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崇禎四年發車

所以吳甡在直接就把史可法給推出來主持賑濟之事的時候,崇禎皇帝就知道吳甡是打的什麼算盤了。

無非就是藉着史可法那層錦衣衛的皮好辦事兒。

畢竟崇禎年間的錦衣衛,在百姓中間可能無所謂,但是緹騎的名聲比之成祖年間還要臭上三分,甚至於比之成化年間也是不遑多讓。

如今的大明官員們不管是誰被錦衣衛找上門,都是直接看看家裡人會不會被抓,如果不會,就直接告訴家人回老家去安心過日子,以後不要再踏足官場了。

但是吳甡的如意算盤註定要落空。

史可法賑濟是賑濟了,可是也僅僅是讓百姓們維持了個不飽也不至於餓死的程度。

剩下的,就是明着暗着宣揚新明島上有多少好東西——吃的?滿地都是;銀子?同樣遍地都是,去了就有唐王他們給安家費,給分配土地,給安排工作。

當然,唐王他們之所以這麼幹,都是偉大的皇帝陛下授意的,所以就算是去了新明島,也不能忘了陛下的好兒。

就像現在這樣兒,延緩一有了災荒,陛下那可是把自己的內帑都拿出來買了糧食了,皇后娘娘的裙子都蓋不住腳面兒啦。

你問我是怎麼知道的?嗨,我七舅老爺的三女兒的外甥女兒的三表哥他家的大兒子家大舅哥的鄰居家的二兒子,正好就是在宮裡面當差的,所以我這才知道的。

要不是看你老哥面善,你以爲我會把這麼好的事兒告訴你?拉倒吧,這事兒要傳出去還有你老哥什麼事兒啊,那報名的人不得把官府給擠破了大門啊。

胡七九被眼前這個跟自己差不多的忠厚漢子給繞暈了,也不知道怎麼着就迷迷糊糊的到了官府,更不知道自己怎麼就迷迷糊糊的在官府的文書上面按了手印。

這就意味着,以後大明的一切與自己無關了,自己的地啊房子啊都不用管了。

都被官府拿銀子給買下來了。

至於銀子,要到了新明島之後纔會發下來,說是怕有人拿了銀子之後不去,到時候官府還得抓人,太麻煩。

就這樣兒,胡七九就迷迷糊糊的按了手印,也迷迷糊糊的吃上了飽飯,更迷迷糊糊的帶着一家幾口人跟着隊伍一路到了松江府,然後又到了新明島。

等到新明島之後,在船上吐的七葷八素的胡七九才發現了一個大問題。

官府承諾的用來贖買自己土地的銀子還有安家銀子都如數的給了,甚至於連房子也已經蓋好了,自己只要住進去,然後等着官府給自己再劃一塊兒地就行了。

可是問題來了。

這島上的一切基本上都是三個藩王分發下來的,基本上是屬於定量的,銀子並沒有什麼鳥用,根本就買不到多餘的東西。

雖然自己也不用買什麼東西,可是這銀子是不是就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直到在新明島上面呆了接近兩個月的時間,胡七九纔算是大概的搞明白了島上的情況。

銀子有沒有用?有用。

但是什麼時候有用?

肯定不是現在,而是在以後。

等到以後唐王殿下他們把整個大島都給打下來,沒有了土人之後,大明的百姓就可以拿着自己手裡的銀子跟官府買地了。

至於買多少,全看自己的心情。

畢竟這島上的土地不值錢,按照殿下們的說法,十兩銀子就能買到一百畝地。

只是現在還不行,島上的蠻子們太多,要慢慢的清理,時間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兩年,總之不會太久就是了。

