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 擔憂

雖然在重創了黑衫黨之後第谷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來緩和與國內其它政治派系的矛盾並且努力和協約國搭上了線。但是徐傑依然不看好意大利的未來。不是說意大利海軍派在國內不夠強,也不是說協約國會不盡力。在同盟國在歐洲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協約國再放棄送上門來的外援那可是真的作死了。徐傑真正擔心的是在未來幾年中意大利國內的矛盾會更加激化,而協約國可能到時候也會自顧不暇!而導致這個原因的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金融危機!

歷史上1929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對於當時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來說絕對算得上傷筋動骨,全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總值降低了三分之一,而貿易額降低了三分之二。而正是因爲這場金融危機加劇了某些國家的國內矛盾,並且最終導致德國納粹的上臺。這個位面雖然改變了很多,但是這場經融危機爆發的根源還在,這導致了這枚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

各國在戰爭結束後,經過數年來的恢復目前經濟和生產力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但是在到達高峰之後,某些國家隨後就會產生生產力過剩的問題,而引發1929年金融危機的另外一個原因美國次貸危機依然存在,而且根據華夏經濟部門的分析,因爲1戰協約國並沒有獲得勝利,導致無法償還美國的國債,反而爲了恢復生產有大量借貸。這樣的結果必然會爲美國經濟埋下一發大號炸彈。雖然現在還沒事,但是如果有一個契機的話,這發炸彈一旦被引爆造成的傷害將是致命的!美國跑不了,英法同樣也躲不開。試想一下,如果發生大規模經濟危機的話。一旦同盟國舉事,協約國還能幫助意大利嗎?

要是金融危機一視同仁的話,把同盟國帶上也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畢竟一般而言,不會有人在內外交困的時候和另外一個有實力的國家發生正面衝突。但是奈何這一次德奧在這場經濟危機中受到的影響會比較小。原因很簡單,德奧兩國生產過剩的問題不會很嚴重。要知道德奧兩國從崩潰的俄國和巴爾幹諸國哪裡獲得了大量的土地,而這兩個國家又想把這片落後的地區(相對於德奧本土)徹底變成自己的領土,短短几年內根本無法完成新增國土的建設。也就是說,只要德國願意,他完全可以和羅斯福新政中做的那樣興修各種基礎設施,並且趁機擴充軍備。再加上德奧兩國和美國的金融聯繫並不是很緊密,所以經融危機對德奧兩國的影響會比較小。而且爆發的也比較滯後。對了還要加上一點那就是德國政府對經濟的控制能力是要比協約國強的,所以他們的干預措施也更加有力。

當然,因爲同樣的道理華夏在這次經融危機中也不會有很大影響,華夏現在的領土太廣大了,根本不存在生產過剩的問題,只要國家引導和處置得當,華夏有的是廣闊的地方需要投資和生產。甚至於還可以分給其它國家一些份額。對於未來將要爆發的金融危機,徐傑已經開始考慮如何趁着這次機會,從其它列強哪裡淘一批好東西,順道再引進一些人才!

那麼現在問題就來了。如果經濟危機爆發後,協約國自顧不暇,德奧等國在穩定了國內的形勢之後決定對意大利動手的話。哪怎麼辦?根據目前的形勢來看,德國已經決定扶持一個聽話的傀儡來控制意大利了。而意大利國內的政局又絕對稱不上穩定。到時候其它勢力騎牆觀望,讓意大利海軍獨自擋住德奧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一旦意大利重新倒向了同盟國,那麼同盟國將會變的更加強大,德國東進印度到底腳步也會變得更加堅定。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華夏和協約國之間已經是半個沒有條約的盟友了,而華夏對於意大利的扶持可謂是不遺餘力,華夏可不想幫了半天,結果意大利投靠到德國一遍了。這對華夏可是極其不利的。但是有這麼一句話叫事情的發展不是以個人意志爲轉移的!即使徐傑再不情願,華夏也不可能跑到歐洲爲了意大利和德奧對上吧?這個無論從戰略還是戰術上來講都是不可行的。

對於無法獲得而且有極大的可能落入到對手手中的東西。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什麼?那自然是毀掉它,或者說是儘可能的削弱它!那麼現在看看意大利到地有什麼地方可以削弱吧。從國力和工業水平上看,世界所有稱得上列強的國家中意大利幾乎是最次的。(好吧,現在的俄國已經稱不上列強了,而奧匈帝國在從俄國獲得大量土地後,實力明顯高出意大利一個檔次。)如果算工業的話,即使意大利加入到同盟國中,對雙方總體工業實力的對比也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而且這個國家的經濟形勢在戰爭結束後一直不咋地,這就更讓意大利國力上的意義下降了不少。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陸軍,怎麼說呢?意大利陸軍確實不乏精銳,但是總體而言,無論從規模、裝備還是戰鬥素質來看,意大利照樣不如其它列強,奧匈帝國在東線被俄國人一頓暴打,在西線又被美國人打過,但是綜合評價,奧匈帝國的軍隊素質還是要比意大利高一些的。(奧匈帝國表示我又中槍了。要黑就直接說啊!)至於規模更是沒法比。所以說即使加入到同盟國中,意大利陸軍絕大部分部分恐怕還是放在殖民地和後方維護治安和保障後勤更好一些。前線的物資金貴啊,還是留給更能打的德軍吧!

