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步兵武器研製成功

1890年8月7日,這對於維托裡奧和徐傑等人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這一天,**輕武器設計局終於完成了迫擊炮和輕型機槍的研製工作,迫擊炮的製造本身並沒有太大難度,炮彈更是便宜到鑄鐵都可以製成彈殼。但是發射藥配置卻讓一干專家忙活了好幾個月,雖然徐傑把各種裝藥的成分通過電報發了過來,但是並沒有比例,所以各種成分到底多少,如何製備都要意大利人自己完成。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在高額獎金和維托裡奧等人的催促和監督下,意大利的化學家和**設計局的技術人員終於完成了這個艱鉅的任務。而今天則是驗收這些武器的時刻。

除了**輕武器設計局的技術人員,意大利軍方和北洋聘請的德國顧問也參與了此次驗收,原因之一是這些裝備以後要進入北洋軍中的,而北洋陸師的訓練是由德國人把持的,所以,作爲教官的德國人必須對這些即將進入軍隊的武器有所瞭解。另一個原因則在於迫擊炮上的光學瞄準鏡是德國人生產的!!爲了讓德國人設計出更好的瞄準鏡,這個驗收過程是必須讓德國人到場的。

對於意大利工程師而言,研製出火炮和搞出來火炮裝藥配比都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嗎?如何使用!!這迫擊炮和已有火炮差別實在是太大了,在當時條件下,絕大多數的火炮都是直瞄射擊,間接射擊這東西還沒出現呢,更別說玩迫擊炮了。不過好在徐傑當年在老爸的部隊中見識過迫擊炮的射擊訓練,對整個過程還是有些瞭解的。

在試驗場上,5名接受過訓練的意大利陸軍人員將負責60迫擊炮的試射任務,5個人的分工是,炮長作爲整個小組的指揮,隨身攜帶備用零件和工具。一炮手,負責瞄準,攜帶底鈑和炮架,二炮手負責裝填炮彈,攜帶炮神和瞄準具。三炮手,負責安裝引信,調整裝藥和輸送炮彈,攜帶炮彈和發射藥。四炮手,負責觀察和警戒,攜帶炮彈和單兵武器,必要時協助三炮手工作。隨着一聲令下,5名精壯的意大利人帶着這門暫定編號爲1890型60MM迫擊炮的武器進入發射陣位。

“準備工作開始。”伴隨着調度人員一聲令下,迫擊炮組開始安置火炮,一炮手迅速用工兵鏟在地面刨了一個小坑,然後將底鈑放入坑中,隨後對着大概方位支好炮架。二炮手則放下炮身並將炮尾放在底鈑上鎖好。隨後一炮手二炮手兩人合作將火炮放在支架上並且調整概率水平。而炮長則走到炮身後用鉛垂線矯正炮身上的刻線。是目標和炮身處於一個水平面上。而與此同時,三炮手和四炮手則打開彈藥箱,爲炮彈安裝引信,隨時準備射擊。

“整個組裝工作不超過2分鐘,很快的速度。”一名意大利軍官說道。

“後面的射擊纔是重頭戲,這只是好戲開場前的鋪墊而已。”徐傑善意的笑了笑說道。

隨後一炮手半跪在迫擊炮前注視着瞄準鏡上的水平水準管,調平炮架上的調平機構,使水準管中的氣泡距於正中。使兩腳架精確水平,然後一炮手將炮架的高低機直接打到底,炮長將象限儀放到炮身檢查座上,觀察水準管氣泡看炮管與地面是否呈45度角,並進行微調。炮長麻利的把迫擊炮的高低手輪打到最大射程上,同時注視着高低水準管中的氣泡。到了這一步,所有準備工作宣告完成。開始瞄準射擊。

炮長用望遠鏡目測了一下遠處那個靶子的距離和角度,(60迫擊炮的射程一般也就1.5千米左右,一個熟練的炮長目測這個距離基本沒有問題)獲取數據後查彈道表。

“射角950,二號裝藥,試射兩發。”炮長命令道。

隨後一炮手調整火炮仰角,同時用瞄準鏡觀察目標,調整高低機,使瞄準鏡中的十字正對目標。而3炮手則在爲這第一發炮彈準備了2個發射藥包。

“發射。”伴隨着炮長一聲令下,2炮手將炮彈放入炮膛中,伴隨着一聲悶響,一發60MM迫擊炮炮彈從炮膛中呼嘯而出,飛向遠方。

“偏左了點。”徐傑用望遠鏡盯着遠方的目標說道。

“還算不錯,這只是一發試射而已。”旁邊的意大利軍官說道。

隨後經過修正的第二發炮彈準確命中了目標。試射結束後,迅速轉成速射,在5人炮組的配合下。這門1890年式迫擊炮打出了每分鐘15發的高射速!!而遠方目標區域內,連續騰起數道煙柱。射速最快的時候,前兩發炮彈還沒有落地,第三發炮彈就已經出膛,迫擊炮的高射速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精緻!(據說八路軍當年的牛人能做到,第五發炮彈出膛,第一發炮彈還沒落地,真是神一樣的人啊!!)

