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請立新君

文武百官,宗室勳貴,一行一百多人往熙園行來。

這一百多人,都是品階較高的。

因爲如果品階太低,連進熙園的資格都沒有,來了又有什麼用呢?

忠順王帶着宗室諸人,有些雄心萬丈,英氣勃發的感覺。

因爲這一路走來,周邊全是歌頌讚美他的言辭。

“小弟在此先行恭賀九王兄了,九王兄身爲太上皇唯一的皇子,這一次,太上皇定然會冊立九王兄爲新君……”

“九王叔德高望重,又有首輔和朝中如此之多的大臣,以及咱們宗室子弟的支持,將來登基稱帝,文治武功,必定名垂青史。”

“正是正是,等會見到太上皇他老人家,我們大家都會舉薦九王叔登基稱帝的……”

大家都是聰明人,這一段時間,關於新君的人選,早已經鬧得沸沸揚揚。

呼聲最高的,自然就是忠順王和靖王。

可是大家一瞧,今兒那靖王根本都沒有來,可想而知,這些大臣們支持的,肯定就是忠順王了。

而對於宗室來說,一個還沒有被他們完全接受的毛頭小子,和太上皇的一代血脈,且還拉攏過他們的忠順王相比,他們自然更願意支持後者了。

此時他們這一百多號人,幾乎佔據了朝廷和宗室大半核心人物,就算是太上皇,也必須鄭重以待吧?

況且,他們始終覺得太上皇更應該冊立忠順王。

哪有放着好好的兒子不立,去立一個大家都不心服口服的毛頭小子?

忠順王瞧着周圍這一片雄赳赳氣昂昂的小弟,心情真是相當的好。

不過隨即他也瞧見後頭的幾位不太熱情的人,於是收斂一些笑容,說道:“承蒙衆位擡愛,小王先行謝過了。

不過小王才疏學淺,不敢覬覦大寶,大家還是不要折煞我了。

照小王看來,果郡王年紀雖輕,卻器宇軒昂,儒雅的緊,可是咱們宗室中少見的賢王,說不定太上皇會冊立果郡王即位……”

忠順王說着,笑看着後方那比他年輕許多的果郡王。

果郡王連忙擺手:“王叔過譽了,小侄如何敢與王叔相提並論,王叔就切莫挖苦侄兒了。

今日此來,不過是替王叔做一個見證罷了。”

競爭皇位可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要是從始至終未表露還好。

一旦表明心意,要是最後沒有成功,那可能就會被繼位者記恨上,下場悽慘。

所以,在沒有什麼把握的情況,果郡王是不會表露心跡的。

“哈哈哈,你太過謙了……”

果郡王如此識相,令忠順王很高興,朗聲一笑,也就不在意他了。

正好此時翰林學士譚瑞生拿了請求冊立新君的諫書從前方走過來,讓他們共同署名。

忠順王一瞧上面只是諫言太上皇冊立新君,卻隻字未提到他,心頭有些狐疑。

譚瑞生看出來,拉着他走到一邊,低語道:“老師說了,這冊立新君歸根到底乃是太上皇一言之事,羣臣雖有諫言之權,但若是直接寫在諫書上,有逼迫上意之嫌。

不過王爺還請放心,等到面見聖顏之時,羣臣自會向太上皇諫言冊立王爺的……”

忠順王這才了悟,心頭只覺得王維仁果然不愧是首輔,想的這麼周到。

因此很高興的就簽了名字,又拿給其餘宗室諸王公。

一時來到熙園之前,守門的將軍見到這麼多白衣大臣前來,吃了一驚,趕忙上前攔截。

“站住!”

王維仁出列,“吾乃內閣首輔,率百官有要事求見太上皇,還請將軍通報讓行。”

殿前司護衛將領有些遲疑,雖然朱紫大臣們有資格進熙園,但是除了太上皇、太后的壽宴之時,從來沒有這麼多人齊來過,這令他有些擔心。

“不知首輔大人有何事求見太上皇?可否容卑職先行請示過太上皇?”

王維仁眉頭一皺。

大臣面聖,都是可以先進熙園,然後再向濯塵殿通報的。

因爲熙園很大,就像是皇宮一樣,除了太上皇,還有太后、諸位太妃甚至一些公主、郡主住在裡面。

不過他也明白將領的擔憂,反正這麼遠的路都走了,也不在乎多等一會,便點頭,讓將領進去通稟。

一會之後,太上皇身邊的內監出來,道:“太上皇龍體欠安,不便見外臣,請各位大人都回去。

另,太上皇還問了,今日乃是陛下的大殮禮之日,首輔及諸位大人不在大明宮爲陛下送行,跑到熙園來做什麼?”