那麼最後說到底,意大利對雙方力量對比改變最大的還是第谷手中的那支海軍,想象一下,如果德國海軍主力進入地中海,和意大利、奧匈帝國、土耳其、西班牙等國的海軍兵和一處的話,那將是多麼強悍的一支力量啊!從艦隊規模上來說無論是對付華夏海軍,亦或者協約國部署在亞洲的艦隊來說都是十分容易的。在戰爭開始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同盟國海軍將佔據壓倒性優勢,甚至於一波直接推死都是有可能的。而一旦德國真的在印度站穩了腳跟,華夏即使和協約國聯手想要將其擊敗都是十分困難的。而且從戰爭成本上來說,徐傑並不希望華夏直接和對方爆發長時間的消耗戰。

“意大利海軍絕對不能落到德國手中,他們或者從意大利逃離,或者自沉掉。”徐傑心中這樣說道,想法確定了,但是如何實施呢?先不要說第谷會不會自沉掉意大利海軍寶貴的主力艦,單純想要把海軍從意大利帶走就是一個幾乎無法逾越的門檻!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誰會背井離鄉?而且離開了本土的意大利海軍又能去哪裡呢?這件事情看來需要好好籌劃一下。

“也許讓意大利海軍派和黑衫黨之間的仇恨更深一些會對未來的計劃有利?”徐傑自語道。從歷史上看,建立了法西斯政黨的墨索里尼絕對是個睚眥必報的人,這次第谷讓墨索里尼和黑衫黨損失慘重,那麼一旦墨索里尼掌權後對於海軍派和曾經參與過這次清剿行動的海軍陸戰隊會怎麼樣呢?即使在德國人的壓力下要求墨索里尼對海軍將領網開一面。(廢話,要是人全換了,讓一羣新人和外行來搞的話,意大利海軍可就真的失去了靈魂了,武器裝備只是硬件,同樣的裝備在不同的人手中帶來的效果可是天差地別的!)或者說墨索里尼突然轉性了,政治眼光憑空提高了幾個層次,那麼意大利海軍會相信他嗎?有的時候恐懼就是最好的理由。

當然目前這個計劃也只能停留在紙面,但是幫助意大利海軍派增強實力已經變的刻不容緩,只有意大利海軍派強了,纔會讓德奧行動上更加投鼠忌器。纔會有更多的準備時間。這是一場賽跑。不僅僅是和同盟國賽跑,更是和時間賽跑。而勝利的酬勞則是意大利海軍!對意大利海軍的扶持計劃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繼續增強海軍陸戰隊的戰鬥力,此次行動中第谷手頭的地面部隊有些不足,而決定一個國家的歸屬的最終還是要看陸軍,所以徐傑決定再給意大利海軍提供一批裝備和貸款,同時可以派遣部分教官前往意大利,或者讓部分意大利軍官來到華夏接受訓練。

而另外一個方面是意大利海軍需要繼續增強,增加對德奧兩國的反介入能力,同時需要讓第谷掌握更多的航空力量,以便保證亞得里亞海和意大利周邊海域的控制權。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如果意大利海軍規模比較大的話,那麼一定會部署一支海外艦隊。意大利當初想要建造航空巡洋艦就是因爲想弄幾艘作爲海外艦隊的旗艦,而要是有了海外艦隊駐紮在東非的話,那麼即使意大利發生政變,這支艦隊逃出同盟國手心的機會會更大一些。

感謝書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賞~~,以及書友奧芬的月票,和書友空無之道的評價票~~~。()

