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錢氏

待趙禳說罷,李用和這才知道自家姐姐近況居然如此,登時禁不住嚎啕大哭。

宋仁宗見李用和如此傷心,也禁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不過在這個時候,趙元儼那一雙丹鳳眼卻充滿了怨毒,惡狠狠的盯着趙禳。本來交好於李用和的機會就在眼前的,不想趙禳這傢伙居然出來截了他,換了誰,心裡面想舒服都困難了。偏偏這口惡氣還吃的無比憋屈,這事兒不能夠向誰申述。

這混蛋侄兒,前幾天還說和本王結盟,結.你.妹.的!背後都不知道捅了本王多少刀子!好你的小混蛋,等本王掌權了,有的是你好受的日子!

當下鄭守忠點起二千多名禁軍,本來鄭守忠要更多的禁軍護衛。只是臨近的禁軍並不多,先是已經派了三千人到劉家那裡了,現在還有二千多人已經算是比較多的了。再調集更多的兵馬,要更長的時間。

宋仁宗思母心切,那裡願意等待。當下便帶着一幫人氣勢洶洶的直奔洪福院而去。汴梁城爲之驚動,先是劉娥的兄長,已故太尉劉美的府邸被三千禁軍所圍,那裡可是劉娥的家人所在。不少謠言已經四起,什麼宋仁宗秋後算賬的算是輕的,甚至有人謠言劉家的人要造反,那三千禁軍是他們調集來的。

幸虧劉美的長子劉從德被圍着,沒有聽到這謠言,要不然哭都沒有眼淚了。自己老老實實的待在家中,劉娥病逝,都沒有去早朝,便是想韜光養晦,老老實實的看好情況再說。不想禍從天降,三千禁軍一聲不吭的圍住自家府邸。

劉從德咬牙派管家出門相詢,不想這大門剛剛打開,便是一支勁道十足的箭矢,“哚”一聲的紮在朱漆大門邊上,再過二指寬度,便是過了朱漆大門,要射在剛剛打開大門的管家身上了。

管家嚇的屁滾尿流,那裡還敢出去,嚇都嚇的摔在地上,最後還是幾個僕人拖着管家回來。這些禁軍這纔派人來,先是客套的表示得罪,旋即強硬的表示,不許劉家所有人立刻府邸,邁過門檻則亂箭射殺。

換了往日,劉從德才管你三七二十一,自家有劉娥照顧着。但現在劉娥死了,劉從德怕是宋仁宗秋後算賬,無奈唯有在驚懼中苦苦等待。

說回趙禳,他並沒有跟着宋仁宗去洪福院,而是去鞏縣皇陵處,他要接回他的生母——錢氏。

楊淑妃知道趙禳全知道這事情後,很是慚愧,也派了人來,代她向錢氏表示歉意。趙禳反倒是派了近身內侍小玄子入宮,表示自己在這事情上不怪楊淑妃,自己會一如既往的孝順楊淑妃。

趙禳真的對於楊淑妃並沒有恨意和埋怨,一方面是楊淑妃真的把趙禳當自家兒子對待。趙禳小的時候是怎麼樣的?剪頭髮、穿窮人的窄服、喜歡習武、騎馬。換了劉娥來看看?不打的你屁滾尿流,老老實實的去做宋仁宗那一類乖孩子才奇怪。

另外一方面則是現實,錢氏是一個小宮女,李氏好歹還是劉娥的近身宮娥出身,劉娥會顧念幾分舊情。錢氏有什麼靠山啊?自己被錢氏撫養,錢氏怕也保護不了自己。而楊淑妃則不然,她可以保護得了趙禳,也會因爲趙禳而對錢氏心生愧疚,對錢氏有所補償。

十二年後,趙禳第一次看到了錢氏。是的,是第一次,剛剛出生的時候趙禳還沒有睜開眼睛,旋即便被劉娥送到楊淑妃那裡。

錢氏很秀美,是江南人,在途中和楊淑妃派來的內侍一番交談。趙禳還得知自己的生母,錢氏嚴格的來說,居然還是當初吳越國的宗室。當然了,這關係已經很疏遠了。

到了鞏縣,第一看到到錢氏,趙禳便感覺到其身上那股江南女子特有的婉柔。而錢氏再次見到趙禳,很是激動,淚水都不知道流了多少。母子兩人相認,自是有一番感人。趙禳當下提出讓錢氏回到汴梁城居住的事情。

錢氏卻驚恐的搖頭拒絕,性子懦弱的錢氏,不願意自己的兒子爲難,認爲回到汴梁城,會讓趙禳得罪劉娥。

趙禳說好說歹也沒有用,最後猜到錢氏的想法。趙禳把劉娥的死,並讓楊淑妃派來的內侍進來表達楊淑妃的善意,這才說服錢氏。

當時天色已經黑了,趙禳順帶祭奠一番連面都沒有見過的哎呀老爹宋真宗,再休息一晚上,第二天這才返回汴梁城。

回到汴梁城的趙禳,很快就知道昨天宋仁宗到洪福院後所發生的事情。劉娥當初葬李氏的時候,並不想怎麼好,不過是宰相呂夷簡的勸說下,還是厚葬了李氏。

李氏雖然死了,但因爲用水銀灌注,人此刻還栩栩如生。並且身上穿戴的都是皇后的服飾。見李氏不像是被毒殺,葬禮也厚重,再加上李用和有感於劉美當初的恩情。李用和偷偷開口爲劉家求情了。

皆因當初李用和當初之所以能夠到三班奉職,是因爲劉娥的哥哥劉美推薦。而在之前,李用和可是混的很落魄的,在汴梁城內做‘鑿紙錢’的。鑿紙錢是什麼呢?便是製造冥幣,並且送入墓地,無論是那個朝代,這類職業的人都不可能被人看得起,社會地位很低微。

宋仁宗也順水推舟,下令兵馬解了包圍,並且送了劉從德十五萬貫錢、五百匹布賞賜。算是對劉從德的安撫和歉意,只是劉從德都已經嚇怕了,曾經囂張十數年的劉家立刻低調下來,劉源波這大白元寶也害怕趙禳秋後算賬,跑了回老家。

趙禳知道這事情後,哭笑不得,自己心胸至於狹窄到這個地步嗎?不說自己答應了劉娥關照劉家的事情。光是劉源波對自己也沒有什麼,每次和自己作對,被恥辱的都是劉源波。對於一個屢屢失敗的傢伙,作爲勝利者的趙禳怎麼可能會在乎劉源波呢?

