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第632章 謝氏

謝府上,一衆子侄排在堂前,迎接謝安回府,這是謝家難得的大事,只要謝安一句話,子侄輩就能飛黃騰達。

謝安一向親自教育族中子弟,也樂於提拔他們,這兩年在他的運籌下,謝氏在江東的地位節節攀升,已不在王氏之下,逐漸成爲江左高門。

不過謝安自己的兩個兒子謝瑤、謝琰反而平平庸庸。

“爾等喜詩經何句?”謝安一回來就考教侄子們的文采。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謝朗第一個道。

這明顯是借詩經奉承,謝安笑而不語。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最年長的謝寄奴吟詠道。

謝家以風流自詡,謝安常年就與歌伎舞姬爲伴,日則陪樂,夜則陪寢,恣意山河之間,竟爲時人津津樂道……

不過謝安還是不語。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一人聲音高昂。

這一句出自《小雅·采薇》,記錄周朝將士出征獫狁時的艱辛,以及對家鄉的思念,暗諷樑國爲夷狄,江東爲正溯,頗閤眼下時勢。

與“既見君子”和“關關雎鳩”判若雲泥。

謝安停下腳步,一擡頭,發現是侄兒謝玄,生的面如冠月,目如朗星,英氣勃發,而又不失儒雅。

成爲江東後起的名士,江東士庶皆稱其爲“謝郎”。

一見到這個侄兒,謝安眉開眼笑,頗爲自得,“謝家兒郎無需高官厚祿,卻偏偏有如此才幹。”

這話一出口,堂前諸人皆不知如何應答,只是陪笑。

謝玄拱手道:“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

芝蘭玉樹,本該生於庭階之前,而不該埋沒於荒野之間,

“玄弟文采風流,足可爲江東第一人!”謝寄奴讚歎道。

謝安也一臉喜色,輕笑了一聲,揮袖,子侄們拱手退下,只有謝玄、謝朗、謝寄奴三人留下。

三人皆門蔭入仕,年紀輕輕,不是將軍,便是太守,是謝家的核心。

自家府中,也就沒那麼多顧忌,屏退侍女僕役後,暢所欲言。

謝安往紅泥小爐中添了一塊獸炭,又往茶皿裡添了些茶粉,灑了一小撮細鹽和姜碎,搖動小扇,炭火立即旺了起來,皿中熱氣升騰。

謝朗等謝安忙的差不多了,才拱手道:“大司馬此次收復漢中,聲勢大漲,只怕朝中更爲艱難。”

謝寄奴性格急躁一些,“桓溫大權獨攬,兄弟幾人分掌江東諸軍,長此以往,只怕江東姓桓……”

桓溫收復漢中,威望大增,單從疆域上看,晉室不在樑國之下,人口雖然不如,但也差距並不太大。

庚戌土斷檢索出大量人口。

而且晉室這些年除了樊城之戰,一直沒有什麼大戰,也沒有什麼天災人禍,國內安定,在庚戌土斷推行下,府庫逐漸充盈起來。

倒向桓溫的勢力越來越多。

已經有人上書朝廷,要給加桓溫九錫之禮……

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前漢末年,便有百官聯名上書,請求給王莽加九錫。

魏武帝曹操爲丞相時,也加了九錫。

司馬師、司馬昭都加了九錫。兩漢以來,凡是加了九錫之人,無一例外都篡位了……

毫無疑問,這是桓溫的一次試探,晉室可以不給,但嚷嚷的人多了,就會形成一股聲勢,不給也要給。

不過這條路司馬家是始作俑者,經驗極其豐富,衣冠南渡後,面對過幾輪的權臣的挑戰,連都城都被叛軍佔據過,卻安然無恙。

建康早有應對之法,連下三道詔書,封桓溫爲丞相,留在建康輔政。

你桓溫不是要加九錫嗎?先來建康當丞相……

當年王敦、蘇峻一度攻入建康,控制朝廷,全都被地方上風起雲涌的豪強弄死。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桓溫對此瞭如指掌,自然死活不肯入建康,一再上表推辭,留鎮荊襄,控制長江上游,以此壓制江東。

這麼一拉一扯間,加九錫之事也就漸漸放到一邊。

“不可胡言亂語,江東姓不了桓,大司馬功勳卓著,乃江東之依仗。”謝安輕輕責備晚輩。

謝寄奴、謝朗趕緊道歉,“侄兒失言。”

謝玄道:“江東半壁江山,一旦內亂,便爲樑國所趁,大司馬雖有私心,然則利於國家社稷,斷不能與其爲敵。”

