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登基

登基

林峰接見回京參拜的地方官員,於御書房處理事務,剩下的時間學習嚴格的宮中以及登基時的禮儀,着實忙碌不已。

新皇登基,京城內外各處提早宵禁,燈籠徹夜高掛,一排喜慶的景象,及至十一月初七,整個皇城內上至林峰下至禁軍以及太監宮女都不曾睡。

終於,到了十一月初八,天還沒亮,從寅時開始,百官陸續按品級排列,候於午門外。

寅時三刻,林峰乘坐玉輅出,只見天青色幔帳。輅蓋高五尺,輅圓盤爲金黃色圓頂,鑲玉圓版四塊,顯要部分用玉裝飾。圓盤垂有鏤金垂雲,四周貼有三層鏤金雲版。幨帷用三層青緞製成,每層繡有金雲龍羽紋相間。四根金青緞繫帶綁在車軫上。四柱上繪有金色雲龍。車門垂珠簾,四面各三。雲龍寶座四周爲朱欄,以金彩相間塗飾,欄內四周布有花毯。兩輪各有十八根車輻,以金色鏤花裝飾。前有兩根軸轅,兩端分別飾金龍的頭和尾。後樹有青緞太常旗十二面,旗面上分別繡各有日月五星、二十八星宿,旗下垂有五彩流蘇。行駕時用朱絨帶子駕象來引車前行。

玉輅是天子五輅中所傳最久的一種。作爲皇帝郊祀車駕之一,大朝會時陳設五輅在午門外,玉輅居中,以視最爲尊貴。

至午門稍停,由文武百官簇擁往天壇圜丘,禮部官員主持,祭告天地。

文武百官都身着朝服,在禮部尚書裘良和禮部官員的引導下,來到天台。但這時他們還不能進去,因爲林峰還在奉天門上做禱告,所以,大

臣們只能留在南面的廣場上,以文東武西的方式跪在御道的兩側,等林峰從圜丘下來。

林峰照着前日所學的規矩照做完畢,禮官隨從簇擁而下。

禮部早設金椅於郊壇前之東,南向,設冕服案於金椅前。

楊輔國等人率諸大臣、百官望座位跑奏曰:“告祭禮成,請即皇帝位”。

接着,禮部尚書裘良手捧皇帝袞服帶領諸大臣奉袞冕跪進,三跪九叩置於案上。

幾個老臣就取袞冕加於林峰身上,隨後躬身而退再次入班,身旁的禮部官員唱道:“排班”。

百官分列兩旁,文東武西,排班齊後,衆大臣鞠躬,奏樂。然後衆大臣三拜九叩。

“衆卿平身。。”林峰身披皇帝袞服坐於金椅,舉手示意。

衆臣這才站起,一起奏曰:“謝皇上。。”

禮部又引楊輔國至皇帝寶座前,唱:“跪,整儀。。”。

楊輔國肅然整了整衣冠,又有唱衆官皆跪倒在地,捧寶官開盒取玉寶傳至楊輔國手中。

楊輔國躬身捧寶上前道:“皇帝登大位,臣等謹上傳國御寶”。

林峰雙手接過傳國玉璽,然後遞於一旁的隨侍總管,收入盒內。

禮部官又唱:“就位。。。”