當然這些話只要新明島的男人們嘴裡口口相傳,女人家一個都不知道,就是怕這些娘們兒亂嚼舌頭,走漏了風聲。

如果除了自己手裡的這二三十兩銀子外還想要多賺一些,那也很簡單。

去礦場上撿煤塊,然後裝上車,再給運送到海邊就行了,每天能拿到十文錢的工錢。

礦場上的吃喝都是皇帝陛下包了的,所以也不用自己出一文錢。

本着多弄點兒錢就能多買幾畝地的想法,胡七九毫不猶豫的就去了礦場。

只是到了礦場之後才發現,這礦場跟自己相像之中的不太一樣。

自己原本以爲這礦場應該是一口口的礦洞子黑乎乎的通往地下,然後人就得揹着小揹簍去裡面撿拾煤塊,甚至於還需要用鎬一類的工具來刨才行。

可是實際上呢,就是一個露天的大礦場,地面上全是煤,只要上去撿就行了。

撿回來之後往揹簍裡面一扔,然後揹着到了礦場邊上卸到車裡,這就能就能一根籤子。

一天只要有上五十根籤子,就能換來十文錢。

十個黃澄澄的大子兒,不是寶鈔那些廢紙一般的玩意。

不就是五十趟麼,撿煤塊的地方跟礦場邊離的也不算太遠,連一里地的距離都不到,能累到哪兒去?

再說了,力氣這種東西,就跟那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還會長出來新的,只要睡一上覺,第二天就又是一條生龍活虎的好漢。

這不就跟撿錢一樣麼?

如果說不是有着皇帝陛下和三位藩王的保證,胡七九簡直就不敢相信自己遇到的這事兒是真的。

難怪當初告訴自己這個消息的那位大兄弟說的如此神秘。

可是沒有在這島上看到那位大兄弟太可惜了,否則的話可一定要好好謝謝人家纔是。

只是好處明顯不止這一件。

在新明島的秋天來臨之季,被唐王殿下命名爲新洛城的城裡,第一座書院開始了招收學生。

而且書院和大明的社學是一般的模式,學費全免,強制入學。如果誰家的孩子不入學,賦稅照五倍來計算。

雖然來到新明島的前三年是免除了一切賦稅的,可是這個五倍偏偏不計算免除範圍在內的,同樣不免除的還有商稅。

當然,在胡七九看來,這麼條規定簡直就是脫褲子放屁的事兒。

別說是免費強制入學了,就算是不免費,只要花的錢能在自己玩命幹活能承受的起的範圍之內,那就得讓孩子入學讀書。

東華門唱名這種戲文裡的事兒不去想,但是總不能讓孩子跟自己一般當個睜眼瞎,扁擔倒了都不識得那是個一字。

延綏的流民至此就算是消停了,一點兒蔓延的趨勢都沒有,崇禎皇帝也算是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自己這事兒算是辦的對路了。

說大明亡於天災,亡於東林,其實都不如說是亡於百姓之手。

當百姓活不下去了,什麼大明,什麼東林,統統都不是什麼問題——造反了的百姓還會管你這個?

當遍地流民之後,大明的滅亡也就是必然的事兒了——尤其是在東林君子們的幫助下。

但是現在的大明卻是完全的走向了另外一條道路。

對於土地兼併,崇禎皇帝現在並沒有過多的去插手,反正大明的土地不夠分配是肯定的事兒,強行搞什麼均田制,肯定會惹得遍地烽煙。

放着新明島這麼多的土地不去利用而在大明本土搞什麼均田制,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如今陝西乾旱,山西也乾旱,但是卻沒有遍地烽煙。

就算是陝西當初亂了一陣子,其實也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反而直接的助推了崇禎皇帝把國內的藩王給置換封地的玩法。

崇禎皇帝現在可以不用擔心哪天會有揭竿而起的流民把自己吊在那棵老歪脖子樹上了。

然而中國有句古話說的好,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說的就是人要倒黴的時候,往往喝涼水都會塞牙,人要是走運的時候,可能摔個跟頭都能撿到錢。

