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全新的局面

本森提出的戰略絕對不是最好的,但是絕對是協約國高層都可以接受的,無論是傑里科還是馬吉芬他們過於激進的戰略就有點像猛藥,可以較快的解決問題,但是同時也會導致傷口在某一段時間內急劇惡化。協約國高層不得不承擔着巨大的民間壓力。馬吉芬最後的警告並沒有觸動威爾遜總統,戰爭再打兩年又如何?反正德國人已經打了三年了,既然德國願意繼續下去,美國人陪着你打兩年又如何?美國政府甚至願意讓英法德奧意五國好好的放放血,只有這樣,美國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至於最後一句血本無歸?威爾遜總統只不過笑笑而已。因爲從國力上來講,此時的美國要遠超已經打了三年戰爭的同盟國

美國人表示無所謂,英國人問題也不大,畢竟最依賴北大西洋運輸線的是英國,英國從殖民地調撥物資和兵員到最後都會集中在美國然後再走完這最後一段路程,(整個印度洋已經置於了同盟國的掌控之中,除了給協約國運輸的華夏商船可以在印度洋通行無阻之外,其它任何搭載協約國物資的商船都必須繞道太平洋,然後走大西洋。)整個北大西洋運輸線幾乎就是英國的生命線。而英國人又偏偏缺乏足夠的力量,在這種情況下,放棄相對不太重要的北非,集中兵力守住交通線,同時英美兩國艦隊靠在一起又相互有了照應,在英國人看來自然更好。

唯一對這個結果無法接受的國家是法國,法國和英國美國不一樣,人家在北非有大量的殖民地,而且還有十幾萬的軍隊正在和同盟國戰鬥,英法兩國海軍撤出地中海無疑等於把北非拱手送人!中國有句俗語叫崽賣爺田心不痛。北非和英美關係不大,但是和法國關係太大了!北非爲法國提供了大量人力,同時爲了守住這塊地方,法國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英美說撤就撤了。這讓法國無法接受,自己的利益讓人無端賣了,這讓高傲的法國政府感到十分的憤怒。

但是不接受又如何?法國海軍已經名存實亡,英法非要走。法國人又能如何?更重要的是,打了半天,英美兩國本土都沒有遭到戰火的洗禮,而法國人的首都還在德國人的威脅之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何況法國人還需要美國艦隊保護他們的西海岸,這時候和英美鬧翻不是找罪受嗎?所以即使法國一萬個不願意,也沒法改變這個事實。

不過在走之前,協約國還是決定要留給西班牙人一些紀念品的!馬吉芬率領的美國艦隊和法國艦隊對着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港口進行了一番頗爲徹底的掃蕩,雖然在開戰之前,西班牙人已經對重要的物資和設備進行了轉移。但是這次掃蕩還是讓西班牙大出血。而且美國人的目標不僅僅就這樣簡單,同時在進入大西洋後,也對着西班牙大西洋方向的港口也進行了一次掃蕩以報復西班牙艦隊對運輸線的破壞,當然了,最重要的事情是立即動用本土的剩餘艦隊對幾乎沒有防禦力的西屬西印度羣島殖民地發起進攻。美國人最終還是佔領了這些地方,完成了美西戰爭中沒能實現的目標。

而伴隨着9月17日,美國艦隊進駐佈雷斯特港,預示着協約國終於承認了同盟國對地中海的控制,並且讓西班牙艦隊與同盟國地中海艦隊會和成爲可能。至此,新的同盟地中海艦隊將成立,而這支艦隊的規模將重新上升到14艘主力艦的規模。從而有了和美國海軍相持的資本。更爲難得的是。伴隨着10月3日直布羅陀要塞的淪陷,大西洋的大門終於向同盟國地中海艦隊敞開,一切都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整個大戰的態勢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伴隨着西班牙的加入,協約國的地緣形勢進一步惡化,尤其是法國,在負責西線和非洲戰區的同時還需要抽出部分兵力來應對西班牙人。而隨着地中海被同盟國徹底掌控。法國人投在北非的十幾萬大軍和部分美國軍隊算是徹底成爲了孤軍,雖然依靠前期運送的物資和給養還可以支持一段時間。但是整個北非戰局已經徹底變成了一潭死水。

“同盟國在地中海的艦隊太可惡了!我們必須消滅他們!而美國海軍的戰艦又不適合在這種情況下作戰,現在的戰場在大西洋,面對廣袤的戰場和對方的快速戰列艦,美國海軍的重騎兵們很難發揮作用。”英美雙方海軍幾乎是背靠背。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就必須進行進一步的合作與交流,而在一次海軍高層會議上,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本森就這樣對傑里科說道。

