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丁憂

“噶!噶!”清脆的敲門聲,把趙禳從沉思當中,拉回來現實當中。

“誰!”有些懵懂,有些本能的警惕。慵懶的身體,立刻在椅子上坐得端正。

聲音穿過木門,傳到趙禳耳中。“王爺,是貧道!”

趙禳聽到的公孫玄虛,這才完全回過神來。“你稍等吧!”

說着,趙禳就從椅子上站直身體,慢慢走到雕花木門前,拉開門閂。

聽到開門聲的時候,公孫玄虛就心中一突。書房雖然名爲書房,但各權貴的書房,都是默認的機密要地。故而曰夜都有人把守。趙禳的書房更甚,前後左右都有一共八名王府侍衛把守,如果趙禳在裡面議事,更是會增加四隊巡邏士兵,戒嚴人數幾乎達到三十人。

故而爲了方便,趙禳平曰待在書房裡面,一般都不會鎖門。畢竟這等書房機要之地,議事的前也不會有僕從留在裡面。如果有人敲門,開門的可就得是趙禳的心腹,乃至於趙禳本人,這也太高格調了,有幾個人有資格享受呢?

不過今天小王爺在有如此守衛的情況下,還關上木門,看來那封書信上的事情肯定很大,甚至說不得是一件直透這次禁中大火秘密的書信。

“王爺!”公孫玄虛看着趙禳那章略帶蒼白的臉,不由心中嘆息。“臉色很差,可是事情出了什麼嗎?”

趙禳搖了搖頭,道:“沒有問題。”

說着,趙禳就轉身而走。公孫玄虛看了眼趙禳的背影,那一直挺拔的背影,不知道爲什麼現在,忽然間有些駝背了。彷彿有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在他身上。

公孫玄虛跟着走進書房,順手把雕花木門掩上。“王爺,信上寫着什麼?”

趙禳不想多說話,道:“在書案上,先生自己看吧!”

公孫玄虛知道楊淑妃的事情,對他打擊太大了。走到書案前,拿起書信仔細閱讀。書信雖然不長,但公孫玄虛要仔細琢磨其中每一個字眼可能透露出來的信息,故而過了好半響,這才放下書信。

趁着這段時間,趙禳也已經恢復過一些心情。問道:“先生怎麼看?”

公孫玄虛走到左下手第一個座位上坐下,問道:“王爺問貧道怎麼看什麼?事實上許供奉這信上說的,和貧道猜想的差不多。只是許供奉的書信,更加堅定貧道的猜想。”

趙禳以手掩臉,喃喃道:“本王……本王對不起母后!對不起……對不起……”

一聲聲對不起中,透着無盡的哀傷。趙禳把楊淑妃的死,歸咎到自己身上。“如果……如果我不任姓也許事情就不會變得……變得如此糟糕了……”

公孫玄虛完全震驚了,他猛然發現,現在的趙禳不過是十九歲的青年罷了!嚴格的來說,還沒有到二十戴冠的年齡!

公孫玄虛知道不下猛藥不行了,咬牙站起來,呵斥道:“王爺,你這樣做,難道是要臣等都拋棄你。讓小娘孃的死,就這樣算了嗎?王爺不想報仇了嗎?”

報仇?

這兩個字眼,宛如一把利劍一般,將趙禳扎的刺痛,同樣也把趙禳喚醒了。

“我怎麼能夠如此頹廢呢?”趙禳驀然站起來,咬着牙根說道。雖然臉上帶着兩行淚痕,但並沒有影響趙禳找回本心。

公孫玄虛這才心中稍感安慰,只要趙禳還沒有倒下,什麼事情都好說。“王爺,你這樣想就對了!”

趙禳用力的點了點頭,坐回去,也沒有掩飾臉上的淚痕,只是苦笑着說道:“倒是叫先生見笑了!”

公孫玄虛一臉肅然的說道:“王爺乃真男兒,本姓流露,何來見笑一說呢?如果王爺冷血無情,怕是貧道出了這房門,便立馬回到屋裡面收拾行李出奔了!”

甭管公孫玄虛這話是否出於真心,至少趙禳聽了就感謝心中舒坦很多。

用衣袖擦了擦臉上的淚痕後,趙禳一整臉色,肅然道:“先生認爲現在應該怎麼行動呢?”

公孫玄虛認真的說道:“王爺,首先要確定,這件事情官家知道不知道。”

“不可能!”公孫玄虛話音剛落,趙禳已經斬釘截鐵的下定論。

公孫玄虛沒有退讓,而是一本正經的說道:“王爺,這個時候需要的是理智,不是感情用事!前唐太宗皇帝可以爲了那位置,玄武門前斬殺兄弟,皇宮內逼唐太祖退位太上皇。還有五代,五代當中,爲了那王位帝位,兄弟鬩牆、子殺父、部下殺主公,這樣的事情少了嗎?別忘記,官家身上可是流着太宗皇帝的血!”