後面的話,顯然是責問了。

王維仁忙道:“還請公公通報,非是臣等有意怠慢,而是臣等確實有十萬火急之事要面陳太上皇。

朝廷連番動亂,百廢待興,西海諸國卻又再次舉兵來犯,而且這一次還是各國聯兵,形勢十分危急。

當此之時,朝廷急需冊立新君,坐鎮中樞,以帶領羣臣共渡難關……

此誠事關重大,還請公公代爲通傳。”

太上皇不見,倒還在王維仁的預料之中。

他之前也來過好幾次,也幾乎都被拒見了。若不是回城的那一日他還看見過太上皇,只怕都要以爲太上皇已經不行,而被人控制了……

那紅色暗花紋袍服的大內監斜着眼睛瞧了衆人一眼,皮笑肉不笑的道:“王大人的話小的會帶到的,不過太上皇可是明確讓諸位大人各自回去的,如今各位大人卻執意不走,要是惹太上皇生怒,到時候可別怪小的沒提醒諸位大人……”

說完,他也不管那些大臣們突變的面色,擺正佛塵,傲慢的走了。

“此等閹豎,實爲可殺!”

王維仁身後,一人怒道。

王維仁也是暗中捏緊拳頭,隨即卻搖搖頭,制止了憤怒的文臣們。

太監和文官們素來互相瞧之不起,這也沒什麼,只是這個太監卻也太囂張了一點。

但是卻也有那心思狡猾的心下揣測,那些太監們服侍在聖人身邊,是最會察言觀色的。

那大內監對他們如此態度,是否從側面說明,太上皇真的對他們不滿?

於是,一些人心下開始打退堂鼓。剛剛還雄赳赳氣昂昂的隊伍,便有些散亂起來。

直到過了許久,都還沒有接到太上皇的命令,很多人再也忍耐不住。

那宗室中人對太上皇是最爲畏懼的,又少有文人氣節。

禮貌些的,打個招呼,沒禮貌的,趁着別人不注意,便溜了。

轉眼間,宗室中人已經跑了一半。

忠順王有些坐不住,來找王維仁討主意。

王維仁面色沉俊至極。

他沒有想到太上皇居然如此不顧念衆大臣的情面,居然連傳遞第二道命令都不願意。

瞧着已經散亂的隊伍,王維仁知道,今日要是他們興師動衆而來,卻灰溜溜的回去。

那麼,他將再無顏面,擔任這首輔一職。

於是,他厲聲一喝:“自古以來,武死戰,文死諫。

值此朝廷危難之際,吾願以五尺殘軀,請太上皇聖心明斷,早立新君!”

從古流傳下來的口號,極具號召力。

別說王維仁的門生故舊,便是其他那些人,都一下子受到煽動,紛紛跪立在熙園之前。

今日前來的這些人,本來也非都是支持忠順王或者唯王維仁之命是從的。

他們中也有很多,是抱着“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這樣的正統思想,而被蠱惑而來。

他們或許不明白太上皇爲何遲遲不立新君,但是他們卻覺得,聖人若是不明,則需賢臣以死諫之。

國無主,猶如天無日,豈是長久之策?

再說,首輔和諸位大人們都決心以死諫君,這個時候誰要是悄悄走了,以後還在朝堂上混不混了?

因此文臣沒有一個人逃走,他們全部高唱一聲“請太上皇聖心明斷,早立新君!”然後跟着王維仁一起,跪在熙園之外。

……

熙園內,太后的寢宮。

老太監急忙來報:“太后,不好了,王維仁帶着百多位大臣,跪在熙園門口,懇求太上皇冊立新君!”

太后聞言手上微微一抖,手中的銀耳湯碗差點落下,旁邊侍立的宮娥見狀,連忙將湯碗接下去。

太后這才道:“哦,他們要擁立誰?”

“這個不知道,不過看架勢,像是要擁立忠順王爺,因爲忠順王就在其中……”

“哼,癡心妄想!”

太后一掌打在桌面上,令桌子發出厚重的悲鳴聲。

“將你知道的與我細細說來。”太后吩咐,然後那老太監便將之前熙園外發生的情況,以及濯塵殿的反應,都與太后說了一遍。

太后聽完,臉上的緊張之色不在,竟浮現一抹笑容。

不過隨即她還是冷聲道:“這個王維仁,好好的首輔不當,專管生事,竟一而再的干預我天家立儲之事,實爲可恨。”

老太監自然附和,幫着罵了王維仁幾句,又道:“幸好太上皇明斷,沒有中他們的奸計。奴才瞧着,太上皇壓根就不想理他們,他們那些老骨頭,要跪死幾個就好了……”

老太監說的無心,但是太后聽了卻是面色微微一變。

跪死了……

不行!

