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分析

“範兄果然**,小弟佩服,我今天來找你,就是想知道,朝廷此次出兵郢州,你心中有什麼看法?”

李勳與範兄相處幾年,對此人的謀略與才智極爲佩服,此次郢州用兵,自己也是參與了進去,李勳想聽聽範中允的意見。

範中允笑了笑,沒有馬上回答,而是看向朱正國,問道:“朱正國,你們軍中對此次出兵,有什麼看法?”

朱正國沉思片刻,說道:“許多人都在談論此事,情緒都很高,覺得這是一次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哦!你也是這麼覺得?”

朱正國聽出了範中允語氣中的不以爲然,愕然道:“難道不是?禁軍左中右三軍,每軍五萬之衆,一旦朝廷確定出兵,肯定是選三軍之中的一個,那可是五萬精銳,而郢州不過一萬五千兵力,雙方軍力差距超過三倍,取勝難道還很難?禁軍右軍的幾位領軍大將,已經幾次上書兵部請戰,想要把這份功勞搶到手中。”

範中允哈哈大笑道:“有什麼好爭的,此次出兵郢州,必然會落到你們右軍的頭上。”

朱正國不解道:“此話怎講?”

範中允喝了杯酒,緩聲說道:“中軍由輔國大將軍宇文震領軍,但實際指揮之權卻是在內宦王岸茂手中,此乃皇上嫡系之軍,有守衛京師之責,輕易不得出,左軍自五年前與白巾軍一戰,幾乎全軍覆滅,到如今也只是剛剛滿員湊足了人數,但裝備與訓練都是不足,也從未經歷過戰爭,他們暫時根本指望不上,所以此次出征郢州,只能是你們禁軍右軍。”

聽了範中允的話,朱正國連連點頭,覺得他說的非常在理。

“哎!朝廷想借此機會,攻滅郢州節度使,壯其威嚴,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失敗了呢?豈不是更加威嚴掃地。”

範中允嘆了口氣,仰頭喝盡杯中酒,繼續說道:“江南稅賦事關朝廷根本,郢州節度使意圖以此要挾朝廷,朝廷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出兵是定然的,若是朝廷以五萬禁軍爲主攻,另外命令靠近郢州的幾個節度使從旁協助,就算他們不出兵攻打,但做做樣子還是肯定的,如此一來,郢州節度使定然要分兵守之,不能聚全力對抗,但是如今呢?洪、江節度使主動上書請求出戰,朝廷顧全江南整體大局安危,拒絕其要求,而其他各節度使又是擁兵觀望,默不作聲,朝廷不做任何協調,反而是單獨出兵攻打郢州,豈不是捨己之長?實乃不智之舉。”

“範兄,聽你的口氣,好像對此次出兵郢州,不是很樂觀,難道朝廷以優勢之兵,還會失敗不成?”

李勳聽出了什麼,出聲詢問道。

範中允搖了搖頭,默默說道:“兵道豈有常勢之理,郢州節度使有兵一萬五千,並不是沒有一戰之力,朝廷此次出兵郢州,是勝還是敗,我範中允不是神仙,並不能未卜先知,但是...縱觀左中右三軍其內上下關係,卻也能分析出一些優劣。”

李勳問道:“還請範兄道來,讓我心中有個明白。”

範中允點了點頭,說道:“禁軍中軍的領軍主將權利被架空,指揮之權落入內宦手中,看似危險,實則背後站着的是當今皇上,大家心知肚明,如此一來,誰都不敢說些什麼,諸位將領也沒有什麼好爭的,只需按照皇上的命令行事便是,所以禁軍中軍反而是三軍之中最爲穩定的一個,左軍剛剛整合完畢,其主帥定國大將軍王仁普,出身名門豪族,其兄長乃是當朝刑部尚書、政事堂相國之一的王仁鋯,其家族門生故吏遍佈各地,勢力極大,乃是僅次於楊氏一族的豪門,王仁普本人,也是從軍多年,屢立戰功,以嶺南道節度副使,墨州節度使的身份主政嶺南道多年,不管是出身地位,還是資歷威望,都不是手下五名將軍可以望其項背的,所以左軍也算是穩妥。”

