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雒陽風雲(二)

剛走進永樂宮中,就見一條人影竄過來,迎面就是一腳,何進大吃一驚,這特麼的纔多一會,自己纔剛剛和袁紹商量好,難道那羣閹黨就已經知道了,就已經開始打算除了我嗎?

何進急忙蹲起馬步雙手一格,那人頓時倒飛了出去,摔在地上口中還振振有詞:“你這孽子,剛當上幾天大將軍就想弒母嗎?”

何進大吃一驚,原來那人正是自己的母親舞陽君。何進急忙扶起舞陽君,臉上已捱了一巴掌:“老天爺,你說,老身當初怎麼就瞎了狗眼生出這麼個不忠不孝的玩意出來?”

“阿母,兒臣何時不知忠孝了?剛纔只是孩兒沒有發現是您老人家,娘娘面前您可千萬別瞎說!”

靈思皇太后掃了何進一眼,淡淡的說道:“宦官統領禁省,自古到今,這是漢家的老規矩,絕不可廢。而今先帝剛逝,大兄就想趕殺宦官,堂而皇之與士人共事,逆先帝遺願將權柄交於士人之手。大兄你可曾顧及過皇兒的感受?皇兒宗廟月祭之時,有何面目去見泉下先帝?這難道不是不忠嗎?

大兄自當上大將軍之後,可曾時刻入宮拜見阿母?可曾一日三叩安?且不說二兄日夜竭力奉承,就連你欲鏟之而後快的張讓、趙忠等人也知道時時扣請阿母金安,你還敢說你孝順嗎?”

何進聽得大汗淋漓,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辯解道:“娘娘,愚兄固然沒有多少的才情和能力,但愚兄都是爲了新帝,都是爲了我南陽何家啊!

娘娘,張讓此輩賣官鬻爵,禍害朝綱自是不必多說。娘娘,你可知張讓、趙忠多次背後構陷於臣嗎?先帝初薨之計,此輩就欲借先帝之手除去爲兄,立陳留王爲君;董太后剛逝,他們又四處散播流言妄圖將董太后之死扣在我們的頭頂上。

娘娘,微臣雖然愚笨,卻也是新帝的舅舅。張讓、趙忠等人已成爲我大漢毒瘤,與我等更是國仇家恨,新帝要想成爲我漢室中興之主就必須忍痛將這顆毒瘤根除,否則新帝不免復爲先帝也!”

“哼,大兄你可真會講笑話!”一旁站立着的何苗嗤笑一聲,嘴角掛起一絲淡淡的嘲諷,“大兄的這一頂帽子扣的,簡直可謂是清新脫俗他人不可及也。國仇家恨?那不過是大兄你張冠李戴欲蓋彌彰的託詞罷了,你難道就不怕天下人笑話!

先帝薨時,乃是蹇碩欲借先帝之刀爲清除陳留王登基的障礙,這裡面哪有張讓什麼事?董太后仙逝,大兄託病閉門不出,張讓等人卻是跑前跑後腳不停歇,大兄竟說四處他們散播謠言,大兄你確定你不是瘋了嗎!

如今董太后仙去,宮中當以陛下和娘娘爲尊,而陛下和娘娘皆大兄至親,張讓、趙忠之流如無根之草,身家性命全系陛下和娘娘身上。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張讓等人阿諛奉承尚且來不及,又怎麼可能親手將這一層皮給撕下來,大兄,你說世上可有如此自斷後路的愚蠢之人?”

真是日了狗了,這特麼的是自己的親兄弟,確定不是猴子派來的救兵嗎?

何進氣得雙手直哆嗦,雙眼欲噴出火來,也不顧舞陽君還在此,一口唾沫飛到何苗腳下,髒話脫口便出:“你特麼的是豬腦子嗎?那張讓是你我的仇人,老子纔是你的嫡親兄長!”

“夠了!”

聽着何進越說越離譜,靈思皇太后鳳眉倒豎,在案椅上一拍怒喝一聲,“大兄,我等起身南陽貧賤之家,初至宮中皆因張讓等人而獲富貴。我們成爲了這大漢的主人,難道就要掉頭將當初提攜過我們的人一腳踢開,甚至除之而後快嗎?