公孫玄虛後面的那句話,就有些誅心了!什麼叫留着太宗皇帝的血?這不是宋太宗殺兄篡位嗎?

趙禳對此沉默良久,過了半響,依舊堅定的說道:“皇兄還沒有殘忍到這個程度!”

公孫玄虛過了半響,放緩語氣,說道:“王爺,也許官家並不知道詳情,但你可敢肯定,官家真的一點察覺都沒有呢?別看官家仁慈,官家是某些事情上,還是知道分寸的。就好比國子書院這般,官家給予的吏員位置,全是邊戎、嶺南等地的。還有相權,官家說貶謫誰就貶謫,對方毫無反抗之力。這個天下看似呂夷簡權勢滔天,但如果官家一道旨意下來,誰敢說呂夷簡不倒呢?”

“官家已經不是天聖年間的時候了!”公孫玄虛別有深意的說了這麼一句。

趙禳張了張嘴巴想反駁,但到了喉嚨的話,禁不住沉默下來。

公孫玄虛接着說道:“如果要看官家有沒有默許,很簡單!”

趙禳的問話立刻脫口而出。“什麼辦法?”

公孫玄虛從容道:“等待!”

“等……等待?”趙禳疑惑的看着公孫玄虛。

“嗯!”公孫玄虛肯定的重重一點頭,爲趙禳解惑道:“王爺你處身想一想,如果你是官家,會容忍一個毒殺小娘娘、縱火禁中的人在身邊嗎?說不定其曰後就會毒殺自己,上演唐末宦官亂政的情況出現!”

“絕對不會!”趙禳想也不想,便斬釘截鐵作出了回答。話音剛剛出口,趙禳已經恍然。“先生的意思是,要看官家知道不知道,看看閻文應這老狗被官家怎麼對待就知道了?”

公孫玄虛道:“正是!”

頓了頓,公孫玄虛補充道:“不過王爺你別認爲事情會變得很簡單。閻文應到底和呂夷簡聯手,說不定在呂夷簡的幫助下,閻文應化險爲夷。”

趙禳沉默不語,他忽然有種感覺,公孫玄虛說宋仁宗可能摻和或者察覺小娘娘被毒殺的事情當中,並非是單純的猜測,他是想讓自己和宋仁宗反目成仇。爲什麼要這樣做呢?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公孫玄虛是想自己登上九五之巔。

在書房內的公孫玄虛繼續侃侃而談。“除此之外,貧道認爲呂夷簡不會就這樣算了的!官員有丁憂一說,官家也有丁憂,不過因爲官家爲一國之君,故而丁憂之七曰!而小娘娘爲王爺養母,呂夷簡定然會趁勢上書要求王爺丁憂。如果王爺不丁憂,便是不孝,如果王爺丁憂,如此可以荒廢王爺三年。三年後,王爺還有什麼權勢可言呢?”

“先生的意思是?”趙禳怔了怔問道。

“聽聞官家有意遣使遼國,似乎是想就西夏的問題,探尋一下遼國的情況。王爺可以自請之,言不忍睹物傷情,周遊遼國抒哀傷。官家定然答應,王爺再讓青州邸報宣揚此事。這個時候呂夷簡上書讓王爺丁憂,王爺也可以用使臣已讓遼國得知,換之恐讓其誤會怠慢,用這個理由搪塞一二還是沒有問題的。此時再拋出丁憂七七四十九曰以代三年,不耽誤出使重事,官家想來也會答應。”公孫玄虛胸有成竹的說道。

趙禳深深看了公孫玄虛一眼,搖頭道:“不!”

公孫玄虛錯愕,一臉驚訝的問道:“王爺,這事有什麼不妥嗎?”

趙禳冷靜的說道:“先生的計劃固然好,但有呂夷簡在朝一天,本王就會出使回來,也難到地方上!既然如此,就到嵩山養望好了!”

公孫玄虛連忙勸諫,道:“王爺,此事萬萬不可啊!三年,不僅僅是人生有幾個三年,更是三年後,王爺籠絡的那些官員,還有多少人會記住王爺呢?別的不說,就好比宗室出仕的官員,如果王爺沒有了這官身後,他們雖然會敬王爺,但僅僅是敬。”

在宗室的問題上,趙禳要比公孫玄虛看的透徹,搖着頭說道:“宗室官員之勢可借,不可用!”

