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邦聯在成立之後做出的最大的貢獻,而且是實質性的貢獻就是對戰後世界經濟發展起到的巨大的推動作用!而這個作用本身是深入民心的,這也就推動了國際邦聯的發展,同時正因爲經濟問題迅速的好轉,所以戰後世界才得已平穩迅速的恢復戰爭與自然災害帶來的巨大創傷!
可以說,戰爭結束之後,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大的困境就是經濟危機!而這與戰爭是分不開的,同時也與戰後的全球性自然災難大爆發也是分不開的。這直接關係到了人類的生死存亡,如果無法解決經濟上的問題,那麼戰後的世界就不可能保持穩定,更不可能得到發展,而最糟糕的情況就是爆發更多的小規模戰亂,世界重新陷入到戰爭的泥潭中去!
第三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也是破壞最爲嚴重的一次戰爭!在七年多的戰爭中,人類社會累積的財富幾乎被消耗一空,如果算上自然災害帶來的巨大損失的話,那麼可以肯定的說,這次戰爭幾乎摧毀了整個人類社會的基礎,甚至是把整個人類文明逼到了絕境上!
同樣的,也正是人類社會的基礎在戰爭與災害中被徹底粉碎了,所以這才爲戰後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創造了條件,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
戰爭結束之後,人類世界已經全部變樣了,人口銳減40%,數十億人因爲戰爭與災難而喪生,而當時全世界超過80%的人口集中地區,以及工業集中地區都在距離海岸線不到50公里的沿海地區!而幾乎毀滅了整個世界的地震,海嘯將這些人類數千年來累積的財富洗劫一空。當時,中國受災地區的死亡人數就超過了兩億,而在很多貧窮的國家與地區,這個數字更爲龐大!
戰後,中國做了一次調查,死於海嘯的人數超過了20億!而因爲海嘯以及其他自然災害而間接死亡的人數也在五年之內達到了15億!也就是說,在五年的時間裡,就有35億人因爲自然災害而死亡,而這佔到了人類人口總數的35%以上!
毀於戰爭與災難的財富更是難以統計了,當時如同上海這類的,靠近海嘯襲擊地區的國際性大都市幾乎全部被摧毀。生活在這些城市裡的人自然難以逃脫,而海嘯過去之後,這些城市也幾乎不存在了!就以上海爲例,在海嘯退去之後,整個城市裡的樓房不是被海嘯沖毀,就是被淤泥所掩埋。而當時,中國動員了近百萬勞動力,花了一年的時間,纔將城市裡的淤泥清除乾淨。而當城市從新出現在大地上的時候,也許任何人都不會相信,這裡是曾經生活着3500萬人的世界第一城,更不會有人相信,在海嘯中,至少有3200萬人死亡,直接財產損失超過了15萬億!
這還僅僅是上海一座城市,而中國在海嘯中損失的財產數量就超過了5萬萬億元,而災後重建更花費了大量的資金!而此時拍攝下來的衛星照片最能夠說明問題!在全球性大海嘯發生之後,幾乎所有的沿海地區都成爲了災區,人類數千年積累起來的財富,在一夜之間就已經被洗劫一空了!
同樣的,戰爭與災害本身對原來的人類社會經濟體系也造成了難以估計的影響。當時,中國幾乎所有的沿海港口城市都是重災區,雖然中國已經將大部分工業設施遷移到了內地,沒有在災難中受到多大的損失,而且戰火也沒有燒到中國本土來。但是,中國的經濟模式是依靠外來資源發展的,而港口是獲得外來資源必須的基礎。在大部分港口都被海嘯破壞掉之後,中國的工業在很長的一段時期之內都存在着缺乏資源的問題。而這足足持續了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之內,光是工業產值損失就難以估計了!
相對而言,那些受到了戰爭直接破壞的國家就更加的悲慘了。以歐洲地區的國家爲例,戰爭中,這些國家的工業基礎設施幾乎都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而對於已經適應了工業化大生產時代的人類來說,不僅僅是生活用品需要由工廠生產,食物同樣也需要由工廠生產,能源也是由工廠提供的,沒有了工業基礎,那麼人類社會就將倒退回農耕時代,數百年的工業積累也就變得沒有任何的意義了!而當時,大部分的戰爭受害國都已經失去了工業基礎,經濟發展更是難上加難了!