“雖說射程近點。精度和直瞄火炮也稍顯不足,但是較高的射速,完全可以彌補這些缺點。”德國教官海因里斯讚歎道。“如果可以,我希望德國陸軍也能裝備這種輕便,高射速的步兵武器。”

“多謝誇獎。”徐傑笑着說道。

“迫擊炮的出現爲炮兵作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戰法,以往無論是何種火炮,都是以直瞄爲主,而新式瞄準鏡的引入則爲火炮間接射擊提供了新的途徑,而如果將這種火炮擴大化,在突破對方要塞的時候無疑是十分有利的,相對於現有的野炮和山炮來說,迫擊炮的射角偏大,而使炮彈一般能能命中工事的頂部,這無疑將對那些正面兼顧而頂部脆弱的工事造成致命打擊。徐先生,咋看到您的作品之前,我很難想象只要5個人就可以攜帶一門堪比57MM過山快炮的武器。如果可以,我希望您能訪問一下德國,不光德國陸軍,德國海軍也將歡迎您的到來,提爾皮茨先生將會在基爾港爲您接風。”海因里斯誠懇的說道。

“兩位請看這邊,新式輕型機槍的驗收即將開始。”維托裡奧打斷道。

相對於迫擊炮的試射,機槍的試射就簡單的多了,測試最長連續射擊時間,完成機槍的拆解和組裝,打靶評定精度。僅此而已。隨後一行人就圍在1890年式輕型機槍前評頭論足,有的人甚至拿起槍來,試射幾發。

“這把槍雖說比馬克辛輕上不少,但是依然有15KG重,看來攜帶它的將是一個壯小夥子啊。”維托裡奧費力拿起一個裝滿了子彈的1890年式輕機槍說道。

“要想發揮這支槍的作用,只有一個人是絕對不行的。這把槍空槍重達12.8公斤,而47法彈鼓則重達2.25KG。再加上所需要攜帶的彈藥和工具,我個人建議,一個輕機槍組5人是最低限度,指揮官攜帶配件和工具,主射手負責攜帶機槍和4個彈鼓,副射手負責遞補和警戒,而剩下的2個人是彈藥手,一個人理論上要攜帶8個彈鼓左右。”徐傑說道,在1戰中,英國標準的劉易斯機槍組是8人,其中有3個是彈藥手,考慮到甲午戰爭中對機槍火力要求不會像1戰那麼高,再加上以防禦作戰爲主,不用像1戰中那樣有時需要機槍組前突。所以徐傑適當的減少了武器組的人數,將掩護人員去掉了,畢竟這挺機槍將配屬給排級單位使用,與其配合的步兵班完全可以爲機槍組提供掩護。

“**輕武器設計局的機槍和迫擊炮配合上德意志帝國克虜伯火炮,將是這個世界上最強的陸軍武器組合。當這些武器進入清國陸軍後,必將對清國陸軍戰鬥力的提升給予極大的助力。”海因里斯說道。

“光有好的武器是不夠的,還要有好的教官,在這方面,我相信德意志帝國的陸軍教官們會認真負責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是嗎?同時也要感謝意大利的技術工人和軍方的支持,正是因爲你們的努力工作,才使這一切成爲現實。讓我們爲3國的合作與友誼乾杯”徐傑友好的說道。