“閣下的意思是,大英帝國艦隊負責對付同盟國地中海艦隊的對方快速戰列艦,而貴國則幫助我們對付德國海軍?”傑里科若有所思的說道,這個辦法看起來很不錯,英國快速艦隊雖然屢遭重創,但是至少還有4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家底,如果再把其他的快速戰列艦算上,協約國一方還是可以湊出8艘快速戰列艦的,而同盟國一方能稱得上快速戰列艦的有7艘,雖然數量差距不大,但是對方只有一艘凱撒大帝號是15寸火炮,而英國艦隊有4艘

而同時,美國艦隊如果願意加入北海的戰局的話,那些裝備了14寸重炮披堅執銳的重裝騎士絕對比英國戰艦更適合對付同樣走重甲重炮路線的德國艦隊。和英國人改進的鐵公爵級戰列艦不同,美國人的戰艦無論是炮戰還是水下防護都不錯,水中彈中了問題依然會很大,但是至少不會致命,畢竟改進前的新墨西哥中了一次,雖然重創,但是沒像英國戰艦那樣直接被秒了。

但是從理論上十分合適的想法不代表立即就能實現,首先這涉及到一個指揮權的問題,雙方的艦隊肯定不能全部互換,只能說部分互換,例如說托馬斯的快速艦隊進入大西洋,而馬吉芬也將麾下的部分美國戰列艦派往北海。那問題就來了,托馬斯會完全按照馬吉芬的指揮去做嗎?畢竟和北海拉出來幾乎就能碰上的情況不同,大西洋上的追逐戰可謂是繁瑣的代名詞,雙方對戰局都會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一旦出現分歧那麼聽誰的?除了問題怎麼辦?海上的局面隨着西班牙海軍的加入又重新進入了平衡階段,任何一點的失誤都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而另外一點則是傑里科對美國海軍的訓練水平表示懷疑,畢竟美國人在實戰中的表現都稱不上優秀,更重要的是沒有經歷過大的陣仗,真打起來別把自己坑了!

所以,面對本森的要求,傑里科原則上表示同意,但是同時建議雙方先小規模的交換艦隊,先練一練配合,增加以下彼此之間的瞭解,然後再就具體行動方案做一下安排,雙方會談的時候已經到了1917年10月了,殘酷的一年就將這樣過去,所以兩國最終決定今年不主動發動大的作戰計劃了,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兩國海軍將在明年年初準備行動,而第一場主動攻勢將負責攻擊消除同盟國地中海艦隊的快速戰列艦威脅,而如果這個計劃取得成功的話,雙方下一個目標就是盤踞在北海的德國艦隊了!

協約國在積極盤算着,同盟國也在算計着什麼,蹲在威廉港的德國公海艦隊今年也沒什麼想法了,甚至於明年年初也沒什麼想法了。上一次決戰雙方打了個平手,沉的主力戰艦雖然沒對方多,但是每艘戰艦各個帶傷,更重要的是輔助戰艦消耗極大,這對於家底相對不算厚實的德國人來說簡直是要命的,而且雖然華夏恢復了對德國的海上運輸,但是運過來的東西相對於需求來說還是少一些,所以公海艦隊的戰力恢復還是比較慢。

至於主觀角度來看,現在的舍爾也不想和對方拼光。既然地中海的局勢已經明朗,伴隨着西班牙的加入,同盟國又有了新的不對稱優勢,既然如此,爲何不等到大西洋戰局發生了有利於德國的變化產生後再做行動呢?美國人退居法國,同盟國地中海艦隊有了更大的活動空間,如果展開遠洋破交併且能導致英國大艦隊分兵,到時候公海艦隊再出擊豈不是更好?

而此時,同盟國地中海艦隊內部也開始整合,伴隨着美國艦隊的離去,斯佩伯爵終於可以帶着三艘西班牙級戰列艦與第谷指揮的主力艦隊匯合,這樣一來,同盟國地中海艦隊的成員就成了5家,而其中最悲催的德國只有1艘戰艦,不過考慮到西班牙戰艦上有不少德國官兵,倒也挽回了不少頹勢。艦隊大了,門派多了,那麼現在就要考慮一下如何統一指揮統一行動了,於是乎,同盟國地中海艦隊在1917年也無法實施什麼大的行動了!