桓溫獨攬大權,控制襄陽、東關、濡須三座要塞,但也因此直接站在樑國面前,承擔樑國的壓力。

如今樑國攻滅了氐秦,收拾好北國之後,下一個肯定是江東。

南北之間必然會有一場大戰,這一天早晚都會到來。

“正是如此。”謝安從懷中掏出一封黃絹,遞給謝玄。

“北中郎將,廣陵國相,監江北諸軍事!”謝玄神色一喜。

這些都是實權職位,統領江東最後一支不屬於桓溫的精銳北府軍。

幾年前,謝安就在與桓溫反覆爭奪廣陵的控制權,一是因爲廣陵聚集了大量的北方流民,人口繁多,二是在這些北方流民基礎上精心訓練的北府軍。

這些年廣陵逐漸崛起爲一股新力量。

“廣陵乃江東司命之所在,此地安,則江東不亂!”謝安嘴上不說,但該做的都在暗中做。

這道奏摺遞上去,等於將廣陵和北府軍交給了年僅十九歲的謝玄,也等於晉室的生死存亡一半捏在謝家手上。

謝家的飛黃騰達也就可以預料。

王與馬共天下,從此就要改爲謝與馬,共天下……

更妙的是桓溫擋在前面,謝家站在後面,謝安溫水一般的性子,跟桓溫的關係不錯,不似王家與桓溫撕破了臉皮。

所以無論將來江東形勢如何,謝家穩賺不賠。

謝寄奴、謝朗欽佩的望着自己這位不溫不火的叔父,比他們高明瞭不知多少倍。

“國家風雨飄搖,當鎮之以靜,謀之以緩,戒驕戒躁,爾等入仕爲人皆應如此。”謝安神色平靜的端起一杯煮好的茶,吹開浮沫,慢吞吞的啜了一口。

“侄兒謹記叔父教誨!”三人心悅誠服的拱手。

謝安的奏表在建康朝廷上自然暢通無阻,但還是需要桓溫的點頭。

490.第488章 忠血754.第752章 敵來第308章 勸進第399章 司隸592.第590章 海島第202章 吞狼第132章 廝殺651.第649章 退490.第488章 忠血第350章 逝第104章 渡河第417章 明智第45章 人情547.第545章 海第230章 誤會639.第637章 風不止第164章 三樣第112章 騷動477.第475章 名士第109章 謹慎第357章第308章 勸進第191章 歸降第174章 雄傑第212章 鏡合第183章 東進第402章 苻堅715.第713章 妥協第375章724.第722章 退路601.第599章 梟臣533.第531章 用兵605.第603章 暗鬥第86章 添花725.第723章 勸進第181章 赤旗717.第715章 佛門第325章 雞肋634.第632章 謝氏第271章 皆敵616.第614章 擒殺第136章 取捨第381章 狂妄第41章 人心第322章 動搖第220章 妥協第125章 破敵第111章 絕路509.第507章 伐心第53章 流民帥484.第482章 牽制第263章 不退第319章 萬人敵495.第493章 決戰636.第634章 兄弟547.第545章 海765.第763章 失望670.第668章 治理523.第521章 威逼第288章 黎陽第773章 壓力第431章 不出第119章 行謹725.第723章 勸進第33章 兵書739.第737章 東風第237章 西進第178章 借刀第198章 豪強第119章 行謹495.第493章 決戰569.第567章 餌676.第674章 議戰499.第497章 飲馬長江第255章 天象471.第470章 推行第188章 花明第453章 獻計第259章 耕種550.第548章 江東子弟第243章 西歸505.第503章 秦勢第287章 枋頭第305章 兩虎734.第732章 威467.第466章 登基638.第636章 河套642.第640章 用奇第170章 鬥毆第49章 捷597.第595章 樊城第135章 秉性461.第460章 忽變513.第511章 暗流第15章 狹路第262章 退兵648.第646章 西東第353章 家人第240章 收成
490.第488章 忠血754.第752章 敵來第308章 勸進第399章 司隸592.第590章 海島第202章 吞狼第132章 廝殺651.第649章 退490.第488章 忠血第350章 逝第104章 渡河第417章 明智第45章 人情547.第545章 海第230章 誤會639.第637章 風不止第164章 三樣第112章 騷動477.第475章 名士第109章 謹慎第357章第308章 勸進第191章 歸降第174章 雄傑第212章 鏡合第183章 東進第402章 苻堅715.第713章 妥協第375章724.第722章 退路601.第599章 梟臣533.第531章 用兵605.第603章 暗鬥第86章 添花725.第723章 勸進第181章 赤旗717.第715章 佛門第325章 雞肋634.第632章 謝氏第271章 皆敵616.第614章 擒殺第136章 取捨第381章 狂妄第41章 人心第322章 動搖第220章 妥協第125章 破敵第111章 絕路509.第507章 伐心第53章 流民帥484.第482章 牽制第263章 不退第319章 萬人敵495.第493章 決戰636.第634章 兄弟547.第545章 海765.第763章 失望670.第668章 治理523.第521章 威逼第288章 黎陽第773章 壓力第431章 不出第119章 行謹725.第723章 勸進第33章 兵書739.第737章 東風第237章 西進第178章 借刀第198章 豪強第119章 行謹495.第493章 決戰569.第567章 餌676.第674章 議戰499.第497章 飲馬長江第255章 天象471.第470章 推行第188章 花明第453章 獻計第259章 耕種550.第548章 江東子弟第243章 西歸505.第503章 秦勢第287章 枋頭第305章 兩虎734.第732章 威467.第466章 登基638.第636章 河套642.第640章 用奇第170章 鬥毆第49章 捷597.第595章 樊城第135章 秉性461.第460章 忽變513.第511章 暗流第15章 狹路第262章 退兵648.第646章 西東第353章 家人第240章 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