大兄,我兒初登寶座,朝局未穩,主少國疑。本宮外仗大兄,內依張讓,方能在這重重世家的包圍中立於不敗之地。你不施仁政,意欲殺伐,是想斷本宮一臂嗎?

大兄,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你與宦官對於本宮來說,合則兩利,分則兩害成。本宮言盡於此,還請大兄好自爲之!”

……

呸!若非當年我等拿出千萬錢財爲太后取悅先帝,太后又怎麼可能成就今天的地位?一個忘恩負義之徒,就憑你手中的殺豬刀也想學前朝竇武故事,開特麼的什麼玩笑!

哼!舉起碾盤打月亮,不自量力!

看着何進走出永樂宮,桂樹上一道人影冷哼一聲腳下一蹬,樹枝輕搖,樹影婆娑,人亦如鬼魅般消失在樹冠中。

……

垂頭喪氣的回到大將軍府,日頭已經掉到山的那一邊,何進走下轎回身看了一眼,只見那皇宮已隱在一片暮色中,甩了甩衣袖重重的出了一口濁氣疾步走入府中。

“大將軍,你可曾將我等商議之事稟報太后,太后意下如何?”袁紹急忙迎了上來。

何進扶着袁紹入得堂來,見典軍校尉曹操、主簿陳琳及何顒、荀攸等人也在場中,示意衆人坐下,嘆了一口氣睜眼瞎話張口就來:“哎,本將軍也深知張讓此獠狼心狗肺惑亂家國,但太后始終不允,本將軍據理力爭也差點被趕出宮來,你等可有其他良計?”

看來依靠宮中這條路是行不通了!衆人一時啞然。

突然,袁紹腦中靈光一閃,霍然站起身來:“大將軍,末將倒是還有一計,不知將軍可敢應允?”

“何計?”

“將軍可還記得前朝晁御史之故事!”

晁御史就是晁錯,豫州潁川人,文景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歷任太常掌故,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內史,直指御史大夫。其人重農貴粟移民實邊,爲“文景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惜,因爲堅決主張削藩,觸怒了當時的以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爲首的諸國宗親,吳楚七國隨即打出“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發動叛亂,晁錯爲景帝腰斬於市。

何進接過侍從手中的茶飲了一口道:“本初之意,可是由外而內?”

袁紹點了點頭,拱手說道:“正是如此!當年晁御史深得景帝器重,吳王劉濞等人爲挽狂瀾,借袁盎之手進獻讒言,再以七國大兵壓境內外使力,終致晁御史腰斬棄世。

而今之勢與當是時何其相似也,張讓等人居於內宮,皇太后言聽計從,我等彷彿老鼠拖龜一般無從下手。末將以爲,大將軍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豎,不容太后不從。”

“不可!”

衆人盡皆議論紛紛,驀然聽得席上一聲重喝,衆人轉頭瞧去,發現一人已從席間站了起來,正是主簿陳琳。

袁紹正在說到興頭上,聽聞有人唱反調,頓時勃然大怒,掉過頭來瞪着陳琳喝道:“爲何?”

陳琳平靜的看着袁紹說道:“掩目而捕燕雀,是爲自欺也。正如本初所言,如今之勢與當日頗有相似之處,但卻又何其不似也。景帝之時,國泰民安,朝中兵精將勇,周亞夫、酈商、欒布、竇嬰俱爲一時之名將。

現在呢?北校五軍已隨皇甫義真出鎮涼州,朝堂空虛,又怎能與當日一比。將軍仗皇威掌兵要龍驤虎步,高下立判。若要誅殺張讓之流,不過如火爐邊燎毛耳。只需行權立斷,以雷霆之勢鎮殺即可。

合於道,違於經,爲天人所順。豈有反拋棄利器,尋找外援之故。將軍若是外檄大臣兵臨京闕,若是諸鎮刺史各懷心思,無異於干戈倒拿,把柄送於他人,功決不成,徒徒地成爲亂惡的臺階。

一人計窮,衆人計長。適才本初之意,希望將軍效仿晁錯事本無可厚非。但屬下想請問將軍,如今的京中可還有周亞夫,可還有竇嬰諸人?北軍五校其餘將士可否一戰!”

