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羅教(上)

ps:二更送上,新書榜最後一天淚花花地求票

“羅教?”

羅雁秋很喜歡看到柳宇帶上那麼一點鬱悶的感覺:“弟弟見識真廣,姐姐是羅祖嫡傳,最得大義。”

竟然是羅教?柳宇有點無語的感覺。

不是他對羅教不瞭解,而是這個羅教太有名氣了。

在旁人眼中,一想到地下教門就首先想到白蓮教,可是熟悉明清歷史的人,都會直接把白蓮教從明清的地下教門中排除出去,理由很簡單,白蓮教自明季已經衰微,近乎絕傳。

而明清新盛教門,幾乎全部出自羅教,羅教甚至可以說是明清一切新興地下教門的始祖,這與日本近世新興教門,全然出自日蓮宗。

許多被旁人認爲是白蓮教的教門,實際就是羅教旁支,比方說大名鼎鼎的徐鴻儒,旁人以爲他是白蓮教主,實際他是聞香教的分支,而聞香教又是羅教的旁支。

這羅教的開山祖師叫羅夢鴻,傳說他悟道是因爲他一場大綠帽,他原本是個明軍中的普通軍官,奉命去陝西公幹,臨別之際把妻子託付給朋友,三年後返鄉探親,竟是發現朋友和妻子睡到牀上去,羅夢鴻受了這麼一場打擊後大徹大悟入山求道,創立了羅教。

羅教發源於此,這一教門結合了佛教禪宗、淨土宗和道教中的許多教義和傳統,而且這一教門教義淺顯,又能隨時勢而變,因此很受下層歡迎,雖然歷經官府打擊,卻始終蒸蒸日上,直至乾隆年間,羅教嫡傳一脈才因爲被高宗嚴令禁絕,才告以斷絕。

但是羅教分枝衆多,餘脈至今不絕,甚至連他們所創造的“無生老母”,也變成普通人信奉的神話人物,影響力極大。

柳宇心頭已經轉過很多念頭,卻還沒下過決斷。

羅教絕對算是明清地下教門中極盛的一支,他對於羅雁秋是不是羅教嫡系也沒有興趣,只是權衡這其中的得失。

羅教一脈雖然不少學者將其列入邪教,但是學界漸趨將其稱爲“地下秘密社會”,這一脈世代相傳父子相傳,平時較爲低調,潛心發展教衆積聚財富,甚至有一宗兩房,長房宦海沉浮,次房潛心傳教,兩房心知肚明,互相扶持的例子。

在越南發展,宗教是怎麼也跳不出過的問題,天主教可以說是帝國主義的第五縱隊,日後中法戰爭的黃旗軍、東京土著步兵、安南土著步兵、紅帶軍、殖民地警察,幾乎全部是由天主教徒組成。

他們不但爲法國人提供兵員和物資,還是法國人的耳目與前鋒,法軍幾乎所有的情報來源都依賴於他們,甚至於黑旗軍與清軍的幾次重大失利,都是與天主教徒內應起事突然發難有關。

法國人扶植的天主教可以說是極具侵略性的宗教,中國近代史上的教案,與法國相關佔了大多數並非是毫無緣由的,這塊宗教陣地,自己不去佔領,法國人就會去佔領,給自己日後製造巨大的損失。

既然想到了這一點,柳宇就微一點頭,朝着羅雁秋再次問出那個問題:“貴教能爲我營做些什麼?我營又能爲貴教做些什麼?”

羅雁秋知道事已入港,目光清冷如電,直接同柳宇攤牌:“貴營此次從海陽攜銀數萬兩,雖足以開銷數載,只不過我想宇弟不會就約束於三百之衆,還要繼續招兵買馬,自然要廣開財源。”

“山西一省,黑旗軍和越國官兵,自有防區,各有餉源,黃二劃給細柳營的不過方圓數裡之地,若非細柳營早有積蓄,恐怕現在就要四出征發,拓展財源吧。”

柳宇自然不可能把自己侷限於三百精兵的地步,只是財源有限,槍枝有限,自然也養不起那麼多兵馬。

“何況以宇弟的氣度,志向千里,山西不過百里之地,何以容下宇弟這隻潛龍啊。”

不要說柳宇自己,便是黑旗軍,也是侷限於財源才無法招募更多的兵力,黑旗一軍控制着紅河上游的貿易,一年下來能收取五萬兩白銀以供軍餉,這點錢要養活兩三千名黑旗軍和他們的眷屬,便已經是困難重重,更不要談什麼擴展隊伍了。

柳宇這是從海陽帶來的金銀、黑貨、紙幣,折價也不下五萬兩白銀,看起來不少,可是隻要隊伍一擴充,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柳宇估算過,養活一名士兵,一年下來至少也需要六十兩白銀的開支,如果供給晚清新軍那樣的精銳之師,一名士兵一年差不多需要一百兩白銀,即使象綠營那樣有若奴隸一般的士兵,一年也要二十四兩白銀――不過黑旗軍的標準和這差不多,以致於很大一部分連鞋子都穿不起。

這樣計算一來,即使是六十兩一人的標準,細柳營三百人一年也需要一萬八千兩,兩三年時間就會把他從海陽帶出來的現金榨得一乾二淨。

他事先已經想好一些開闢財源的辦法,只是尚無十全的把握,見到羅雁秋目光如電,成珠在握,終於控制不住好奇心:“有何辦法?”

