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再戰

“你要參什麼人?”

李鴻章的聲音很溫和,卻也讓張佩綸不得不佩服他的老練,眼前這個老人卻有旁人難以比擬的權術。

李鴻章很清楚,張佩綸的保舉確實是有些過於張狂了,他居然一開口就是把廣西巡撫換下來,更替上號稱最通越南情形的徐延旭。

他知道徐延旭與鹿傳霖是兒女親家,正是藉着這一層關係,徐延旭才能一步登天,從道員而躍升成廣西布政使,而現在張佩綸卻是替徐延旭鋪路,讓他直接出任廣西巡撫。

總督、巡撫與布政使不一樣,那是真正的一方大員,開府一方,一省大小事務盡操於手,無論是軍務、政務還是財務,都可以一手抓。

即便以淮軍人才鼎盛,平定發捻功勳之盛,直到現在爲止,能真正做到督撫這一級的,也只有兩廣總督張樹聲等區區數人而已,這固然有樞府壓制加上李鴻章不喜歡部將別開生面的緣故,但也可以想見督撫權責之重。

可是眼前這個年齡輕輕的張佩綸,卻是談笑間要把廣西巡撫換上自己屬意的人,而且徐延旭如果真能上位的話,那簡直就是創造了大清朝升官的一個記錄。

一年之內,從道員而晉布政使,又以布政使之身再晉巡撫,即便是洪楊發亂之際,也沒有這樣晉升的記錄,即便廣西是如此偏遠的一省,他也覺得這件事太難辦了。

但是張佩綸就那麼輕輕鬆鬆地說了出來,而且這個年輕人似乎覺得輕輕鬆鬆辦到這件事,這讓李鴻章感到自己是多麼腐朽的一個老人。

當年平定洪楊之後,他難得支持部將下去搶地盤奪印把子,前後不過兩次,可是這兩次都是敗興而歸。

一次是讓潘鼎新率鼎軍入魯。想從丁寶楨手裡摘印把子,結果十七營鼎軍被丁寶楨玩得連點渣子都沒剩下了,還有一次是劉銘傳入陝,結果幾十個營的銘軍也差點給左宗棠這老匹夫給吞吃個乾淨,還好他運籌帷幄,把這些隊伍都撤回江南,不過還是給張樹聲佔了大便宜去。

可是張佩綸卻是輕輕鬆鬆談論着一個巡撫的更換。李鴻章清楚地知道,他的最大憑仗便是自己的支持,有了自己地支持,張佩綸甚至有保舉兩江總督的勇氣。

可自己想拿下個地盤,卻怎麼這麼艱難?這個喜歡糊弄自己的老人難免有些傷神,他卻還是問到了關健的問題:“你要參誰?”

張佩綸微微一笑,那年輕的味道讓靠椅上的老人無限感概:“參的人甚多……”

正如保舉地人一樣,不會一篇奏摺上就保舉一人。這次張佩綸第一個要推薦的是徐延旭,但是在名單上卻有好幾十人,這些人都會記得張佩綸的恩義。

同樣參奏的文武官員也不會在少數,至於原因,中法兵事和安南之變便是最好的理由,這些被參的官員已經不適合這一場戰爭了,所以他只能讓賢了。

“但頭一個,廣西提督馮萃亭。”

張佩綸說出他要參的人選,語氣更是輕鬆寫意:“該員雖有鎮守鎮江之舊。轉戰兩廣之功,但年已老朽,不知兵事,自當易人,廣西左路防軍統帶黃桂蘭能堪大任,可任提鎮。”