其實,社會倒退的現象在戰後的世界中一點都不希奇。拿墨西哥來講。戰前,墨西哥是一個典型的工業國家,雖然其發展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其工業基礎設施是相當完善的,幾乎一個國家所必須的工業墨西哥都具有。但是,在戰爭結束之後,墨西哥的工業基礎就已經相當薄弱了,只能夠生產一些簡單的日用產品,而當時,墨西哥數千萬人必須要依靠傳統的農業來維持生活!而其生產水平甚至還不如19世紀初的歐洲!顯然,在墨西哥打了不到一年的戰爭,就使這個國家倒退了數百年!
墨西哥還屬於那種受到戰爭破壞比較輕微的國家,而當時大部分的歐洲國家,俄羅斯,哥倫比亞,中美洲國家,以及非洲戰區的國家受到的損失更爲慘重。俄羅斯在戰爭期間,其國家生產水平後退了至少250年,而非洲國家幾十年的建設一下就被戰爭給破壞完了,到戰爭結束的時候,很多非洲國家甚至被打回到了原始社會!而歐洲的大部分國家也倒退了上百年的時間!
可以說,戰爭帶來的破壞對整個人類社會就是一場深重的災難,即使說整個人類社會在這場戰爭中流盡了最後一滴鮮血,這也一點都不爲過!當然,這也是中國爲什麼能夠在戰後世界裡成爲世界主宰的原因了,因爲當時只有中國還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而且其工業基礎基本上沒有遭到破壞,在原料問題得到解決了之後,中國成爲了世界的工廠,幾乎所有的工業產品都是從中國生產與製造出來的!
不管怎麼說,戰爭帶來的破壞是相當深遠的,雖然以中國的工業實力,要生產出滿足全世界需要的工業產品並不算是難事,但是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不可能永遠的把別的國家養着,因此,改善世界的經濟情況,恢復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這成爲了中國政府,乃至全世界政府的共同願望與目標!
國際邦聯成立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善經濟,恢復生產,讓戰爭的陰影儘快的離開人類社會,讓世界再次繁榮起來。而在這方面,中國做出的貢獻就難以估量了!
當然,中國政府也選擇了一個很明智的做法,即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也正是中國政府利用了經濟建設援助的這一手段,最終在全世界推行了王道,讓世界各國都認識到,中國不僅僅是在稱霸,而且是在幫助他們發展,中國沒有采取傳統的霸權方式,而是以共同發展來推進人類世界的進步!而這也是世界新秩序的基礎,即共同發展超過了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的單獨利益!只有將全人類的利益放到最高的位置上,這樣才能夠消除國家與民族之間的仇恨與矛盾,用相互幫助,諒解來消除人類之間的矛盾!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屬新成立的以色列一巴勒斯坦聯邦了。這個國家原本是遭到了阿拉伯國家與伊斯蘭世界的抵制的,但是很快,就連伊朗這種以前堅定的反以國家都改變了他們的看法!可以說,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的和解是人類大和解的一個縮小版本,也算得上是一塊試驗田吧!這兩個敵對了上百年的民族都能夠相互和解,那麼別的民族爲什麼做不到?也正因爲兩個民族的和解,以及共同的努力,最終他們在中東地區的不毛之地上完成了一個奇蹟,建設出了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會,以及世界上最和睦相處的國家!
同樣的民族和解在世界各地都有,比如在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獨立運動在戰後也平息了,而西班牙政府採取的民族和解政策得到了廣泛的支持。英國與愛爾蘭的爭端也結束了,到最後,這兩個國家還完成了統一。在斯里蘭卡,在印尼,在緬甸,在老撾,在很多很多的國家,民族和解成爲了主流,因爲所有國家的領導人都認識到,只有民族和解,只有國內的安定與繁榮,纔是國家發展的硬道理!
當然,在這中間,中國所起到的作用相當的明顯。比如在中東地區,中國爲新成立的以色列-巴勒斯坦聯邦提供的幫助,讓這兩個民族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治癒戰爭的創傷,同時打下國家的基礎。
在英國與愛爾蘭,中國提供的經濟援助使得兩國的人民能夠過上安穩的日子,這纔有了民族和解的基礎。幾乎在所有國家,都可以看到中國援助的影子,當時,中國的影響幾乎滲透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裡去!
