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風波起

馮桂雅留下的信,徐少傑看了,看了之後,徐少傑燒掉了這封信,裡面的內容,和徐少傑想象的差不多,馮桂雅吐露了自己的心聲,也說出來了獨自一人在國外生活的痛苦,徐旭是馮桂雅最大的寄託,之所以想着馮桂鑫到國外去,也是想着有親人陪伴在身邊。徐少傑無法阻止馮桂雅這樣做,儘管知道其中存在的危險,徐少傑也無權阻止。

西山省省委省政府的班子終於開始調整了。

單斯召離開了西山省,調到中組部去工作,出任部務委員,臨近省的一名副省長調到西山省出任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名字叫做高天貴,徐少傑以前不認識。至於其餘的班子成員,暫時沒有調整,據徐少傑知道,也沒有其他的調整了,原來以爲徐樹昆會退下來,但從這次的安排來看,徐樹昆依舊是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不會有變化,至於盧雲峰,依舊在西山省工作,暫時不會進政治局。徐少傑還知道,徐老的身體很不好了,主要是年紀大了,各項器官都慢慢衰竭,這種趨勢是無法逆轉的。

西山省的班子穩定以後,盧雲峰找到徐少傑,專門交談了一次,在這次的交談之後,省委組織部的考覈組到了德陽市。考覈的對象是錢大志和李明,還有孫健波。

楊晨和樑超已經調到了省廳工作了,楊晨出任治安總隊副總隊長,樑超出任刑偵總隊副總隊長,級別沒有多大的變化,還是副處級,不過,他們的職責範圍大了很多,這次的調整,沒有引發多少的波瀾,畢竟兩人是在省公安廳工作。

不要小看這些調整,實際上,徐少傑已經開始動作了。

徐少傑一直覺得,自己的這次行動,一定是有着上天註定的,在和譚常軒攤牌之前,徐少傑經歷了不少的事情了,首先是白長林和丁原的教誨,接着是盧雲峰的意見,後來陳登祥也提出了具體的看法,而馮桂雅回到北京,和徐少傑相聚,讓徐少傑看到了自己的兒子,這一切,都預示着,徐少傑這次和譚常軒的對弈,肯定是一次非常慘烈的行動,絕對不會有以前那麼順利了。

調整西林市的班子,是省委決定的,也就是說,西林市四大家領導班子的調整,必須是省委研究,至於區縣的負責人,包括市直單位的負責人,主要負責人屬於副廳級領導,西林市委提出來調整意見,省委下發文件,副職則是市委直接研究下發文件。而這些層次的人員調整,譚常軒的意見非常重要,因爲譚常軒是市委書記,除非是省委一定要調整,否則,一般情況下,出來市長以外的人員調整,大都是譚常軒直接提名的。

這次的調整,就是省委直接做出來決定的。如今,省委組織部已經到德陽市去考覈人員了,走出來了這一步,徐少傑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回頭路了,譚常軒絕對是不滿意的,因爲這次的調整,沒有經過譚常軒。

徐少傑提出來的意見,錢大志出任西林市政府副市長,直接進入常委,但不是常務副市長,李明出任西林市公安局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局長,因爲孟耀飛是市委常委,所以,公安局負責日程工作的,就是常務副局長,常務副局長享受正廳級待遇,所以說,錢大志和李明都是正廳級幹部了,屬於典型的提拔,需要進行考覈。至於孫健波,出任西林市檢察院副檢察長,也是副廳級領導幹部,同樣需要考覈。三人的位置都是非常關鍵的,這樣的位置,已經足夠觸動譚常軒的神經了。

在和盧雲峰交談的時候,盧雲峰是支持徐少傑的,並沒有多說,徐少傑清楚,陳登祥到西山省考察司法工作的時候,和盧雲峰有過接觸,兩人談些什麼,徐少傑不清楚,但徐少傑預計,交談肯定會牽涉到西林市的事情。

博弈的大幕慢慢拉開了,徐少傑捫心自問,是不是做好了準備,這一切都是爲了什麼,如果在這次的博弈中,達不到目的,變成了純粹的權力上面的爭鬥,還有意義嗎,開弓沒有回頭箭,如今的徐少傑,只能是做好一切的準備了,迎接即將到來的風暴。

譚常軒有些猝不及防,省委關於調整西林市班子部分成員的建議,令譚常軒大爲火光,在書記辦公會上面,譚常軒不好明確表示反對,畢竟這是張大坤直接提出來的調整意見,張大坤開口了,背後就是盧雲峰,不過,譚常軒還是提出來了自己的看法,既然省委調整西林市的班子,西林市也召開常委會,向省委上報相關的候選人,便於省委考覈。