說到這裡,範中允雙眼眯了起來,手指敲了敲桌子,沉思了片刻,然後沉聲說道:“右軍卻是大不相同,安國大將軍黃,其父祖兩輩雖然都是做到了宰相一級的顯貴之位,其家族卻只是寒門,人丁不多,人才也是不多,在黃祖父之前,其家族偏局隴右邊塞之地,乃是小門小姓,整個家族幾百年來沒有出過什麼名人大官,到了如今,其家族只剩下一個黃身居高位,其餘族人根本無需言表,就算黃本人,也是能力不顯,更是有着平庸將軍的外號,而他手下的五位領軍將軍,其中顧雍、詹臺鏡明、趙飛度三人皆是出身名門望族,這幾人,向來對黃不屑一顧,極爲不服,若是外出征戰,右軍內部已然不穩,未戰已經先輸一局了。”

李勳聽的很認真,整個人在那裡低着頭沉思。

朱正國看了範中允一眼,心中卻是不甚在意,覺得他有些思慮過甚了,打仗就是打仗,哪有那麼多彎彎道道,只是兩人不熟,心中雖然不屑,卻也不好開口出言反駁。

餘光只是個普通百姓,只管自家的糧食收成好不好,這些國家大事,跟他毫無關係,所以衆人在那裡討論,他也不好自個的吃喝,在那裡很是無聊,直打哈欠,至於嚴毅,則是呆呆的看着範中允,他說了那麼多,嚴毅一個字都沒聽明白,見範中允說完了,哦了一聲,低下頭,喝酒吃菜。

範中允把朱正國等人的姿態看在眼中,笑了笑,沒有說什麼,目光最後看向了沉思之中的李勳,心中還有些話,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

...................