戰後,中國一共向國外派遣了4500萬人的援助人員,其中大部分是建築施工隊伍,而這些人中間有不少的人就是退役的中國軍人,有的甚至是直接從當地駐軍轉變而來的!別小看了這4500萬人的影響,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與幫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戰後迅速的恢復過來,因爲當時大部分國家的優秀工人都已經在戰爭中消耗得差不多了,而只有中國仍然有足夠的工人隊伍,可以爲建設出力!
也別小看這4500萬勞動力對中國本身的影響。其實,在戰爭結束之後,中國也嚴重缺乏勞動力,很多工廠就是因爲沒有足夠的技術工人,所以無法維持生產!而根據中國政府公佈的數據,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一年,中國國內需要的勞動力數量,與實際的勞動者數量之間的差距達到了8500萬,這還是將所有的婦女都算進去的結果!而僅僅是產業工人的缺口就達到了3000萬!因此,中國會在戰後接收其他國家的戰爭難民,以充實自己國內的勞動力市場!
這似乎與中國向外界派遣援助大軍是矛盾的,但是實際上並不矛盾!中國派出去的全都是掌握了熟練技能的產業工人,這些人幾乎不需要經過任何培訓,就能夠勝任工作崗位。而當時,中國接收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卻沒有一點產業工人的素質,需要經過培訓才能夠成爲技術工人!而這個培訓過程有的會長達數年的時間,而最短也需要半年以上!也就是說,當時中國不僅僅在向外界提供經濟上的援助,而且也在爲全世界培養合格的產業工人隊伍!很多戰爭難民在中國掌握了勞動技能之後,都回到了自己的國家,而且在他們祖國的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也是中國的巨大貢獻吧!
可以說,在戰爭結束之後,任何一名熟練的產業工人都是各個國家最爲寶貴的財富。在工業化大生產中,一名工人創造的財富足以滿足數百個人的生活需要了,而任何一個國家要想在經濟上取得成就,就離不開工人!而工人短缺現象並沒有迅速得到緩解,畢竟大量的人力資源損失,大量熟練工人在戰爭中被消耗掉,這都導致了工人隊伍在恢復的時候產生了巨大的麻煩!直到戰爭結束之後二十年,當戰後的第一代人走上了社會工作崗位的時候,工人短缺的現象纔有所緩解!而勞動力缺乏現象真正得到解決,那還要到戰後的第五個十年了!
當然,這也導致了戰後一個新現象的出現,即工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戰前,工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可以說是最低下的,即使是在中國,工人的社會地位都排在了最後。而且,當時各國面臨的高失業率,高工資成本,以及勞資糾紛,這些都讓工人的社會形象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更重要的是,隨着生產技術的進步,工人的重要性已經大大的降低了,雖然很多人不承認技術工人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工人,但是實際上,技術工人也是工人!而在戰爭結束之後,工人成爲了社會上最重要的崗位,特別是技術工人,任何工廠都離不開熟練的技術工人,而正是這種珍貴性,讓工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工人社會地位的提高,以及對於工人定義的擴大,這是政治轉變的主要動力。以往,也許很多人更願意重視金融家,醫生,教師這些知識份子階層,但是在戰後,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工人,特別是有高級技能,以及知識爲基礎的技術工人了!而正是隨着技術工人隊伍的擴大,以及工人開始含蓋了所有的勞動者之後,工人的社會地位自然不能再被忽視了!
可以說,戰爭結束之後的那幾年,世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任何政治上的變化都源於經濟結構的變化,而正是戰後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爲最終的政治變化奠定了基礎!而戰後的人類社會在生存的壓力下,團結,合作,相互協助,諒解這些是主旋律。因此,有人說戰後的二十五年是人類世界大和解的二十五年,是人類歷史上變化最大,而且產生了最深遠影響的二十五年!這種說法一點都不過分,正是這二十五年,讓全世界的人都清醒了過來,對抗與戰爭,帶來的只是毀滅與破壞,而只有合作,諒解纔是人類世界發展的正確道路!