就像是崇禎皇帝這樣兒的。

現在不光是延綏的流民沒有翻起個浪花就消弭於無形,連大明京師由永定門至通州的鐵路都修建完畢,準備通車試運行了。

好看熱鬧的崇禎皇帝乾脆抱着自己的大女兒,大兒子讓自己的小老婆完顏玉卓抱着,趕往了永定門去看熱鬧。

同時還把周皇后和袁貴妃、田貴妃一起帶上了。

原本週皇后還不怎麼樂意去,可是崇禎皇帝一指使已經會開口說話的寧德公主喊了幾聲孃親之後,周皇后無可奈何之下也只得跟着崇禎皇帝去看熱鬧了。

換了便裝,再帶上內廠的護衛太監,錦衣衛的當值校尉,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就往永定門而去。

身在皇城根下的大明百姓見過的各路達官貴人極多,可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皇帝會跟百姓一樣去看熱鬧的。

就跟後世的滾滾從動物園或者是山上跑下來到村子裡面串門的情況一樣,崇禎皇帝一家子也被大明的百姓們當成滾滾來看了——哪怕是有車簾的遮擋,所以看不到皇帝一家的模樣呢。

等崇禎皇帝到了永定門,整個永定門已經是人山人海,除了特意劃出來供崇禎皇帝一家子休息的地方之外,連城門根上都是人,也不知道這些人還能看到什麼。

崇禎皇帝最終選擇了抱着自己的大女兒朱靖雪騎上了一匹駿馬,而沒有抱着自己的大兒子——實在是這個舉動太敏感了。

如果說崇禎皇帝抱着朱靖雪,只能讓天下人認爲這是皇帝寵愛自己的長公主,那抱着大兒子朱慈燝,那就樂子大發了。

萬一有人認爲這是崇禎皇帝屬意於立朱慈燝爲太子,就免不了有人會在這個還沒滿一歲的孩子身上下注。

自古以來,中原大地上的人們可就是十分善於過度解讀的。

崇禎皇帝抱着朱靖雪出了車廂之後,便一隻手向着百姓們揮了揮,朗聲道:“朕,今日裡也是來看看熱鬧的,都平身罷!”

等跪倒在地的百姓們都站起來之後,崇禎皇帝才一手抱着朱靖雪,一手扶着馬鞍翻身上馬。

見崇禎皇帝動作乾淨利落,圍觀的百姓們也是齊齊呼了聲萬歲。

對於百姓們來說,有一個牛逼的皇帝就意味着自己的日子好過,尤其是崇禎皇帝這種對於外族態度強硬的,那更是會得到百姓們的擁戴。

這是深植在骨子深處的東西,改變不了。

就像是大明的商人去草原上行商,不是沒有遇到過馬匪。

可是大明的商人們都不是太擔心——你動我試試,那十幾座京觀的人頭在望着你笑呢!

往往就是這句話,再兇悍的馬匪也得繞道而走。

否則的話,明國的軍隊就會追到草原上來,不把馬匪抓到誓不罷休。

這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走邊的商人基本上都知道這一點。

雖然商人們對於崇禎皇帝收商稅這事兒仍然是恨的牙根兒癢癢,可是在崇禎皇帝對於外族的態度,還有對於自家百姓的愛護程度上面,卻都是抱着極大的感激心態的。

這也是爲什麼崇禎皇帝要收商稅,反應最大的是東南一帶,而西北一帶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反應就老老實實的把商稅給交了。

只有在切身的體會了皇帝的強硬作風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之後,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發自內心的希望崇禎皇帝萬歲。

翻身上馬後的崇禎皇帝調整了一下抱着朱靖雪的姿勢,笑着問道:“怕不怕?”

奶聲奶氣的朱靖雪咯咯笑道:“不怕!”

糯糯的聲音讓崇禎皇帝更加的高興了——瞧瞧,這是朕的女兒,就該這般的英武纔是!