“不錯!”

未待何進評定,曹操挺身而起:“宦官之禍,如秦之趙高、前朝之石顯,自古有之。但究其原因,不過皆因當時之天子假權寵信而已。如今先帝已去,張讓等輩雖受皇太后青睞,卻無新君之恩寵,付之廷尉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兵乎?”

“孔璋不解行伍,自然是書生意氣,懦夫之言。”何進拍案而起怒喝一聲,指着曹操斥道:“孟德,本將軍視你若心腹,你今日卻是欺我不成?若非娘娘阻礙,一吏自然足矣,又何須再作議論?”

陳琳、曹操默然無語,衆人也是一片禁聲。見堂下再無人行反對之事,何進將手中茶湯一飲而盡,在案桌上重重一拍,差人持密詔星夜前往各鎮而去。

……

《周易》中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果然有不同的看法。

一段“西漢七王之亂”,袁紹看到的是借力打力由外及內,陳琳看到的是諸鎮野心亂象將至,而董卓帳下第一謀士李儒看到的卻是大義和機遇。

此時,李儒就坐在董卓帳前,雙目狹長細小,身形消瘦,只有臉上還長着幾兩肉,一襲淡綠的長袍罩在身上,雖是坐於董卓左手第一的位置,但看上去毫不起眼,彷彿孤臥在荒原上的野狼。

整個人極爲安靜,只有頷下那縷微微顫動的長鬚才能現出出內心的不寧。

李儒將手中那紙密詔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雙眼微咪看着董卓問道:“主公有何打算?”

打算?文優難道是第一天到董某帳下嗎?

董卓不滿的看了李儒一眼,說道:“董某受先帝隆恩,才身居高位執掌我西涼數萬大軍。如今陛下新繼大權旁落,何進屠夫竟敢掌控國家利器,張讓等阿諛鼠輩玩弄權術,以至國家凋零,生民疲敝。本將軍自當效吐哺之周公,輔政之霍光,扶持新君重振漢室!”

話音剛落,座中將士熱血沸騰,紛紛慨然請命。

果然不愧面皮厚心腸黑的一代梟雄,在自己人面前也是一這一副模樣,還特麼的要臉不。

李儒暗自冷笑一聲,輕睜雙眼淡淡的注視着堂下將領,將手中的密旨輕輕的遞給董卓,說道:“主公可知景帝時期晁錯故事?大將軍何進欲制閹黨,密旨昭告諸鎮。

但密旨終究是密旨,中間多有闇昧之處,於我等大義終是不利。主公何妨效仿當年七王事,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如此則大事可圖!”

七王之事?

董卓詫異的看了李儒一眼,又擡頭掃了一下角落中的另一頭孤狼,見賈詡雙眼微閉彷彿已經入睡,只有那排眼睫毛輕微眨動,嘴脣微微張合了幾下,仔細聽着彷彿“大義在手,天下我有”的字樣,心中一動,望向向李儒聽其繼續說道。

表曰:竊聞天下所以亂逆不止者,皆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之故。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臣敢鳴鐘鼓入雒陽,請除讓等。