當然,戰後的世界並不完全以經濟爲中心,在經濟建設的基礎上,各世界的交流也迅速的發展了起來,更重要的是,隨着經濟壓力的增加,科技在生產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了。當然,這些其實都與經濟本身有着必然的聯繫,但是又與經濟不一樣!
從世界交流的角度來看,國際邦聯是一箇中介機構,或者說是一個橋樑,爲世界各個民族之間的交往打開了一條交往的方便之門!其實,在戰前,世界各個國家,各民族之間的交往就已經相當的頻繁了,不然也不會出現“地球村”這個概念。但是,這種交往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表面上的,因爲在對抗中美歐鼎立的時期,國際交往的本質是很膚淺的,根本就沒有涉及到相互信任,與相互幫助的深度,最多也只算是相互利用!
其實,這種現象本身並沒有什麼好指責的,本來在對抗激烈的年代裡,相互利用本身就是國家之間的基本關係!可以說,當時就連同盟國這類的國際聯盟本身就是一種利益集團,國家與國家之間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因此,在戰前的那個年代,國際交往的本質是很膚淺的,各個國家看到的都只是利益,而且合作的本質就是要利用別的國家的優勢力量來彌補本身的缺陷!
而戰後,當整個人類世界都面臨着生存壓力與生存危機的時候,如果再以單個國家或者是民族本身的利益作爲交往基礎的話,那麼什麼事情也不用做了,而人類的總體發展本身也是一句空談!
而當中國舉起了人類總體利益的這面大旗,並且將人類總體的利益放在了國家與單個民族利益之上,其實就已經爲所有國家做了個榜樣!
當然,交往的基礎仍然是經濟,特別是當各個國家的經濟緊密的聯繫在一起的時候,相互利用已經是次要的了,更重要的是相互合作與支持!雖然,在表現形式上,這與利用本身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本質上的區別是有的,即各個國家與民族更爲坦成,而且在交往的時候,是以共同發展爲重,而不是以自己的利益爲重!
這一點,在成立了地區性國際邦聯的下設組織之後就表現得更加的明顯了。比如,在歐洲地區區,當英法德等重要國家放下了民族矛盾與衝突,開始尋求共同發展的道路時,他們在交往方面表現出來的合作精神值得所有國家學習!
當然,在國際邦聯體系內分別成立各地區性組織也算是一種妥協,或者說是爲了減少發展的阻力而做出的新選擇吧。當然,這種地區性組織與戰前的地區性組織是完全不一樣的,各地區性組織之間的關係不是對抗,而是合作。而且,成立地區性組織,先解決本地區內的麻煩,爲最後的民族大融合打下基礎,這纔是根本的目的!而各個國家也正是在建立地區性合作組織的基礎上學習到了處理國家與民族之間關係的辦法,這爲後面的各個地區之間的大融合打下了基礎!
可以說,國際邦聯本身就爲加強國際交往創造了條件,而且是一個巨大的平臺。也許,在此之前的數千年曆史上,人類世界還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平臺吧!而且,人類各民族與國家之間也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和睦的氣氛!
國際邦聯在當時做出的另外一個巨大的貢獻就是推動了人類所掌握的科技的飛速進步!這是國際邦聯在解決經濟問題之後所做出的另外一大貢獻,而且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這爲人類世界未來數百年內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科技的發展動力其實來源於戰爭,這一點在前面已經做過了詳細的說明,因爲戰爭中對技術的要求,對新技術的巨大投入,所以在戰爭期間,科技發展的速度是無法想象的!這一點,在歷史上的任何一場戰爭中都不例外,數千年來,幾乎所有起到了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都是在戰爭中誕生的,雖然這些技術本身是爲戰爭,爲毀滅服務的,但是在戰爭結束之後,這些科學技術無一例外的全都投入到了生產活動中來,開始爲建設服務了!
另外一個推動科技發展的動力就是戰後各個國家所面臨的人力資源困境!在沒有足夠的勞動力時,要想保證生產出足夠數量的產品,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生產力水平,即生產效率!而唯一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的辦法就是投入更多的科技力量!而這種經濟上的壓力更爲現實,因爲在當時的情況下,要想讓人類社會盡快的走出困境,就只能依靠科學的力量了!
