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尷尬的聽證會(1)

西林市的水價準備上漲,所以召開聽證會。

聽證會制度,在西林市已經實施多年,聽證會制度是舶來品,起源於英美,是一種把司法審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聽證會模擬司法審判,由意見相反的雙方進行辯論,其結果通常對最後的處理具有拘束力。

說起西林市的聽證會,徐少傑就感覺到頭疼,擔任市長的時候,徐少傑就注意到了聽證會制度,一般來說,按照西林市人大關於西林市有關行政決議的實施意見的要求,西林市涉及到百姓利益的政府決策,都需要召開聽證會,到如今,聽證會的制度在形式上面已經慢慢規範起來了,包括城市建設規劃都要召開聽證會。但西林市的聽證會,說起來還是流於形式,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制度中間存在着明顯的缺陷,在行政程序中間召開的聽證會,對行政機關沒有約束力,導致聽證之後也無用,聽了也白聽,行政機關依舊是我行我素,此外聽證的過程透明度不夠,聽證代表很難充分恰當的發表意見。

徐少傑是清楚的,西林市不少行政機關,在準備決策的時候,一定是要召開聽證會的,這些所謂的聽證會,有幾種召開的辦法,第一種是比較溫和的,請來了聽證代表,首先是大吃大喝一餐,接着在聽證會之後,還要贈送相關的禮品,表示對聽證代表的尊重,第二種是硬梆梆的,聽證代表參加會議,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沒有多大的關係,反正最終的意見,是我說了纔算,甚至有領導認爲,決策就是領導的事情,羣衆能夠知道什麼,如果決策都需要羣衆決定了,要領導幹什麼,第三種是拿聽證會當作幌子,在決策之後,大肆吹噓經過了多少次的聽證,充分徵求了多少的意見等等。無論怎麼樣的做法,都是有着一個共同點的,那就是不會聽取羣衆代表的意見,聽證會上提出來的意見,最終還是一字不改的執行。

徐少傑曾經在會議上批評了這樣的做法,一次某個單位的負責人彙報工作,說到工作成績的時候,洋洋灑灑說到召開了若干次的聽證會,尊重羣衆的意見,徐少傑專門問了這個單位負責人,聽證會一共得到了哪些意見,採納了幾條,結果這個負責人一條都說不上來,在其彙報的所有材料中間,聽證會的意見根本就沒有看見,漠視羣衆意見已經到了徐少傑難以容忍的程度了

。徐少傑批評歸批評,當時的譚常軒對聽證會的事情,同樣不是很重視,譚常軒還專門和徐少傑說到了這件事情,言下之意,羣衆瞭解的情況不多,都是從個人的利益出發,沒有考慮到集體的利益,在行政決策的時候,政府需要考慮全面的利益,必要的時候,羣衆是必須做出來一些犧牲的,個人利益要服從全局的利益。

當時的譚常軒這麼說,徐少傑也是清楚的,主要的矛頭就是有關西林市城市建設規劃的問題,羣衆代表提出來的意見,要求規劃綠地面積,現有的綠地面積是不能夠縮小的,而且在小區規劃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羣衆的需求,有些開發商建房的時候,樓棟之間的距離,幾乎是沒有什麼的,這不符合規定,還有一些小區,配套設施幾乎沒有,更是不行的。羣衆代表提出來這樣的意見,明顯損害了開發商的利益,所以,他們的訴求,難以得到支持,和羣衆比較起來,譚常軒更加重視的是開發商帶來的稅收。

徐少傑和譚常軒之間有不同的意見,徐少傑認爲,目前的情況下,聽證會已經有了合乎情況的制度,就需要堅持下去,政府做的事情,首要就是考慮到羣衆利益,不能以犧牲羣衆的利益來換取城市的發展,那樣的發展規劃,是給誰看的,是得不到羣衆的支持的。爲此,徐少傑和譚常軒之間,甚至發生了爭議。

徐少傑的執政理念,一直都是以羣衆的利益爲重,和譚常軒有着截然不同,如果說以前是因爲和譚常軒之間存在矛盾,不要過分的破壞西林市表面上的穩定,那麼,現在的徐少傑,認識就不同了,已經是西林市的主要負責人了,就一定要做出來該表。

信陽公司的集資案件,徐少傑本來是準備動手的,在幹部中間開展整頓作風的行動,但錢大志說出來的話還是有道理,徐少傑暫時忍住了,過早的刺激西林市的官員隊伍,不一定是好事情,但現在,徐少傑準備慢慢開始着手了,聽證會就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西林市水費上漲的聽證會,是物價局主持的,這次的聽證會,與老百姓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徐少傑決定參加這次的聽證會。

