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后耳根子軟,聽張讓這麼一說,便否了何進的奏疏,反倒將禁軍統領的官職賞給了自己的另一個哥哥何苗。
這何苗也和何進一樣,都是何太后的兄長,只不過何進爲大哥,而何苗爲二哥罷了。
何苗貪財,從來不覺得同樣貪財的宦官張讓等人有什麼不對,活着一世,人爲錢死,鳥爲食亡,這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嘛。
因此,何苗和張讓等人,相交甚好,多有錢財來往,便是因爲這個,何苗跟自己的大哥何進感情並不好,彼此政見不同,早就決裂了。
不然,妹妹是何太后,大哥是大將軍何進,何苗就算閉着眼睛廝混,都不至於僅僅當個車騎將軍。別看何苗還掛着濟陽侯,現在的封侯大多隻是食邑,增加一些俸祿而已,當不得顯赫。
“豈有此理,閹豎欺人太甚了,本大將軍定當將閹豎盡數誅殺,以舒本大將軍心中的一口惡氣。”
何進除了罵街之外,似乎對何太后的處置也沒轍,只能將氣撒在麾下衆下身上,遠遠地朝着中常侍張讓放嘴炮,過過嘴癮。
其實,何太后並不傻,雖說成功地垂簾聽政,但要是何進的權力太大,一枝獨秀,那何太后到了最後,也會被何進給架空了,成爲了像天子劉辯一樣的傀儡。
榮華富貴,自是少不了,但呼風喚雨,人前顯赫,手握生殺大權的體驗,可就別想了。
何進發怒,這不是一回二回了,畢竟屠戶出身的何進,脾氣並不好,尤其是看到程遠志姍姍來遲,更是陰陽怪氣地嘲諷道:
“程司空,本大將軍喚人去叫你,爲何你來得這般遲?莫不是又像上回一樣,先入了宮,去和閹豎通風報信之後,纔敢前來本大將軍的府上?”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何進想發難,看了看程遠志,找來找去,只能找到之前程遠志前往皇宮領取詔書,和張讓等人混在一起的痛點。
程遠志笑了笑,自顧自的在末座挑了一個位置,坐了下去,不急不慌地笑道:
“大將軍何出此言,本司空與大將軍一樣,同爲痛恨閹豎誤國,干預朝政。上次入宮,本司空只是前去領取討賊的詔書,僅此而已,本司空問心無愧,何來的與閹豎爲伍。至於之所以晚來,那是本司空昨晚新娶了一個夫人,乃是朝堂上的蔡議郎之女,新婚燕爾,自然是懶了牀,起不來。大將軍又不是不知道,溫柔鄉,英雄冢,古人誠不欺我也。”
大漢的女子地位低微,然而程遠志卻將娶妻的事情,擺在檯面上講,還一臉的自豪,看得何進的一腔怒氣,頓時啞了火。
程遠志這好色之徒!
袁紹和董卓等人一看程遠志居然將妻妾之事,看得如此之重,不禁有些鄙夷,極爲瞧不起程遠志,完全不拿正眼看程遠志了。
大丈夫頂天立地,建下不世之功,還愁沒有女人?
在座的人皆掩袖唾棄,以程遠志爲羞恥,不與程遠志爲伍了,唯有曹操,曹操一聽程遠志提到的蔡議郎之女,瞬間就想到了是蔡邕,那可是大儒啊。
曹操現在不缺少猛將,不缺少錢財和兵馬,差的就是名聲哪,一時之間對程遠志羨慕不已,覺得程遠志賺大了,名利雙收。
“罷了,程司空坐下就是了,本大將軍喚你們前來,所爲之事,僅此一個:如何誅殺閹豎?讓本大將軍重振朝綱,還朝堂文武百官一個朗朗乾坤。”
何進同樣好色,但何進的女人快趕得上劉辯的三宮六院了,自然沒有興趣和程遠志繼續深入談男女之事了。
何進拿起酒杯,自己燜了一口,給在座的人都出了同一個難題。
呵,宦官要是那麼好殺,哪裡輪得到何進今天來問,早就被人誅殺好幾遍了。
宦官之禍,在於你殺一二個閹豎,沒用,還會有新的閹豎替補上來,除非宮內不再需要閹豎服侍,否則就會一直尾大不除,難以根治。
“大將軍,區區幾個閹豎,何必掛心,只要大將軍下令,紹這就帶兵入宮,將閹豎張讓等宦官的人頭提來,獻給大將軍。”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知道拂了何進面子的,不是中常侍張讓等人,而是皇宮裡頭的何太后。但既然坐在這兒了,身爲大將軍的何進有煩惱,袁紹總得獨領風頭,站出來替何進說說漂亮的場面話。
袁紹之所以慫恿何進出兵,去皇宮和中常侍張讓等人火拼,目的很明顯,宦官和外戚自相殘殺,無論誰勝誰敗,兩害自然就少了一害。到頭來,漁利的人始終是袁紹這些自詡爲文人士子的旁觀者。
最好是兩敗俱傷,那袁紹便可登高一呼,一舉將宦官和外戚的禍害給剷除了。
那麼多人沒做到的事,若是被袁紹做到了,袁紹就有信心和袁術掰掰手腕,說不定搞倒了袁術,袁紹就是袁氏唯一的繼承人。
何進聽了袁紹的話,知道袁紹身懷異心,又背靠袁氏,招攬袁紹,只是想漲一波人氣和威望,順便洗白一下屠戶出身的名聲,何進哪裡會傻到真的揮軍引兵去攻打皇宮,那啪啪打的是何太后和何苗的臉面。
不管怎麼說,何太后都是何進的妹妹,而禁軍統領何苗也是何進的弟弟,血濃於水,親情所掛,何進並不想斬草除根,趕盡殺絕,何進從頭到尾要的都是朝中大權,僅此而已。
何進苦笑着搖了搖頭,自己提了一杯酒,不言不語獨自喝了一杯,其中苦澀只有自己才能深懂。
末了,何進伸手往下壓了壓,示意袁紹別激動,拒絕道:
“本初,你且坐下,皇宮乃是大漢重地,天下中心,豈能隨意引兵攻打?況且,新帝年幼,年少無知;太后文弱,一介女流之輩,皆經不起驚嚇。倘若再次攻打宮城,恐怕閹豎不會像上次一樣乖乖就範,說不定會挾持新帝和太后,充當人質。要是新帝和太后有個閃失,怕是漢室根基不穩,天下又生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