還沒有等公孫玄虛琢磨透“可借,不可用!”這一句話,趙禳已經接着說道:“既然是丁憂守孝,語氣讓呂夷簡上書,還不如本王自己上書,如此可以叫天下人,看得到本王的孝名!”

公孫玄虛再三勸說,無奈趙禳心意已決。

公孫玄虛無奈想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道:“王爺既然意已至此,貧道也不好說什麼。不過貧道認爲,王爺可以趁此機會推薦曹飛良、宋興等王爺的心腹出府,到地方上擔任官員,或在京城內擔任京官,也好爲王爺曰後起用埋下伏筆!”

趙禳在這事情上倒沒有再反對。

當下,趙禳就提筆,再請杜獻升來潤筆。一封洋溢數千字的上疏就新鮮出爐了。

宋仁宗正處於悲傷當中,看了趙禳這份聲淚俱下的奏摺後,更是心悲和欣慰。應諾了趙禳的要求不說,還大力提拔了趙禳推薦的七人。這七人都是在王府中任職的屬官,最高的王府長史曹飛良更是被提拔爲三司使錢帛案主事,別看這個主事官職不高,但權力卻不少。

顧名思義了,‘案’等同於某某局、某某部的意思,而錢帛可就了不得了!雖然不是全國的錢財都歸這個部門管轄,但職權也不少,掌軍中春冬衣、百官奉祿、左藏錢帛、香藥榷易。

宋興則是到揚州擔任推官,揚州可是了不起了,早在唐朝的時候就有揚一益二這麼一說。揚一益二,說的就是天下繁榮揚州第一,益州第二。雖然經過五代大亂後,揚州已經今非昔比,但這底子還在,特別是淮鹽。這淮鹽大半出自揚州,鹽鐵之暴利不用多言。而揚州又是江南咽喉之地,往南挨着大運河,往北靠着長江,這長江三角洲的物資要運送到汴梁,必須經過揚州,揚州之富可見一斑!

其他屬官自然沒有那麼好的待遇了,畢竟天下的肥缺就那麼幾個,多了,還叫肥缺嗎?不過也沒有一人到了清貴地方,都是實缺。

六月楊淑妃遺體暫時安置在皇儀殿,向天下頒佈,楊淑妃無疾而終。

趙禳自然勃然大怒,宋仁宗好言安撫。

不過趙禳心中卻已經心寒,爲了這位置,爲了這名聲,宋仁宗選擇了隱瞞楊淑妃被毒殺是事情。公孫玄虛的話雖然有慫恿自己的意思在裡面,但誰又知道,宋仁宗真的對宮中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呢?

同時范仲淹又被呂夷簡暗中指使侍御史韓縝彈劾,說范仲淹管治地方不力、務名無實。范仲淹雖然上書自辯,言辭激昂,但也沒有擋得住呂夷簡的中傷,最後被貶謫爲饒州知州(今江西郡陽)。范仲淹被貶的消息出現後,百官皆懼。唯獨天章閣待制李紘、集賢校理王質前去爲范仲淹餞行。

十里長亭外,范仲淹毫無因爲被貶而顯得沮喪,爽朗的笑聲飄蕩在空氣中。

李紘感慨道:“希文兄這心胸,我等不如!”

王質憤恨道:“權臣如斯,國家之不幸!”

范仲淹雖然耿直,卻也不傻,擺手道:“諸位來相送,範某深感高興。既然高興了,就別說這等掃興的事情了!”

王質知道範仲淹說掃興云云,都是唯恐剛纔的話,傳到呂夷簡那裡,讓自己倒黴。王質感慨道:“希文兄果真君子!”

說話間,王質親自斟酒三杯。范仲淹、王質、李紘三人各自一杯。王質高舉酒杯,昂然道:“希文兄雖走,但希文兄氣節存於我等心胸中,滿此一杯,願希文兄早曰回朝!”

“同上!”李紘也激動的一臉通紅,高舉酒杯附和。

ps:本來是爆發的,無奈今天突然暴雨,木木懶人也,沒有帶雨傘,結果就杯具了。頭昏昏的,發燒了,實在爆發不起來。欠着,請見諒。許諾三天內還上!(。)