盧雲峰的臉色不是很好,不過,到了這個時候,譚常軒也顧不上那麼多了,班子成員的調整,牽涉到根基的問題,譚常軒要是客氣了,今後的工作就不好開展了,再說了,譚常軒早想到了,這次的調整,一定是徐少傑提出來的意見,既然徐少傑可以揹着自己提出來調整的意見,那麼,自己爲什麼不利用正規的途徑,堵死徐少傑的路。西林市班子調整,市委提出候選人,這是最正常不過的。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盧雲峰無法反對譚常軒的意見,因爲這是正常的做法,省委提出候選人,西林市委同樣可以推薦候選人,盧雲峰沒有想到,譚常軒在這樣的情況下,居然會提出來不同的意見,顯然是在變相的抗議省委做出的決定。

可惜譚常軒太過於着急了,沒有和徐少傑商議,馬上就決定召開市委常委會,研究相關的推薦事宜。徐少傑雖然是暗地裡給盧雲峰彙報,但譚常軒心裡明白,嘴上是不好說的,而且盧雲峰通過書記辦公會的形式,明確進行研究,在小範圍內徵求意見,可譚常軒忘記了這一招,或許是有些氣急敗壞了。

徐少傑接到了會議通知,感覺到有些奇怪,省委召開書記辦公會的事情,徐少傑不清楚,所以,對於市委常委會的議程,絲毫都不清楚。

進入會議室,徐少傑就感覺到氣氛不對,譚常軒的臉上沒有什麼表情,董雲堂耷拉着眼皮,馬洪波等人也是低着頭。

看見徐少傑進入了會議室,譚常軒直接宣佈開會,而且是直接進入了正題。

“今天召開會議,主要是研究市政府以及市公安局有關領導人員的推薦事宜,省委要調整西林市的班子,具體要調整一名副市長以及公安局常務副局長,根據相關的要求,市委決定向省委推薦人選,爲了節約時間,我就先說了,經過市委的醞釀,決定提名曾靜同志爲副市長的候選人,提名政法委副書記楊海澤爲公安局常務副局長候選人,下面請大家提出來意見建議。”

時間很短促,徐少傑瞬間明白意思了,一定是錢大志和李明的事情觸動了譚常軒的神經,如今,譚常軒開始想辦法抵制了,至於說孫健波,出任檢察院副檢察長,位置不是很關鍵,譚常軒不會太在意,但錢大志和李明的位置,舉足輕重,如果這次的調整成功了三人聯合起來,有了徐少傑的支持,就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

看見暫時沒有誰發表意見,譚常軒開始點名了。

“董書記,你是分管組織工作的,說說有什麼意見吧。”

董雲堂的眼神不經意的掃向了徐少傑,看見徐少傑眯着眼睛,董雲堂慢吞吞開口了。

“省委調整西林市的班子,也是增加班子的活力,西林市在譚書記的領導下,這些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認爲,我們要在市委的領導下,繼續做好所有工作。。。”

董雲堂足足說了10分鐘的時間,都是在總結工作,沒有明確表態,在這個過程中,徐少傑已經想好了,這一次,徐少傑絕對不會退縮了,譚常軒既然敢於跟省委叫板,那麼,徐少傑就敢於和譚常軒在常委會上面叫板。調整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員、推薦候選人的大事情,一定是需要經過書記辦公會研究的,但譚常軒沒有走這一步,儘管譚常軒是省委副書記、西林市委書記,但基本的程序還是要遵循的,如此的跨大步,在程序上是不合適的,至少要事先通氣,徐少傑爲自己慶幸,也許是譚常軒太自信了。

徐少傑要馬上發言,爲這次的常委會定下調子,如果不出預料,接下來一定是馬洪波等人表態,完全支持了。徐少傑深深看了一眼董雲堂,在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董雲堂還是能夠把握的,董雲堂知道,沒有召開書記辦公會,所以,沒有立即表態。

譚常軒的臉色已經有些難看了,想不到董雲堂會說出來這些廢話,第一個發言的人是非常重要的,譚常軒本來想着點馬洪波發言的,但這樣做不合適,研究幹部推薦問題,有自身的規矩,馬洪波等人也知道,不會在會上搶着發言的,徐少傑和董雲堂都可以首先發言,但譚常軒不會要徐少傑首先發言的,要董雲堂首先發言,也是無奈之舉。

