的柳輕眉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瘋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陳明洛的構想第一百七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章 新發現第四百零八章 爲國舉才第四百四十三章 通脹來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打了一架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折腰,不伸手第八十二章 手套第二百四十六章 順手人情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藥材種植第五章 說服工作第一百九十四章 元明粉第二百二十四章 組織的作用第九十八章 站隊第九十九章 高人高論第三百五十九章 欠臨門之一腳第五百三十六章 精神文明也要抓第二百二十五章 交換生計劃第三百六十章 第二次救市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是不能慣着的第三百九十五章 書法課第二百四十三章 沒有什麼區別第五百九十九章 後宮救國理論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嘴巴子抽他第三百三十一章 詭異的自燃第八十三章 反對意見第三百零八章 競爭對手的出現第三百二十七章 輸贏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