“教村!”羅雁秋吐出兩個字來:“就看宇弟的膽略了。”

教村便是信奉天主教的村莊,他們享受着三色旗和十字架的保護,獨立於越南官府之外,不用交納任何稅收,不受越南法律管轄,甚至殺了人還須到法國領事那裁決。

無論是中國還是越南,這些教村都可以說是另一種租界,有無數的二流子投身其中,藉以胡作非身,而教村本身也積蓄了無數財產,有的還暗藏大量軍火,可以說是帝國主義安插在內地的毒瘤,各地發生的種種教案,便是民衆不堪忍受教衆的胡作非爲,被迫揭竿而起。

羅雁秋繼續說道:“而我們若要傳教,也首先要打掉洋教的威風。”

柳宇朝羅雁秋問了一句話:“我們需要怎麼辦?”

ps:二更送上,新書榜最後一天淚花花地求票

第79章 擠兌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下)第11章 石遊擊(上)第10章 方隊(上)第42章 暗流(下)第4章 戰利品(下)第9章 驚變(下)第186章 北京(上)第21章 儀式(下)第30章 怨滿南國(中)第85章 總督的決斷第1章 一八七八的來客(下)第14章 衆志(上)第87章 動員學第30章 怨滿南國(上)第23章 海防(下)第105章 無聲的戰爭第161章 法國人的援軍第205章 決心(上)第148章 舉義第75章 採購(上)第84章 修女的征服第202章 準備第64章 掌控第111章 完勝第89章 殘局第201章 北伐第151章 軍人的天職第195章 投降第79章 擠兌第145章 插曲第198章 開戰第85章 總督的決斷第140章 江上大捷第96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117章 再戰第113章 善後第21章 儀式(中)第107章 死鬥第178章 決戰的序幕(上)第207章 出師(中)第179章 決戰開始(上)第168章 就緒第148章 舉義第54章 前奏第90章 官職第208章 決心(上)第215章 長江(上)第195章 投降第15章 海陽(下)第136章 解決第200章 決勝(下)第122章 出兵第80章 生變第207章 出師(中)第101章 河內第167章 交趾支那第71章 紙幣(上)第20章 李揚才(中)第207章 出師(上)第218章 開戰(上)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中)第69章 接戰(上)第73章 貸款(上)第112章 增兵第202章 投誠(上)第99章 巴尼廟第217章 風聲第138章 完勝第31章 成軍(上)第205章 決心(中)第71章 紙幣(上)第30章 怨滿南國(上)第198章 開戰第42章 暗流(中)第5章 柳宇的決斷(上)第51章 人不如故第36章 槍林(上)第11章 石遊擊(下)第201章 北伐第35章 羅教(上)第178章 決戰的序幕(下)第199章 猛虎撲羊(下)第24章 漁翁(中)第61章 彈管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下)第30章 怨滿南國(中)第191章 決死的輸送第116章 分配第56章 葉成林第119章 灼熱的勝利第75章 採購(下)第175章 閨語第183章 敗北(下)第166章 中越第202章 投誠(下)第136章 解決第177章 慶祝勝利的方式第12章 機遇(下)第73章 貸款(下)
第79章 擠兌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下)第11章 石遊擊(上)第10章 方隊(上)第42章 暗流(下)第4章 戰利品(下)第9章 驚變(下)第186章 北京(上)第21章 儀式(下)第30章 怨滿南國(中)第85章 總督的決斷第1章 一八七八的來客(下)第14章 衆志(上)第87章 動員學第30章 怨滿南國(上)第23章 海防(下)第105章 無聲的戰爭第161章 法國人的援軍第205章 決心(上)第148章 舉義第75章 採購(上)第84章 修女的征服第202章 準備第64章 掌控第111章 完勝第89章 殘局第201章 北伐第151章 軍人的天職第195章 投降第79章 擠兌第145章 插曲第198章 開戰第85章 總督的決斷第140章 江上大捷第96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117章 再戰第113章 善後第21章 儀式(中)第107章 死鬥第178章 決戰的序幕(上)第207章 出師(中)第179章 決戰開始(上)第168章 就緒第148章 舉義第54章 前奏第90章 官職第208章 決心(上)第215章 長江(上)第195章 投降第15章 海陽(下)第136章 解決第200章 決勝(下)第122章 出兵第80章 生變第207章 出師(中)第101章 河內第167章 交趾支那第71章 紙幣(上)第20章 李揚才(中)第207章 出師(上)第218章 開戰(上)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中)第69章 接戰(上)第73章 貸款(上)第112章 增兵第202章 投誠(上)第99章 巴尼廟第217章 風聲第138章 完勝第31章 成軍(上)第205章 決心(中)第71章 紙幣(上)第30章 怨滿南國(上)第198章 開戰第42章 暗流(中)第5章 柳宇的決斷(上)第51章 人不如故第36章 槍林(上)第11章 石遊擊(下)第201章 北伐第35章 羅教(上)第178章 決戰的序幕(下)第199章 猛虎撲羊(下)第24章 漁翁(中)第61章 彈管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下)第30章 怨滿南國(中)第191章 決死的輸送第116章 分配第56章 葉成林第119章 灼熱的勝利第75章 採購(下)第175章 閨語第183章 敗北(下)第166章 中越第202章 投誠(下)第136章 解決第177章 慶祝勝利的方式第12章 機遇(下)第73章 貸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