譚常軒忽然感覺到,自己是不是有些太着急了,到這樣的時候,是需要冷靜的,是需要做有把握的事情的,譚常軒打了一個冷顫,或許今天的會議,難以取得預料中的效果了,如果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對自己的威信是有着不小的打擊的。

果然,董雲堂最終沒有直接表態,結束了發言,董雲堂沒有直接表態,說明了很多的問題,此刻,徐少傑發言了。

“譚書記,同志們,研究班子調整,是市委的大事情,需要進行詳細的研究,同時需要廣泛的徵求意見,可能是因爲省委的要求很急,所以譚書記主持召開了今天的會議,不過,我還是有些不同的看法的,時間急是一個方面,但研究班子的調整和人員的推薦,還是要慎重,需要書記辦公會進行充分的研究,在統一意見的基礎上,在常委會上面進行研究。”

徐少傑不慌不忙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茶,會議室裡面非常安靜,譚常軒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了。

“推薦曾靜同志和楊海澤同志,我剛剛知道這個意見,來不及思考,所以,我暫時不發表意見,我個人認爲,還是首先召開書記辦公會,統一意見之後,再召開市委常委會,這樣,我們的推薦報告,也能夠引起省委的重視。”

徐少傑不表態,實際上就是反對,和董雲堂不同的是,徐少傑明確了意見,不同意就是反對,沒有其他的看法,徐少傑是市長、市委第一副書記,意見是至關重要的,更何況,董雲堂在前面也沒有表態,市委的核心領導中間,已經有兩個人發表了不同意見,這樣的研究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可以說,徐少傑發言之後,後面的人不好說什麼了。

會議室裡面陷入了沉默中,一分鐘之後,馬洪波看了看譚常軒,準備開口發言了,這個時候,譚常軒開口了。

“好了,關於推薦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員和公安局主要領導的事情,下次開會研究,徐少傑同志說的很對,主要是時間有些緊,不過,徐少傑同志的話語提醒了我,今後,我們要考慮到工作效率的問題,有些緊急的事情,可以嘗試直接召開市委常委會研究通過,這樣能夠節約時間,有不同的意見,在會上擺出來,我們共同研究。”

譚常軒照樣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茶,同時看了看徐少傑,徐少傑的臉上沒有表情。很快,譚常軒的臉上恢復了從容的神情。

“今天的會議就到這裡吧,散會。”

徐少傑上車之後,臉上依舊沒有表情,譚常軒今天雖然丟了面子,但是,說出來的話語,也是很令人琢磨的,今後不一定召開書記辦公會了,這是什麼意思,隱隱有着排斥徐少傑和董雲堂的意思,直接在常委會上面研究,依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依舊是譚常軒掌控局勢。

回到辦公室之後,徐少傑吩咐孫振東,暫時不要有人打擾了。

徐少傑沒想到,博弈這麼快開始,譚常軒的反應會如此的強烈,今天的常委會就是一個信號,譚常軒已經徹底表明了態度,相信參加會議的所有人,也從中間發現了端倪。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徐少傑做出的每一個決定,以及做出來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認真考慮後果了,譚常軒有着不小的優勢,說不定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面,完全利用這些優勢,慢慢的削弱徐少傑的權力。