秘書孫振東進入了徐少傑的辦公室。

“小孫,你準備一下,我們去參加這次的聽證會,我不想驚動大家,主要是去看一看聽證會的情況,聽證會在物價局的會議室進行。”

孫振東點點頭,跟隨徐少傑工作的時間長了,孫振東已經知道如何安排一些事情了,徐少傑去參加聽證會,不可能完全保密的,只能是事先安排一下,免得出現意外的情況。本來,徐少傑也是很不耐煩這樣的安排的,認爲領導幹部沒有什麼值得特殊的,出門如果還需要保密甚至是保護,那就是笑話了。可孫振東不能夠這樣看,領導就是領導,出門之後的行蹤還是需要保護的,再說了,徐少傑是西林市委書記,如果說出去的時候,遭遇到什麼事情了,不好交代的。所以,孫振東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總是顯得很小心,不能夠讓徐少傑感覺到了刻意的安排,又必須要注意徐少傑的出行安全。

徐少傑的工作,表面上看起來是很多的,其實,孫振東也感覺到了,徐少傑並不是特別的忙碌,以前在市政府工作的時候,孫振東發覺到有些領導是非常忙碌的,總是不斷的發出來各種聲響,做到了報紙上有字、電視裡有影、廣播裡有聲,上午開會,下午調研,晚上加班,週一說教育是根本,週二說農業是基礎,週三說科技是關鍵,到了農村,讓你種果樹、蓋大棚,到了區縣,讓你發展工業,重視城市建設,到了企業,讓你搞技改,多賺錢,整天忙忙碌碌,幾乎沒有時間回家去了

。但徐少傑不同,就是出任市委書記、在兼任着市長的情況下面,徐少傑依舊是每天都回家,還時不時的陪着家人在院子裡四處走走。

孫振東看的書不少,《老子》中間有一段話:“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這段話其實是評論領導者的能力的,意思就是一流的領導者,讓人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二流的領導者,能讓人服從,三流的領導者,讓人仰視和畏懼,末流的領導者,讓人鄙視和瞧不起。雖然說這樣來形容領導的層次,不是特別的全面,但孫振東感覺到了,徐少傑就是一流的領導者,在如今的實際請看下面,徐少傑懂得授權,大膽放權,讓下面的領導幹部認真工作。

孫振東認爲徐少傑是調控型的領導,面對工作能夠應付自如,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譁,徐少傑忙大事,面對大事猶如小事,平心靜氣、惠風和暢,什麼事情到了徐少傑的手裡都是風輕雲淡。相反,有些領導人,屬於工匠型的領導,面對工作急不可耐,總是忙,而且凡事都忙,份內份外都操心,有點事情就折騰,一定要弄得驚天動地。

跟隨徐少傑兩年時間了,孫振東學到了很多,以前,孫振東也認爲,領導就是事無鉅細,都是要操心的,可現在,孫振東也改變了看法,認爲真正的領導,就是需要舉重若輕,應該考慮大事情,應該抓主要的地方。孫振東非常佩服徐少傑的謀略,在和譚常軒的鬥爭過程中,徐少傑展現出來的智慧,以及取得的成績,令孫振東頂禮膜拜。

回顧徐少傑和譚常軒之間的博弈,孫振東甚至做好了跟着吃虧的準備,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徐少傑都不佔據優勢的,譚常軒在西林市工作了那麼多年,有着雄厚的基礎,但徐少傑從來沒有退縮過,而且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跟隨徐少傑兩年時間了,孫振東發現了,徐少傑是真正想着爲老百姓辦事情的,這樣的領導,如今真的不多了,徐少傑很想做出來一些大的改變,但是受到了現實的侷限,徐少傑彷彿就是堂吉訶德,獨自揮舞着矛頭,和整個的官僚集團做鬥爭。

徐少傑參加聽證會,一定是因爲聽證會的弊端,如今的聽證會,已經成爲了擺設,成爲了老百姓嗤之以鼻的會議,沒有幾個人願意參加了,被當作木偶擺弄的滋味是不好受的,而且,因爲起不到代表的作用,還會受到大家的譏諷。

所以,孫振東一定要安排好,這次的聽證會,牽涉到水價上漲的問題,其實老百姓已經有了不小的意見了,這幾年時間,水價和電價都是一漲再漲,老百姓意見已經不小了,每次漲價的時候,說是召開聽證會,其實就是找一些代表去,聽聽領導說說漲價的理由,沒有什麼發言的資格,甚至有代表還發言支持漲價。