第715章 賠償問題第1205章 看似很美好第539章 俄國人的裝巡計劃第249章 升級的重炮部隊第1506章 磨刀霍霍的俄國第1124章 謀劃第255章 俄國艦隊最後的準備第511章 潛艇戰和反潛體系第749章 落下帷幕第1322章 經驗教訓第1421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580章 合作意向達成第1043章 船廠密談第1142章 偃旗息鼓第474章 風起雲涌第1435章 底牌盡出的德國人第510章 飛艇和潛艇第684章 舍爾的新方案第629章 勝利了?第180章 英國人來了第1469章 夜戰2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405章 草原上的追逐戰第777章 貝蒂的思考第74章 自動武器的搭配第1195章 伊朗攻略第672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840章 傻眼了第11章 設計師OR廚子第599章 訪問朴茨茅斯第518章 歐洲海權第1504章 夏威夷會議第907章 甦醒的巨獸第108章 艦隊備戰第1141章 重鑄長劍第263章 決戰!第681章 一場戰爭兩種觀點第1040章 經驗教訓第432章 滲透作戰第468章 逃跑第1285章 堅持與落幕第414章 拉開帷幕第574章 俄式快速部隊第670章 極不情願的撤離第321章 紐波特紐斯第334章 逃出生天?第301章 艦隊出訪第1269章 側翼安全第203章 戰後總結第27章 北洋的反應第1179章 攻擊目標的選擇第377章 巨獸的黃昏(一)第1079章 加速建設第567章 各懷鬼胎第962章 新的一年第192章 打仗是要錢的第817章 逃亡之旅第1175章 法國和撒丁島第1152章 鋼鐵巨獸第995章 未來的打算第30章 兩場談判第318章 制定計劃第1034章 非正式會談第458章 援軍第1530章 東線泥潭第1499章 無從抉擇第566章 俄荷談判第75章 迫擊炮和海軍陸炮隊第738章 最後的戰鬥第1483章 新的階段第1538章 攤牌2第1315章 落幕和影響第1491章 摩拳擦掌第1006章 坑隊友?第651章 新一輪攻勢第751章 土耳其人的應對第939章 最高水平的交戰第252章 艦炮對岸炮第233章 主權換援助第1414章 血染大洋第791章 導火索第1236章 蛟龍入海第1064章 第一代航空母艦第1043章 船廠密談第212章 絞肉機第429章 烏蘭察布防線第1章 穿越第334章 逃出生天?第790章 生來就是死對頭第929章 最後一搏第1263章 遼闊大西洋第1428章 大西洋啓示錄2第917章 波雲詭異第12章 徐傑的輕武器規劃第929章 最後一搏第672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593章 我們需要更多的榴彈炮第830章 大出血第156章 俄國人的計劃第1240章 海空對抗
第715章 賠償問題第1205章 看似很美好第539章 俄國人的裝巡計劃第249章 升級的重炮部隊第1506章 磨刀霍霍的俄國第1124章 謀劃第255章 俄國艦隊最後的準備第511章 潛艇戰和反潛體系第749章 落下帷幕第1322章 經驗教訓第1421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580章 合作意向達成第1043章 船廠密談第1142章 偃旗息鼓第474章 風起雲涌第1435章 底牌盡出的德國人第510章 飛艇和潛艇第684章 舍爾的新方案第629章 勝利了?第180章 英國人來了第1469章 夜戰2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405章 草原上的追逐戰第777章 貝蒂的思考第74章 自動武器的搭配第1195章 伊朗攻略第672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840章 傻眼了第11章 設計師OR廚子第599章 訪問朴茨茅斯第518章 歐洲海權第1504章 夏威夷會議第907章 甦醒的巨獸第108章 艦隊備戰第1141章 重鑄長劍第263章 決戰!第681章 一場戰爭兩種觀點第1040章 經驗教訓第432章 滲透作戰第468章 逃跑第1285章 堅持與落幕第414章 拉開帷幕第574章 俄式快速部隊第670章 極不情願的撤離第321章 紐波特紐斯第334章 逃出生天?第301章 艦隊出訪第1269章 側翼安全第203章 戰後總結第27章 北洋的反應第1179章 攻擊目標的選擇第377章 巨獸的黃昏(一)第1079章 加速建設第567章 各懷鬼胎第962章 新的一年第192章 打仗是要錢的第817章 逃亡之旅第1175章 法國和撒丁島第1152章 鋼鐵巨獸第995章 未來的打算第30章 兩場談判第318章 制定計劃第1034章 非正式會談第458章 援軍第1530章 東線泥潭第1499章 無從抉擇第566章 俄荷談判第75章 迫擊炮和海軍陸炮隊第738章 最後的戰鬥第1483章 新的階段第1538章 攤牌2第1315章 落幕和影響第1491章 摩拳擦掌第1006章 坑隊友?第651章 新一輪攻勢第751章 土耳其人的應對第939章 最高水平的交戰第252章 艦炮對岸炮第233章 主權換援助第1414章 血染大洋第791章 導火索第1236章 蛟龍入海第1064章 第一代航空母艦第1043章 船廠密談第212章 絞肉機第429章 烏蘭察布防線第1章 穿越第334章 逃出生天?第790章 生來就是死對頭第929章 最後一搏第1263章 遼闊大西洋第1428章 大西洋啓示錄2第917章 波雲詭異第12章 徐傑的輕武器規劃第929章 最後一搏第672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593章 我們需要更多的榴彈炮第830章 大出血第156章 俄國人的計劃第1240章 海空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