他的年輕讓李鴻章有一種迷醉地感覺,他也曾有這種的時候,那時候三千里外覓封候,是何等的意氣奮發。但是他已經老了。

他只能思考着這其中的利害得失,他與馮子材並無深交,不過昔年淮軍駐兵上海的時候,每個月曾給鎮江三萬兩軍餉。

對於馮子材,他也有些瞭解。馮子材出身發捻。以後受了國朝招安,隨張國樑轉戰江南。以後江南大營兩次被長毛大破,馮子材也從紫金山附近一路被打到了鎮江附近。

平定長毛之際。馮子材算得上是第二流的將領,比不得鮑超、程學啓、李玉成這些第一流的名將,屢屢被天國打得全軍盡沒,但是他在守禦上還是很有一套的。

張國樑死後,他把鎮守的潰兵收攏一起,減營增餉,憑藉着上海地協餉,始終太平軍的偏師,始終力保鎮江不失,以後轉戰廣西,也立下了不少功勳。

可是這個人既不屬於湘系,也不屬於淮系,而是更親近於八旗綠營的一個滿人勳貴小集團,當初他在曾國藩賬下,曾國藩就想把這個小集團給收拾了,還特意成立了淮揚水師去搶兩淮的鹽稅,結果大內當即翻臉:“淮楊水師可立,兩淮鹽稅不許動用一分一釐。”

而到了廣西之後,他以子弟故舊爲核心自成一系,但是李鴻章想要收拾他,卻並非什麼難事。

張佩綸提到了黃桂蘭,又讓他往事歷歷在目。

黃桂蘭也是淮軍舊人,昔日在軍中多有建樹,平定發捻皆立奇勳,能築堡設營,也算是難得的人才,以後因爲同張樹聲過於親近,所以才被擠出了淮軍嫡系。

但無論如何,他的身上始終貼着淮系的標貼,他如果能上任廣西提督之職,想必也能讓淮軍多得一省之兵權。

片刻之間,他已經想得十分透徹,淡淡然道:“幼樵,你倒是好大的膽子,昔日我老師也想把馮萃亭一個厲害看看,保我作兩淮鹽運使,掌管淮揚水師,可是沒想到樞府保他,只讓黃翼升了淮揚鎮總兵,我這個兩淮鹽運卻一直沒放出來,你想替我出這口惡氣,如此甚好!”說着,他把手一伸:“把摺子拿來瞅瞅,我也曾替我老師幕下當過刀筆吏,今日便再作馮婦,替你把把關。”

張佩綸知事已成,迎風微立:“謝過伯父大人了。”

一八八三年六月下旬。河內。

“喬治!我很高興你能率領黃旗軍!”

說話是個一個五十歲上下的法國將軍,他握着一個冒險家地手說道:“我知道,這支軍隊只有你這個老朋友指揮才能發揚最大的戰鬥力。”

他是波滑。一名五十歲的法國少將,整個北越地區的最高指揮官。

他的臉上已經帶了許多滄桑地痕跡,他有過許多軍事經驗,和李維業不一樣,他不是一個詩人或夢想家。

他畢業於軍校,以後在塞內加爾參加了八年地戰鬥,對於怎麼樣鎮壓土著人的起義很有心得。普法戰爭時他隨着皇帝在色當被俘,但是很快他參加對巴黎公社地戰鬥,因此接下去他成爲一名中校營長在交趾支那服務。

接着他一度被調到圭亞那軍區擔當上校司令,去年晉升爲一名光榮的少將--這差不多是法官地極限。

比起李維業上校,陸軍官官出身的波滑有着豐富地殖民地經驗,又受到過最現代的軍事教育,而且他還在和東京情況相近的交趾支那呆那,這所有的一切讓他有着充分的自信。

但是東京地區的情形比他想象中還要糟。自從六月六日在海防上任並接管了梅依少將的指揮權以來,他便發現海防都會遭到反法部隊的攻擊。

他幹得似乎很不壞,面對着黑旗軍和花間教地襲擊,他徵發了上千人勞動力在河內修築了一道圍牆,把河內大部分地區都包進去了,謝天謝地,現在他們不能方便地在河內城內襲擊巡邏隊了。

比歷史上更大的損失大大地刺激了法國人,議會通過了派兵決議,派出了比歷史上大得多的軍隊。而且也提前在東京地區大量招募土著步兵,現在大量的法軍駐紮在河內城區,讓天主教徒對法國人增加了許多信心。

同時波滑少將還在河內、南定和海防實施了軍事管制,幾名法軍軍官被任命爲行政官員,負責一切事務,大大便利了他的不宣而戰。

但是所有這一切,都不如眼前這個決策來得重要,他面前的這個喬治正得意地看着那面黃旗說道:“將軍閣下,我的部隊會給你帶來驚喜的。”