孫振東猜測,徐少傑是不支持水費繼續上漲的,維持在目前1.6元一頓已經可以了,這次的聽證會,準備將水費上漲到1.95元一噸,上漲的幅度是不小的。

孫振東沒有注意到,譚玲莉進入了自己的辦公室,等到他發覺的時候,譚玲莉已經站在他的面前了,孫振東連忙站起來了

“譚部長,您好,我給您泡茶,您是不是找徐書記有事情,我馬上聯繫徐徐書記。”

“好的,徐書記這段時間很忙,你也很辛苦啊。”

“譚部長,這是我應該做的,徐書記每天都很操心,我只能做好服務工作。”

“你就不要謙虛了,孫主任,有時間還是要多照顧一下家裡的,不能因爲工作,疏忽了對家裡的照顧啊。”

“譚部長,謝謝您了。”

孫振東桌上放着聽證會的相關材料,譚玲莉注意到了。

“孫主任,徐書記很關心聽證會的事情嗎?”

孫振東知道,徐少傑非常信任譚玲莉,而且聽證會也牽涉到宣傳的事情,所以說,在譚玲莉的面前,是沒有必要隱瞞的。

“徐書記計劃去參加這次的聽證會的。”

“哦,我知道了。”

譚玲莉進入了徐少傑的辦公室之後,孫振東就開始考慮如何安排了,聽證會還有三天就召開了,地點在物價局的會議室,牽涉到物價上漲的聽證會,幾乎都是在物價局的會議室舉行的,徐少傑去參加會議,必然要引發一些轟動的,但從徐少傑的語氣來看,似乎帶有暗訪的意思,這樣的安排,難度就有些大了,如何在不驚動衆人的情況下參加聽證會,還真的是有些麻煩的。

眼看着聽證會就要召開了,電視上面已經做了一些宣傳,但孫振東發現了一些不同的地方,這次的宣傳,和以往有些不同,這次的宣傳,似乎沒有按照以往的規矩,宣傳水廠爲西林市的發展做出來了多大的貢獻,也沒有水廠領導的身影,相反,這次的電視宣傳裡面,更多出現的,是老百姓的身影,有不少的老百姓明確表示了,不同意水價的上漲。

孫振東感覺到了不一般,譚玲莉給徐少傑去請示彙報工作以後,電視上面的宣傳就發生了一些不同,這一定是徐少傑的意見,否則電視臺也不會採取這樣的宣傳方式。

但電視臺的宣傳,並沒有引發多大的影響,老百姓依舊是不大關心的,在他們看來,這次的水價上漲是順理成章的,政府做出了決定,而且在聽證會召開之前,就有一些地方準備開始上漲水價了,社區的工作人員甚至在宣傳爲什麼要上漲水價了,無非是成本提高了,管理費用增加了等等。

孫振東隱隱感覺到,這次水價的上漲方案,很有可能得不到通過,這中間,牽涉到的利益是不同的,政府需要承擔不少的損失,老百姓可以得到實惠。孫振東甚至覺得,徐少傑已經下定了決心,否則,不會去參加這次的聽證會。

考慮到了這些,孫振東更加頭疼了,如何安排徐少傑去參加聽證會,還真的是一個大麻煩啊,如果徐少傑直接拋頭露面,也是不合適的,看不到聽證會的真實情況,僅僅讓徐少傑發表一下講話,也失去了意義了。

