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喜春,信使的馬蹄疾馳在統一的國土上,沾染花香,穿過平原,走過鎖橋,跨過山川,帶着捷報,帶着君王旨意,傳遞給四方。
“唐王令,君王臨天下,臣子踏金鑾,與君風雨同行,青田郡范蠡,在阡陌中跟隨,以經天緯地之才能,爲大唐建立創下不滅的功績,乃大唐的基石,當入朝一展宏圖,名垂千古……”
青田郡一大早鼓聲,嗩吶聲不斷,十分喜慶,作爲郡府的范蠡,一身正袍,站在青田城門口,雙手微微擡起,聽唐王的使者傳達命令!
“范蠡領旨,願朝天闕,與君共謀大事!”
一封金龍奏摺,百餘字,一個玉璽印,在范蠡眼中,是最尊貴的東西,上面的話,是最喜悅的表達,是九天之上的恩寵。
魏東郡,樂平郡,安城,魏東郡……都有信使抵達,一封封命令傳達,許多重臣領命,交接工作,收拾家當,拖家帶口,前往宵雲城!
一路上,黃旗開道,一支支車騎隊伍,在百姓羨慕的目光中,進入宵雲城,所有人都知道,這些人將一步登天。
入朝門,聽王令,盡王事,高高在上,脫離塵俗!
大臣沒有讓君王等待許久,消息傳達兩天後,就有大臣前來,被李唐召集見面,安排庭院,許他們榮華富貴!
直到五天後,最後一位大臣趕到宵雲城,所有在外的大臣,全部迴歸,大唐有史以來第一次朝會,正式拉開序幕。
清晨淡陽,和無數個往日一樣,悄然無聲來臨,對整個萬國大陸而言,這只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在多年以後,今天,這個早晨,被稱爲不朽王國建國開端。
皇宮大門早就被打開,兩排侍衛,身穿盔甲,手握長矛,站在琉璃高牆下,迎接大唐的新秀,大唐的重臣。
遠處駛過來一架馬車,沒有華貴的外表,有的只是普通雅緻,別有韻味,卻讓兩排侍衛臉色一正,他們都知道,這是一位朝廷大臣。
馬車停下,車簾拉開,包拯滿臉精神,從車中踏出,懷中包裹一件東西,被他小心呵護,像是珍寶,看着皇宮喃喃自語道:
“清心爲治本,直道是身謀,皇宮雖繁華,卻危機四伏,今日我包拯,攜《律法》一部,捍衛大唐的公正,使其福澤育民!”
言罷,他就大步走進皇宮,踏上議國殿!
不久,又是一輛馬車駛過來,魏徵從裡面走出來說道: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唐王雖賢,但大臣也要警告,今我魏徵帶《十思疏》,保君王賢明,國泰明安!”
接着馬車不斷駛過來,從裡面走出一個個朝廷大臣。
“器械強國威,今我魯班攜《工書》一部,乞求大唐軍械強大,抵禦外敵!”
“商業重強國,今我范蠡攜帶《生意經》,確保大唐國庫充實,國富民強!”
“忠義之士者,上忠君,下忠民,我嚴鎮永願以殘存之軀,替大唐盡綿薄之力!”
“教化衆民,興邦安國,我天問願攜帶道教哲學,金丹術,醫術,榮興大唐!”
接着戰馬響起,趙雲,白起,花木蘭,秦瓊等人,握劍進入皇宮,他們沒有多餘的廢話,但通過氣勢表現出來:
“軍強國安!”
他們進入議國殿,站在兩列,可以明顯的看出,李唐召喚出來的文官武將,都站在前列,離帝王更近,其餘大臣都站在後方。
由於沒有早朝,大殿的氣氛還比較隨意,他們小聲商量,提出問題,抒發見解,暢所欲言,十分熱鬧。
“唐王到!”
是時候,老福走出來大聲的說道,隨着李唐勢力壯大,他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在幾天前被封爲內務總管,負責皇宮大小事情。
熱鬧的大殿立馬安靜下來,大臣各自站好,尊敬拱手喊道:
“參見唐王!”
在百官朝拜下,李唐頭戴冕旒,身穿五爪金龍皇袍,身軀巍巍,儀表堂堂,帶着滿臉微笑,走到皇椅邊上說道:
“歷經一載半,歷經南征北戰,凱旋歸來,往日離歌,今日緬懷時,本王將登基爲王,各位將封侯拜相,繼續謀求天下大事,願民生繁華,國家強大!”
他話語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懷仁君風範,下方大臣聽後,面露驚喜,心中激動萬分,君仁臣義。
這些大臣都胸懷大志,能力非凡,有遠大的理想,希望君識臣心,一展報復,正所謂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心腹。
“願窮其一生,保大唐昌盛!”
魏徵大聲說道,激發羣臣的內心,全部扯着嗓子大喊,如亙古預言,穿破時間的限制,流傳到未來,像是源頭流水。
時間如梭,有些誓言將終身不忘,這句話將成爲大唐朝臣奮鬥的目標。
“好,君臣努力,本王要大開言路,希望各位能在建國之前,提出對大唐發展有利的法制,政令,變革!”
李唐大聲的說道,坐在皇椅上,等候大臣的建議。
“臣有奏,原青宵國律法不全,臣在來時,編制律法草案一部,獻給王上!”
包拯第一個站出來,從懷中掏出一本冊子,上面寫着“大唐律法”四個大字,莊嚴而神聖!
從老福手中接過律法,李唐連忙翻閱,最後點了點頭說道:
“準,大唐律法就以此草案爲基礎,儘快完善,本王要在建國時,《大唐律法》被萬民所知,萬民所曉!”
包拯欣喜的點了點頭,大聲說道:“微臣領旨!”
見包拯的提議被同意,其餘的大臣都紛紛上前提議,魯班的《工書》,范蠡的《生意經》,天問的道教文化,只要有利於國家發展的,經過討論,都得到同意。
此時的議國殿,纔算真正的議國殿,君臣同心,共議家國大事!
熱鬧的吵鬧聲慢慢停止,百官的意見都述說完畢,最後只有魏徵沒有提議,在百官矚目下,他滿臉嚴肅走出來,雙膝跪地,在所有人吃驚的目光中說道:
“臣魏徵冒險獻上《十思疏》,此書乃臣的肺腑之言,也是爲君之道,爲帝之道,希望王上能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爲大唐的強大而奮發努力!”
大部分大臣心頭一顫,在君王高興的時候,拿出這本書掃興,就不怕被砍頭嗎?
李唐也大吃一驚,難道是前世魏徵書寫的《諫太宗十思疏》,要知道其中的十條內容,都受人反思,是爲君王之道的聖書,心中想着,不免有點期待,大聲的說道:
“魏愛卿請起,不管內容如何,本王都恕你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