太后終於知道王維仁等人的險惡用心。

太上皇一生極爲維護自己的名聲,鮮有做出荼毒朝臣之事。

所謂天家無私事,更何況還是冊立新君這樣的天下大事?

王維仁等請求太上皇冊立新君的舉動,若按法禮來說,並無過錯。

若是他們因爲這件事而被太上皇罰跪而死,只怕太上皇百年之後會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靖王現在在何處?”

“回太后,靖王尚在大明宮爲大行皇帝祈福。”

太后聞言,點點頭,賈寶玉能夠坐得住是對的。

王維仁等的行爲,若是真要說錯,那就是在景泰帝的大殮禮之日擅自離開……

“你派人留意外頭的舉動,有事儘快來回。”

“奴才遵命……”

……

“沒進去?”

大明宮,賈寶玉聞得衛立琁的回報,有些意外。

“回殿下,是的,現在王維仁等還跪在熙園之外,咱們可以放寬心了,看起來太上皇確實無意冊立忠順王……”

賈寶玉笑了笑,他自然明白這個。

若是太上皇當真有意冊立忠順王,就不會給他這麼多權力,還讓他節制了京畿之地的兵權。

除非,太上皇想殺他……

但是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太上皇可是冒着被天下非議皇室的風險,強行把他納回皇室的。

太上皇要是沒病,應該都不會幹出這樣辛辛苦苦把他捧高,再把他摔死的行爲。

“既然那些人中有我們的人,有什麼事,等他們回來我們也就全知道了。

今日是陛下的大殮禮,就不要頻繁的派人過去打探了,免得節外生枝。”

“是……”

衛立琁躬身應道。

“對了,朝廷沒錢了,這件事你知道嗎?”賈寶玉忽道。

衛立琁點點頭,“卑職也聽說了,大玄這些年四海昇平,十年間,除了當年爲太上皇建造熙園,再沒有過巨的開銷,財政一向都是較爲寬裕的。

不過這一年間,倒是猛然發生了不少大事,朝廷忽然週轉不過也是有的。

不過想來也無妨,再過兩個月,今年的秋稅就該入京了,到時候危機自解。”

只聽衛立琁這一番話,就知道此人雖然之前沒在朝廷做官,但是卻極爲關注朝政之事,否則說不出這麼肯定的話來。

心中不由再次高看兩分。

果然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比如馮、陳、衛三人都是憑藉軍功發的家,但是陳大良已經有了一些安於享樂之意,而馮唐則只好軍事,對於政務多有不耐。

只有衛立琁,在朝廷罷用他們這些武將之後,主動轉型做文官……

只有這樣善於適應環境的人做事才能更讓人放心,所以,他纔會愈發倚重他。

不過賈寶玉卻並沒有贊同他的話,反而道:“秋稅的話,各省通常要到冬臘月才能統計上來,而要等到稅銀入京,很多都要等到開春之後了。

而眼下西海之戰迫在眉睫,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衛立琁想了想,覺得賈寶玉說的對,於是道:“這一段時間以來,被抄家問罪的文武勳貴近百家,那些更小的吏員及普通將士,更是數不勝數。

便是如今,也還有好些家還在封存,等待清查。

不然,卑職加派人手,儘快將財務清點出來上報國庫,以供此次朝廷應對西海之戰?”

一場大戰雖然耗錢多,但是架不住這些日子抄的家多,只要這筆銀子出爐,打一場西海之戰,想必是足夠了。

賈寶玉聞言沒說話,只是瞧着他。

衛立琁微愣,忽然笑起來,“卑職可是糊塗了,那些文武官員數量衆多,家中財物、田地又分散,清查起來十分複雜、費時,短時間內決計清點不出來的……

朝廷若是問,卑職便這樣回答,殿下瞧着可行?”