楊輔國退回原位,衆官又下拜、平身。

接着再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頭、山呼萬歲、再三呼、跪右膝、出笏”等。

百官按禮官所唱一一而做一應繁瑣禮節做了幾個時辰。

之後,林峰解嚴,禮官唱:“卷班”,即爲移架回皇宮。

一行又是浩浩蕩蕩,往皇宮而去,進了午門,再過太和門,林峰先下輦進奉天殿,沿奉天殿前臺階而入。

奉天殿除了中間的主殿,還有東西兩處與主殿相連的偏殿,靠着龍禁道,以及飛廊、大臺,殿前廣場組成。

主殿外左右延伸,向南延伸並折出飛廊,連接着主殿旁兩個高出地面五丈的閣,兩閣間距五十丈,像手臂般護衛着長長的登殿龍禁道。

龍禁道自奉天殿門伊始,左右迂迴至廣場,遠遠望去形成龍尾之勢,寓意有真龍之身已入殿,故龍禁道又稱龍尾道。

有人曾讚歎,站在奉天殿前的廣場上,看着北面高高在上的奉天殿,天空中雲海飛卷奔騰,如同看到了海市蜃樓般的天宮。

林峰進入殿內後,百官方入太和門,文東武西經過近一里的殿前廣場、兩旁的飛閣、穿過廣場,文臣走左邊,武臣走右邊,登上長百米通往奉天殿的東西龍禁道,沿着石階向上

經過七次向中間的迂迴前行,升高到了四五丈,才踏上了奉天殿前晶瑩白玉的臺階----龍禁道首部,進入奉天殿。 見皇帝是見天子,就得有點登天的感覺。

這段路很長,走的很不容易,林峰當初也深有體會,如今他卻是無須在如此了。

林峰來至奉天殿門外,目不斜視,眼光前視,面無表情,威嚴不凡。但是卻是現在才知道爲什麼皇帝有威儀,因爲頭上的金翼善冠嵌有珍珠

,更重要的是純金的打造,重量可想而知,脖子有些痠麻,卻不得不將脖子梗的更硬來支撐。

走路又需八字向前,只得慢慢前進,速度無法快。

着袞冕御於奉天殿上,百官上表稱賀。

然後百官各就位,林峰穿袞冕升御座,端坐龍椅之上,大樂鼓吹至樂止。

殿前將軍,禁衛左右統領沈雲嶽劍捲簾,總管太監小順子捧御寶置於案上

“啪啪~~~”錦衣府鳴鞭,引班引文武百官入奉天殿拜新皇。

禮畢,百官面朝龍椅向北立。

看着按品級排列從奉天殿一直延伸至殿外,遠遠看不到邊的文武百官,林峰也不禁心潮澎湃。

這就是權勢,天下至高無上的權勢。。。

高高在上啊,這樣的權利,人生能有幾回,也不枉穿越一場。

樂再起,百官在小順子的唱聲下行三跪九拜之禮。

賀畢,遣官冊立薛寶釵爲皇后,正式執掌後宮。

至此,皇帝登基禮算完成。。。

此時,已經天黑,不過,文武百官卻都是精神抖擻的。沒人敢懈怠。因爲下面將是林峰首次正式臨朝,前幾日雖說也是已經定下了,卻不在

這奉天殿辦公。

於是百官們又是齊齊跪下道賀。之後,便是新皇頒佈其登基後的第一道聖旨了。

這第一道聖旨,其實大都一般。盡皆都是先緬懷一下先帝,表態一番自己將來的勵精圖治之心。然後大赦天下,以示仁慈。

之後便是百官跪迎林峰退朝,以備第二日是首次重大朝會。

插入書籤

第113章 官場第145章 誇官第150章 道第81章 擔憂第18章 採辦第50章 尤二姐第14章 家學第54章 莊家成親第3章 楊家第74章 沈雲第7章 珠花第82章 薛蟠第144章 計第10章 回京第35章 石雄第6章 劉姥姥第9章 林如海第56章 抄撿第26章 打第24章 魔魘第17章 封妃第99章 封賞第98章 登基第147章 官司第91章 鏖戰第118章 武第91章 鏖戰第133章 紈絝成親第96章 局勢第44章 年節第35章 石雄第146章 暗流第29章 鬥毆第82章 薛蟠第112章 接見第124章 雙雲第84章 勤王第81章 擔憂第145章 誇官第85章 京城第57章 雲南第146章 暗流第133章 紈絝第80章 權傾朝野第78章 夏家第94章 心機第108章 密報第68章 青家第14章 家學第86章 戰成親第69章 官啊第138章 風起第34章 賽貂蟬第17章 封妃第19章 銀兩第151章 後宮第65章 復爵第112章 接見第43章 論勢第67章 白虎第101章 無題第105章 媒第134章 審案第31章 朝會第21章 省親第13章 宴席成親第82章 薛蟠第17章 封妃第68章 青家第63章 薛蝌第71章 親事第121章 淫賊第134章 審案第128章 主考第134章 審案第141章 軒轅劍第6章 劉姥姥第85章 京城第27章 打醮第26章 打第81章 擔憂第60章 抄家第10章 回京第25章 御使第60章 抄家第105章 媒第60章 赦免第113章 官場五十九章 蘇瑾第99章 封賞大義第116 龍禁尉第118章 武第94章 心機第34章 賽貂蟬
第113章 官場第145章 誇官第150章 道第81章 擔憂第18章 採辦第50章 尤二姐第14章 家學第54章 莊家成親第3章 楊家第74章 沈雲第7章 珠花第82章 薛蟠第144章 計第10章 回京第35章 石雄第6章 劉姥姥第9章 林如海第56章 抄撿第26章 打第24章 魔魘第17章 封妃第99章 封賞第98章 登基第147章 官司第91章 鏖戰第118章 武第91章 鏖戰第133章 紈絝成親第96章 局勢第44章 年節第35章 石雄第146章 暗流第29章 鬥毆第82章 薛蟠第112章 接見第124章 雙雲第84章 勤王第81章 擔憂第145章 誇官第85章 京城第57章 雲南第146章 暗流第133章 紈絝第80章 權傾朝野第78章 夏家第94章 心機第108章 密報第68章 青家第14章 家學第86章 戰成親第69章 官啊第138章 風起第34章 賽貂蟬第17章 封妃第19章 銀兩第151章 後宮第65章 復爵第112章 接見第43章 論勢第67章 白虎第101章 無題第105章 媒第134章 審案第31章 朝會第21章 省親第13章 宴席成親第82章 薛蟠第17章 封妃第68章 青家第63章 薛蝌第71章 親事第121章 淫賊第134章 審案第128章 主考第134章 審案第141章 軒轅劍第6章 劉姥姥第85章 京城第27章 打醮第26章 打第81章 擔憂第60章 抄家第10章 回京第25章 御使第60章 抄家第105章 媒第60章 赦免第113章 官場五十九章 蘇瑾第99章 封賞大義第116 龍禁尉第118章 武第94章 心機第34章 賽貂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