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越來越向戰爭的邊緣滑落時,齊一鳴不僅僅關心着國境之外的事情,本國的發展也是相當重要的。 理論上,中國不需要一場大戰來抵定自己的世界領導權,或者奪取更多資源和生存空間,通過齊一鳴這十多年的努力,中國掌握了上合內的全部資源,如果要徹底消化,至少需要半個世紀的時間。而中國也遠遠沒有到發展成熟的階段,雖然十幾年的快速發展使得這個國家從貧窮落後,成爲了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比起發達國家來說,仍有一些差距。
中國的經濟在齊一鳴計劃的藍圖下發展,不存在另一個位面中“市場換技術”、“低附加值中低檔產業爲主”、“沿海先富,內地等着”等情況。因爲齊一鳴可以提供大量技術甚至高端的技術人才,所以中國用了數年時間吃透吸收,最終轉化成了一個技術性大國。
十幾年的時間,也創造了比另一位面多出數倍的人才和高技術勞動力;
。這主要歸功於在本位面,齊一鳴從開始就特別重視教育產業的發展,不僅僅國家的教育體系在不斷地改革和進步,同時民間教育產業的發展也是蓬勃。齊一鳴一面利用紅警基地提供的人才作爲種子培養新的人才,一面也花重金在全世界蒐羅師資力量,即便不能常駐中國,做上一段時間訪問學者也可以。這就促成了中國在十幾年中雨後春筍般冒出了幾千所高等院校。
更多的大學自然批量生產出了更多的大學生,曾經齊一鳴聽人說中國大學生像呆頭鵝,沒有創造力,缺乏交際力,性格也不好,競爭力缺乏,大學擴招屬於粗製濫造。不過後來中國經濟不斷髮展,齊一鳴覺得,即便中國大學可能比起外國名牌院校確實差,但是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大比例的優秀學生,還是使得中國建立了一個龐大的人才庫。中國能夠培養100個軟件工程師,美國可能只能培養個位數,即便是這一百個工程師平均來說不如美國工程師,但是裡面拔尖的幾個也不比他們差,而且水平一般些的卻能勝任一些基礎工作,而美國沒有足夠的人,自然做不了這些事。
所以,人才的培養不單純在於人才的優秀程度,而很多時候在於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優勢。
其實不僅僅是高等教育,社會繼續教育也是齊一鳴打造中國教育產業的一大部分。有相當一批已經工作的人,隨着社會和時代的發展,感覺越來越跟不上形勢了,所以公司和企業一般會公費爲本公司員工提供這樣的再教育機會,而這些教育就被外包給一些教育機構,有些可能是高等院校,有些則是專門的培訓機構。
這些培訓機構可能涉及各個領域,不過大都是比較偏實用類和技術類的,有些教師甚至直接是一些企業裡的高級工程師之類。當然除了這些之外,也有一些比較通用的課程,比如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外語之類地科目。
特別是一些國有企業,因爲上面有政策,所以都需每年組織員工進行學習,而政策上如果通過學習取得新技能的員工是有獎勵和晉升機會的,所以很多員工也對此比較認真。
再有就是一些針對青少年的課外教育機構,另一位面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新東方外語培訓,而本位面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層出不窮,除了學校內課業的輔導班,還有各種興趣愛好,如音樂、美術、武術、舞蹈等,基本都已經形成了正規的產業化,一些比較大的培訓機構在全國有幾百家分校。
這樣一來,中國的教育產業自然成爲了相當重要的一個產業,特別是居民收入不斷攀升的時期,中國家長都比較捨得給孩子的教育上花錢,故而教育產業的擴張相當迅速,同時也容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口進入這個行業。
中國作爲世界第一大國,有着世界上最充沛的勞動人口,而且這勞動人口的素質和水平也是在不斷提高的。初時,齊一鳴還可以不挑,什麼樣的產業都搞,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是消化中國龐大勞動人口的重要產業。輕紡、玩具、皮革等產業在中國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發展,也不斷地接納了一批批走出農村的農民工成爲工業勞動力,並促進了中國的產業結構改革和城鎮化。
