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第714章 伐交

江東兵變的消息迅速送到洛陽。

“桓溫入建康,立司馬昱爲帝,未及一月,司馬昱禪讓,百官皆勸,桓溫推辭不受,只領楚公,加九錫,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開國置官,以荊、江、廣、交、益、寧六州之地爲楚國,謝安爲楚國內相,桓衝、桓雲、桓秘等桓氏皆督鎮一方。”

盧青念着江東傳回的消息。

荊、江、廣、交、益、寧封爲楚國,晉室就只剩下一個江東,半個揚州。

應該是顧及到江東士族,給他們留一口湯……

李躍疑惑道:“江東士族沒被清洗?”

當初哭着喊着要弄桓溫的也是這一批人,桓溫一入建康,全都服服帖帖起來。

“桓溫一入建康,江東士族皆擁立之。”

還真是無恥,李躍一陣腹誹,此情此景,與當年拋棄曹氏一模一樣,也算是老傳統了。

原以爲至少表面上要裝裝樣子,稍作矜持的抵抗一番,沒想到包括謝安在內,直接跪了。

“桓溫一輩子猶豫不決,總算堅決了一次。”李躍原本對謝安高看一眼,沒想到不過如此。

自始至終都在盡力保全家族利益。

在他們眼中,家族永遠凌駕在國家之上。

他們今天能投降桓溫,明天就能投降大梁。

所以謝安在歷史上的評價一般,達不到諸葛武侯、王猛的高度。

“恭喜陛下,桓溫篡位,司馬氏覆滅,江東正統已失,當此之時,當傳檄巴蜀、江南、淮南,勸其歸降。”王猛拱手道。

“桓溫這不是還沒篡位麼?先不急。”李躍笑道。

桓溫現在還在走流程,三辭三讓。

暫時擺平了江東士族,江東其他地方勢力還在觀望之中。

司馬家篡魏,爆發淮南三叛,權力的過渡絕不會如此順風順水。

“兒臣以爲大梁還應休養生息,不必大軍征討,攻心爲上,攻城爲下,江東時局動盪,必有百姓投奔大梁,應令邊地官吏做好收容百姓事宜,以收江東人心。”李儉拱手道。

“太子所言甚是,江東之所以未有大亂,乃是懼我大梁趁機南下,隱忍不發而已,此時攻伐桓溫,反而能促成江東上下一心,稍待時日,江東自亂。”李躍不相信江東這幫人能這麼老老實實的。

不說別人,單是王家就不會輕易向桓溫低頭。

桓溫以刀兵奪位,肯定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

隱藏在下面的矛盾並沒有消除,桓溫佔據的只是一個建康,想要地方各種勢力承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就像當年司馬睿南渡,建立東晉,江東到處都是叛亂,靠陶侃、周玘等江東豪強齊心協力,才撲滅各地連綿不絕的起義,方纔有了司馬家與北方士族的半壁江山。

桓溫丟失荊襄,不思收復,卻帶兵入朝,其統治天然缺乏合法性。

如今江東一團亂麻,樑國只需要隔岸觀火即可。

“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時,國修而鄰國無道,霸王之資也。江東乃大梁下國,下國有事,上國不可不問,陛下可下詔責問桓溫。”王猛拱手道。

“此策可抵十萬大軍!”李躍擊節而贊。桓溫不回覆,或者回復不好,以後就是開戰的藉口,樑國也可以打着爲下國報仇的旗號出兵。

桓溫回覆的好,潛移默化間,大梁就成了江東的宗主,加強了影響力,以後收拾起來更加容易一些,江東所剩不多的人心會逐漸瓦解。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外交戰弄好了,可以滅敵於無形。

李躍當即讓王猛草擬詔令,“義正言辭”的責問江東,讓桓溫給一個說法,否則大梁將出兵還江東百姓一個公道……

看完詔書,李躍感覺自己若是桓溫,一定會被氣炸了。

他桓溫能有今日,還不是李躍逼的?

兩次合肥大戰,基本斷送了桓溫正常上位的可能,奪取荊襄,斷了桓氏的根基,逼得他鋌而走險。

除了詔書,李躍還下令潛伏在江東的校事們放開手腳,不要有思想負擔,盡力跳動江東各種地頭蛇,讓江東亂成一鍋粥最好。

皇帝大位不是那麼好坐的,桓氏集團失去了荊襄,肯定要侵奪江東士族的利益,遲早會有人起兵。

江東忙江東的,樑國忙樑國的。

洪興五年開年之後,三省六部制正式施行。

尚書檯的權力下放到三省之中,王猛升任尚書令,周牽領侍中,崔瑾領中書令,劉應爲尚書左僕射,房默爲尚書右僕射,顧愷之領門下左侍郎,盧青領門下右侍郎,崔宏領中書左侍郎,王猛之子王永爲中書右侍郎……

雖然設置了三省,但庶政依舊出自尚書省。

王猛依舊是大梁的二把手,也就缺了一個丞相的名頭而已,權力比以前只多不少。

只不過加了一道鎖而已。

運行不到一個月,李儉就發現其中竅門,尋了一個空閒,詢問李躍,“父皇設置門下省,固然能互相制衡,然則一遇大事,豈不是互相制衡,互相推諉,反而加劇爭鬥?”