他的身邊站着喬二池。正是這一支黃旗軍地第二號人物:“我們黃旗軍始終恪守與法蘭西的誓言。”

波滑將軍的殖民地經驗讓他清楚地知道怎麼樣利用殖民地人去消滅另一支殖民人,中國人將這稱爲“以華制華”。

現在站在他面前就是這麼一支用來利用的部隊,他們打着法蘭西三色旗和黃色戰旗,決心與黑旗軍拼殺到死。

現在黃旗軍已經有了整整八百名士兵,十個連隊。每個連隊八十名士兵。都是中國人,很大一部分是流落山野的原黃旗軍。但也有些士兵是新招募的天主教徒,喬二池尤其賣力。他甚至親自潛入廣西招募了上百名天主教徒。

他們配備着從香港購買來的雷明頓步槍,可以和黑旗軍相比,裝備處於同一水平線,甚至還稍好一些,至於戰鬥力也超過了普通的東京土著步兵。

他們的指揮官,同樣是相當優秀地,這位喬治團長是位希臘人,他曾經充當過堵布益紅河探索隊的僱傭兵隊長,參加了安鄴上尉的東京征服行動,一位真正的西方冒險家。

而他的副手喬二池同樣是一位忠實於法蘭西地天主教徒,在海防曾當擔任過引水員,河內總教區對他地勇敢與忠誠始終讚不絕口,更重要的是,喬二池曾經率領上千名黃旗軍殲滅過細柳步兵團地一個步兵連,這是曾在東京地區縱橫無敵的細柳步兵營受到過地唯一挫折。

這八百名士兵幾乎不用任何訓練,就可以直接參加,他們的參戰對於沈勝的獨立營和花間教的護教武士威脅很大,迫使特麗莎暫時退出了河內附近,準備着更致命的襲擊。

但對於波滑來說,這便是一個偉大的勝利,黑旗軍放棄了對河內的騷擾,他可以從容佈置一切任務了,他已經從交趾支那調來了大量的小汽艇,每門小汽艇上只需要安裝一門火炮和幾名步兵。可以從容封鎖、包抄、掃蕩處於洪水區的東京地區。

而新的援兵正在源源不斷從水上運來,戰鬥力較弱地東京土著步兵也再次得到訓練的機會,一切都在好轉,他握着喬治團長的手說道:“喬治,征服東京需要你的協助。”

喬二池在一旁插嘴說道:“大將軍閣下,我必須說明的是,黃旗軍需要您發放足額的軍餉。”

他說的屬於實情。卻讓波滑有些爲難,雖然向黃旗軍許諾很高地軍餉,但是他卻沒有足夠的皮阿斯特來發放軍餉。

現在東京地區的金融秩序簡直是一片災難,曾經有許多越南通樂觀地認爲不需要花國庫一個法郎,而是利用現地的稅收,就可以征服整個東京了。

事實證明這是幻想,法郎的信用受到極大的挑戰,特別是黑旗強盜發行了許多質量低劣的法郎。可許多親近法國的天主教徒都擁有這些法郎,海防地東方匯理銀行只能提供匯票,而不能提供任何現金。

李維業上校曾經積蓄了二十萬銀幣的準備金,但是在過去的一個月之內,這些銀幣幾乎全部花光了,而且即使運來法郎,但是由於假法郎的衝擊,導致法郎的信用很差,而運送銀幣那簡直是一種災難行動。但是他還是向西貢要求運送大量的墨西哥銀幣。

喬二池並不理解這一點,他只是站在他們黃旗軍的利益索要軍餉,不過波滑笑了:“我們可以採取行動了!喬,如果我們在七月份採取行動,向黑旗軍進攻,你的黃旗軍能出動嗎?”

