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一地雞毛

永樂宮前的朵朵牡丹,不再復往日的朝氣,一束束耷拉着腦袋垂在枝頭,花間上點點殷紅,也不知是那花瓣的原本之色,還是那花瓣早已染上了宮中的血色。

雖然它曾經是那麼的豔麗,那麼的雍容繁華。但,腐朽終究是腐朽,依然還是要凋謝的。

而窗棱、宮門、牆上掛着的白幔在習習的涼風中泛起一層層的漣漪,像一簇簇白色的曇花突然綻放再瞬間凋零,又彷彿這大漢的江山一般已暮遲年。

這座宮殿的主人已經魂歸黃泉,換成了一個不分五穀懵懂無知的稚子。王黎走出宮門,再看了一眼,又轉過頭來看着前方的士兵和跪服於地的中常侍郭勝等人,輕嘆了一聲。

蹇碩的屍身就提在郭勝等人手上,胸前幾處刀傷,血液早已流乾,空洞的眼神死死盯着永樂宮的大門,彷彿在嘲笑着什麼,又彷彿在向新的主人申辯。

可惜,王黎只是擡了擡眼,甚至掃向蹇碩的屍骨的時候,也沒有眨一下眼。他沒有任何興趣去理會這些雞毛蒜皮,是的,就是雞毛蒜皮,在這座天下至尊的皇宮中已經發生的一切和未來即將發生的一切對他而言不過是一地雞毛而已。

雖然他曾打算手刃朝中張讓、趙忠等奸佞之輩,雖然他曾打算阻止董卓進京儘可能的爲大漢保留更多的元氣。

但是,他高估了自己的重要程度,也低估了朝臣的無能和短視。他或者他的諫言在朝臣和新君的眼中不過是如廁時的一張草紙,既無甚分量也無甚鳥用。

皇宮裡四處瀰漫的依然只是陳舊和腐朽,皇宮於他也同樣不過是匆匆過客,彷彿天上飛舞的雞毛一樣輕飄飄。

眼下的當務之急是趕回清河國,大亂即將來臨,自當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再從羣雄的紛爭和逐鹿中搏出一個未來!

……

翌日申時三刻,北宮永樂宮。

靈思皇太后陪同剛剛登基的漢少帝劉辯祭拜完靈帝回到永樂宮,剛淨了淨手,就聽宮女來報:“娘娘,大將軍求見!”

“娘娘,微臣大將軍何進叩請金安!”何進邁着矯健的步伐氣定神閒的走進來,朝靈思皇太后鞠了一躬擡起頭來,“微臣正與衆臣商議新君登基大典事宜,卻不知娘娘召見所爲何事?”

靈思皇太后接過絹布擦了擦手,又目示那宮女擡了一方小枰,待何進坐下方說道:“大兄,本宮聽聞你欲盡誅宮中黃門常侍,可有此事?”

何進點了點頭,一腔凜然正氣:“稟娘娘,確有此事!蹇碩張讓之輩把持朝局多年,衆人狼狽爲奸恣行不法,致使天下民意沸騰,士林羣情洶洶,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是嗎?”

何進正欲點頭,卻被靈思皇太后一雙似笑非笑的鳳目盯住,臉皮頓覺輕了幾分,知道自家本事和爲人自己這個妹子最是瞭解不過,索性坦言道:“先蹇碩奉組建西園八校,與張讓之輩合謀遣愚兄西擊邊章平涼州之叛,若非愚兄借本初徐、兗二州練兵之故拖延未決,愚兄或早已兵敗涼州獲罪天下也。

後先帝病危,此輩又欲借先帝之手除掉愚兄,扶持皇子協上位。而今先帝已去,蹇碩既除,先前德玉和本初就有進言,中官結黨自當以雷霆之力趁勢盡誅。愚兄也深以爲然矣!”

靈思皇太后看了看正伏在案桌上練字的小皇帝,說道:“大兄,本來朝中大事非本宮一介婦人可以置喙,但本宮午時祭完先帝忽然心血來潮,在宮中翻閱了一下《史記》,發現其中有一句話不甚明白,還請兄長指教!”

“微臣不敢,請問娘娘有甚不明?”

“主少國疑,不知大兄當作何解?”靈思皇太后淡然的看了看何進,從案桌上抽出一本書丟到何進身前,檀舌輕吐徐徐說道。

主少國疑?何進一怔,一口氣嗆在喉嚨上,差點喘不上氣來。雖然何進出生屠夫不學無術,但主少國疑他還是知道的。

原文是: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於子乎?屬之於我乎?

這是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載的田文問吳起的一番話。

當是時,吳起與田文爭國相,田文就問吳起:你吳起戰功赫赫,君權在手,又值君主年幼初立,大臣和百姓心中盡皆疑懼不安,這個時候你說君主是將國事託付於你吳起,還是託付於我田文呢?

但娘娘說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是想敲打敲打我,怕我做了那吳起不成?

