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奇陣月朧(四)

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因爲如果這樣做,那就等於放棄了還陷在陣中的那一萬人。公孫瓚雖然心疼,可與擊斬張郃的誘惑相比,這一萬條人命和一萬匹馬的代價也不是不能接受。

眼看張郃就已在眼前,眼看他們已被白馬軍團包圍,眼看張郃的親兵已開始做無謂的抵抗,眼看勝利在望,就在公孫瓚的嘴角終於有了些笑意的時候,他忽然聽到一陣沉悶的鼓聲。

公孫瓚微微一怔,又仔細聽了下,確定不是雷聲而是鼓聲之後,他的心又已揪起。自己並沒有在這附近埋伏援軍,那這鼓聲又是來自何處?難道張郃還留有後手?那來的又是誰?

答案很快便已揭曉。只聽一聲悶喝從張郃身後的方向傳來:“河北高覽在此,誰來與我一戰?”

來的竟然是德州軍團和他們的主將,同爲“河北四庭柱”之一的猛將高覽!

“爲什麼!!”公孫瓚心中狂呼,“德州軍團不是在平原、南皮一線把守冀州南部嗎?怎麼會忽然出現在這裡?難道袁紹當真對曹操這麼有信心,既相信他能擊敗呂布,也相信他不會對自己不利?”

可現實已不容許他想這麼多,因爲高覽大步而來,已亮出了他的巨斧“破煞”,斧刃翻飛之下,不斷有人或馬飛向天空,只不過沒有一個身體是齊全的。

高覽身後是清一色的重步兵,全身盔甲鮮明,一手持盾,一手持三丈長矛,排成整齊的方陣,猶如一座座巍峨的高山,散出強大的威懾力。

步兵方陣戰法是百年前從羅馬帝國傳入。羅馬與大漢之間並不是從來都和平友好,偶爾也會生一些小規模的戰鬥,主要是因爲一些資源的爭奪。而在這些戰鬥中,羅馬逐漸學會了大漢對騎兵的應用,之前他們還只會熟練使用戰車。可戰車比較笨重,越來越不符合當今戰場上的需要,因此羅馬在大漢的鐵騎下吃了不少虧。而大漢帝國則學會了羅馬的步兵方陣,這種整體化的戰鬥方式就猶如人肉鑄成的長城,充分利用人力來阻擋騎兵的衝擊。

高覽的德州軍團就練成了方陣作戰,再加上厚厚的鎧甲保護,只要不遇到重騎兵,他們都不會吃太大的虧。而現在白馬軍團只是把張郃圍了裡三層外三層,沒有對他們起衝擊,高覽面對的壓力就小了許多。

而這些重步兵手中的長矛更爲實用,他們人還沒有到達敵人面前,攻擊卻早已開始。一個方陣大多是兩千五百人左右,橫豎各爲五十人。一旦行動起來,就有五十支明晃晃的長矛刺向敵人,往往令對手防不勝防。

還好白馬義從也是勇冠三軍,處變不驚,雖然看到對方有援軍加入,可並沒有表現出一觸即饋的態勢,反而自動組織起有效衝擊,用來延緩德州軍團的腳步,希望能在他們與張郃會合之前把張郃幹掉。

可高覽也不是白吃乾飯的,他雖沒有坐騎,可腳下步子飛快,猶如一把鋒利的尖錐,深深刺入白馬陣中,擋者無不披靡。他的黑水真氣與張郃又有不同,若說張郃的真氣是穿石的水滴,那高覽就是磅礴的江海,一招一式都有如山洪爆,河川決堤。他的招式大開大闔,展現出黑水真氣少有的剛猛,完全顛覆了公孫瓚之前對黑水真氣的看法。

這時的公孫瓚立刻陷入左右爲難的境地。若是去殺張郃,那自己的部下必然擋不住高覽的步伐;若是去抵擋高覽,那張郃就有可能突圍而出,反而過來與高覽會合。

該怎麼辦?怎麼辦?公孫瓚腦中忽然一片混亂,他不斷告訴自己要鎮定,可在這種情況下,他又怎能鎮定得起來?