“只要有足夠的軍餉。”

六月下旬地黑旗軍則處於一種不大適應的協調之中。

現在掌握着黑旗軍的是三人議事會,但是日常事務是由柳宇來進行的,大量的新兵被招募進來,然後進行緊張的訓張。

細柳營利用他們的庫存和這兩個月生產的產能。讓各個營頭都武裝起來了,但是在補齊紙橋河內戰鬥的傷亡之後,黑旗軍發現招募新兵也並非一件容易地事情。

象黃守忠對於怎麼樣組建他的第三個步兵營始終沒有好的辦法,而柳宇則在山西詢問了葉成林關於烏鴉營的補充情況。

“傷亡補齊了沒有?”

葉成林笑着說道:“加上退院的傷兵,基本都補齊了!”

柳宇詢問地是另一件事:“柳隨雲支隊已經出動了。少了一個老連隊。有信心沒有?”

葉成林這員老將可是信心十足:“烏鴉營一向是法國人地災星,只要出動就讓敵人膽戰心驚。”

柳宇點點頭:“現在還有一件艱難的任務要交給你。”

“請統領指示。”

柳宇示意他坐下:“你應當聽到了風聲了吧。我們黑旗軍接下去要有五個團,我們細柳營兩個。黃守忠一個,劉永福那邊還要組建一個,人選還沒定。”

葉成林當即表態:“只要有一個老連隊,烏鴉營就敢包打!”

細柳營組建新單位都是從老單位裡抽調建制單位和骨幹,這樣保證着新單位地戰鬥力,只是老單位的戰鬥力難免會受影響。

不過柳宇這些年經營下來,他對黑旗軍地指揮已經是如臂使指,即便把葉成林調離烏鴉營去新營頭,葉成林也只能無條件接受。

但是柳宇想說的卻不是這件事:“接下去要建新團,我有個想法,以烏鴉營爲基幹組建新團,猛虎營已經組建完畢,還有楊著恩的右營也要調給我們,正好是三個營。”

葉成林那個激動,差一點就坐不穩,趕緊站了起來:“統領,您賞識之恩,屬下永誌不忘。”柳宇卻是很從容地說道:“細柳和烏鴉兩營,本來就是兩個最老的營頭,細柳既然已經獨立成團,烏鴉營也要跟上,右營可以改個名字,你來提吧。”

葉成林稍加思索便說道:“不如叫紙橋營,他們在紙橋打得非常好!”

柳宇同意他的看法:“你既然擔任團長,團部的架子要搭起來,我從軍官教導連給你挑幾個最好的參謀,還有,紙橋營的弟兄一定要安排妥當,不能讓他們吃了虧。”

葉成林也算是雜系出身,只不過現在已經徹底進入了柳宇的權力核心,他當即答道:“一定讓紙橋營成爲我們團體的一份子,營長我不派人過去,但是可以從烏鴉營裡再調一個老連隊給他們。”

柳宇並沒有異議,他只是在構思着下一步該怎麼走。

既然有兩個步兵團,似乎可以直接升級成步兵旅,細柳團他可以扔給司馬泰,劉永福那邊也可以是一個步兵旅,但問題在於黃守忠現在連一個完整的步兵團都湊不出來。

那邊葉成林倒有些想法:“統領,接下去還要建新營頭?”

“兩個月至少一個!”柳宇也很乾脆:“咱們實力不如法國人,必須要靠兵多。”

葉成林倒有些想法,正想出口,桌子上的電話鈴聲已經響了起來。

柳宇隨手抓起了電話機,磁石電話裡傳來緊急報告:“統領,在懷德府附近發現法軍軍艦,他們從河內出來了。”

葉成林也聽得清清楚楚,柳宇當即放下電話:“總算來了,成林,你立即回去準備,他們敢深入就不要回去了!”