第333章 驚人的秘密第101章 不一樣的抗爭第796章 不該發生的事情第375章 省委黨校的學習第49章 新的環境第651章 對立的開始第288章 武聖軍的態度第661章 陳年往事第77章 波瀾第566章 出乎意料的重大調整第47章 一擼到底(1)第188章 提前的調整(1)第141章 丁原的果斷第362章 後手第206章 絕佳機會(2)第498章 宣傳的誤區第157章 公開的衝突第563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5)第91章 唐婉柔的猶豫第218章 隱痛(2)第859章 全新的局面(1)第98章 孫勇的現狀第838章 運籌的功效第425章 蛻變(3)第43章 我是一隻小小鳥第720章 尷尬的聽證會(1)第292章 機會第42章 留校?第184章 暗鬥(2)第379章 集權與強權第640章 盧雲峰的態度第185章 暗鬥(3)第288章 武聖軍的態度第736章 調整的風波(1)第157章 公開的衝突第104章 丁原視察花冠村第387章 淮揚市政府副市長第802章 你當我是病貓嗎?(3)第592章 可恨之人的可憐之處(2)第195章 不一般的嫉妒第767章 大病救助(2)第310章 商人逐利第537章 令人惱火的車禍第142章 李明的彙報第764章 老幹部慰問工作(3)第423章 蛻變(1)第820章 謝志偉的臭棋(1)第684章 人心(2)第498章 宣傳的誤區第544章 高衛的真心話第616章 一票否決第304章 特殊的理解第838章 運籌的功效第691章 徐樹昆的意見第377章 黨校畢業論文第735章 抉擇(4)第50章 駐點工作第253章 解套第744章 食堂的遭遇第143章 許光坤的巡視第574章 意外的招商(1)第712章 演講(2)第78章 工作佈置第856章 預料中的不同意見(1)第52章 劉沐的憤怒(1)第30章 一鳴驚人第909章 粉墨登場(3)第135章 陳目標的麻煩(2)第405章 娛樂城之行(2)第517章 鄒文滔的作用第89章 水泥廠的風波(2)第658章 領悟第653章 改高高在上爲下訪第227章 譚玲莉如願第832章 見微知着(3)第77章 波瀾第573章 香港考察(3)第6章 工地視察第361章 暗中博弈第209章 第一次絕唱(3)第682章 帽子太大了第80章 見證腐敗(1)第768章 大病救助(3)第545章 薛明貴的手腕第318章 當斷不斷 反受其亂第893章 好大的帽子第588章 驚弓之鳥第849章 重大調整(1)第507章 項目的奧妙(1)第503章 過路費第476章 江湖中的事情(2)第625章 中組部的考覈第559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1)第718章 班子到位第397章 不可思議的碰撞(3)第65章 農業稅的問題(2)第401章 審計風暴(3)第209章 第一次絕唱(3)第579章 命案(3)第97章 結婚請柬
第333章 驚人的秘密第101章 不一樣的抗爭第796章 不該發生的事情第375章 省委黨校的學習第49章 新的環境第651章 對立的開始第288章 武聖軍的態度第661章 陳年往事第77章 波瀾第566章 出乎意料的重大調整第47章 一擼到底(1)第188章 提前的調整(1)第141章 丁原的果斷第362章 後手第206章 絕佳機會(2)第498章 宣傳的誤區第157章 公開的衝突第563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5)第91章 唐婉柔的猶豫第218章 隱痛(2)第859章 全新的局面(1)第98章 孫勇的現狀第838章 運籌的功效第425章 蛻變(3)第43章 我是一隻小小鳥第720章 尷尬的聽證會(1)第292章 機會第42章 留校?第184章 暗鬥(2)第379章 集權與強權第640章 盧雲峰的態度第185章 暗鬥(3)第288章 武聖軍的態度第736章 調整的風波(1)第157章 公開的衝突第104章 丁原視察花冠村第387章 淮揚市政府副市長第802章 你當我是病貓嗎?(3)第592章 可恨之人的可憐之處(2)第195章 不一般的嫉妒第767章 大病救助(2)第310章 商人逐利第537章 令人惱火的車禍第142章 李明的彙報第764章 老幹部慰問工作(3)第423章 蛻變(1)第820章 謝志偉的臭棋(1)第684章 人心(2)第498章 宣傳的誤區第544章 高衛的真心話第616章 一票否決第304章 特殊的理解第838章 運籌的功效第691章 徐樹昆的意見第377章 黨校畢業論文第735章 抉擇(4)第50章 駐點工作第253章 解套第744章 食堂的遭遇第143章 許光坤的巡視第574章 意外的招商(1)第712章 演講(2)第78章 工作佈置第856章 預料中的不同意見(1)第52章 劉沐的憤怒(1)第30章 一鳴驚人第909章 粉墨登場(3)第135章 陳目標的麻煩(2)第405章 娛樂城之行(2)第517章 鄒文滔的作用第89章 水泥廠的風波(2)第658章 領悟第653章 改高高在上爲下訪第227章 譚玲莉如願第832章 見微知着(3)第77章 波瀾第573章 香港考察(3)第6章 工地視察第361章 暗中博弈第209章 第一次絕唱(3)第682章 帽子太大了第80章 見證腐敗(1)第768章 大病救助(3)第545章 薛明貴的手腕第318章 當斷不斷 反受其亂第893章 好大的帽子第588章 驚弓之鳥第849章 重大調整(1)第507章 項目的奧妙(1)第503章 過路費第476章 江湖中的事情(2)第625章 中組部的考覈第559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1)第718章 班子到位第397章 不可思議的碰撞(3)第65章 農業稅的問題(2)第401章 審計風暴(3)第209章 第一次絕唱(3)第579章 命案(3)第97章 結婚請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