崇禎皇帝向着身邊的王承恩吩咐道:“命他們開車罷。”

王承恩躬身應了,自然有小太監跑去傳達崇禎皇帝的旨意。

隨着“污”的一聲響,接着又是吭哧吭哧的聲音傳來,大明版的第一列蒸汽機車,緩緩的離開了站臺,開始向前而去。

崇禎皇帝已經聽過了火車汽笛的聲音,不代表大明的百姓也都聽過了,一時之間有人選擇把耳朵捂上,也有人選擇跟着向前跑動,還有人選擇了向後退卻。

場面一時間倒顯得雜亂無比。

永定門的站臺,在崇禎皇帝看來連一個合格的火車站臺都稱不上——露天,周圍雖然有圍欄,可是要是想翻過去的話,也不是太難。

估計以後不知道會產生多少個搭免費火車的去通州的傢伙。

第一百八十三章 親自砍人的崇禎皇帝第一百八十一章 朕說,雞犬不留!第八十六章 讓他們閉嘴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路援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遍地烽煙的根源(4千字第二更)第四百四十九章 坑人,坑七個藩王第三百四十二章 能胡編亂造也是個本事第七百六十七章 到了歐洲的苟雷第二百五十二章 趙平戰三賊,高迎祥北上(4千字大章)第七百二十七章 賊來我死便是(第一更!)第九十九章 兩條大魚第八百二十一章 你信不信?第七十三章 學院第六百零三章 廠衛給禮,夜貓子上門第三百八十一章 孔雀明王第六百三十九章 事情鬧大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這玩意能吃嗎?第八百零二章 波蘭老表的騷操作第三十七章 築京觀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夷之三問第一百九十八章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4K字二合一大章)第六百五十一章 連牌坊都不立!第五百一十六章 先取哪兒爲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太他孃的嚇人了第九十七章 和親第三十章 吐血的皇太極第四百七十章 得有人背鍋才行第五百二十九章 搶生意和體面待遇第八百七十章 因爲烈酒引發的歐洲血案第五百七十八章 心黑手辣不要臉第八百五十九章 綠油油的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第五百六十六章 黑歷史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間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二百九十九章 我大明也有啊第一百六十八章 諜中諜與計中計第九十七章 和親第二百八十二章 義結金蘭第四百六十二章 狗皇帝跑路,黃臺事回師第二十九章 你把他當烤鴨就行第八百二十章 倭國內亂起第二百八十九章 朕承天受命第二百七十八章 孤兒幼軍第八百五十四章 我該如何拯救你,我的歐洲第三百零九章 最近比較煩第六十六章 死戰中獎的速度加羣領獎,過期不候。第二百六十二章 崇禎皇帝的辦法(4千字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二章 此事必有蹊蹺!第六百一十四章 等一出大戲!第一百一十八章 賜死第六百八十七章 賣兒賣女,誰沾便宜誰吃虧?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風館書生立誓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頭滾滾福王府第五百六十三章 由不得他拒絕!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二宗第三百二十八章 都很頭疼第六百二十章 挖自己祖宗的墳第三百八十章 大明人多的是第一百三十四章 朝臣奮迅如霹靂第四百八十章 作死的朵顏三衛第四百零二章 軍演,創傷第四百七十二章 尚豐王進京第八百三十六章 給洋人修鐵路第三百三十二章 被帶溝裡去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他們跪的太久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接着挖坑坑人第六百七十一章 君不見商紂之事乎?第七百六十二章 白皮黃心話戶籍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清算(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物以稀爲貴第四百七十四章 有人搶生意!第六十九章 年終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清算(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子不好過第三十八章 遼陽之屠第五百五十二章 這腰牌的主人在哪兒?第二百七十章 給老子砸第七百六十四章 全都養偏了第八十三章 毒計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風館書生立誓第六百八十六章 坑人的朝貢體系第八百一十章 天子詔至,冊封教皇!第四百二十四章 三大漢奸之初見第四百五十二章 進退維谷的兩難選擇第一百三十九章 通遠堡城下鏊兵第二百七十七章 太他孃的嚇人了第二百三十章 給建奴潑髒水(4千字大章)第四百二十四章 三大漢奸之初見第五百七十四章 真香!第四百三十章 該怎麼辦?第七百八十四章 又捱揍了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大買賣了!第二十四章 崇禎借錢第一百八十三章 親自砍人的崇禎皇帝第七百五十八章 拆分合並第七百三十九章 就剩下我們六個了第三十章 吐血的皇太極第七百七十八章 命中註定的相見第七百七十四章 合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六百三十九章 事情鬧大了!