不過時間已不容他再等下去了,如果高覽與張郃會合,如果渤海軍團消滅了自己這一萬騎兵,這一戰他已完全沒有勝利的機會。

他只能做最後一搏,催動神鉸向張郃衝去,一定要在高覽靠近之前殺死張郃。

張郃與郭圖雖然身陷重圍,可神色並不驚慌,彷彿這一切都是在他們掌控之中一般。張郃胯下鐵甲蛟龍忽然狂吼一聲,全身散出強烈的黑氣,身邊落下的雨點立刻像通了靈性一樣四面激飛,直打在白馬騎士的身上。

而郭圖也沒有閒着,雙手連揮之下,白馬騎士簡直是一片片的落馬身亡,這死亡猶如病毒,不斷蔓延傳染,沒過多久就已是一地的屍體。

他們已把大部分的攻勢都接了下來,只因他們都知道,張郃的任務就是要對付公孫瓚,他們必須不能讓他分心。

公孫瓚急得紅了眼,再也看不到別的,只有張郃一人一獸。他人還沒到,赤炎真氣就已大漲,向張郃直撲而去。張郃已等待多時,黑水真氣也是大盛,迎上前去。只見一紅一黑,盤旋往復,上下交纏,越來越快,幾乎已分不清二人的身影,只能看到兩道不同的光彩。

每過一招,公孫瓚心中就更急一分。他原想與部下聯手,這樣纔有誅殺張郃的機會,可現在郭圖和那鐵甲蛟龍扛下了大部分的攻擊,讓張郃騰出手來專心與自己交戰,一時之間又怎能殺得了他?

二人就這樣你來我往,轉眼就已幾十招下去,公孫瓚這邊依然沒有任何起色。高覽的狂吼聲已越來越近,公孫瓚心頭也就越來越沉重。

“難道就要這樣結束了?”公孫瓚心有不甘,可已不得不準備接受失利的下場。他的心中還存着一線希望,就是他的兄弟們能阻擋並擊敗德州軍團。可德州軍團驟然出現,己方並沒有做好準備,對付重步兵若不能揮騎兵機動的優勢,反而有可能會被重步兵當作稻草一樣碾過。現在的白馬軍團就面臨着這樣的情況。這並不是說白馬義從不如德州軍團又或渤海軍團,主要是自己手下再無像高覽張郃這樣的將領啊。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直到此刻公孫瓚才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他前些天還罵他的兒子將熊熊一窩,而今日他自己的表現又比他兒子好得了多少?