如此,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第191章 十面埋伏(一)第121章 忠誠共白日,勢利一飛塵第65章 陽翟(二)第119章 當年九原飛將軍(二)第27章 天涯咫尺第101章 劍斷黃沙飛熱血第217章 殺破狼第519章突圍第473章瘟神第407章梟雄逃梟雄走,梟雄復又來第148章 按罪當誅第517章奔跑吧,皇叔第444章三才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章 滅口第8章 李代桃僵第463章欲擒第231章 真假將軍令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49章 火燒鳳凰崖第481章曹操的反擊第516章瞞天過海,張公吃酒李公醉第532章不瘋魔不成活第290章 將計就計之爾虞我詐第230章 南華真人第1章 一夕驚雷越千年第18章 蓮花一朵別樣開第102章 月夜城隍廟第58章 突圍第227章 天龍八部,崔十娘真正的身份第543章吾道不孤第476章備戰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10章 雍熙於變第300章 飛燕第409章陸門忠烈第346章 承諾第158章 數問韓文節第342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七)第536章再戰飛鷹谷第433章波折第401章荀彧論戰第70章 扣關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51章 義烈第107章 一地雞毛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章 一夕驚雷越千年第391章鉅鹿決戰(五)第178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六)第13章 縱馬蛾眉覓良醫,搗熟藍橋隔雲深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44章 潮如注火龍怒,艨艟千羣誰敢渡第397章鉅鹿決戰(十一)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27章靈兒到來第413章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第469章鏡圓第10章 引蛇出洞第341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六)第8章 李代桃僵第111章 雒陽風雲(三)第233章 男兒重橫行第151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289章 狠毒第492章雙簧第314章 局中局(一)第540章暮雲平第69章 道影第298章 再次反擊第287章 老虎發威第149章 殺聲連角起第380章殺機第546章江左周郎第170章 林間飛滾石,赤血染征衣第212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96章 流星第511章轉戰三千里第529章前世兄弟今生仇第379章誘敵第39章 歲在甲子第166章 飛將軍歸來第513章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第369章徐庶的大禮第365章 英雄末路第439章回憶那麼傷(三)第183章 觀景,演戲,唱京腔第317章 局中局(四)第390章鉅鹿決戰(四)第6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未篡謙卑時第38章 議策第54章 血色南?第473章瘟神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44章 棄城第388章鉅鹿決戰(二)第366章臘八粥第190章 謀劃第401章荀彧論戰
第191章 十面埋伏(一)第121章 忠誠共白日,勢利一飛塵第65章 陽翟(二)第119章 當年九原飛將軍(二)第27章 天涯咫尺第101章 劍斷黃沙飛熱血第217章 殺破狼第519章突圍第473章瘟神第407章梟雄逃梟雄走,梟雄復又來第148章 按罪當誅第517章奔跑吧,皇叔第444章三才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章 滅口第8章 李代桃僵第463章欲擒第231章 真假將軍令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49章 火燒鳳凰崖第481章曹操的反擊第516章瞞天過海,張公吃酒李公醉第532章不瘋魔不成活第290章 將計就計之爾虞我詐第230章 南華真人第1章 一夕驚雷越千年第18章 蓮花一朵別樣開第102章 月夜城隍廟第58章 突圍第227章 天龍八部,崔十娘真正的身份第543章吾道不孤第476章備戰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10章 雍熙於變第300章 飛燕第409章陸門忠烈第346章 承諾第158章 數問韓文節第342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七)第536章再戰飛鷹谷第433章波折第401章荀彧論戰第70章 扣關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51章 義烈第107章 一地雞毛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章 一夕驚雷越千年第391章鉅鹿決戰(五)第178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六)第13章 縱馬蛾眉覓良醫,搗熟藍橋隔雲深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44章 潮如注火龍怒,艨艟千羣誰敢渡第397章鉅鹿決戰(十一)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27章靈兒到來第413章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第469章鏡圓第10章 引蛇出洞第341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六)第8章 李代桃僵第111章 雒陽風雲(三)第233章 男兒重橫行第151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289章 狠毒第492章雙簧第314章 局中局(一)第540章暮雲平第69章 道影第298章 再次反擊第287章 老虎發威第149章 殺聲連角起第380章殺機第546章江左周郎第170章 林間飛滾石,赤血染征衣第212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96章 流星第511章轉戰三千里第529章前世兄弟今生仇第379章誘敵第39章 歲在甲子第166章 飛將軍歸來第513章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第369章徐庶的大禮第365章 英雄末路第439章回憶那麼傷(三)第183章 觀景,演戲,唱京腔第317章 局中局(四)第390章鉅鹿決戰(四)第6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未篡謙卑時第38章 議策第54章 血色南?第473章瘟神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44章 棄城第388章鉅鹿決戰(二)第366章臘八粥第190章 謀劃第401章荀彧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