何進擡起頭來看着靈思皇太后,斟酌了幾下試探的問道:“娘娘您的意思,張讓等輩莫非是那魏武侯之田文?”

靈思皇太后搖了搖頭,譏笑道:“張讓、趙忠數人不過貪圖權勢作奸犯科之輩,算得上什麼田文,他們與田文提鞋都不配,又豈能比肩田文?”

“既然如此,那娘娘何須還要維護這等閹人?請恕愚兄愚鈍,娘娘說這話愚兄委實不甚明白!”

靈思皇太后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無奈的說道:“鼠有鼠路,蛇有蛇道。張讓、趙忠並非田文,卻也有自己的圈子和勢力。我兒初立,我等立足宮中,恪守平衡方乃爲君之道。

我何氏一族出生寒微,若非張讓等輩豈得富貴?如今蹇碩不仁卻已伏誅,大兄又以大將軍之身執掌朝中權柄,袁氏一門盡皆輔之,外事託付於兄亦算是託付於袁氏。可大兄聽信讒言,意欲誅盡張讓等輩,是想本宮將內事也交於袁氏之手嗎?”

這話可就有點誅心了!

何進擦了擦了額頭上的汗水,急忙承諾定安太后的懿旨處理,卻見靈思皇太后依舊一臉慍色,心下一動,忙問道:“娘娘可是還有他事?”

靈思皇太后點了點頭,一旁的宮女跪服於前:“大將軍,今日娘娘於宮中設宴邀請太皇太后,席間,太皇太后對娘娘及大將軍多有不遜之語。”

原來,那太皇太后董氏也就是漢靈帝生母,解瀆亭侯劉萇之妻,甚是偏愛皇子協,早年間也曾多次勸解靈帝立劉協爲太子。今見劉辯即位,外戚何進及其黨羽皆爲朝中重臣,而何進更是以大將軍參錄尚書事,威權太重,心中的不滿和惶恐陡然加劇。

於是指使張讓等人共預朝政,並敕封董寵爲執金吾,國舅董重遷驃騎將軍,劉協晉陳留王。

靈思皇太后於席間勸解太皇太后:我等宮室婦人蔘預朝政,非其所宜。昔呂后因握重權,宗族千口盡戮,國家大事自當聽取朝中老臣商議。

太皇太后初掌大權,豈能聽會?頓時勃然大怒,以當初靈思皇太后鴆殺宮中王美人之陰私反脣相譏,並言語將以董驃騎敕殺何進。

娘娘啊,你在聽這些的時候,難道還沒有發現這張讓和我們不是一條心嗎?

何進擡起頭來,看着靈思皇太后臉沉似水,將心底話生生嚥了下去,臉上露出義憤填膺的面容,一腳踢翻小枰怒喝道:“娘娘勿憂,那永樂太后不過是砧板上的鹹魚罷了,臣明日便讓那她看一看這大漢的天下究竟是姓董還是姓何?讓她看一看這朝中究竟有何人敢敕殺於臣!”

……

出得宮來,見袁紹、鄭泰、荀攸等朝中諸人盡在,何進朝衆人點了點頭道:“本初,就此作罷。蹇碩設謀害我,可族滅其家,其餘不必妄加殘害。”

“大將軍,張讓等人在宮中連橫,黨羽無數,今若不趁此機會斬草除根,必爲喪身之本。”袁紹虎目一瞪,站在何進面前喝道。

哼!這就開始想做吳起了?

何進心中一團怒火尚在,雙眼冷冷的掃了袁紹一眼,怒喝道:“袁本初,本將軍視你若股肱,你卻一而再再而三的讓本將軍在太后面前給張讓之輩上眼藥,使得本將軍屢屢受罵,究竟是何道理?”

見袁紹面紅脖子粗的站在何進面前,荀攸扯了扯袁紹的袖子,勸諫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將軍,打蛇不死反被蛇傷的故事比比皆是,懇請將軍聽我等一言。

先秦始皇帝驅匈奴於河套,力未盡匈奴未滅,我朝高祖始陷於白登山;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擊打越國,而未致勾踐於死地,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終於大仇得報,吳滅國也。

張讓、趙忠、段珪之流,大漢之國蠹,將軍之仇人也。此輩在宮中多年,廣置黨羽,關係交錯。將軍既然已經亮劍,若是我等不一鼓作氣將其拿下,恐怕異日張讓等人必然反戈一擊,本初之言將成爲現實也。”