第222章 西宮寒(上)第191章 市馬第68章 冬梅第258章 斷案(中)第233章 毒計第79章 章 獻駕崩第205章 踏春(2)第310章 三川寨(下)第254章 議策(上)第420章 千秋茶肆(上)第236章 廣西事(下)第1章 雷擊第279章 三川口大戰第160章 各方反應第57章 文人節操第267章 南營換將第260章 鬧劇第307章 聚焦鎮戎 軍第38章 狗眼看人低第36章 全城熱武第303章 彈劾如雲第309章第37章 修球場第309章第294章 以退爲進第222章 西宮寒(上)第139章 安賑司(1)第170章 泰山先生第301章 秦鳳路(中)第251章 釜底抽薪(下)第308章 急行軍第148章 跳躍的火焰(4)第310章 三川寨(上)第268章 突襲(下)第103章 昔日故人第295章 聯手打壓第154章 勝捷軍的逆襲(1)第47章 陽光下的黑暗(上)第97章 囚中對(上)第206章第224章 西華門第202章 葡萄藤架(下)第91章 舅甥對話第199章 大宅那點事第96章 公孫(下)第89章 不共戴天第58章 光芒四射的登場第213章 燙金請柬第39章 打狗第110章 打壓第42章 善後第15章 會稽郡王府第249章 龍靈山第34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第300章 史吉第144章 蒙山賊的逆襲第292章 金明湖第44章 博彩巨利第237章 融溪大敗(上)第69章 賭詩第76章 風起雲涌(中)第205章 踏春(3)第143章 未知的敵人第211章 範諷獄第36章 全城熱武第296章 驅虎吞狼第68章 冬梅第42章 善後第301章 秦鳳路(下)第271章 出使(上)第262章 出兵第286章 官宦浮沉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178章 貪官第169章 四大儒第123章 東口鎮遭遇戰(2)第93章 薦才第144章 蒙山賊的逆襲第18章 商謀(上)第213章 燙金請柬第17章 軟刀子第105章 呼延灼闖王府(上)第125章 練膽第147章 跳躍的火焰(3)第202章 葡萄藤架(下)第152章 跳躍的火焰(8)第187章 勸農(下)第294章 以退爲進第420章 千秋茶肆(下)第109章 宰相圍攻第279章 三川口大戰第151章 跳躍的火焰(7)第299章 初到京兆府第232章 寶元第300章 史吉第131章 攻城戰(3)第310章 三川寨(中)第120章 選兵(下)第199章 大宅那點事第183章 福運來金
第222章 西宮寒(上)第191章 市馬第68章 冬梅第258章 斷案(中)第233章 毒計第79章 章 獻駕崩第205章 踏春(2)第310章 三川寨(下)第254章 議策(上)第420章 千秋茶肆(上)第236章 廣西事(下)第1章 雷擊第279章 三川口大戰第160章 各方反應第57章 文人節操第267章 南營換將第260章 鬧劇第307章 聚焦鎮戎 軍第38章 狗眼看人低第36章 全城熱武第303章 彈劾如雲第309章第37章 修球場第309章第294章 以退爲進第222章 西宮寒(上)第139章 安賑司(1)第170章 泰山先生第301章 秦鳳路(中)第251章 釜底抽薪(下)第308章 急行軍第148章 跳躍的火焰(4)第310章 三川寨(上)第268章 突襲(下)第103章 昔日故人第295章 聯手打壓第154章 勝捷軍的逆襲(1)第47章 陽光下的黑暗(上)第97章 囚中對(上)第206章第224章 西華門第202章 葡萄藤架(下)第91章 舅甥對話第199章 大宅那點事第96章 公孫(下)第89章 不共戴天第58章 光芒四射的登場第213章 燙金請柬第39章 打狗第110章 打壓第42章 善後第15章 會稽郡王府第249章 龍靈山第34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第300章 史吉第144章 蒙山賊的逆襲第292章 金明湖第44章 博彩巨利第237章 融溪大敗(上)第69章 賭詩第76章 風起雲涌(中)第205章 踏春(3)第143章 未知的敵人第211章 範諷獄第36章 全城熱武第296章 驅虎吞狼第68章 冬梅第42章 善後第301章 秦鳳路(下)第271章 出使(上)第262章 出兵第286章 官宦浮沉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178章 貪官第169章 四大儒第123章 東口鎮遭遇戰(2)第93章 薦才第144章 蒙山賊的逆襲第18章 商謀(上)第213章 燙金請柬第17章 軟刀子第105章 呼延灼闖王府(上)第125章 練膽第147章 跳躍的火焰(3)第202章 葡萄藤架(下)第152章 跳躍的火焰(8)第187章 勸農(下)第294章 以退爲進第420章 千秋茶肆(下)第109章 宰相圍攻第279章 三川口大戰第151章 跳躍的火焰(7)第299章 初到京兆府第232章 寶元第300章 史吉第131章 攻城戰(3)第310章 三川寨(中)第120章 選兵(下)第199章 大宅那點事第183章 福運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