賈寶玉這才笑了起來。

第802章 貴妃第698章 原來是這個玩(二)第735章 清理後宮第18章 情詩第49章 汀蘭水榭第498章 情人第707章 離開第44章 飛花令第210章 財帛動人心第496章 掌摑貴妃第397章 有鬼?第422章 丫鬟間的明爭暗鬥第779章 事將成第77章 心思第497章 可卿有孕?第576章 喪德無恥,該打!第638章 繼承權第64章 玩笑第159章 少給老孃裝蒜第268章 小臉蛋第685章 受氣包賈政第386章 花魁大賽(十一)第157章 有一就有二第235章 寶釵生日(一)第90章 罌粟花第367章 邀詩社第187章 嗯第397章 有鬼?第686章 鬧劇第638章 繼承權第729章 勢第137章 兩位姑娘?第117章 陰謀第783章 泡溫泉第400章 懇請第288章 家父工部尚書第738章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第119章 南北並重第758章 大婚(三)第814章 亭中小會第238章 寶釵生日(四——國色天香)第599章 主僕之間第703章 香車美人第572章 佈置第474章 蠢婦無心戳破豪門舊案第596章 負柴請罪第362章 給你留門第407章 甄封氏第785章 認親第537章 二皇子的警覺第425章 從不開心到開心只要兩刻鐘第529章 揭秘(三)第766章 玩牌第312章 是否配爲皇族子嗣第654章 大殮禮第297章 宴第574章 大限將至第244章 做賊心虛第696章 紈大嫂子的魅力第119章 南北並重第94章 鬧事第485章 挨個清算第738章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第86章 籌劃第194章 齊王第268章 小臉蛋第44章 飛花令第275章 瞞天過海第413章 怡紅院的小世界第6章 不好的預感第175章 酒宴第715章 即景聯句第144章 三根金簪第157章 有一就有二第426章 車中教戒第779章 事將成第347章 太后第232章 丫鬟界的規則第560章 圍城第214章 山中高士第741章 賈母的謀劃第327章 二叔怎麼不傷心呢?第553章 提點第140章 當可封爵第763章 家妻有三絕第459章 取水第67章 血刃第536章 皇帝駕崩第565章 動手第493章 截殺第743章 晴雯的禮物第144章 三根金簪第97章 算計、點撥第36章 鍘美案第629章 撞上第770章 女不肖父第386章 花魁大賽(十一)第479章 互有包容第416章 兩隻小麻雀第612章 非俗人的見面方式
第802章 貴妃第698章 原來是這個玩(二)第735章 清理後宮第18章 情詩第49章 汀蘭水榭第498章 情人第707章 離開第44章 飛花令第210章 財帛動人心第496章 掌摑貴妃第397章 有鬼?第422章 丫鬟間的明爭暗鬥第779章 事將成第77章 心思第497章 可卿有孕?第576章 喪德無恥,該打!第638章 繼承權第64章 玩笑第159章 少給老孃裝蒜第268章 小臉蛋第685章 受氣包賈政第386章 花魁大賽(十一)第157章 有一就有二第235章 寶釵生日(一)第90章 罌粟花第367章 邀詩社第187章 嗯第397章 有鬼?第686章 鬧劇第638章 繼承權第729章 勢第137章 兩位姑娘?第117章 陰謀第783章 泡溫泉第400章 懇請第288章 家父工部尚書第738章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第119章 南北並重第758章 大婚(三)第814章 亭中小會第238章 寶釵生日(四——國色天香)第599章 主僕之間第703章 香車美人第572章 佈置第474章 蠢婦無心戳破豪門舊案第596章 負柴請罪第362章 給你留門第407章 甄封氏第785章 認親第537章 二皇子的警覺第425章 從不開心到開心只要兩刻鐘第529章 揭秘(三)第766章 玩牌第312章 是否配爲皇族子嗣第654章 大殮禮第297章 宴第574章 大限將至第244章 做賊心虛第696章 紈大嫂子的魅力第119章 南北並重第94章 鬧事第485章 挨個清算第738章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第86章 籌劃第194章 齊王第268章 小臉蛋第44章 飛花令第275章 瞞天過海第413章 怡紅院的小世界第6章 不好的預感第175章 酒宴第715章 即景聯句第144章 三根金簪第157章 有一就有二第426章 車中教戒第779章 事將成第347章 太后第232章 丫鬟界的規則第560章 圍城第214章 山中高士第741章 賈母的謀劃第327章 二叔怎麼不傷心呢?第553章 提點第140章 當可封爵第763章 家妻有三絕第459章 取水第67章 血刃第536章 皇帝駕崩第565章 動手第493章 截殺第743章 晴雯的禮物第144章 三根金簪第97章 算計、點撥第36章 鍘美案第629章 撞上第770章 女不肖父第386章 花魁大賽(十一)第479章 互有包容第416章 兩隻小麻雀第612章 非俗人的見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