“乾杯。”隨後在場的參試人員舉起手中的酒杯說道。

大家支持一下吧,推薦,收藏,點擊,越多越好~~

第686章 陸軍裝甲集羣第15章 來自西班牙的客人第866章 重創第55章 海軍痼疾第1529章 勝利的曙光?第616章 計劃的完善第41章 改變歷史的談話(二)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109章 艦至巴達維亞第440章 秋山的困惑第288章 戰爭結束第1059章 理想和現實第613章 快速艦隊之間的較量!第647章 磨礪第17章 與賽維拉的交談第364章 巡洋艦的黃昏第1363章 協約國的計劃第840章 傻眼了第430章 草原上的廝殺第1211章 華夏裝甲師1第153章 琅威理的疑惑第18章 酒會上的費希爾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713章 令人意外的落幕第370章 飲鴆止渴第680章 繼續打下去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916章 另一名棋手第1342章 我們好像在他們身後2第763章 中英峰會第1075章 鋼鐵風暴第945章 戰鬥還是撤離?第188章 把兵站砸了如何?第1006章 坑隊友?第1329章 呼嘯長空2第827章 刺客第1312章 反攻第557章 推演一戰第510章 帕森斯的福音第89章 徐氏步兵班(二)第696章 碰撞第182章 新的合作伙伴第1461章 冰島海戰第52章 北洋的困境第555章 死局第1482章 大戰前夕第1454章 鷹翼下的英倫(1)第640章 裝甲長龍第1472章 慘烈對攻戰1第1199章 華夏鷹羣第509章 工人問題第953章 準備行動第1521章 僵持第459章 減少損失第679章 要不別打了?第337章 相持第1391章 殺戮盛宴第856章 勢在必行第321章 紐波特紐斯第386章 慈禧的應對第579章 經略全球第345章 溝通南北第215章 日本聯合艦隊集結!第448章 防守反擊第1513章 目標東線!第1006章 坑隊友?第303章 啓程第296章 互相妥協第399章 政變前夜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405章 草原上的追逐戰第1329章 呼嘯長空2第869章 貝蒂你在哪?第208章 平壤防禦圈第515章 俄國海軍第一期擴張計劃第837章 德國人的憂慮和決斷第324章 第一滴血(一)第887章 接觸和試探第1507章 大計劃第1505章 大棋局第1156章 交鋒2第1093章 分配任務第192章 打仗是要錢的第1041章 蘇默VS葉銘第1353章 絕唱第1538章 攤牌2第376章 苦戰第1481章 調整與改變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1049章 無與倫比的暴怒級航母1第289章 北洋人事變動第751章 土耳其人的應對第95章 拜會劉公(三)第35章 初步合作意向第1196章 向東還是向西?第1488章 裝甲啓示錄(5)第788章 高爾察克和鄧尼金第400章 內亂開始第424章 落幕之戰第350章 無從抉擇
第686章 陸軍裝甲集羣第15章 來自西班牙的客人第866章 重創第55章 海軍痼疾第1529章 勝利的曙光?第616章 計劃的完善第41章 改變歷史的談話(二)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109章 艦至巴達維亞第440章 秋山的困惑第288章 戰爭結束第1059章 理想和現實第613章 快速艦隊之間的較量!第647章 磨礪第17章 與賽維拉的交談第364章 巡洋艦的黃昏第1363章 協約國的計劃第840章 傻眼了第430章 草原上的廝殺第1211章 華夏裝甲師1第153章 琅威理的疑惑第18章 酒會上的費希爾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713章 令人意外的落幕第370章 飲鴆止渴第680章 繼續打下去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916章 另一名棋手第1342章 我們好像在他們身後2第763章 中英峰會第1075章 鋼鐵風暴第945章 戰鬥還是撤離?第188章 把兵站砸了如何?第1006章 坑隊友?第1329章 呼嘯長空2第827章 刺客第1312章 反攻第557章 推演一戰第510章 帕森斯的福音第89章 徐氏步兵班(二)第696章 碰撞第182章 新的合作伙伴第1461章 冰島海戰第52章 北洋的困境第555章 死局第1482章 大戰前夕第1454章 鷹翼下的英倫(1)第640章 裝甲長龍第1472章 慘烈對攻戰1第1199章 華夏鷹羣第509章 工人問題第953章 準備行動第1521章 僵持第459章 減少損失第679章 要不別打了?第337章 相持第1391章 殺戮盛宴第856章 勢在必行第321章 紐波特紐斯第386章 慈禧的應對第579章 經略全球第345章 溝通南北第215章 日本聯合艦隊集結!第448章 防守反擊第1513章 目標東線!第1006章 坑隊友?第303章 啓程第296章 互相妥協第399章 政變前夜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405章 草原上的追逐戰第1329章 呼嘯長空2第869章 貝蒂你在哪?第208章 平壤防禦圈第515章 俄國海軍第一期擴張計劃第837章 德國人的憂慮和決斷第324章 第一滴血(一)第887章 接觸和試探第1507章 大計劃第1505章 大棋局第1156章 交鋒2第1093章 分配任務第192章 打仗是要錢的第1041章 蘇默VS葉銘第1353章 絕唱第1538章 攤牌2第376章 苦戰第1481章 調整與改變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1049章 無與倫比的暴怒級航母1第289章 北洋人事變動第751章 土耳其人的應對第95章 拜會劉公(三)第35章 初步合作意向第1196章 向東還是向西?第1488章 裝甲啓示錄(5)第788章 高爾察克和鄧尼金第400章 內亂開始第424章 落幕之戰第350章 無從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