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暗箭難防

進攻徐州和荊州的失利讓曹操重新審視了大漢的局勢,讓他對自己的對手有了新的估量。

從現在的形勢看,想要短期內幹掉劉備和劉表絕對不是容易的事,只因他自己還有不少內部問題需要解決。幽州那邊還沒有安穩,烏丸和鮮卑也不知是否受到了齊舜的挑唆,總是大戰沒有小戰不斷,抄掠之後立刻遁走,就算曹丕和曹彰實力強勁,也是有力無處使。他們再怎麼樣也不能帶着近衛軍遠赴塞外,且不談孤軍深入,就算是糧草供應也是個問題。

曹操也曾嘗試通過齊舜曾經開過的市集來籠絡人心,但這兩族偏偏不吃他這一套,明明給他們的條件不可謂不優厚,但他們依然毫不滿足,三天兩頭搶一把,把曹家兩位公子搞得頭大如鬥。

看來齊舜“五德聖人”的名號對這兩族的影響實在太大,他們一時半會也無法再接受新的統治者。

青州的曹仁兄弟也不能隨意離開,黃巾之亂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但餘孽始終前赴後繼,在青兗之地尤爲明顯。曹操的名聲好像沒有劉備好,在黃巾軍的選擇上也可見一斑。前些日子黃巾頭目管亥騷擾北海,雖被曹仁打退,着實還有些傷亡。這管亥當時在黃巾軍鼎盛的時候就已是除張角兄弟之外的第一高手,就連與之交戰的曹仁也動了愛才之心想招降他,卻被他毫不猶豫地拒絕。

可等到管亥輾轉到了徐州之後,卻被關羽成功收爲部下,跟着一起投降的還有周倉、廖化等二流高手以及近十萬黃巾殘部。這也是爲什麼劉備可以放心讓張飛離開徐州突襲汝南,現在就算曹操想進攻劉備,在兵力上的優勢也被拉近了不少。

冀州也不是完全安寧,在遼東自立爲王的公孫度死後,他的長子公孫康繼位。這公孫康也是個不安分守己的主,先是東征高句麗,攻陷其都城。然後回過頭來大肆造船,頗有越海進攻冀州之勢。好在冀州內部並無大亂,百姓逐漸被安撫下來,讓曹操多少放下點心來。

在這種情況下,當夏侯淵回報荊州敗局還有停戰一年的承諾,曹操並沒有太過追究他們的責任。現在正是用人之時,曹操也就寬大處理了他們。張繡和臧霸也同時回到了自己的駐地,這次荊州之戰居然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劉表居然病了。

前方戰事在還沒有趨於明朗的時候,劉表的確擔了很大的心。荊州戰敗了怎麼辦?他又會被曹操如何處置?他的基業是否就會這樣煙消雲散?他又是否還能和一幫志同道合的所謂荊州八俊一起談論經史?他越想越急,越急越想,就這樣,病倒了。

病了自然就要看醫生,可劉表也不知是不是陽壽已盡,怎麼看都看不好,病情反而越來越重,逐漸就已臥牀不起。

荊州的大權就通過在牀榻邊一直照顧劉表的蔡夫人而轉移到了蔡夫人的弟弟蔡瑁手裡。蔡家原本就是在荊州和蒯家齊名的大族,但蔡瑁在劉表手下的重要性卻一直比蒯家兄弟低,這次靠着他的姐姐終於開始揚眉吐氣起來。

跟着沾光的還有劉表的次子劉琮。

劉表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琦頗有劉表之姿,本來深受劉表的喜愛。但次子劉琮是蔡夫人所生,當孃的偏心也很正常,於是經常打壓劉琦,逐漸改變了劉表的態度。這次劉表重病,蔡夫人更是命劉琮在牀邊日夜看護,而把劉琦擋在門外,更把枕邊風吹得呼呼作響,把劉琦說成了一個毫無孝心之人,劉表一氣之下病情更爲嚴重。

