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

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

“哦?竟有此事?”

朱元璋擰着的眉頭稍稍舒展。

張宇初,字子璇,別號耆山,正一派第四十三代天師,是歷代天師中最博學者之一,有“道門碩儒”之稱.其人於洪武十年嗣教,洪武十一年入朝建齋設醮於南京紫金山,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敕封其爲“正一嗣教道合無爲闡祖光範大真人”,總領天下道教事,乃是如今的道門領袖。

張宇初既然博學,又有龍虎山千年家傳典籍,想來不是無的放矢。

畢竟,正一派的始祖是漢末張道陵及其開創的“正一盟威”之道,又稱天師道,五斗米道,在張魯歸降曹操之後,便完整地延續了千餘年,在這種漫長的傳承中,能掌握一些隱秘知識,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很快,朱元璋就在奉天殿內,見到了張宇初。

奉天殿內,從南洋諸國進貢的沉香,散發着令人心安的味道。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眼神中帶着幾分探究。

張宇初身着羽衣,不過這位道門碩儒面如滿月,膚色稍黑,乃是富貴之相,所以倒也顯不出仙風道骨來,他步履穩健地走進大殿,向朱元璋行禮後,便開門見山地說起了此行的目的。

張宇初聲音沉穩:“陛下,貧道近日在翻閱家傳典籍時,偶然發現了一些關於陰陽炁海的記載。”

“給咱說來聽聽。”

張宇初朗聲吟道。

“太始混開闢,玄黃敷判初。

陰陽始無極,幹蓋包坤輿。

宇宙循環渺無間,萬物吹息炁盈虛。

天根來往自晝夜,赤水象罔浮玄珠。

道之樞,帝之則,浩漠玄機啓淵默。”

“據典籍所言,陰陽炁海乃是天地之根、萬物之源所演化,用以溝通兩界,其內蘊含着無窮無盡的玄妙,傳聞中,甚至有一界之人能夠穿越這陰陽炁海,往來於生死之間,甚至窺探天機,逆天改命。”

朱元璋聞言,心中不禁有些驚異,但他想了想,還是謹慎問道:“上次召爾入京,爲何沒提起這事?”

“陛下,說來慚愧,貧道雖治學,可惜龍虎山典籍浩如煙海,若非陛下提及,貧道也恐怕根本沒機會去翻找這等古物。”

這就是回去翻箱底翻出來的意思了,倒也是個合理的解釋。

“典籍可帶來了?”

“帶來了。”

張宇初恭敬地把一塊玉符交給了宦官,宦官放在托盤裡,轉交給朱元璋。

“這是典籍?”

“是。”

朱元璋看了看:“竟然是陸修靜刻下的。”

陸修靜是南北朝時期的人,出身於江南士族名門吳郡陸氏,編寫了《靈寶經目》,將經文分爲“三洞四輔十二類”,後來著名的《道藏》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經過陸修靜在齋儀方面的統一、規範和編訂以後,天師道從形式到內容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和健全,是個道教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所以他的手稿,還是有相當可信度的,尤其是這手稿是刻在玉符上的,也不怪能傳承上千年。 只不過這些似是而非的道教經文,朱元璋也實在是辨認不了具體的意思,畢竟,這些東西實在是太過微言大義了。

但想來張宇初既然敢拿出來,那應該也不會騙他,畢竟這種事情,朱元璋完全可以找丘玄清或者其他有道行的道士去詢問。

如果只是拙劣的騙術,那麼張宇初要承受的後果可太沉重了,不僅要丟掉總領天下道教事的頭銜,更是會連累龍虎山正一派。

所以,還是相對可信的。

而朱元璋雖爲九五之尊,但對於這等神秘莫測之事,仍是充滿了好奇。

不過這種事情肯定不簡單就是了,畢竟,秦始皇求仙的傳說,最終也只是化爲了歷史的塵埃,那長生不老之夢,終究未能實現。

不過,對於朱元璋來說,最重要的是另一個問題。

“咱的大孫,能不能還陽?”

畢竟,上次大孫已經說過一次了,他早晚會來這邊陪自己。

而在朱元璋的心中,只有朱雄英作爲嫡長孫,才配繼承他的大明江山,更何況,朱雄英如今還給大明做出瞭如此之多的貢獻,可以說是順理成章。

唯一讓他覺得難受的,就是兩人陰陽兩隔。

這件事情日思夜想,幾乎成了朱元璋的心病。

而張宇初的回答,卻給了朱元璋出乎意料的驚喜。

“能!”

聽聞此言,朱元璋的內心確實有些激動,畢竟,他實在是太想見到大孫了,如果大孫真就正常死了,那或許時間能夠磨平一切傷疤,但現在卻不是這樣,大孫依舊在那邊好好地“活着”,而且眼見勢力越來越大,能夠給大明帶來的助力也越來越大,表現明顯超越了所有皇孫,再加上嫡長孫的身份,朱元璋很難心裡沒有這個念頭——如果大孫能夠還陽,那麼這大明江山,豈不是能旺三代?

朱元璋按捺住內心的激動,沉聲問道:“張真人,不知穿越陰陽炁海,需要具備何種條件?又是如何做到的?”

“需要尋找到一扇特殊的‘門’,不過踏過了這扇門,就是從彼界到此界,無法再回到此界了。”

朱元璋等了半天,見張宇初沒說話,問道:“還有呢?”

“貧道確實只知道這些,至於這‘門’所在何處,長什麼樣子,確實不知。”

“玉符上面爲什麼沒有?”

“這是我龍虎山一脈先祖的註解,早已焚燬,只有隻言片語代代相傳,若非翻出玉符,找太上長老詢問,貧道也不可能知曉。”

見張宇初回答的很老實,而且好像確實只知道這些,朱元璋便也不問了。

賞賜了張宇初以後,朱元璋命人將這段記載抄錄下來,把玉符送入宮中密室珍藏。

同時,他也暗中吩咐下去,要加大對道教典籍的蒐集與整理力度,以期能夠從中發現更多關於陰陽炁海的線索。

而對於大孫還陽來繼承他萬里江山的事情,朱元璋的念頭更深了,計劃下次陰陽炁海開啓的時候,把這個關於“門”的線索,一併告知於大孫。

歷史類最高均訂作品,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本章完)

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78章 下下籤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92章 父與子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74章 應天府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制度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92章 父與子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36章 告白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192章 父與子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61章 朱允熥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
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78章 下下籤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92章 父與子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74章 應天府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制度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92章 父與子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36章 告白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192章 父與子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61章 朱允熥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