中國政府在戰後的第一年內就投入了1200億的科研資金,雖然這比戰前的水平還低了很多,但是,當時中國的整體經濟實力已經比戰前下降了很多,而能夠在各方面都極爲困難的情況之下,仍然投入這麼多的資金來開發新的科技,就足以證明當時科技的重要性了!當然,其他的國家也都投入了鉅額的科研經費!比如英國就在戰後的五年時間內先後投入了數百億的研究經費。而整個世界,在戰後的二十年時間內,投入的科研經費數量佔到了社會總產值的15%!
這個比例是很難以想象的,因爲在和平時期,科研經費達到國家生產總值1成就已經是相當的高了,而且很多國家甚至不可能達到這一水平!而投入15%的社會資本用來進行科研,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戰後二十年內,在政府投資方面超過了科研的只有基礎建設,另外在醫療,教育,社會保障,軍費等等方面的投資都比科研投資低了一個數量級!也就是說,幾乎在一代人的時間內,尋找與研究新的科學技術,這幾乎成爲了全人類的共同目標!
當然,這麼巨大的投入本身是不正常的,道理很簡單,科研經費投入太多的話,那麼就必然要減少在其他方面的投入,而使社會的正常維護開支減少,使社會的基礎建設投入減少,這樣就容易產生社會動盪,而且沒有基礎設施,即使有了新的科技,也不可能將科研成功轉化爲實際的生產力吧!但是,就在這一代人的時間內,科研成爲了重點,而且爲後面的科學技術大發展打下了基礎,非常堅實的基礎!
不要忽視了二十年的科技大發展,即使是現在,很多常用技術本身就是在那個時候被研製出來的。比如,已經成爲了人類主要宇航能源基礎的反物資,就是在那個時代投入到實際使用中的。同時,現在作爲基礎能源的暗物質利用理論也是在那個時候提出來的,雖然這是在幾十年之後才完善的,但是沒有當時打下的基礎的話,那麼就不可能有現在的這種幾乎使用不完的新式能源了,而人類自然別想取得這麼巨大的進步與發展!
而在科技大發展時期,國際邦聯起到的作用是很顯著的!在此之前,因爲國家利益與國家衝突所帶來的問題,所以各個國家都有自己完善的科研體系,特別是對於一些擁有一定實力的國家來說,都不會輕易的將科研體制以及對新技術的希望放到別的國家手裡!因此,每個國家都有一套完善的科研體系,而這無疑是一種浪費!
比如,在此之前,中國與美國的科研體系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而中國在材料,生物等技術方面有着絕對的領先優勢,而美國則在計算機,電子等方面擁有無與倫比的地位。相對而言,中美在自己弱項上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種浪費,而且兩個國家的在弱勢項目上的投入都是最大的!而因此,每年浪費的科研經費如果利用到提高已有的技術上,那麼產生的貢獻必然更大了!
而戰後,因爲國家之間的對抗已經消除了,所以採取聯合研製的方式也就有了可能!當時,際邦聯的作用就是爲此提供了一個平臺,即各個國家將自己的科研隊伍放到國際邦聯來,互相補充,這樣才能夠用最短的時間,搞出最先進的科技出來!
就在上海會議結束之後不到三個月,中國就首先提出了聯合科研這個建議,接着當時24個邦聯成員國首批加入了這一協定,並且開始整合其科研能力!而當時國際邦聯的文化部門也成爲了重要部門!當然,在整合科研機構的時候,各參與國也都按照自己的實力支付相應的科研經費,並且共享研究結果!其實這是中國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與貢獻,如果採用以往的方式,中國的科研成功肯定是最豐富的,光是賣技術產權恐怕就是很大的一筆收入了。當然,在新時代有新的面貌,正是中國做出了巨大的犧牲,這才讓更多的國家意識到,如果不加入國際邦聯的科研機構的話,那麼他們在科研上肯定要落後,而且會被世界所拋棄!所以,在隨後的幾年之內,邦聯成員國也陸續的加入了該機構,壯大了國際邦聯的科研實力,這也算得上是人類大聯盟的一大支柱吧!