“哼!本將軍意已決,此事不用再議,你等毋庸多言!”何進斜視衆人一眼,一甩衣袖,憤憤的走出皇宮。

何遂高好謀無斷,日後必爲奸人所戮,哎!看着何進一臉憤恨的神情,荀攸搖了搖頭,辭別衆官隨之慢慢的踱出皇宮。

夕陽西下,天邊一片通紅,一道晚霞透過宮門和窗棱映照在大殿上,將柱子、龍椅、紗幔等大殿中的一切物事染上一片血色,宮殿的背影在殘照中拉得老長老長。

第327章 此花不發彼花開第480章失手第9章 獵狐第492章雙簧第468章定風波第373章一敗於禁第417章一個人的戰鬥第358章 最後的掙扎(六)第143章 英雄的宿命(二)第42章 金戈鐵甲將軍夢,願學驃騎從軍行第387章鉅鹿決戰(一)第171章 英雄一怒第430章重岡復嶺勢崔巍,一卒當關萬卒回第139章 大旗危欲折,孤將定何依第424章最後的機會第267章 千層浪第134章 議三關第161章 白川第460章兄弟鬩於牆(五)第370章盟約第539章梟雄第416章兩營飛將擁月戈第77章 死生定數第209章角聲悲壯冬風裡,背影疏淡晨霧中第238章 荊湘風流蒯異度(二)第471章苦菊第132章 風雨虎牢關(六)第525章陷落第460章兄弟鬩於牆(五)第312章 將對將第15章 師門秘辛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01章荀彧論戰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53章 最後的掙扎(一)第531章殤第164章 刺董第59章 半卷黃旗臨古城第80章 月下顯狐蹤第515章軍師初用計第469章鏡圓第144章 軟刀子割肉第474章連環計之刺殺第401章荀彧論戰第465章牽招第127章 風雨虎牢關(一)第81章 太平有大道,黃巾非塗高第401章荀彧論戰第401章荀彧論戰第三336章 徐州煙火連豐沛(一)第197章 直城門下起歌聲第328章 戰與退第401章荀彧論戰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2章 胡孃的秘密第455章大義第539章梟雄第43章 殿試第469章鏡圓第528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三)第295章 雪崩第428章克敵垂成飛烈馬,凜然巾幗是將軍第383章決戰先機,圍三厥一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553章兵以詐立第114章 絕殺第158章 數問韓文節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39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四)第266章 此生自斷天休問,獨倚危城第466章故縱第294章 離析第463章欲擒第477章迷離第312章 將對將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77章迷離第397章鉅鹿決戰(七)第504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九)第342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七)第184章 救美第312章 將對將第249章 火燒鳳凰崖第497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二)第107章 一地雞毛第192章 十面埋伏(二)第500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五)第158章 數問韓文節第420章禍水東引第210章 雍熙於變第469章鏡圓第310章 將計就計之關門打狗第92章 涼州亂起第153章 血仇第179章 曹操的野望第500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五)第271章 初戰第473章瘟神第521章圍城幾匝如重鋂,萬甲雪色停皚皚第404章關塞重橫行
第327章 此花不發彼花開第480章失手第9章 獵狐第492章雙簧第468章定風波第373章一敗於禁第417章一個人的戰鬥第358章 最後的掙扎(六)第143章 英雄的宿命(二)第42章 金戈鐵甲將軍夢,願學驃騎從軍行第387章鉅鹿決戰(一)第171章 英雄一怒第430章重岡復嶺勢崔巍,一卒當關萬卒回第139章 大旗危欲折,孤將定何依第424章最後的機會第267章 千層浪第134章 議三關第161章 白川第460章兄弟鬩於牆(五)第370章盟約第539章梟雄第416章兩營飛將擁月戈第77章 死生定數第209章角聲悲壯冬風裡,背影疏淡晨霧中第238章 荊湘風流蒯異度(二)第471章苦菊第132章 風雨虎牢關(六)第525章陷落第460章兄弟鬩於牆(五)第312章 將對將第15章 師門秘辛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01章荀彧論戰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53章 最後的掙扎(一)第531章殤第164章 刺董第59章 半卷黃旗臨古城第80章 月下顯狐蹤第515章軍師初用計第469章鏡圓第144章 軟刀子割肉第474章連環計之刺殺第401章荀彧論戰第465章牽招第127章 風雨虎牢關(一)第81章 太平有大道,黃巾非塗高第401章荀彧論戰第401章荀彧論戰第三336章 徐州煙火連豐沛(一)第197章 直城門下起歌聲第328章 戰與退第401章荀彧論戰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2章 胡孃的秘密第455章大義第539章梟雄第43章 殿試第469章鏡圓第528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三)第295章 雪崩第428章克敵垂成飛烈馬,凜然巾幗是將軍第383章決戰先機,圍三厥一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553章兵以詐立第114章 絕殺第158章 數問韓文節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39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四)第266章 此生自斷天休問,獨倚危城第466章故縱第294章 離析第463章欲擒第477章迷離第312章 將對將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77章迷離第397章鉅鹿決戰(七)第504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九)第342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七)第184章 救美第312章 將對將第249章 火燒鳳凰崖第497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二)第107章 一地雞毛第192章 十面埋伏(二)第500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五)第158章 數問韓文節第420章禍水東引第210章 雍熙於變第469章鏡圓第310章 將計就計之關門打狗第92章 涼州亂起第153章 血仇第179章 曹操的野望第500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五)第271章 初戰第473章瘟神第521章圍城幾匝如重鋂,萬甲雪色停皚皚第404章關塞重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