如果是正常發展,中國大約還有十多年時間慢慢地遇到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的瓶頸,然後逐漸地從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轉移成高新技術產業。不過由於中國發展的均衡又迅速,人民幣也在不斷升值,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到如今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不是很好做了,競爭力比較差的企業大量被淘汰,而又出現了失業人口,使得中國面臨比較大的勞動力轉型問題。
除了國家搞了一些扶助計劃之外,提升這些水平較低的農民工的勞動能力外,有序將其引導進入其他服務產業也是比較靠譜的;
。而不管怎樣,他們都需要職業技能的提高,教育機構和教育產業就在其中發揮重大作用了。可以說,在很多國家,金融、地產是比較典型的服務業,而在中國教育產業的壯大倒是讓人沒想到的。
另外一個十分衝擊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則是齊一鳴在紅警基地升入lv3後爲中國產業界引入的幾乎不需要勞動力,而且能夠進行復雜生產任務的機器人生產線。紅警基地的機器人技術在lv3之後邁入了全面成熟期,其實能夠生產戰鬥用的恐怖機器人,生產工業用機器人自然不成問題。基地升級後,工業用機器人的生產價格大幅降低,而且齊一鳴也富餘大量的產能可以投入生產這些東西。
特別是新一代的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更加簡單,而且能力更加強大,故障也更加少,這種新技術已經逐漸開始顯露出取代正常人工的能力了。特別是在一定的規模上採用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力,能夠產生更大的效應。
如果中國是一個人口不算很多,勞動力匱乏的國家,有了這新一代工業機器人,估計都會樂開了花,但是中國有着數億勞動人口,本身的就業問題就是個龐大的負擔,結果現在還有機器人來搶走就業,只能是讓情況更加亂套。
所以即便齊一鳴擁有了大規模生產機器人生產線的能力,但是也不敢輕易將其推廣,還是主要在比較缺乏生產能力的產業中試行。比較高端的工業機器人,能夠對一些製作工藝複雜、要求比較高的產品進行加工和生產製造,而採用人力進行,可能成效就不如工業機器人,所以在一些大型精密工業上,有其類似軍工業、光學制造、精密機械生產上,齊一鳴增添了大量的產業機器人,用來增強他們的產能。
保守估計,在採用大規模工業機器人之前,成飛能夠年產殲擊機120-160架,而在採用大規模工業機器人生產線之後,其產能瞬間擴大至了年產300架以上,翻了產不多一倍。而且這還是同等單位上計算的,如果成飛擴大規模,其產能有可能比得上歐美數家飛機制造廠加起來的數字。
不過在齊一鳴的藍圖中,未來大量進行簡單重複勞動的產業,都將被轉移給這些不會累也更精確的工業機器人身上,而更多的人類勞動力可以被解放出來從事更多有創造力的工作。齊一鳴也從來不覺得文科或者藝術類行業對於強國百無一用,反而工業能夠強壯一個國家的筋骨,但文藝類的東西可以充實一個國家的思想和靈魂。如果是靈魂空洞身體強壯的人,是不可能健康的生活和發展下去的,早晚是會出問題的。
更多的人投身文藝工作,不管是做音樂、拍電影還是搞動漫,都是爲中國進行文化輸出,並且發揚本國的文明文化,有的時候能夠形成的力量,比一些比較刻板的產品更加巨大。
現今中國還是在努力平衡國內的就業問題,並且慢慢將國內龐大的農業人口轉化爲第二第三產業的勞動力,尤其是第三產業。在這方面,廣大的中國人腰包鼓了之後,消費力十分強大,這就給了第三產業服務業快速擴張壯大的一個條件,人們越來越對餐飲、文娛、物流、教育等方面需求增大,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也使得中國有了更好的地方來消化自己龐大的勞動力。
當然,齊一鳴也不着急一口氣全部解決這個問題。因爲在不遠的將來,面臨一場大戰的中國必然開啓戰時狀態,那時候不管什麼市場不市場,經濟不經濟了,一切都以完成國家戰爭需求爲轉移,大量的勞動力會在這個過程中被立即吸收。而戰後的重新調整,顯然能夠迴旋的餘地就變得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