當然,這已經是後話了!PS:第二更到!

第132章 攻城戰(4)第420章 千秋茶肆(下)第46章 足球(下)第83章 錢氏第301章 秦鳳路(下)第290章 再見呂公着第264章第14章 孤立第245章 言論之威(上)第21章 威逼利誘第141章 穆陵關第219章 學員難第298章 落戶秦鳳路第13章 真正的楊淑妃第278章 安化定第33章 暗流涌動第148章 跳躍的火焰(4)第162章 念奴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255章 平靜的前夜第98章 囚中對(中)第20章 商謀(下)第15章 會稽郡王府第91章 舅甥對話第166章 回京與留青第204章 少年不勝春風(下)第95章 公孫(中)第103章 昔日故人第258章 斷案(上)第295章 聯手打壓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244章 安化蠻撤兵第278章 安化定第145章 跳躍的火焰(1)第312章 武延山(上)第186章 勸農(上)第28章 楊二郎第217章 猜忌第244章 安化蠻撤兵第42章 善後第295章 聯手打壓第51章 染血的貢布第30章 結黨第217章 猜忌第62章 以直報怨 得人心第108章 一個大坑第38章 狗眼看人低第58章 光芒四射的登場第278章 安化定第302章 尹洙(下)第202章 葡萄藤架(下)第203章 王蒙正(下)第177章 鹽之暴利第296章 驅虎吞狼第110章 打壓第209章 不明漩渦第228章 天慶觀第203章 王蒙正(上)第110章 打壓第76章 風起雲涌(中)第247章 安南事(上)第254章 議策(上)第68章 冬梅第205章 踏春(8)第226章 文官、武將、外戚第203章 王蒙正(上)第16章第187章 勸農(下)第228章 天慶觀第84章 王王聯合(上)第157章 獨眼大鬍子的逆襲第216章 宗舉令第247章 安南事(下)第52章 仁宗親政第150章 跳躍的火焰(6)第36章 全城熱武第89章 不共戴天第72章 衆口鑠金第302章 尹洙(上)第284章 殺人立威第189章 應對第71章 詠雪第6章 師傅(下)第246章 再見縣主第306章 震驚第168章 治心身,敦教化第75章 風起雲涌(上)第30章 結黨第192章 海貿、矛盾第203章 王蒙正(上)第119章 選兵(中)第306章 震驚第116章 母心第23章 說書人第46章 足球(下)第233章 毒計第164章 京東方罷,中樞風起第19章 商謀(中)第186章 勸農(上)
第132章 攻城戰(4)第420章 千秋茶肆(下)第46章 足球(下)第83章 錢氏第301章 秦鳳路(下)第290章 再見呂公着第264章第14章 孤立第245章 言論之威(上)第21章 威逼利誘第141章 穆陵關第219章 學員難第298章 落戶秦鳳路第13章 真正的楊淑妃第278章 安化定第33章 暗流涌動第148章 跳躍的火焰(4)第162章 念奴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255章 平靜的前夜第98章 囚中對(中)第20章 商謀(下)第15章 會稽郡王府第91章 舅甥對話第166章 回京與留青第204章 少年不勝春風(下)第95章 公孫(中)第103章 昔日故人第258章 斷案(上)第295章 聯手打壓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244章 安化蠻撤兵第278章 安化定第145章 跳躍的火焰(1)第312章 武延山(上)第186章 勸農(上)第28章 楊二郎第217章 猜忌第244章 安化蠻撤兵第42章 善後第295章 聯手打壓第51章 染血的貢布第30章 結黨第217章 猜忌第62章 以直報怨 得人心第108章 一個大坑第38章 狗眼看人低第58章 光芒四射的登場第278章 安化定第302章 尹洙(下)第202章 葡萄藤架(下)第203章 王蒙正(下)第177章 鹽之暴利第296章 驅虎吞狼第110章 打壓第209章 不明漩渦第228章 天慶觀第203章 王蒙正(上)第110章 打壓第76章 風起雲涌(中)第247章 安南事(上)第254章 議策(上)第68章 冬梅第205章 踏春(8)第226章 文官、武將、外戚第203章 王蒙正(上)第16章第187章 勸農(下)第228章 天慶觀第84章 王王聯合(上)第157章 獨眼大鬍子的逆襲第216章 宗舉令第247章 安南事(下)第52章 仁宗親政第150章 跳躍的火焰(6)第36章 全城熱武第89章 不共戴天第72章 衆口鑠金第302章 尹洙(上)第284章 殺人立威第189章 應對第71章 詠雪第6章 師傅(下)第246章 再見縣主第306章 震驚第168章 治心身,敦教化第75章 風起雲涌(上)第30章 結黨第192章 海貿、矛盾第203章 王蒙正(上)第119章 選兵(中)第306章 震驚第116章 母心第23章 說書人第46章 足球(下)第233章 毒計第164章 京東方罷,中樞風起第19章 商謀(中)第186章 勸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