承平五年,七月初五。

趙智正式下詔,罷鄭澤郢州節度使之職,招其回京述職。

對於皇帝的詔書與命令,鄭澤罔若未聞,完全不加理會,在郢州聚集兵馬,整頓糧草,反叛之心昭然若知。

七月十五,鄭澤命手下大將,領兵三千,佔領了鄰州平湖縣,聚兵在此,加強城防,形成前沿要地,固守通往郢州的道路,公然與朝廷撕破了臉皮。

七月二十,趙智下詔,任命安國大將軍黃爲平南大都督,內宦劉叢喜爲監軍,李勳爲監軍判官,領禁軍右軍五萬兵馬,出兵平叛。

第三百三十一章 衝突(五)第四百零六章 動盪(十一)第七百八十二章 合縱與連橫(八)第二百三十七章 兵權統一(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歸途(十七)第五百零五章 死守與內變(九)第四百九十八章 死守與內變(二)第一百二十章 分化與拉攏(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你敢做我敢幹(五)第九十九章 圍殺(上)第七百六十七章 畏手畏腳第八百二十一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五)第五百二十一章 關門打狗(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威震西域(十一)第六百一十四章 直搗黃龍第三百一十四章 三件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突來的變局(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我不願意(一)第三百零四章 直接點第四百五十七章 奇兵(一)第五百零六章 死守與內變(十)第四百零二章 動盪(七)第五百八十二章 仇殺第二百二十二章 明着誣告(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六十一章 故人第六百九十四章 生與死的較量(八)第七十五章 小有威名(六)第四百八十九章 空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屍橫遍野(十七)第三百一十八章 一劍定情(下)第七百七十章 肅清的開始第一百八十四章 隴右,新的舞臺(七)第四百六十章 奇兵(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突來的變局(十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十二)第八百零八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二)第兩百六十一章 鐵腕鎮壓(八)第四百零七章 動盪(十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遽變(六)第一百零六章 進入漠蒙第四百零五章 動盪(十)第三百四十六章 成家(十三)第六百一十二章 想法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權統一(六)第三百三十四章 成家(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隴右,新的舞臺(十)第五百八十二章 仇殺第六百八十七章 生與死的較量(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回京(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遽變(六)第六百九十二章 生與死的較量(六)第一百八十七章 隴右,新的舞臺(十)第九十章 家與國第二十二章 平庸將軍第七百七十八章 合縱與連橫(四)第八百十七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一)第四百一十章 歸途(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回京(五)第五百零六章 死守與內變(十)第一百三十七章 升官與貶職(十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離京(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窮途末路(三)第兩百六十九章 鐵腕鎮壓(十六)第二百四十八章 梟雄損落(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歡迎第四百五十八章 奇兵(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人事即政治第兩百六十三章 鐵腕鎮壓(十)第二百一十八章 靜觀其變第六百七十九章 突來的變局(十六)第四百三十章 歸途(二十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途(七)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七)第五百七十五章 窮途末路(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升官與貶職(七)第六百零二章 新王第一百九十九章 離京(六)第兩百七十章 鐵腕鎮壓(十七)第六百五十六章 回京(九)第五十七章 封賞第二十八章 到達襄州第五百二十四章 關門打狗(七)第一百一十五章 熱情第四百五十九章 奇兵(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威震西域(十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威震西域(七)第七百七十章 肅清的開始第一百一十章 別走了,跟我混(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梟雄損落(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埋伏第四百六十章 奇兵(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隴右,新的舞臺(九)第四百九十章 沉默第十一章 五年第三百零八章 根基(三)第五百一十八章 關門打狗(一)第兩百七十二章 聲音第六百七十七章 突來的變局(十四)
第三百三十一章 衝突(五)第四百零六章 動盪(十一)第七百八十二章 合縱與連橫(八)第二百三十七章 兵權統一(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歸途(十七)第五百零五章 死守與內變(九)第四百九十八章 死守與內變(二)第一百二十章 分化與拉攏(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你敢做我敢幹(五)第九十九章 圍殺(上)第七百六十七章 畏手畏腳第八百二十一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五)第五百二十一章 關門打狗(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威震西域(十一)第六百一十四章 直搗黃龍第三百一十四章 三件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突來的變局(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我不願意(一)第三百零四章 直接點第四百五十七章 奇兵(一)第五百零六章 死守與內變(十)第四百零二章 動盪(七)第五百八十二章 仇殺第二百二十二章 明着誣告(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六十一章 故人第六百九十四章 生與死的較量(八)第七十五章 小有威名(六)第四百八十九章 空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屍橫遍野(十七)第三百一十八章 一劍定情(下)第七百七十章 肅清的開始第一百八十四章 隴右,新的舞臺(七)第四百六十章 奇兵(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突來的變局(十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十二)第八百零八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二)第兩百六十一章 鐵腕鎮壓(八)第四百零七章 動盪(十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遽變(六)第一百零六章 進入漠蒙第四百零五章 動盪(十)第三百四十六章 成家(十三)第六百一十二章 想法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權統一(六)第三百三十四章 成家(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隴右,新的舞臺(十)第五百八十二章 仇殺第六百八十七章 生與死的較量(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回京(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遽變(六)第六百九十二章 生與死的較量(六)第一百八十七章 隴右,新的舞臺(十)第九十章 家與國第二十二章 平庸將軍第七百七十八章 合縱與連橫(四)第八百十七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一)第四百一十章 歸途(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回京(五)第五百零六章 死守與內變(十)第一百三十七章 升官與貶職(十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離京(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窮途末路(三)第兩百六十九章 鐵腕鎮壓(十六)第二百四十八章 梟雄損落(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歡迎第四百五十八章 奇兵(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人事即政治第兩百六十三章 鐵腕鎮壓(十)第二百一十八章 靜觀其變第六百七十九章 突來的變局(十六)第四百三十章 歸途(二十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途(七)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七)第五百七十五章 窮途末路(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升官與貶職(七)第六百零二章 新王第一百九十九章 離京(六)第兩百七十章 鐵腕鎮壓(十七)第六百五十六章 回京(九)第五十七章 封賞第二十八章 到達襄州第五百二十四章 關門打狗(七)第一百一十五章 熱情第四百五十九章 奇兵(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威震西域(十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威震西域(七)第七百七十章 肅清的開始第一百一十章 別走了,跟我混(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梟雄損落(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埋伏第四百六十章 奇兵(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隴右,新的舞臺(九)第四百九十章 沉默第十一章 五年第三百零八章 根基(三)第五百一十八章 關門打狗(一)第兩百七十二章 聲音第六百七十七章 突來的變局(十四)