第一百八十三章 親自砍人的崇禎皇帝第一百八十一章 朕說,雞犬不留!第八十六章 讓他們閉嘴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路援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遍地烽煙的根源(4千字第二更)第四百四十九章 坑人,坑七個藩王第三百四十二章 能胡編亂造也是個本事第七百六十七章 到了歐洲的苟雷第二百五十二章 趙平戰三賊,高迎祥北上(4千字大章)第七百二十七章 賊來我死便是(第一更!)第九十九章 兩條大魚第八百二十一章 你信不信?第七十三章 學院第六百零三章 廠衛給禮,夜貓子上門第三百八十一章 孔雀明王第六百三十九章 事情鬧大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這玩意能吃嗎?第八百零二章 波蘭老表的騷操作第三十七章 築京觀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夷之三問第一百九十八章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4K字二合一大章)第六百五十一章 連牌坊都不立!第五百一十六章 先取哪兒爲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太他孃的嚇人了第九十七章 和親第三十章 吐血的皇太極第四百七十章 得有人背鍋才行第五百二十九章 搶生意和體面待遇第八百七十章 因爲烈酒引發的歐洲血案第五百七十八章 心黑手辣不要臉第八百五十九章 綠油油的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第五百六十六章 黑歷史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間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二百九十九章 我大明也有啊第一百六十八章 諜中諜與計中計第九十七章 和親第二百八十二章 義結金蘭第四百六十二章 狗皇帝跑路,黃臺事回師第二十九章 你把他當烤鴨就行第八百二十章 倭國內亂起第二百八十九章 朕承天受命第二百七十八章 孤兒幼軍第八百五十四章 我該如何拯救你,我的歐洲第三百零九章 最近比較煩第六十六章 死戰中獎的速度加羣領獎,過期不候。第二百六十二章 崇禎皇帝的辦法(4千字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二章 此事必有蹊蹺!第六百一十四章 等一出大戲!第一百一十八章 賜死第六百八十七章 賣兒賣女,誰沾便宜誰吃虧?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風館書生立誓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頭滾滾福王府第五百六十三章 由不得他拒絕!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二宗第三百二十八章 都很頭疼第六百二十章 挖自己祖宗的墳第三百八十章 大明人多的是第一百三十四章 朝臣奮迅如霹靂第四百八十章 作死的朵顏三衛第四百零二章 軍演,創傷第四百七十二章 尚豐王進京第八百三十六章 給洋人修鐵路第三百三十二章 被帶溝裡去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他們跪的太久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接着挖坑坑人第六百七十一章 君不見商紂之事乎?第七百六十二章 白皮黃心話戶籍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清算(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物以稀爲貴第四百七十四章 有人搶生意!第六十九章 年終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清算(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子不好過第三十八章 遼陽之屠第五百五十二章 這腰牌的主人在哪兒?第二百七十章 給老子砸第七百六十四章 全都養偏了第八十三章 毒計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風館書生立誓第六百八十六章 坑人的朝貢體系第八百一十章 天子詔至,冊封教皇!第四百二十四章 三大漢奸之初見第四百五十二章 進退維谷的兩難選擇第一百三十九章 通遠堡城下鏊兵第二百七十七章 太他孃的嚇人了第二百三十章 給建奴潑髒水(4千字大章)第四百二十四章 三大漢奸之初見第五百七十四章 真香!第四百三十章 該怎麼辦?第七百八十四章 又捱揍了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大買賣了!第二十四章 崇禎借錢第一百八十三章 親自砍人的崇禎皇帝第七百五十八章 拆分合並第七百三十九章 就剩下我們六個了第三十章 吐血的皇太極第七百七十八章 命中註定的相見第七百七十四章 合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六百三十九章 事情鬧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