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義德集團還是一個年輕的企業,和義德人恐怕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應對來自於社會各方面監督讚譽的壓力。”江海寧自謙道。
“人怕出名豬怕壯,樹大招風,身在高處不勝寒。”劉逸羣一語道破。
江海寧淡淡一笑。“幾年前一些知名企業,曾經名噪一時,可最終因爲種種原因而消亡,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太注重輿論宣傳了。和義德集團是模具設計與製造企業,更加註重的是產品的質量與用戶的口碑。”
劉逸羣問江海寧,“和義德集團爲何不上市融資啊?”
江海寧略有所思。“和義德集團有這個打算,但時機還不成熟。如果時機成熟了,肯定有這方面的考慮的。”
劉逸羣誇獎江海寧,“江總具有戰略企業家外熱內冷的綜合素質,是和義德人的典型代表。”
江海寧又是微微一笑。“和義德管理高層的幹事風格決定了和義德的發展方向。我江海寧是高層管理的代表,當然是和義德人的典型代表了。”
“江總這些話剛纔應該在直播時說的。”
“有些很直接的話還是私下說得好。在幾百萬觀衆面前,言語的適度很重要。”
劉逸羣總結道,“和義德人珍視現在,更加珍惜未來。”
“不僅是和義德人,社會上的每個人應該都是如此吧!”
春節前夕,許正揚到平都看望了老舅和老舅母。這幾年借到平都出差的機會,許正揚去看望了老人幾次,但都是來去匆匆。老舅母的眼睛幾乎接近於失明,老舅楊肇光因爲老伴兒行動不便,很少外出。聽見外甥外甥媳婦到了,老舅母眼淚汪汪地拉着許正揚和江海寧的手,訴說着老舅和大表姐國瑛爲了她所付出的種種艱辛。
老舅說他在電視上見到外甥媳婦江海寧做客津城電視臺的節目了,誇獎許正揚和江海寧把企業發展地這麼好,叮囑倆個人無論什麼時候,也要遵守國家法律,在國家允許的範圍內辦企業,這樣才能長久。
許正揚安慰老舅,他們會緊緊牢記教導的。並邀請老人如果條件允許,就回老家過春節。
老舅搖搖頭說,自老母親去世後很少回老家,按理說這麼多年了,該回去看看,可老伴兒眼睛不好,自己身體情況也不太強,過了年清明時節一家人回去給先祖們掃墓。
許正揚說到時候他來接老舅全家人。
平都回來的路上,江海寧情緒很是低沉,因爲爺爺奶奶這段時間身體也不太好。爺爺的聽力大不如前,已經時時刻刻離不開助聽器。奶奶的心臟做了支架,平日裡靠藥物養着。
許正揚聽了不住地嘆氣,都是接近於九十歲高齡的老人了,並且都在老年代受過苦,身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兒孫們都盼着老人們能長命百歲,可世上沒有長生不老的人,任何人不可能因爲別人的不情願而永不逝去。他們做到的們只能是在老人們健在之年以盡孝道,儘量使他們的晚年生活過的安逸舒心。
2000年的春節,許正揚和江海寧過得更是勞累,馬不停蹄往復與延城和許家莊之間。他們只有一個想法,盡全力讓老人們感受到新春佳節兒孫繞膝的幸福與滿足。
當然,許正揚和江海寧又要面臨老人們喋喋不休的追問。
“揚揚啊,你和寧寧到底啥時候能要孩子啊?”
許正揚的爺爺倒是不糊塗,他看沒有別人在跟前的時候問孫子許正揚。
許正揚爲了讓老人歡喜,安慰道,“爺爺,到明年過年的時候您的孫子媳婦就快生了!”
“喔!明年過年,不就是還有三百六十五天嘛!我還要再活五百年哩!”
許正揚的爺爺就是性格這麼堅強的人。他時常對比他小好幾歲的同代人說,他已經很知足了。前清時老許家只出過武舉,現在老許家也出了腰纏萬貫的人物了。這在四五十年前要化爲地主成分啊!可時下國家提倡發財致富,可真是時代不同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