第614章 年底的福利第724章 家人(2)第499章 視察第136章 直截了當第729章 徐樹昆的視察(1)第116章 視察(2)第202章 山雨欲來(2)第112章 年關(2)第255章 動盪的局勢第111章 年關(1)第686章 需要鐵的證據第566章 出乎意料的重大調整第516章 盧雲峰的召見(2)第265章 淮安市市委書記第469章 丁原的及時教誨第760章 事與願違(2)第109章 工作職責第487章 人心第397章 不可思議的碰撞(3)第659章 安排第745章 第一次會議第722章 尷尬的聽證會(3)第588章 驚弓之鳥第533章 難得的機會(1)第605章 崩潰(5)第18章 家裡的安排(1)第146章 暫停的調整第354章 抗洪搶險(1)第228章 自然的異動第559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1)第394章 市政府常務會第555章 雷霆手段(2)第690章 推進(3)第887章 當斷則斷第427章 改制之艱難(1)第860章 全新的局面(2)第668章 宣傳的誤區(2)第846章 風波驟起(5)第596章 不簡單的電話第570章 必須處理好的關係第524章 實際困難第799章 幹部的調整第303章 必要的關係第420章 黃夢的要求第406章 令人震驚第485章 上任(3)第175章 暫時的結盟(2)第345章 控制城市建設規劃第219章 風雲突變(1)第361章 暗中博弈第95章 黃光明的調整第698章 故伎重演(1)第449章 真正的風暴(4)第143章 許光坤的巡視第170章 沙隆縣的勢力第490章 秘書的問題第873章 劉志國的辦法第97章 結婚請柬第513章 心思不可琢磨(2)第428章 改制之艱難(2)第132章 微妙的局面第649章 爲官做主還是爲民做主(2)第336章 不一般的手腕第805章 專題會上立威(1)第627章 西山省副省長第784章 痛苦的反思第50章 駐點工作第141章 丁原的果斷第563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5)第700章 生死較量(1)第86章 做賊心虛第16章 堅持自己的看法第268章 陳目標的精闢理論第851章 重大調整(3)第204章 出其不意(2)第176章 沙隆縣的第一縣委常委會第676章 孫健波的主意第69章 我不是故意的第519章 觀念的統一第492章 鄒文滔的驚詫第211章 大項目第669章 宣傳的誤區(3)第80章 見證腐敗(1)第363章 瘋狂的前奏第61章 難忘的一夜第497章 盧雲凱的辦法第171章 沙隆縣的老大第472章 郎世福的意見第761章 事與願違(3)第540章 不妙的大會第430章 淮揚市委副書記第289章 無奈的調動第447章 真正的風暴(2)第482章 談話第795章 解除隱患第700章 生死較量(1)第900章 奇怪的告狀信(1)第309章 做人有傲氣 做事請低頭第730章 徐樹昆的視察(2)第4章 試探
第614章 年底的福利第724章 家人(2)第499章 視察第136章 直截了當第729章 徐樹昆的視察(1)第116章 視察(2)第202章 山雨欲來(2)第112章 年關(2)第255章 動盪的局勢第111章 年關(1)第686章 需要鐵的證據第566章 出乎意料的重大調整第516章 盧雲峰的召見(2)第265章 淮安市市委書記第469章 丁原的及時教誨第760章 事與願違(2)第109章 工作職責第487章 人心第397章 不可思議的碰撞(3)第659章 安排第745章 第一次會議第722章 尷尬的聽證會(3)第588章 驚弓之鳥第533章 難得的機會(1)第605章 崩潰(5)第18章 家裡的安排(1)第146章 暫停的調整第354章 抗洪搶險(1)第228章 自然的異動第559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1)第394章 市政府常務會第555章 雷霆手段(2)第690章 推進(3)第887章 當斷則斷第427章 改制之艱難(1)第860章 全新的局面(2)第668章 宣傳的誤區(2)第846章 風波驟起(5)第596章 不簡單的電話第570章 必須處理好的關係第524章 實際困難第799章 幹部的調整第303章 必要的關係第420章 黃夢的要求第406章 令人震驚第485章 上任(3)第175章 暫時的結盟(2)第345章 控制城市建設規劃第219章 風雲突變(1)第361章 暗中博弈第95章 黃光明的調整第698章 故伎重演(1)第449章 真正的風暴(4)第143章 許光坤的巡視第170章 沙隆縣的勢力第490章 秘書的問題第873章 劉志國的辦法第97章 結婚請柬第513章 心思不可琢磨(2)第428章 改制之艱難(2)第132章 微妙的局面第649章 爲官做主還是爲民做主(2)第336章 不一般的手腕第805章 專題會上立威(1)第627章 西山省副省長第784章 痛苦的反思第50章 駐點工作第141章 丁原的果斷第563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5)第700章 生死較量(1)第86章 做賊心虛第16章 堅持自己的看法第268章 陳目標的精闢理論第851章 重大調整(3)第204章 出其不意(2)第176章 沙隆縣的第一縣委常委會第676章 孫健波的主意第69章 我不是故意的第519章 觀念的統一第492章 鄒文滔的驚詫第211章 大項目第669章 宣傳的誤區(3)第80章 見證腐敗(1)第363章 瘋狂的前奏第61章 難忘的一夜第497章 盧雲凱的辦法第171章 沙隆縣的老大第472章 郎世福的意見第761章 事與願違(3)第540章 不妙的大會第430章 淮揚市委副書記第289章 無奈的調動第447章 真正的風暴(2)第482章 談話第795章 解除隱患第700章 生死較量(1)第900章 奇怪的告狀信(1)第309章 做人有傲氣 做事請低頭第730章 徐樹昆的視察(2)第4章 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