“你能看出這些長進不少,然則不設三省,他們就不爭鬥了嗎?”李躍反問道。

“肯定不會。”李儉無奈認同。

“三省六部是因魏晉亂世而生,適合這一代的形勢,未必適應你的時代,世上沒有萬全的制度,有利則必有弊,每個時代都有自己面臨的挑戰,固步自封者會被天下拋棄,唯有變通革新者,方能不斷向前。”李躍諄諄教誨。

這一代追求的是恢復穩定,擯除魏晉以來的弊政。

到了下一代,會面臨新的形勢。

李儉還在思索,李躍拍拍他的肩膀,“三省六部於當下有利,能革除前朝之弊,朕便用之,他日不合時宜,朕便改之,何必拘泥於一時?”

唐代有政事堂,宋代有樞密院,明代有內閣,清有軍機處,都是對三省六部作的補充。

三省六部能從魏晉初具其形,一直走完整個封建時代,沿用一千五百多年,必然有其過人之處。

李躍個人覺得,其實後世國家框架也是在這個基礎上改進的。

“兒臣知道了。”李儉頓時明白過來。

第156章 複合第368章 殘兒第181章 赤旗第415章 隱患646.第644章 我詐689.第687章 對外727.第725章 規則第52章 賊第377章 城在586.第584章 掙扎512.第510章 聯姻647.第645章 鼠輩第139章 力戰464.第463章 匡扶第283章 取捨572.第570章 五銖第40章 氣勢第291章 樑公第272章 雄心588.第586章 海鮮第17章 心思656.第654章 募軍724.第722章 退路646.第644章 我詐第125章 破敵518.第516章 冉府第240章 收成第155章 風起527.第525章 橫財第355章 壓力647.第645章 鼠輩第377章 城在740.第738章 鼠輩第72章 將才第351章 上黨第321章 義兒軍第364章 年號第421章 鬩牆第165章 捉生第428章 將攻691.第689章 引薦571.第569章 三物第404章 減賦第440章 反其道第232章 果實530.第528章 放歸第27章 鄴城第179章 慎第453章 獻計719.第717章 王氏第61章 自力第56章 養孫第94章 接受589.第587章 略第111章 絕路501.第499章 談第136章 取捨618.第616章 赤壁537.第535章 懼第160章 門路615.第613章 崩塌第214章 太寧720.第718章 捷報735.第733章 圍696.第694章 器械519.第517章 牛蛇第204章 子弟第168章 虎死第312章 變故第426章 真容第451章 山倒第4章 吃肉第400章 文治629.第627章 附616.第614章 擒殺第282章 大戰第63章 名聲629.第627章 附588.第586章 海鮮715.第713章 妥協744.第742章 死志767.第765章 雪第68章 勇者第8章 醫577.第575章 潼關第345章 圍699.第697章 離巢第438章 進退594.第592章 等683.第681章 乏543.第541章 廢立第134章 悲涼第233章 人情485.第483章 赤心757.第755章 猛虎第18章 衆志第50章 等級第427章 利器第29章 英雄第149章 迎接
第156章 複合第368章 殘兒第181章 赤旗第415章 隱患646.第644章 我詐689.第687章 對外727.第725章 規則第52章 賊第377章 城在586.第584章 掙扎512.第510章 聯姻647.第645章 鼠輩第139章 力戰464.第463章 匡扶第283章 取捨572.第570章 五銖第40章 氣勢第291章 樑公第272章 雄心588.第586章 海鮮第17章 心思656.第654章 募軍724.第722章 退路646.第644章 我詐第125章 破敵518.第516章 冉府第240章 收成第155章 風起527.第525章 橫財第355章 壓力647.第645章 鼠輩第377章 城在740.第738章 鼠輩第72章 將才第351章 上黨第321章 義兒軍第364章 年號第421章 鬩牆第165章 捉生第428章 將攻691.第689章 引薦571.第569章 三物第404章 減賦第440章 反其道第232章 果實530.第528章 放歸第27章 鄴城第179章 慎第453章 獻計719.第717章 王氏第61章 自力第56章 養孫第94章 接受589.第587章 略第111章 絕路501.第499章 談第136章 取捨618.第616章 赤壁537.第535章 懼第160章 門路615.第613章 崩塌第214章 太寧720.第718章 捷報735.第733章 圍696.第694章 器械519.第517章 牛蛇第204章 子弟第168章 虎死第312章 變故第426章 真容第451章 山倒第4章 吃肉第400章 文治629.第627章 附616.第614章 擒殺第282章 大戰第63章 名聲629.第627章 附588.第586章 海鮮715.第713章 妥協744.第742章 死志767.第765章 雪第68章 勇者第8章 醫577.第575章 潼關第345章 圍699.第697章 離巢第438章 進退594.第592章 等683.第681章 乏543.第541章 廢立第134章 悲涼第233章 人情485.第483章 赤心757.第755章 猛虎第18章 衆志第50章 等級第427章 利器第29章 英雄第149章 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