第10章 袁紹之殤(二)第16章 碧靈狂沙第11章 山雨欲來(三)第6章 鬼才出世(二)第48章 龍蛇爭霸第44章 無情刺殺第48章 谷中江湖第66章 力敵獸人第72章 大秦戰法第11章 情何以堪第10章 鳩佔鵲巢第79章 西出陽關第50章 魔王再臨第28章 恐怖怪物第11章 焚身以火(五)第3章 饕餮盛宴(三)第25章 神農之族第9章 血浪翻滾(一)第40章 兩槍四命第10章 袁紹之殤(一)第36章 敗局已定第7章 血染澤袍(五)第19章 分身符咒第12章 兩強聯手第55章 上古奇陣第36章 圍追堵截第53章 大戰爆發第5章 超級對決第57章 成功脫險第2章 龍族密函(三)第28章 恐怖怪物第63章 白骨騎兵第8章 秦皇陵墓(二)第1章 無法無天(三)第3章 拒馬奇襲(六)第21章 主將之爭第10章 情爲何物(四)第9章 龍爭虎鬥(五)第16章 碧靈狂沙第36章 敗局已定第2章 龍族密函(四)第64章 各出其謀第5章 臨危遇險第52章 堅城內外第53章 勝敗焦點第18章 干戈琴音第59章 弘農攻堅第39章 不速之客第14章 一觸即發第23章 十殿閻羅第5章 撲朔迷離(二)第41章 金光大陣第7章 血染澤袍(三)第23章 十殿閻羅第80章 樓蘭公主第2章 真假夜襲第35章 大破象兵第73章 金城大捷第2章 聲東擊西(七)第101章 天意選擇第19章 漢中平定第1章 命運之輪(四)第8章 秦皇陵墓(四)第8章 秋風殘笛(三)第38章 三路齊發第12章 河北霸業(一)第5章 撲朔迷離(三)第58章 誤入歧途第39章 走馬奪城第12章 情斷義絕(七)第10章 預備會議第35章 孫劉聯盟第93章 天魔結界第10章 袁紹之殤(五)第23章 長安易主第5章 密林驚變(一)第43章 羅馬出兵第4章 兗徐之爭(一)第32章 水淹敵營第51章 楚漢往事第4章 兗徐之爭(四)第10章 情爲何物(四)第11章 兄弟交兵(三)第12章 情斷義絕(五)第37章 戰況劇變第12章 情斷義絕(六)第9章 山河夢斷(二)第12章 分配敵手第5章 諸族之戰(二)第85章 天佑壺關第47章 一品絕色第36章 鋼鐵巨獸第96章 散仙威脅第12章 七族往事第68章 捨生取義第11章 一戰成名(二)第36章 長安議事第8章 虎癡惡來(六)第28章 恐怖怪物第37章 置於死地
第10章 袁紹之殤(二)第16章 碧靈狂沙第11章 山雨欲來(三)第6章 鬼才出世(二)第48章 龍蛇爭霸第44章 無情刺殺第48章 谷中江湖第66章 力敵獸人第72章 大秦戰法第11章 情何以堪第10章 鳩佔鵲巢第79章 西出陽關第50章 魔王再臨第28章 恐怖怪物第11章 焚身以火(五)第3章 饕餮盛宴(三)第25章 神農之族第9章 血浪翻滾(一)第40章 兩槍四命第10章 袁紹之殤(一)第36章 敗局已定第7章 血染澤袍(五)第19章 分身符咒第12章 兩強聯手第55章 上古奇陣第36章 圍追堵截第53章 大戰爆發第5章 超級對決第57章 成功脫險第2章 龍族密函(三)第28章 恐怖怪物第63章 白骨騎兵第8章 秦皇陵墓(二)第1章 無法無天(三)第3章 拒馬奇襲(六)第21章 主將之爭第10章 情爲何物(四)第9章 龍爭虎鬥(五)第16章 碧靈狂沙第36章 敗局已定第2章 龍族密函(四)第64章 各出其謀第5章 臨危遇險第52章 堅城內外第53章 勝敗焦點第18章 干戈琴音第59章 弘農攻堅第39章 不速之客第14章 一觸即發第23章 十殿閻羅第5章 撲朔迷離(二)第41章 金光大陣第7章 血染澤袍(三)第23章 十殿閻羅第80章 樓蘭公主第2章 真假夜襲第35章 大破象兵第73章 金城大捷第2章 聲東擊西(七)第101章 天意選擇第19章 漢中平定第1章 命運之輪(四)第8章 秦皇陵墓(四)第8章 秋風殘笛(三)第38章 三路齊發第12章 河北霸業(一)第5章 撲朔迷離(三)第58章 誤入歧途第39章 走馬奪城第12章 情斷義絕(七)第10章 預備會議第35章 孫劉聯盟第93章 天魔結界第10章 袁紹之殤(五)第23章 長安易主第5章 密林驚變(一)第43章 羅馬出兵第4章 兗徐之爭(一)第32章 水淹敵營第51章 楚漢往事第4章 兗徐之爭(四)第10章 情爲何物(四)第11章 兄弟交兵(三)第12章 情斷義絕(五)第37章 戰況劇變第12章 情斷義絕(六)第9章 山河夢斷(二)第12章 分配敵手第5章 諸族之戰(二)第85章 天佑壺關第47章 一品絕色第36章 鋼鐵巨獸第96章 散仙威脅第12章 七族往事第68章 捨生取義第11章 一戰成名(二)第36章 長安議事第8章 虎癡惡來(六)第28章 恐怖怪物第37章 置於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