無辜的劉琦見不到劉表,心急如焚之下跑到蒯家去找蒯良蒯越,請他們出出主意,卻沒想到在這裡竟然碰到了諸葛亮。

“大公子來得正好,我們剛剛纔說到你。”諸葛亮目光閃動,笑容也高深莫測。

劉琦一怔,這些人也太未卜先知了吧,難道他們都算到自己會來求助?他剛想說話,卻被蒯良打斷:“大公子的情況我們都已知道,請稍等片刻我們自然會爲大公子出謀劃策。”

劉琦點頭答應,在一旁坐下,看着繼續交談的三人。

只聽蒯越對諸葛亮道:“以孔明先生所言,這次主公得病並非天意而是人爲?這可不是小事,先生要有真憑實據纔好。”

“異度兄誤會了,在下的意思是,劉州牧的病因是因爲心力交瘁又偶感風寒,原本是很容易治癒的。可他現在病情卻越來越重,就不能不讓人懷疑了。蔡夫人把守着劉州牧的寢室,治療用藥都是她一個人負責,連醫生都是她請的,就算有什麼貓膩也無人知道。因此我就多管了一件閒事,偷偷去取了一些他們倒掉的藥渣,終於讓我現了問題所在。”對諸葛亮這樣的絕頂高手來說,就算劉表身邊再戒備森嚴,他取些藥渣也是手到擒來。

“孔明先生是說,蔡夫人在藥中……”蒯良沉吟着。

劉琦在一邊聽得心頭狂跳,他怎麼也想不到居然在這裡聽到了一個巨大的陰謀。

“子柔兄猜的沒錯,蔡夫人的確在藥中下了毒。她下的毒雖然毒性並不太重,屬於慢性毒藥,但這樣的毒藥往往無法可解,因爲毒性已經深入經脈,就算大仙術師在這裡也無法爲劉州牧解毒了。”諸葛亮本身就對仙術有很深的造詣,他都這樣說可見劉表命不久矣。

“父親!”劉琦淚水奪眶而出,大放悲聲。

蒯良也神情黯然,他自己也是大仙術師,自然也知道其中利害。

蒯越卻緊盯着諸葛亮,沉聲道:“孔明先生今日來此,恐怕不只是告訴我們主公病情這麼簡單吧。”

“正是!”諸葛亮絲毫不迴避,“在下只是想尋求兩位的支持。只因如果兩位不再做什麼的話,非但大公子性命不保,就連荊州也會處於風雨飄搖的境地!”

