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漢國家隊如此強大的陣勢,作爲只有一名守門員的藍方幷州隊,又該何去何從呢?先來盤點一下趙興手下的家底吧。
鎮北軍團共有六個軍,分別爲:臥虎軍、先鋒軍、飛虎軍、蒼狼軍、熊羆軍、龍騎軍。其中人數達到兩萬的爲先鋒軍和龍騎軍,其餘四軍皆爲一萬,六軍兵力總計爲八萬。護匈奴中郎將關羽和度遼將軍徐晃麾下各有一萬精兵,以前遮遮掩掩地假扮與鎮北軍團互不來往,如今也不再顧忌,徹底迴歸鎮北將軍府指揮。
以上十萬兵力,便是趙興拿得出手地家當。另外還能湊合着使喚的還有兩萬鮮卑僱傭軍,五萬預備役部隊。當然,如果在情況危急時,以往跟着黃巾軍鬧革命,現在忙着屯田戍邊的老百姓,發動起來也能湊個人數。尤其是黃軒族和南匈奴部落,可臨時徵召的兵力也是一個可觀的數目。
就在盧植和各路聯軍忙着河內會盟時,趙興也在召集各路大軍的軍長和軍師進行戰前最後一次作戰形勢分析會。
首先由李進思彙報敵情和我情。
“經暗影偵察,此次圍攻幷州的朝廷和地方各州兵馬總數爲四十八萬,其中朝廷大軍十七萬,地方各州出兵三十一萬。東路軍以朱儁爲主帥,麾下轄朱儁本部、袁紹、公孫瓚、孔融和陶謙等部共計十三萬兵馬;南路軍以盧植爲主帥,麾下轄本部及袁術、曹操、孫堅、劉表、劉焉等部共計二十萬兵馬;西路軍以皇甫嵩爲主帥,麾下轄本部及董卓、馬騰、司馬防等部共計十五萬兵馬……”李進思沉着冷靜地彙報着朝廷聯軍的動態。
聽完李進思的彙報之後,大家開始討論敵情。首先開口說話的是田豐:“此番朝廷興師動衆地來攻幷州,如果僅以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人自有兵馬,根本無法撼動幷州根基。但盧植髮動了各州郡的兵馬,使得幷州立即陷入近五十萬大軍的重重包圍之下,形勢變得嚴峻異常。地方各州派出的兵馬當中,尤以涼州董卓、冀州袁紹和揚州袁術三人爲盛,可見其欲亡幷州的想法已不是一時意動,而是長久的打算。”
接着田豐的話題,陳宮接着說道:“中路軍中的曹操和孫堅雖然出兵沒有二袁和董卓多,但亦不可小覷。此二人統兵治軍之才能,尤在二袁之上,麾下的三萬泰山兵和兩萬江東兵,其戰力應爲地方各州之首。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此二人討伐幷州的決心和意圖。”
長年在外跟着飛虎軍的郭嘉,自從瘟疫爆發以來,便被趙興收進了臥虎城。按照趙興內心的想法,就算呂布帶着飛虎軍投奔了董卓,這樣的損失也抵不上郭嘉一個人被瘟疫奪走生命。所以瘟疫一起,趙興就將郭嘉保護起來,生怕出一點問題。
郭嘉接着陳宮的分析往下說:“地方各州郡的兵力盡管龐大,但內部各有算計,對於討伐幷州的態度,可以分爲堅定派、行動派、觀望派和應付派。朝廷盧皇朱三人和地方二袁加董卓,可稱之爲堅定派,這六人手下的兵馬達到三十四萬,乃吾方需要堅決打擊的對象。曹操、孫堅、公孫瓚、司馬防等四人,可稱之爲行動派,在支援堅定派時,應該不會過多保留,需要高度警覺。劉表、劉焉二人屬於觀望派,如果聯軍打的順手,則會跟着猖狂,如果聯軍遭受重挫,則有可能畏縮不前。最後,馬騰和孔融以及陶謙三人,屬於應付派,基本上不會全力對幷州發動進攻。”
賈詡一直仔細聽着前面幾人的發言,等郭嘉說完之後,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方纔元皓、公臺與奉孝三人所言使我受到啓發,在幷州兵力明顯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如果兵分三路全部與朝廷大軍硬碰硬地對抗,則必定會遭遇重大挫折;若是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打擊一些勢力和某一路聯軍,則可以重挫對方士氣,從而減輕另外兩路防守部隊所承受的壓力。此次作戰,幷州採取的是守勢,只要能退聯軍,則幷州之危便解。因此一切作戰方案需要圍繞一個‘退’字做文章,而非在‘殺’字上動腦筋。”
“文和先生的意見十分中肯,吾亦認爲此次與朝廷聯軍作戰,切不可一味地奮力死拼到底,非要爭出個你死我活的結果,幷州需要保存實力,應對以後的戰事。對於攻打併州態度堅決的勢力,我們要予以毫不留情地迎頭痛擊;對於打算從幷州得到一些好處的勢力,我們要讓其在甜頭和苦頭面前選擇;而對於那些觀望的勢力,我們要經常嚇唬一番,教他們不敢亂動;對於親幷州的幾股弱小勢力,我們則要不遺餘力地拉攏收服。”趙興開口說話,提出的意見顯然是分化瓦解敵軍的戰術。
“國昌所言十分明瞭,吾想在座的各路軍長應該清楚本次作戰的戰略指導方針。現在大家關心的應該是具體任務分配,想必有不少軍長都想當先鋒打頭陣吧?”關羽若無其事地說道。
“雖然這次作戰以防守爲主,但各軍將要面對的是成千上萬的攻擊部隊,壓力將會很大。在壺關一帶,吾欲留下先鋒軍六千人死守,其餘一萬四千人投入西線;在箕關一帶,吾欲留下臥虎軍六千人死守,其餘四千人駐守在西河郡與上郡之間;龍騎軍兩萬人馬活動於上黨一帶,作爲機動作戰兵力。其餘各軍全部壓在西線。我們的方針是嚴防死守東路與南路,在西路和皇甫嵩、盧植一部進行決戰。”趙興將自己的最終想法告訴衆人。
按照趙興定下的作戰決心,衆人開始細化作戰方案,經過一番討論和商議,最終進行如下的任務分配:
負責駐守箕關的將領爲徐晃,軍師陳宮;負責駐守壺關的將領爲趙雲,軍師李孚。負責駐守河內的將領爲王路,軍師許汜;負責機動作戰的將領爲張遼,軍師郭嘉;隨趙興親往西線決戰的前鋒左軍將領爲呂布,右軍將領爲關羽,後軍將領爲李進武,禁衛統領爲典韋,隨軍軍師爲賈詡、田豐、徐庶。留守臥虎城的將領爲高順,軍師爲李進思和賈穆。防守北方四郡的將領爲胡車兒和呼廚泉,軍師爲李鐵柱和田嶽。”
光熹元年初秋,朝廷三路討趙大軍已經在河內安邑會盟結束,部隊相繼開拔,向着事先預定的戰場前進。鎮北軍團的十萬大軍也奔赴幷州邊界,與氣勢洶洶的朝廷大軍或是隔河對峙,或是憑關而望,一場大戰終於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