第1503章 轉攻爲守第436章 混亂的日本海第45章 大生意(二)第1067章 陰謀第73章 飛旋的火龍第34章 技術與金錢的合作第435章 幕後交易第269章 新的起點第1204章 超重裝甲航母?第196章 血戰(一)第157章 陸軍戰備會議第1344章 混亂的夜晚第702章 代號“發電機”第1199章 華夏鷹羣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797章 坐不住的法國人第510章 帕森斯的福音第987章 不死不休第1350章 血與火1第1046章 德國陸軍的戰略2第1141章 重鑄長劍第758章 培養俄國軍官第666章 雙殺第28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31章 新的開始第226章 失誤第891章 下一步怎麼辦第1125章 貝達特快第1022章 關鍵的航母談判第1175章 法國和撒丁島第1510章 生活看淡不服就幹!第153章 琅威理的疑惑第1449章 歐陸最後一戰2第1248章 戰爭爆發第755章 地方工業化第155章 日本海軍戰略第320章 北洋艦隊的新旗艦第1298章 互有攻防第242章 突圍第966章 陷阱第1433章 無聲的交鋒第1491章 摩拳擦掌第1440章 談判第244章 勝利撤離第740章 最後的核心陣地第1055章 脣槍舌劍第1407章 猛龍第109章 艦至巴達維亞第208章 平壤防禦圈第1248章 戰爭爆發第98章 友好訪問??第1533章 過早開始的攻擊第611章 潛艇戰與反潛第616章 計劃的完善第1476章 英倫之戰的落幕第289章 北洋人事變動第1336章 前景堪憂啊第570章 加密機的改進第1385章 不甘寂寞的德國海軍第909章 驚變第127章 中樞的反應第1304章 拖延第675章 堵回去第1230章 華俄第二次合作第169章 豐島之後(二)第969章 撞上了第1225章 神嘲諷第745章 明爭暗鬥第1077章 法國海軍第1381章 聖納澤爾之殤第210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1075章 鋼鐵風暴第1480章 從雲間到地面(2)第281章 艦隊整編第66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298章 馬吉芬歸國第467章 崩潰第538章 馬卡諾夫的建議第855章 盟友的力量第1088章 捉襟見肘第91章 嚴博勳第1405章 虎嘯法蘭西5第242章 突圍第895章 兵臨城下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13章 厲害的女人第1434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2第355章 破局第468章 逃跑第138章 俄國人的造艦計劃第619章 南洋的俄國陸軍第1070章 交鋒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374章 決戰聖地亞哥第1500章 不爲己甚第577章 數量就是戰鬥力第980章 大行動第1519章 迎難而上第1039章 各個擊破第904章 交換
第1503章 轉攻爲守第436章 混亂的日本海第45章 大生意(二)第1067章 陰謀第73章 飛旋的火龍第34章 技術與金錢的合作第435章 幕後交易第269章 新的起點第1204章 超重裝甲航母?第196章 血戰(一)第157章 陸軍戰備會議第1344章 混亂的夜晚第702章 代號“發電機”第1199章 華夏鷹羣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797章 坐不住的法國人第510章 帕森斯的福音第987章 不死不休第1350章 血與火1第1046章 德國陸軍的戰略2第1141章 重鑄長劍第758章 培養俄國軍官第666章 雙殺第28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31章 新的開始第226章 失誤第891章 下一步怎麼辦第1125章 貝達特快第1022章 關鍵的航母談判第1175章 法國和撒丁島第1510章 生活看淡不服就幹!第153章 琅威理的疑惑第1449章 歐陸最後一戰2第1248章 戰爭爆發第755章 地方工業化第155章 日本海軍戰略第320章 北洋艦隊的新旗艦第1298章 互有攻防第242章 突圍第966章 陷阱第1433章 無聲的交鋒第1491章 摩拳擦掌第1440章 談判第244章 勝利撤離第740章 最後的核心陣地第1055章 脣槍舌劍第1407章 猛龍第109章 艦至巴達維亞第208章 平壤防禦圈第1248章 戰爭爆發第98章 友好訪問??第1533章 過早開始的攻擊第611章 潛艇戰與反潛第616章 計劃的完善第1476章 英倫之戰的落幕第289章 北洋人事變動第1336章 前景堪憂啊第570章 加密機的改進第1385章 不甘寂寞的德國海軍第909章 驚變第127章 中樞的反應第1304章 拖延第675章 堵回去第1230章 華俄第二次合作第169章 豐島之後(二)第969章 撞上了第1225章 神嘲諷第745章 明爭暗鬥第1077章 法國海軍第1381章 聖納澤爾之殤第210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1075章 鋼鐵風暴第1480章 從雲間到地面(2)第281章 艦隊整編第66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298章 馬吉芬歸國第467章 崩潰第538章 馬卡諾夫的建議第855章 盟友的力量第1088章 捉襟見肘第91章 嚴博勳第1405章 虎嘯法蘭西5第242章 突圍第895章 兵臨城下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13章 厲害的女人第1434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2第355章 破局第468章 逃跑第138章 俄國人的造艦計劃第619章 南洋的俄國陸軍第1070章 交鋒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374章 決戰聖地亞哥第1500章 不爲己甚第577章 數量就是戰鬥力第980章 大行動第1519章 迎難而上第1039章 各個擊破第904章 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