當然,在整合了國際力量之後,科研上取得的進步也是任何單一國家都無法比擬的。比如,右反物質的應用研究方面,如果僅憑中國一個國家的力量,恐怕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夠讓這種能夠讓人類飛得更快的新技術成熟,而投入實際應用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了。但是,在國際邦聯科研機構的體制下,這個項目只花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就已經投入了實際應用之中!而且迅速的投入到了宇航事業中來!另外,在納米分子材料的研究方面,也至少將研究時間縮短了十年。其他的各方面皆是如此!
有人曾經做過評估,認爲沒有國際邦聯的話,人類整體科學水平至少要落後半個世紀以上!
且,這些研究不僅僅集中在應用研究上,更主要的還體現在了基礎科學,特別是有着巨大應用前途的基礎科學的研究上。比如,在暗物質的研究方面,在此之前,暗物質的存在雖然已經得到了證實,但是關於暗物質的性質,怎麼利用暗物質這些都還沒有取得任何的進展,而且暗物質本身能否利用起來,這在當時都是一個巨大的疑團!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關於研究暗物質的理論學科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科學家不但搞清楚了暗物質的性質,而且還提出了利用暗物質的方法,當然,這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正是因爲在基礎理論上取得的突破,最終爲利用暗物質打開了大門,也就讓人類找到了另外一種更有效,而且更廣泛的能源打下了基礎,同時也讓人類具備了更強大的力量!
當然,科學進步的另外一個巨大的作用,就是拓展了人類生存空間,讓人類開始全面步入太空時代!而在戰爭以前,雖然幾個超級大國都投入了很大的力量來開發太空資源,但是開發的目的是爲戰爭服務,是爭奪戰爭的制高點,或者是在太空建立實驗基地,爲研製更先進的戰爭武器提供基礎條件!而在戰爭之後,人類對太空的開發是基於人類發展的目的進行的,而這在當時看來,這幾乎無法理解!
就在戰爭結束之後的第二年,韓譽剛剛成爲國家主席,就宣佈中國將在五年之內開始修建第一座月球移民基地。這已經不再是以往的那種軍事基地了,而且也不是科研基地,這本身就是爲了人類向太空移民做的準備,是人類爲開發月球資源,並且利用月球資源做的準備工作!當然,這在當時很多人看來,是中國政府爲了提高聲望而做的事情,但是當第一艘載着移民基地建築宇航員的飛船奔向月球的時候,就再也沒有人懷疑中國政府在向太空邁進的決心了!
當然,真正大規模的太空移民是要等到新技術的成熟之後才能夠實現的。即使是向月球,這個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移民也必須要藉助新的技術,特別是納米材料技術獲得的進步!在整個太空發展中,脫離地球引力算是最爲關鍵的一步,而按照以往的方式,那麼大規模太空移民的成本是任何政府,包括整個人類社會都無法承擔的!而只有納米技術成熟之後,具備了更便捷的向近地軌道運送物資的時候,才讓建立月球基地打下了基礎!
當然,太空發展的步伐是不會停止的,而且這在不久之後也成爲了全人類社會的共同目標。
在開發月球職員興起後不久,國際邦聯就提出了向火星進軍,在火星建立人類生活基地,並且改善火星環境的計劃。接着,人類開始向土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代邁進,開始開發小行星代的資源,爲向更遠的地方航行做準備!
當然,人類前進的步伐是永遠不會停止的,而且,人類本身的生存就決定了這一切。當時,國際邦聯的成立,就是爲人類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基礎。在國際邦聯成立之後,大部分的成果都是屬於整個邦聯的,而不再屬於某一個國家,或者某一個民族!
當然,在整個人類融合的這條道路上,國際邦聯的成立只能算是一個原點,而距離終點還很遠,還需要很多人的努力。但是,只要有了開始,只要選擇了方向,那麼就會有結果!正是從這個時代開始,人類的發展速度超過以往的每一個時代!
也許,用什麼語言來形容國際邦聯對整個人類社會做出的貢獻其實都不爲過,但是不管用什麼語言來形容,都應該承認一點,國際邦聯就是人類共同的發展基礎,是一個大的舞臺,而且爲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提供了表演的機會。在這個大舞臺上,上演的不是鬥爭與戰爭,而是人類之間相互協作,相互幫助,相互信任的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