———————————————————————————————

第110章 再攻第140章 築城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中)第17章 野蠻(下)第123章 四柱廟第76章 香港(下)第21章 儀式(上)第4章 戰利品(下)第155章 最後的決戰第114章 禪讓第65章 保勝第一八十四章 突破下第50章 鑄幣第31章 成軍(上)第30章 怨滿南國(中)第16章 勝負(中)第85章 總督的決斷第133章 糾纏第203章 破關(下)第178章 決戰的序幕(上)第34章 雁秋(上)第99章 巴尼廟第21章 儀式(下)第144章 野心第185章 妥協(上)第166章 中越第2章 執子之手(下)第93章 遊說第205章 決心(上)第187章 意外(上)第38章 小把戲(上)第7章 連珠(上)第68章 防軍(上)第23章 海防(下)第140章 江上大捷第216章 飲馬(下)第176章 英國人的陰謀(下)第169章 反攻開始第23章 海防(下)第137章 決勝第13章 抉擇(上)第183章 敗北(上)第63章 快刀斬亂麻第71章 紙幣(上)第72章 婚禮(下)第67章 出資第28章 衝突(下)第178章 決戰的序幕(上)第30章 怨滿南國(中)第162章 唯一的生機第7章 連珠(下)第1章 一八七八的來客(上)第215章 長江(中)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中)第53章 取而代之第210章 降兵第42章 暗流(上)第117章 再戰第15章 海陽(下)第55章 十洲第22章 交易(中)第213章 生死線(下)第219章 勝負(中)第41章 佈防(中)第218章 開戰(下)第144章 野心第214章 大局(下)第212章 潰滅(中)第131章 皇城第101章 河內第139章 插柳第23章 海防(上)第182章 乘勝(上)第49章 鏡第35章 羅教(上)第15章 海陽(中)第157章 絕望的瞬間第30章 怨滿南國(下)第19章 餘波(上)第194章 結束的戰爭第16章 勝負(下)第169章 反攻開始第207章 出師(中)第148章 舉義第134章 內藏庫第101章 河內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下)第183章 敗北(上)第30章 怨滿南國(下)第73章 貸款(上)第49章 鏡第16章 勝負(上)第42章 暗流(中)第126章 比碩上校的面子第142章 對撞第187章 意外(下)第25章 逆水(下)第一八十四章 突破下第28章 衝突(上)第214章 大局(下)
第110章 再攻第140章 築城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中)第17章 野蠻(下)第123章 四柱廟第76章 香港(下)第21章 儀式(上)第4章 戰利品(下)第155章 最後的決戰第114章 禪讓第65章 保勝第一八十四章 突破下第50章 鑄幣第31章 成軍(上)第30章 怨滿南國(中)第16章 勝負(中)第85章 總督的決斷第133章 糾纏第203章 破關(下)第178章 決戰的序幕(上)第34章 雁秋(上)第99章 巴尼廟第21章 儀式(下)第144章 野心第185章 妥協(上)第166章 中越第2章 執子之手(下)第93章 遊說第205章 決心(上)第187章 意外(上)第38章 小把戲(上)第7章 連珠(上)第68章 防軍(上)第23章 海防(下)第140章 江上大捷第216章 飲馬(下)第176章 英國人的陰謀(下)第169章 反攻開始第23章 海防(下)第137章 決勝第13章 抉擇(上)第183章 敗北(上)第63章 快刀斬亂麻第71章 紙幣(上)第72章 婚禮(下)第67章 出資第28章 衝突(下)第178章 決戰的序幕(上)第30章 怨滿南國(中)第162章 唯一的生機第7章 連珠(下)第1章 一八七八的來客(上)第215章 長江(中)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中)第53章 取而代之第210章 降兵第42章 暗流(上)第117章 再戰第15章 海陽(下)第55章 十洲第22章 交易(中)第213章 生死線(下)第219章 勝負(中)第41章 佈防(中)第218章 開戰(下)第144章 野心第214章 大局(下)第212章 潰滅(中)第131章 皇城第101章 河內第139章 插柳第23章 海防(上)第182章 乘勝(上)第49章 鏡第35章 羅教(上)第15章 海陽(中)第157章 絕望的瞬間第30章 怨滿南國(下)第19章 餘波(上)第194章 結束的戰爭第16章 勝負(下)第169章 反攻開始第207章 出師(中)第148章 舉義第134章 內藏庫第101章 河內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下)第183章 敗北(上)第30章 怨滿南國(下)第73章 貸款(上)第49章 鏡第16章 勝負(上)第42章 暗流(中)第126章 比碩上校的面子第142章 對撞第187章 意外(下)第25章 逆水(下)第一八十四章 突破下第28章 衝突(上)第214章 大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