第4章 劍聖出世(三)第64章 各出其謀第9章 血浪翻滾(五)第1章 劉備危局第62章 猛將天威第11章 鐵戟溫侯(三)第79章 黥面英布第6章 郎情妾意(四)第43章 騰挪妙策第4章 驚天陰謀(一)第67章 黑龍冥鳳第3章 拒馬奇襲(三)第36章 長安議事第58章 散仙陣營第29章 雲長橫刀第21章 寂滅神箭第5章 諸族之戰(一)第29章 雲長橫刀第35章 孫劉聯盟第1章 夜半驚魂(二)第1章 無法無天(三)第31章 撥雲見日第7章 厚積薄發(二)第3章 驚人發現第80章 樓蘭公主第10章 棄暗投明(三)第2章 聲東擊西(五)第72章 神秘戰力第84章 靈光妙計第12章 魔王伏誅(六)第65章 絕世猛將第8章 虎癡惡來(七)第87章 無功而返第7章 奇陣月朧(四)第57章 龍族神將第60章 功敗垂成第4章 劍聖出世(一)第7章 血染澤袍(五)第10章 袁紹之殤(三)第8章 魔武雙修(二)第11章 兄弟交兵(七)第9章 精靈公主(四)第106章 霸王伏誅第1章 無法無天(一)第9章 龍爭虎鬥(五)第42章 長河落日第2章 劍神贏政(二)第35章 寤寐思之第19章 分身符咒第100章 散仙降臨第4章 兗徐之爭(五)第38章 隔河相對第7章 觀星之術(六)第43章 羅馬出兵第10章 波瀾莫二(三)第46章 龍宮之戰第42章 兵臨城下第88章 大幻影劍第12章 河北霸業(二)第35章 白耳精騎第18章 不速之客第35章 寤寐思之第76章 意外伏擊第7章 奇陣月朧(二)第28章 兄弟聚首第6章 衝冠一怒(一)第2章 聲東擊西(二)第91章 雙龍共舞第11章 一戰成名(二)第2章 暗潮洶涌第31章 燕人張飛第7章 驚神氣箭第70章 六戊金霞第76章 攥心神釘第7章 血染澤袍(一)第1章 無法無天(三)第9章 血浪翻滾(四)第10章 袁紹之殤(八)第25章 普陀仙山第71章 隔空鬥法第51章 脣槍舌劍第85章 天佑壺關第25章 神農之族第6章 衝冠一怒(一)第10章 波瀾莫二(二)第42章 強行突破第31章 燕人張飛第2章 劍神贏政(二)第10章 袁紹之殤(九)第23章 十殿閻羅第50章 逢凶化吉第4章 青蔥歲月(一)第89章 鏖戰於野第6章 中原狼煙(七)第5章 撲朔迷離(五)第106章 霸王伏誅第88章 突圍決策第53章 死靈頭骨第86章 喜憂參半第3章 驚人發現
第4章 劍聖出世(三)第64章 各出其謀第9章 血浪翻滾(五)第1章 劉備危局第62章 猛將天威第11章 鐵戟溫侯(三)第79章 黥面英布第6章 郎情妾意(四)第43章 騰挪妙策第4章 驚天陰謀(一)第67章 黑龍冥鳳第3章 拒馬奇襲(三)第36章 長安議事第58章 散仙陣營第29章 雲長橫刀第21章 寂滅神箭第5章 諸族之戰(一)第29章 雲長橫刀第35章 孫劉聯盟第1章 夜半驚魂(二)第1章 無法無天(三)第31章 撥雲見日第7章 厚積薄發(二)第3章 驚人發現第80章 樓蘭公主第10章 棄暗投明(三)第2章 聲東擊西(五)第72章 神秘戰力第84章 靈光妙計第12章 魔王伏誅(六)第65章 絕世猛將第8章 虎癡惡來(七)第87章 無功而返第7章 奇陣月朧(四)第57章 龍族神將第60章 功敗垂成第4章 劍聖出世(一)第7章 血染澤袍(五)第10章 袁紹之殤(三)第8章 魔武雙修(二)第11章 兄弟交兵(七)第9章 精靈公主(四)第106章 霸王伏誅第1章 無法無天(一)第9章 龍爭虎鬥(五)第42章 長河落日第2章 劍神贏政(二)第35章 寤寐思之第19章 分身符咒第100章 散仙降臨第4章 兗徐之爭(五)第38章 隔河相對第7章 觀星之術(六)第43章 羅馬出兵第10章 波瀾莫二(三)第46章 龍宮之戰第42章 兵臨城下第88章 大幻影劍第12章 河北霸業(二)第35章 白耳精騎第18章 不速之客第35章 寤寐思之第76章 意外伏擊第7章 奇陣月朧(二)第28章 兄弟聚首第6章 衝冠一怒(一)第2章 聲東擊西(二)第91章 雙龍共舞第11章 一戰成名(二)第2章 暗潮洶涌第31章 燕人張飛第7章 驚神氣箭第70章 六戊金霞第76章 攥心神釘第7章 血染澤袍(一)第1章 無法無天(三)第9章 血浪翻滾(四)第10章 袁紹之殤(八)第25章 普陀仙山第71章 隔空鬥法第51章 脣槍舌劍第85章 天佑壺關第25章 神農之族第6章 衝冠一怒(一)第10章 波瀾莫二(二)第42章 強行突破第31章 燕人張飛第2章 劍神贏政(二)第10章 袁紹之殤(九)第23章 十殿閻羅第50章 逢凶化吉第4章 青蔥歲月(一)第89章 鏖戰於野第6章 中原狼煙(七)第5章 撲朔迷離(五)第106章 霸王伏誅第88章 突圍決策第53章 死靈頭骨第86章 喜憂參半第3章 驚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